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学习目标1.了解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发展的重要作用。2.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3.了解国外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4.通过对鲁尔区新发展的学习,能归纳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二、自主学习知识点1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鲁尔区的位置:德国_。2矿产资源:丰富的_资源。3工业部门:以_、钢铁、_、机械制造等为核心。4工业城市:_、_、杜伊斯堡等。5.鲁尔工业区繁荣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知识点2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120世纪50年代后,_的竞争煤业危机_危机。2_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障碍。3煤炭储量下降_量下降煤矿和_企业大量倒闭。4_的发展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5钢铁生产向_转移钢铁产量下降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衰落。6、鲁尔区衰落的原因_的衰落;_的衰落; 生产结构_; _的冲击 ; 环境污染严重 知识点3鲁尔区的新发展面对困境,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1对企业实行_化、_化的改造。(1)减少_、_两大工业部门的企业数量。(2)扩大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高。2大力引进和发展_工业及_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_。3调整工业布局,采取_策略;新企业首先考虑安排在_的边缘地带;钢铁工业布局在_沿岸港口附近。4治理_。5.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6.发展科技,繁荣经济。三、重难点解析四、当堂检测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3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 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 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4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a b c d5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6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煤炭、钢铁 b电力、化学 c机械、电力 d钢铁、化学7、导致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结构太复杂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的能源地位的提高世界性钢铁过剩 a.b.c.d.8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 b c d9与直接向外输送煤炭资源相比,山西省向外输送火电的劣势在于()a减轻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益 b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c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 d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判断1011题。10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第三产业迅速发展b园艺业比重增大c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d钢铁工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下降11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c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五、知识拓展1、工业区位分析方法总结:区位因素分析类的问题,一般要先调用头脑中已构建的思维模式,然后到材料问题和区域微观图中去找区位信息,分析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是主导因素还是次要因素,最终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一)自然因素1.土地: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建筑的用地;2.资源:矿产资源;3.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能;4.水源:有比较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5.环境:气候宜人,环境好,空气洁净。(说明:土地对于农业来说,主要是土壤是否肥沃,而工业主要是厂房建设;资源能源具有社会属性,也可定为人文因素;水源因素是工业发展所必须的,工业冷却水一般使用淡水;环境因素一般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或某些特殊如航天工业有一定影响。概括一下为:三源一土加环境。)(二)经济因素1.农业经济基础:好坏(如上海工业的发展就得益于长江三角洲强大的农业经济基础);2.距离问题:是否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或消费市场(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3.交通条件:沿海、沿河(运河)、沿江、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线;4.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价格或工资水平)和素质(知识和技术);5.科学技术:接近高等教育区;6.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说明:表述农业发展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工业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故采用综合表述,即经济基础好坏。表述城市或人口发展条件时一般这样表述为工农业基础好(坏)。)(三)社会因素1.政策:支持、鼓励(如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2.国防需要:巩固国防(如50年代我国的“三线”工程建设);3.解决就业:将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地方;4.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5.工业惯性: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6.社会协作条件:社会服务条件(共用基础设施)和生产协作(工业集聚、群体效益)。(说明:工业惯性的原因可能有: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干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社会协作条件(好坏)体现的是工业联系,一般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体现明显。)(四)环境因素1.大气污染:要结合当地气候考虑当地风向,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污染,即使如此,还要用卫生防护带隔开。2.水体污染:要结合区域图中等高线信息确定河流流向,相对于居民区的位置布局自来水厂(矿泉水厂)和对水有污染的企业。3.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工业区位分析与农业区位分析有所不同。农业区位分析一般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强调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作用。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时,由于工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故提取的仅是从工业原料角度多一些。同时将社会经济因素中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分别加以说明,体现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的多样性。由于工业带给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故在安排有污染企业布局时,要考虑污染的类型和影响程度,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绝不能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不给环境带来损害。因此,和农业区位分析相比增加了环境因素,这是由工业本身影响决定的。2、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发展区位条件比较相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