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一方诗碑留佳话 (2)_第1页
【课外阅读】一方诗碑留佳话 (2)_第2页
【课外阅读】一方诗碑留佳话 (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一方诗碑留佳话万里长空色绀青,举头一望起乡情。 遥怀今夕春日野,三笠山巅皓月升。 东渡苑内,东渡桥南侧的一方诗碑上镌刻着上面这首诗。诗的作者是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一位日本人,名叫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生于公元701年,与唐代大诗人李白同庚。阿倍16岁那年,因品学兼优被朝廷遴选为遣唐留学生公派到中国求学。同时渡海前往中国的还有吉备真备等青年学子。阿倍等人在京城长安学习中国的礼仪、法律、诗文、音韵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学问日有长进。若干年后,同来的留学生学成之后陆续返回日本效力(吉备真备在中国学习了19年)。阿倍深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他决心留下来继续深造。当时执政的唐皇李隆基也很是欣赏这个勤奋好学、富有朝气、多才多艺的异国青年,曾多次召见他,给他赐名为朝衡(一名晁衡),并擢用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晁衡兢兢业业,不久就迁升为秘书监兼卫府少卿(从三品,掌管器械、文书、政令)。 晁衡在长安生活多年,结交了当时已极有声望的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人,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晁卿”。李白在一首诗中曾写道:“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并自注“裘则晃卿所赠,日本布为之。”从中可以窥见两人的情谊确实很深厚。 光阴荏苒,30多年过去了。公元752年,日本国派遣第十次遣唐使团来到中国,担任副使的就是已成为著名学者的吉备真备(正使是藤原清河)。吉备与晁衡在长安相逢,自有一番沧桑之感。此时,年已52岁的晁衡忽起思乡之情。落叶归根,是啊,是该返回故土了。晁衡返国的请求很快得到李隆基的批准,不久,藤原清河在谒见唐皇时恳请准许邀请鉴真大师同船赴日本传律授戒,也获得了唐皇的口头同意(“条件”是得同时带12名道士去)。 临行前夕,诗友至交依依不舍,纷纷为晁衡饯行。王维写了一首诗相赠:“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帷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753年初冬,晁衡随藤原清河、吉备真备离京南下,专程到扬州拜会鉴真,面商了渡海赴日之事。几天之后,四艘遣唐使船抵达通江达海的黄泗浦码头。十一月十五夜,一轮圆月从东方水天之际冉冉升起,黑色的夜幕中薄薄透射着舟船上灯火的微红,月光照耀着缓缓流淌的江水,照耀着一望无际的田畴,阿倍仲麻吕回首在中国度过的三十六个春秋,怀想着大海那一边的故乡亲人,感慨万千,不禁吟诵起“万里长空色绀青,举头一望起乡情”这样的诗句。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的海上航行,鉴真等僧众乘坐的第二船以及第三、第四船先后到达日本,而阿倍仲麻吕乘坐的第一船却遇风暴和漩流,同船队失去联系,生死不明翌年春,“晃衡遭遇海难”的消息传到长安,故人闻讯无比伤悲,李白洒泪写下了哭晃卿衡,字里行间饱含悲怆、惋惜之情: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其实,晁衡并未遇难。那艘船搏风斗浪总算挺过来了,随着洋流向南一直飘流到安南(今越南),在州海岸登陆。经过整休,晁衡于756年初取陆路北上,六月间返回长安,不久,重被朝廷任命为左骑常侍、镇南都护。 热爱华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