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十三文言文阅读(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环艺以花果竹木艺:装饰。b.以志吾梦云志:记。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d.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冀:希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孺允兄弟数见侵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今去公之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公以言事忤天子是时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因于园中构屋五楹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是归有光为友人的新建书屋作的记,缅怀其先人忠义之余,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克绍箕裘。b.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4.用“/”给文章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2)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谤誉柳宗元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各有道道:道理,原因。b.则道必合于君合:适合,合乎。c.夺于利害夺:强行改变。d.吾必征其所自征:考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故燕王欲结于君b.而人犹誉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则群而邮之则耻师焉,惑矣d.时之贵显者也与山间之明月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古今家戒叙宋苏辙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把饣贲饣喜。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注:叙,即序。“诗曰”句,出自诗经大雅泂酌。泂,远。潦,指活水。饣贲饣喜(fn ch),蒸饭、煮酒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就利也果果:果敢。b.不贤者不强也强:勉强。c.能就其业就:得到。d.特患无以发之耳发:阐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辙少而读书吾尝终日而思矣b.为之号令以戒之奉宣室以何年c.可则谏,否则去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d.虽广之天下可也去今之墓而葬焉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首先以老子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随之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论述“慈之所以能勇”的道理,赞扬了父母给予儿女们的慈爱之心。b.为了说明父母告诫子女与其他人不同,作者以老师对于学生、君王对于臣子、臣子对于君王、儿子对于父亲等作比照,使人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至诚至殷。c.作者借少时读书所记之事来描述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教育子女时那种独有的耐心诚挚、循循善诱以及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d.本文有描写,有议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淋漓透彻;融描写、议论、情感于一炉,或进行比照,或引用古诗,或发出感慨,文势跌宕起伏。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2)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四、(2014浙江慈溪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钅尃、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卒:通“猝”,突然,仓促。b.而不能弭皇甫钅尃、李逢吉之谤弭:消除,制止。c.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笃:重视,专注。d.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榜:文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秦亦不以城予赵c.君子学道则爱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d.信乎孔子之言则齐国其庶几乎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a.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c.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d.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b.韩文公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遭人毁谤。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潮州人十分信仰、缅怀他,作者认为韩愈虽然在潮州任职不到一年,但他死后,神灵无所不在,也自会眷恋潮州。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2)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五、(2014浙江杭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饣盍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故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注:这篇散文是奉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而作的。贞珉:碑石的美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罔:无。b.以俟大一统之君俟:等待。c.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致:取得。d.皆略而不陈略:忽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必悠然而动遐思木遭之而叶脱b.今则南北一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无不寓其致治之思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登于衽席者也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江楼位于狮子山上,因这里地势雄伟,景色壮丽,皇帝下诏令建造,目的是与百姓共同分享游览的乐趣,作者奉命为其写记,并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作“阅江楼”。b.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欣赏管弦发出的淫靡之音,藏匿燕赵美女的,转瞬之间人们就会为之感慨。这些内容从反面议论,对明太祖暗含劝勉意,写得含蓄而隽永。c.本文充满了大量的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在盛赞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劝勉皇帝励精图治,以国计民生为重,这在应制文章中是难能可贵的。d.本文写景、叙事与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穿插自然,语言简洁精当。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材上也取舍得当,至于其他那些如流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以免对皇上旨意有所亵渎。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2)“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考点规范练十三文言文阅读(散文)一、1.a解析:艺:种植。2.b解析: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加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见背”一个词,指父母或长辈去世;c项,介词,因为/介词,凭身份;d项,趁机/介词,由。3.c解析:无中生有,过度拔高。4.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5.(1)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烂漫,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2)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并且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受到了诗书传家的恩泽。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地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种植在院落的四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恍惚间就像玉岩公昔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作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并且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受到了诗书传家的恩泽。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二、1.b解析:合:迎合。2.d解析:a项,“于”,均为介词,前者表被动,后者译为“跟,同”。b项,“而”,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后者为递进关系,译作“并且”。c项,连词,前者为顺承关系,译作“就”;后者为转折关系,译作“却”。d项,“之”,为结构助词,译作“的”。3.a解析: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对别人来说应当“征其所自”,对自己来说应当不改初志,我行我素,至少要做一个独善其身的人。4.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5.(1)小人受到的毁谤,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毁谤,而是他的恶行的自然表现啊。(2)知道我的说我好还是不好,并不说明我果真明白自己好还是不好,(因此,)一定要(做到)自我完善啊。参考译文:但凡被人家毁谤或赞誉的人,也各有各的被毁谤或被称赞的原因。君子如果身居下位便会遭到很多的毁谤,如果身居上位就会受到不少赞誉;小人身居下位便会赢来很多赞誉,身居上位就会落得很多毁谤。什么原因呢?君子适宜于身居上位不适宜于居处下位,小人适宜于居处下位不适宜于身处上位。处于应处的地位便会赢得赞誉,处于不宜处的地位就会遭到毁谤。这是指的是一般性情况。但是,君子遭逢乱世,不得已而处于上位,那么,他所行之道必定会违背国君的旨意并且一定会施恩惠给人民。由于这样,毁谤便会产生于上而不会产生在下面。所以,对上来说,该杀头该受侮辱,但人民还是会赞誉他。小人遭遇乱世而后能够混进上层社会,那么,他所行之道一定会符合国君的心意并且遗祸给人民。由于这样,赞誉便会产生在上面而不会产生在下面。所以,他可以受到宠爱变得富裕,但人民还是会毁谤他。君子得到的赞誉,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赞誉,而是他的善行自然表现啊;小人受到的毁谤,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毁谤,而是他的恶行的自然表现啊。这样说来,那些身处下位而遭到很多毁谤的人,难道全部都是愚蠢或者狡猾的人吗?身处上位而受到很多赞誉的人,难道全部都是仁慈或者聪明的人吗?那些毁谤或者赞誉他人的人,难道全部都是明智或者是长于褒贬的人吗?但是社会上的人听了就会十分糊涂。从一个庸人口中传出,便引起一群人的传播,并且由近及远四方散播。没有不信以为实的。(这样一来),岂止不知该如何对一个人加以褒贬,(并且)还被自己的好恶心理所蒙蔽,被利害关系所左右,我们又怎么能够得到评价一个人好坏的实情呢?孔丘先生曾说过:“不如乡里人认为是好人我们就喜欢他,乡里人认为是坏人我们就憎恶他。”好人我们很难遇到啊,可是那些毁谤君子的坏人又不少啊。那些毁谤孔子的人也不少啊,流传下来被记下来的就有一个叫叔孙武叔的人,还是当时的显贵啊。那些没有流传下来没有被人记着的,又不少啊。所以,身居下位的人一定会遭受困厄。到了遇着好时运得到君主的信任处于人上,功利被天下传闻,天下的人都欢天喜地地拥戴他。先前那些毁谤他的人,现在又跟从别人赞誉他了。所以,身居上位的人最易被人赞誉啊。有人说:“这样说来,那么,在上位听到了毁谤或赞誉的话再回转来探寻毁谤或赞誉的缘由,可以吗?”我说:“这怎么可以呢?不也应该考察鉴别它的出处吗?那些从善良的人口中传出来的话,可以相信;那些从丑恶的人嘴中传出的话,就不应该相信。假如我不能分辨那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那么,就干脆不听(那些毁谤或赞誉的话)。如果有人对他人进行毁谤或赞誉,我一定要考察鉴别他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不敢因为他说得多而全就听信他。那些牵涉到我自己的谤誉言辞,不敢因为他说得多而荣耀或害怕。假如不了解我说我是强盗头子柳下跖,我又害怕什么呢?假如不了解我说我是孔丘圣人,我又荣耀什么呢?知道我的说我好还是不好,并不说明我果真明白自己好还是不好,(因此,)一定要(做到)自我完善啊。”三、1.c解析:就:成就。2.a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来/介词,在;c项,连词,就/连词,如果;d项,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c解析:不是“自己的父母”。4.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5.(1)纵然他们本身并不贤能,告诫子女时也必定会真诚无私又尽心竭力,更何况那些贤能的父母呢?(2)路过街市的人没有谁不(感动而)流泪的。参考译文:老子说:“做到仁慈就能够勇敢,做到节俭就能够广大。”有人问:“仁慈,怎么会变勇敢?”回答说:“父母对于子女,爱之既深,所以为他们考虑的事情很多也很深。因为深爱的情感所以才能够做到精深的思虑,所以他们为了保护子女躲避灾祸就很迅速,而为子女成就利益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的人贤明,这是形势必然到这步啊。”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不厌其烦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伤心地唯恐子女听不进去劝告。那人感叹道:“是啊,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传授给他们知识、本领,贤明的人引导他们,不贤明的人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对他们发号施令告诫他们,对贤能的给予官职,对于不贤能的不授予官职。臣子对于君主,可以的话就谏诤,不然就离职。儿子对于父亲,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显露,这都是因为礼教的存在约束着。父母就不这样了,儿子即使不好,哪有遗弃儿子的呢?所以他们竭尽所能教给子女,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诗经说:“从远方酌取流水,从那里舀取注入此中,可以蒸饭煮酒食,不仅仅是君主,更像是父母子女的关系。”即使是卑陋到流水也不弃去,就像是父母不遗弃子女一样。所以父母对于子女,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极致。纵然他们本身并不贤能,告诫子女时也必定会真诚无私又尽心竭力,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太常少卿,长沙人孙公景修,年幼丧父而受教于母亲,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等到年纪老了之后,就感激母亲的心意而不能够忘怀,作贤母录以表达他的心意。以后又编辑古今家戒,得到四十九人,拿来给我看,并说:“古代就有辑集这种书的人,而他们的内容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所以又作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希望能够带来益处。”我读了之后感叹道:“即使有凶悍的儿子在集市上狠斗,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却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路过街市的人没有谁不(感动而)流泪的。慈孝的心,所有的人都有,只是担忧没有能够启发它罢了。如今的这本书,大概将会启发吧!即使推广流传于天下也是行得通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父戒四十五人,母戒四人,孙公又要将它加以发扬广大,没有停止。”四、1.d解析:d项,榜:在匾额上题字。2.a解析:a项,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b项,介词,用来;介词,把。c项,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d项,语气词,相当于“啊”;语气词,相当于“吧”。3.c解析:a项中分别说古来圣贤的伟大、不朽和世上一种所谓韩愈“不眷恋于潮”的观点。b项中分别说韩愈历史功绩和驳斥所谓韩愈“不眷恋于潮”的观点。d项中分别说“浩然之气的作用和成败得失的表现”。4.b解析:b项,谈论天道和人事区别的是作者。5.参考答案:(1)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2)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解析:(1)抓住重点词并注意整体句子的通畅。起:振兴。济:拯救。溺:沉迷。(2)判断句式,调整变式句为常式句,所以两个状语后置要调整。抓重点词:“信”,取得信任;“庙食”,庙堂祭祀。参考译文: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侯、吕侯诞生时有山岳降神的吉兆,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东西使其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是不值得奇怪的。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确实不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元祐五年,朝散郎王涤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我说:“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像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祭祀韩公。五、1.d解析:d项,略:省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行政管理规范手册及文档模板
- 跨部门沟通协调流程与规范模板
- 马兰谣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三年级上册-人音版(五线谱)(北京)
- 2025上海快乐城堡幼儿园招聘合同制教师2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初中第二节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教案
- 2025年台州椒江区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医学类工作人员9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资料数据可靠可靠完备性承诺书7篇范文
- 产品质量抽检与问题分析报告模板
- 2025广西百色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希望学校招聘后勤工作人员8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淯兴水务公司招聘招聘工作人员(第2号)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粉笔线上协议班 合同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精品课件 收藏
- 标准解法体系(5级共76个标准解)
- 试井解释典型曲线
- 完整版天丝织物的染整工艺
- 牛和鹅省赛一等奖-完整版PPT课件
- 证明圆的切线的七种常用方法
- 自体血回输的应用
-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