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填空、判断、单选1、最早的传播载体是金石碑刻。2、古代官方报纸称为邸报。3、记载最早出现的一种古代报纸形式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34、唐代的邸报叫进奏院状,是上行官文性质的一种半官方的情报。45、小报的产生与盛行,是宋代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76、明代邸报的三个层次:通政司、六科、提塘。97、京报,作为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118、1815年,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它是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149、1833年8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510、第一份外文报纸为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澳门,1822年。1811、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在中国出版的外文报刊,一般都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但是,就其新闻业务而言,采写编评水平较高,均已达到近代报刊应有的水准。12、1827年,中国第一家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在广州创刊。1813、香港最先出现的4家最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是: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和孖剌。2014、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商业性报纸。2115、上海的第一份近代报刊是创刊于1850年的英文周报北华捷报。2316、上海最早商业性中文报纸是字林西报馆出版的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2417、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创办人是英国人美查。2518、最早认识报刊及其社会作用的中国人是林则徐和魏源。魏源将林则徐的思想简要地归纳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333419、洪仁玕,资政新篇。3420、比较系统地提出办报主张的是六七十年代时出现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王韬和郑观应。3521、1873年,昭文新报在汉口问世,由艾小梅创办,一直被视为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3622、1870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弢园文录外编。该书被人称为中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38-3923、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是万国公报,1895年北京创刊。4024、1896年,强学报在上海创刊。这是康有为1895年10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4125、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最为著名、也最有影响的政论是变法通议。4326、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除时务报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澳门的知新报、湖南长沙的湘学新报与湘报、天津的国闻报等。4527、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是晚清近代新闻法制建设中影响最大的“新闻官司”之一。6228、1900年,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陈少白。7429、资产阶级革命报刊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革命派在上海创办的报刊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女报(秋瑾)和于右任主办的神州日报、“竖三民”报等。8430、1911年,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由于右任创办,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相互衔接,史称“竖三民”报。8631、大江报享有盛名的是何海鸣撰写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黄侃撰写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8732、清末,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结束了“报”、“刊”不分的时代。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9133、1913年3月,全国陆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多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史称“癸寅报灾”。 10134、民权报与同时在上海出版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被人们称为“横三民”报。11335、黄远生的新闻通讯有四大特点:1)题材务求重大;2)针砭时弊,不畏权贵;3)生动具体,善于捕捉细节;4)通俗自然,行文不拘一格。他在新闻思想方面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114-11536、1872年,英国路透社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为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最早的通讯社。117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新闻通讯社是中兴通讯社,1904年,骆侠挺,广州。11737、邵飘萍主办的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是当时最为成功的通讯社。11838、1923年1月,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1839、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1915年,上海创刊,创办人陈独秀。12040、每周评论,1918年,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12841、毛泽东,湘江评论;周恩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2942、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蔡元培任会长。14543、1919年,徐宝璜,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14544、上海圣约翰大学首先创设报学系科。14645、新青年的改组,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14846、共产党月刊,1920年上海创刊,为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的机关刊物。15047、劳动界(1920年,上海)、劳动者(1920年,广州)、劳动音(1920年,北京)15148、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1922年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15249、中共第一份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15550、中共成立后和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青年团中央的机关报则是中国青年杂志。第一任主编是恽代英。15651、劳动周刊,1921年上海创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15952、在国共合作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有政治周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等。政治周报,1925年,毛泽东任第一任主编。16553、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基本格局是:以中央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网,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的新闻事业通讯事业网和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事业网。中央日报,1927年汉口创刊。中央通讯社,1924年广州创建。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开播。188-18954、大公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复刊。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19855、成舍我,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民生报。20056、邹韬奋,生活周刊(1925年,上海)及以“生活”命名的抗日民主报刊大众生活周刊(1935年,上海)、生活日报(1936年,香港)、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改名为生活星期刊)。20157、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事件。由艾寒松撰写的小品文闲话皇帝引发。20258、申报副刊自由谈的改版,使其成为左翼作家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重要阵地。20459、抗日报刊中较著名的有抗战三日刊、救亡日报等。20660、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1938年在汉口成立。范长江,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20761、“第三条道路”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储安平1946年在重庆创办并任主编的观察周刊。21562、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1月25日。日出对开4版一大张。22463、“红中社”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最早创办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诞生。23964、1931年,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宣传工作:1)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和巩固民主政权。2)协助党和苏维埃政权进行多方面的战争动员工作。3)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的情况,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罪行,抨击国民党正度的妥协退让政策,宣传中共的抗日救亡主张,报道国统区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东北人民武装抗日的消息。24065、红星报,1931年,瑞金创刊。青年实话,1931年,福建龙岩创刊。24124266、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25267、1937年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25468、1940年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并开播,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255二、论述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的区别。16在宣传的特点上,东西洋考虽然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已没有解释教义的专文,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言论也不再用来阐述教义,而是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的行为准则,如中国人不要称外国人为蛮夷,中国人和外国人做生意要公平、诚实,中国应学习各国的长处等等。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东西洋考除了介绍西方的情况之外,还大量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从新闻信息传播角度来看,东西洋考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同时,还比较重视贸易活动,后期曾多次刊登中外进出口贸易的物价表。在编辑业务上,东西洋考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每期有目录,便于阅读,栏目也比较固定。从宣传策略上看,东西洋考与察世俗相同,处处附会儒学。如东西洋考的封面上印有一句中国传统格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中文商业性报纸的涌现,对中国新闻史发展的作用。21商业性报纸的涌现,推动了新闻时效观念的提高。原来的中文报刊均为月刊、周刊,而中文商业报纸则多为周三刊和日报。由于刊期缩短和信息时间要求的加快,使通讯手段和编采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印刷条件也日趋先进,有力地促进新闻业务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争取快速出版,中文商业性报纸必须摆脱以往书本形式,从而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使报纸的编排更加丰富多彩。商业性报纸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使报纸充分体现新闻纸的特性。总之,中文商业性报纸的发展,为全国报业的发展树立了一块可资借鉴的样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3、在华外报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0-32 在华外报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是与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从在华外报的政治倾向来看,绝大多数是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总目标服务的。在华外报的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中国报坛的垄断地位,是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文化侵略行为。西方国家在18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则停滞不前,明显落后于西方。为了破除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在华外报自19世纪70年代后,陆续介绍的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特别是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都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思想启蒙的进步作用。就近代报刊自身而言,它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报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与封建邸报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独立的采写编撰的权利,记者和编辑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体现了民主主义的理念。而且,西方报纸在华的发展中,也培养了一批中国新闻工作者,如当时著名的报人王韬、钱昕伯、蔡尔康、何桂笙、高太痴等等,无一不是在外报的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其新闻采访与编辑业务、新闻事业的管理方法和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陆续为中国人所掌握,这些都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4、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67-73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 4)报刊禁载事项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1)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2)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3)无权制裁在华外报,染有半殖民地的色彩。5、苏报案的经过。77创刊于1896年6月的上海苏报,在1903年转向革命立场。由于其大力宣扬反清爱国思想,引起了清廷的愤怒和忌恨。于是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出动警探去苏报馆和爱国学社捕人。租界会审的结果遭到海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于是不得不重新审判,随后作出最后判决,其主要成员激励一代仁人志士的革命军的作者邹容和清末明初的革命家章太炎分别被监禁2年和3年。后来邹容死于狱中,年仅21岁。苏报也从此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这个事件也折射出当年报业的举步为艰。6、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过程和作用。82-83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二是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三是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四是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作用:通过两派报刊大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原来支持改良派的人也转变了立场,纷纷退出保皇会而加入同盟会,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同时也促进了革命派报刊在海外的蓬勃发展。7、新青年的宣传内容。122-125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一创刊,就高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阵地。它的主要宣传内容有:(一)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斗争。比如针对当时甚嚣尘上的尊孔复辟逆流,展开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三)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主义,批判孔孟之道,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一代青年。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方面的缺点。如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总之,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它唤醒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8、新文化运动中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改进。133-136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新青年等进步白看不仅在事业上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还在新闻业务工作上作出了许多重大改进。1)政论传统的复苏与发展。2)以白话文为核心的新文风的倡导。3)副刊的革新。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北京晨报副刊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京报副刊4)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替代了原先的“大总统命令”;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标题的制作,努力做到醒目引人;新闻采写方面,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作品。9、初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162-164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是:1)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诞生,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使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表现出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中共成立后,进一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任务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出版物应由中央或地方党委经办,由党员负责编辑,“不能刊载违背当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出发,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必须把宣传、组织最广大民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自己的利益奋斗视作自己的历史使命。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作风。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宣传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观察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中共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具体做法:一是重视读者调查,了解和适合群众的普遍要求。二是重视以事实说话。三是提倡朴实动人的文风,有的放矢,力避空泛。10、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81-187新闻统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一)限制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二)新闻事业的创办及其条件;(三)新闻出版的禁载事项; (四)新闻出版的检查制度;(五)广播业的创建与管理。新闻统制制度的特点:一是熔“民主”与专制于一炉;二是将对新闻事业的“法治”建筑在“党治”的基础上; 三是非常法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11、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243-244 1)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人民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创建的一种崭新的新闻事业。 2)它使中国新闻事业破天荒地第一次深入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出版新闻事业,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始。12、解放日报的改版过程和意义。256-259自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行动。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实行改版,并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版面也开始焕然一新,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报道为主,密切联系群众和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随着整风改革运动的深入,延安解放日报又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强调党报必须由全党来办。在解放区新闻工作的整风运动改革中,解放日报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思想、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区别,以及文风等基本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基础。具体而言,1)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探讨新闻的本质与特点,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白兔过河题目及答案
- 2025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词类、短语辨析含解析
- 2025长期合作协议范本
- 2025授权贷款合同代理书模板
- 2025年建筑架子工(普通架子工)测试题(含答案)
- 物态变化实验试题及答案
- 2025项目部合同管理规程
- 2025年3月药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养殖场租赁合同协议书
- 重症护理的护理课件
- 《电梯企业介绍》课件
- 《风景区概述》课件
-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NY-T 4251-2022 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 代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191226
- GB/T 26463-2011羰基合成脂肪醇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