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建筑专业).doc_第1页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建筑专业).doc_第2页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建筑专业).doc_第3页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建筑专业).doc_第4页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建筑专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范本 建筑节能计算书范例建筑节能计算书范例 建筑专业 建筑专业 20082008 年版 年版 课题负责人 衣健光 沈久忍 马伟骏课题负责人 衣健光 沈久忍 马伟骏 课题参与人 杨富军 孙课题参与人 杨富军 孙 娅娅 20082008 年年 1010 月月 精选范本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编制深度要求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编制深度要求 1 1 一 一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 2 2 二 二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2 2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 4 4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 2828 第四部分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使用说明第四部分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使用说明 5151 精选范本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编制深度要求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编制深度要求 精选范本 一 一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 1 设计依据 主要规范 标准 技术措施 2 工程概况 建设地点 使用性质 建筑面积 建筑层数及高度 结构类 型 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限值 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主要公式 5 节能设计简要说明 建筑节能总体说明 包括建筑主朝向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 围护结构保温做法 6 体形系数计算 给出建筑外表面积 体积 体形系数 7 窗墙面积比计算 按各朝向给出窗 包括透明幕墙 面积 立面面积 8 窗 包括透明幕墙 热工性能计算 传热系数 遮阳系数 气密性 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或热阻计算 10 结论 11 软件计算 如采用软件计算应说明软件名称及版本号 二 二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1 设计依据 主要规范 标准 技术措施 2 工程概况 建设地点 使用性质 建筑面积 建筑层数及高度 结构类 型 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限值 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主要公式 精选范本 5 节能设计简要说明 建筑节能总体说明 包括建筑主朝向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 围护结构详细做法 6 体形系数计算 给出建筑外表面积 体积 体形系数及详细计算过程 7 窗墙面积比计算 按各朝向给出窗 包括透明幕墙 面积 立面面积及 详细计算过程 8 窗 包括透明幕墙 热工性能计算 传热系数 遮阳系数 气密性 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或热阻计算 10 结论 11 软件计算 如采用软件计算应说明软件名称及版本号 精选范本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 精选范本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书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章 2020 年年 月月 日日 精选范本 计算人 计算人 校对人 校对人 审核人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设计总负责人 设计总负责人 注册建筑师章 精选范本 目目 录录 1 1 项目总信息项目总信息 8 8 2 2 计算依据计算依据 8 8 3 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 9 9 4 4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 1010 5 5 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1313 5 15 1 建筑概况建筑概况 13 5 25 2 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13 6 6 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体形系数 1515 7 7 窗墙面积比及玻璃幕墙的热工设计窗墙面积比及玻璃幕墙的热工设计 1616 7 17 1 窗墙面积比计算窗墙面积比计算 16 7 27 2 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要求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要求 16 7 37 3 外遮阳设计计算外遮阳设计计算 17 7 47 4 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设计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设计 18 7 57 5 外窗 透明幕墙气密性要求外窗 透明幕墙气密性要求 18 8 8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分析 1818 8 18 1 外墙的传热系数计算外墙的传热系数计算 18 8 28 2 屋面的传热系数计算屋面的传热系数计算 21 8 38 3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计算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计算 22 8 48 4 地下室地面的热阻计算地下室地面的热阻计算 23 8 58 5 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计算 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计算 24 8 68 6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传热系数计算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传热系数计算 25 8 78 7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隔墙的传热系数计算空调与非空调房间隔墙的传热系数计算 26 9 9 规定性计算结论规定性计算结论 2727 精选范本 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 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计算 1 项目总信息项目总信息 表 表 1 1 项目总信息项目总信息 项目名称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2 计算依据计算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 93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 DG TJ08 206 2002 J10186 2002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的 通知 沪建交 2006 765号 上海民用建筑外墙保温工程应用导则 精选范本 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 上海市 东经106 42 北纬26 35 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根据 公共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中规定 上海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如表 3 1所示 表 表 3 1 上海市上海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 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 K W m2 K 屋面 0 70 外墙 包括非透明幕墙 1 0 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1 0 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 K W m2 K 遮阳系数 SC 东 南 西向 北向 窗墙面积比 0 2 4 7 0 2 窗墙面积比 0 3 3 5 0 55 0 3 窗墙面积比 0 4 3 0 0 50 0 60 0 4 窗墙面积比 0 5 2 8 0 45 0 55 单一朝向 外窗 包括透 明幕墙 0 5 窗墙面积比 0 7 2 5 0 40 0 50 屋顶透明部分 3 0 0 40 热阻限值 m2 K W 地面 1 2 精选范本 地下室外墙 1 2 注 有外遮阳时 遮阳系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注 有外遮阳时 遮阳系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 外遮阳的遮阳系数 无外遮阳时 遮阳系外遮阳的遮阳系数 无外遮阳时 遮阳系 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 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 4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 1 围护结构的热阻及传热系数的计算 围护结构的热阻及传热系数的计算 围护结构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0 R 4 1 ei RRRR 0 式中 围护结构的换热阻 m2 K W 0 R 内表面换热阻 m2 K W 应按表 4 1 采用 i R 外表面换热阻 m2 K W 应按表 4 2 采用 e R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 m2 K W R 表表 4 1 4 1 内表面换热系数内表面换热系数和内表面热阻和内表面热阻值值 i i R 适用 季节 表面特征 i W m2 K i R m2 K W 墙面 地面 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 的顶棚 当 h s 0 3 时 8 70 11冬季 夏季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 当 h s 0 3 时7 60 13 注 表中 h 为肋高 S 为肋间净距 精选范本 表表 4 2 外表面换热系数外表面换热系数和外表面热阻和外表面热阻值值 e e R 适用 季节 表面特征 e W m2 K e R m2 K W 外墙 屋顶 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表 面 23 00 04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 楼板 17 00 06 闷顶 外墙上有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 的楼板 12 00 08 冬季 外墙上无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6 00 17 夏季外墙和屋顶19 00 05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0 K 4 2 0 0 1 R K 2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计算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计算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R 4 3 n n n RRRR 2 2 1 1 21 式中 各层材料的热阻 m2 K W 1 R 2 R n R 各层材料的厚度 m 1 2 n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 m K W 1 2 n 3 空气间层热阻确定 空气间层热阻确定 精选范本 不带铝箔 单面铝箔 双面铝箔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应按表 4 3采用 通风良好的空气间层 其热阻可不予考虑 这种空气间层的间层温度可取进气 温度 表面换热系数可取12 0W m2 K 表表 4 3 空气间层热阻值空气间层热阻值 m2 K W 冬季状况夏季状况 间层厚度 mm 间层厚度 mm 位置 热流状 态及材料特征 51020304050 60 51020304050 60 一般空气间层 热流向下 水平 倾斜 0 10 0 1 4 0 1 7 0 1 8 0 19 0 2 0 0 20 0 0 9 0 1 2 0 1 5 0 1 5 0 160 16 0 1 5 热流向上 水平 倾斜 0 1 0 0 1 4 0 1 5 0 1 6 0 1 7 0 1 7 0 1 7 0 0 9 0 1 1 0 1 3 0 1 3 0 13 0 1 3 0 1 3 垂直空气间层 0 1 0 0 1 4 0 1 6 0 1 7 0 1 8 0 1 8 0 1 8 0 0 9 0 1 2 0 1 4 0 1 4 0 15 0 1 5 0 1 5 单层铝箔空气间层 热流向下 水平 倾斜 0 1 6 0 2 8 0 4 3 0 5 1 0 5 7 0 6 0 0 6 4 0 1 5 0 2 5 0 3 7 0 4 4 0 48 0 5 2 0 5 4 热流向上 水平 倾斜 0 1 6 0 2 6 0 3 5 0 4 0 0 4 2 0 4 2 0 4 3 0 1 4 0 2 0 0 2 8 0 2 9 0 30 0 3 0 0 2 8 垂直空气间层 0 1 6 0 2 6 0 3 9 0 4 4 0 4 7 0 4 9 0 5 0 0 1 5 0 2 2 0 3 1 0 3 4 0 36 0 3 7 0 3 7 双层铝箔空气间层 热流向下 水平 倾斜 0 1 8 0 3 4 0 5 6 0 7 1 0 8 4 0 9 4 1 0 1 0 1 6 0 3 0 0 4 9 0 6 3 0 73 0 8 1 0 8 6 热流向上 水平 倾斜 0 1 7 0 2 9 0 4 5 0 5 2 0 550 56 0 5 7 0 1 5 0 2 5 0 3 4 0 3 7 0 38 0 3 8 0 3 5 垂直空气间层0 10 30 40 590 650 690 70 10 20 30 40 490 50 5 精选范本 8191579600 5 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5 1 建筑概况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 基地北侧为 西侧为 南 侧与东侧为 主体包括3栋塔楼 其中北部为两栋办公楼 三 十一层布置办公空间 层 高5 5m 南部塔楼为酒店 主体地下满铺地下室 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和设备机房 酒店地下室为独 立的后勤用房 与地下车库分区明确 地下室东北部设局部夹层 布置非机动 车停车 5 2 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外墙类型1 石材外墙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25mm 第 2 层 加气混凝土砌块200mm 外墙类型2 涂料外墙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25mm 精选范本 第 2 层 加气混凝土砌块200mm 外墙类型3 玻璃幕墙非透明部分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玻璃棉100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200mm 屋面类型1 非上人屋面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mm 屋面类型2 上人屋面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mm 屋面类型3 种植屋面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mm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护层3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350mm 地下室地面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挤塑聚苯乙烯板3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底板460mm 地下室顶板类型1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精选范本 第 1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80mm 地下室顶板类型2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80mm 地下室顶板类型3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2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80mm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第 1 层 钢筋混凝土150mm 第 2 层 玻璃棉15mm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隔墙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第 1 层 加气混凝土砌块100mm 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类型 6 12A 6 LOW E 中空玻璃断热铝合金 6 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体形系数 建筑表面积 m2 建筑体积 m2 体形系数 64624 76 693866 50 0 09 精选范本 7 窗墙面积比及玻璃幕墙的热工设计窗墙面积比及玻璃幕墙的热工设计 7 1 窗墙面积比计算窗墙面积比计算 项目各朝向窗墙比如表 7 1 所示 表表 7 1 各朝向窗墙面积比各朝向窗墙面积比 朝向 透明玻璃面积 m2 立面面积 m2 窗墙比规范规定值是否满足规范规定值 东向275153550 51 0 7是 西向367153590 69 0 7是 南向510779490 64 0 7是 北向533084310 63 0 7是 由表 7 1 可以看出 项目各朝向窗墙比均小于 0 7 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 4 2 4 条规定 7 2 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要求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4 2 2 条规定 项目建筑各朝向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要求如表 7 2所示 表表 7 2 各朝向玻璃性能要求各朝向玻璃性能要求 朝向窗墙比 传热系数 U W m2 K 遮阳系数 SC可见光透射比 东向0 51 2 5 0 40 精选范本 西向0 69 2 5 0 40 南向0 64 2 5 0 40 北向0 63 2 5 0 50 7 3 外遮阳设计计算外遮阳设计计算 图图 1 外遮阳示意图外遮阳示意图 水平遮阳计算公式 1 2 PFbPFSD hhH 其中 A 630mm B 3200mm B A PF 表表 7 3 外遮阳计算外遮阳计算 abABP FSD 东向 0 35 0 7563032000 200 87 南向 0 47 0 7963032000 200 86 西向 0 36 0 7663032000 200 86 北向 0 30 0 5863032000 200 90 精选范本 7 4 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设计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设计 本项目采用的玻璃及型材类型如表 7 4所示 表表 7 4 各朝向玻璃性能设计各朝向玻璃性能设计 朝向玻璃类型型材类型 传热系数 U W m2 K 遮阳系数 SC 可见光 透射比 东向6 12A 6 中空 LOW E 玻璃2 30 450 6 西向6 12A 6 中空 LOW E 玻璃2 30 450 6 南向6 12A 6 中空 LOW E 玻璃2 30 450 6 北向6 12A 6 中空 LOW E 玻璃 断热铝合 金型材 2 30 450 6 7 5 外窗 透明幕墙气密性要求外窗 透明幕墙气密性要求 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7017 规定 的 4 级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建筑幕墙 GB T 21086 2007 规定的 2 级 8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分析 8 1 外墙的传热系数计算外墙的传热系数计算 精选范本 外墙的各层材料及厚度见表8 1 1 8 1 5 将相对应的参数代入第四部分公式 4 1 4 2 4 3 得出外墙的热阻及传热系数 详见表8 1 1 8 1 5 表表 8 1 1 外墙类型外墙类型1 1 石材外墙 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石材外墙 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250 031 151 15 0 72 2 加气混凝土砌块 2000 221 251 25 0 73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60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2 7 计算结果判断0 62 1 0 满足规范要求 表表 8 1 2 外墙类型外墙类型2 2 涂料外墙 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涂料外墙 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250 031 151 15 0 72 2 加气混凝土砌块 2000 221 251 25 0 73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60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2 7 计算结果判断0 62 1 0 满足规范要求 精选范本 表表 8 1 3 外墙类型外墙类型3 3 玻璃幕墙非透明部分 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玻璃幕墙非透明部分 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玻璃棉 1000 051 301 30 1 54 2 钢筋混凝土 2001 741 001 00 0 11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80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55 7 计算结果判断0 55 1 0 满足规范要求 表表 8 1 4 圈梁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圈梁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250 031 151 15 0 72 2 钢筋混凝土 4001 741 001 00 0 23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10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91 7 计算结果判断0 91 1 0 满足规范要求 精选范本 表表 8 1 5 柱的传热系数柱的传热系数 由外至内由外至内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250 031 151 15 0 72 2 钢筋混凝土 7001 741 001 00 0 40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28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78 7 计算结果判断0 78 1 0 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 8 1 1 8 1 5 可以看出 外墙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小于 1 0 W m2 K 满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 4 2 2 条规定 8 2 屋面的传热系数计算屋面的传热系数计算 屋面的各层材料及厚度见表8 2 1 8 2 3 将相对应的参数代入第四部分公式 4 1 4 2 4 3 得出屋面的热阻及传热系数 详见表8 2 1 8 2 3 表表 8 2 1 屋面类型屋面类型1 1 非上人屋面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非上人屋面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序号材料名称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精选范本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50 031 201 20 1 25 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1 741 00 0 07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47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8 7 计算结果判断0 68 0 7 满足规范要求 表表 8 2 2 屋面类型屋面类型2 2 上人屋面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上人屋面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50 031 201 20 1 25 2 三元乙丙防水卷材 1 5 3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1 741 00 0 07 4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5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6 总热阻 Ro m2 K W 1 47 7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8 14 计算结果判断0 68 0 7 满足规范要求 表表 8 2 3 屋面类型屋面类型3 3 种植屋面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种植屋面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精选范本 m2 K W 1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50 031 201 20 1 25 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01 741 00 0 07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47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8 7 计算结果判断0 68 0 7 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8 2 1 8 2 3可以看出 屋面的传热系数小于0 7 W m2 K 满足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4 2 2条规定 8 3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计算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计算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各层材料及厚度见表 8 3 将相对应的参数代入第 四部分公式 4 1 4 2 4 3 得出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的热阻及传热 系数 详见表 8 3 表表 8 3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 由外至内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 由外至内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护层 350 031 151 15 1 01 2 钢筋混凝土 3501 741 0 0 20 精选范本 3 总热阻 Ro m2 K W 1 21 4 计算结果判断1 21 1 2 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 8 3可以看出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大于1 2 m2 K W 满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4 2 2 条规定 8 4 地下室地面的热阻计算地下室地面的热阻计算 地下室地面的各层材料及厚度见表 8 4 将相对应的参数代入第四部分公式 4 1 4 2 4 3 得出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的热阻及传热系数 详见 表 8 4 表表 8 4 地下室地面的热阻 由上至下 地下室地面的热阻 由上至下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乙烯板 350 031 201 20 0 97 2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底板 4601 741 00 0 26 3 总热阻 Ro m2 K W 1 23 4 计算结果判断1 23 1 2 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 8 4可以看出 地下室地面的热阻大于1 2 m2 K W 满足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4 2 2条规定 8 5 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计算 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计算 精选范本 地下室顶板的各层材料及厚度见表 8 5 1 8 5 3 将相对应的参数代入第四部分 公式 4 1 4 2 4 3 得出屋面的热阻及传热系数 详见表8 5 1 8 5 3 表表 8 5 1 地下室顶板类型地下室顶板类型1 1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50 031 201 20 1 25 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801 741 00 0 10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5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7 7 计算结果判断0 67 0 7 满足规范要求 表表 8 5 2 地下室顶板类型地下室顶板类型2 2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50 031 201 20 1 25 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801 741 00 0 10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5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7 7 计算结果判断0 67 0 7 满足规范要求 精选范本 表表 8 5 3 地下室顶板类型地下室顶板类型3 3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的传热系数 由上至下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50 031 201 20 1 25 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801 741 00 0 10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04 5 总热阻 Ro m2 K W 1 5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0 67 7 计算结果判断0 67 0 7 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8 5 1 8 5 3可以看出 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小于0 7 W m2 K 满足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4 2 2条 规定 8 6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传热系数计算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传热系数计算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的各层材料及厚度见表 8 6 将相对应的参数代入第 四部分公式 4 1 4 2 4 3 得出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的热阻及传热 系数 详见表 8 6 表表 8 6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的传热系数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的传热系数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精选范本 1 钢筋混凝土 1501 741 00 0 09 2 玻璃棉 150 051 301 30 0 23 3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4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11 5 总热阻 Ro m2 K W 0 54 6 传热系数 K W m2 K 1 86 7 计算结果判断1 86 2 0 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 8 6可以看出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传热系数小于2 0 W m2 K 满足 沪建交 2006 765号 节能要求 8 7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隔墙的传热系数计算空调与非空调房间隔墙的传热系数计算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隔墙的各层材料及厚度见表 8 7 将相对应的参数代入第 四部分公式 4 1 4 2 4 3 得出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隔墙的热阻及传热 系数 详见表 8 7 表表 8 7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隔墙的传热系数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隔墙的传热系数 层厚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热阻 R 序号材料名称 mm W m K m2 K W 1 加气混凝土 1000 221 251 250 36 2 内表面热阻 Ri m2 K W 0 11 3 外表面热阻 Re m2 K W 0 11 精选范本 4 总热阻 Ro m2 K W 0 58 5 传热系数 K W m2 K 1 71 6 计算结果判断1 71 2 0 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 8 7可以看出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隔墙传热系数小于2 0 W m2 K 满足 沪建交 2006 765号 节能要求 9 规定性计算结论规定性计算结论 项目的外墙 屋面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 空调与非空调 房间的隔墙的热工性能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 GB 50189 2005 及上海市 沪建交 2006 765 号 有关节能 规定 项目各朝向窗墙比均小于 0 7 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 4 2 4 条规定 项目各朝向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的热工性能满足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中的规定 项目的节能率大于 50 精选范本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 精选范本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书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章 2020 年年 月月 日日 精选范本 计算人 计算人 校对人 校对人 审核人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设计总负责人 设计总负责人 注册建筑师章 精选范本 目目 录录 1 1 项目总信息项目总信息 3232 2 2 计算依据计算依据 3232 3 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 3232 4 4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 3333 5 5 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3535 5 15 1 建筑概况建筑概况 3535 5 25 2 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3636 6 6 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体形系数 3939 7 7 窗墙面积比及玻璃幕墙的热工设计窗墙面积比及玻璃幕墙的热工设计 3939 7 17 1 窗墙面积比计算窗墙面积比计算 3939 7 27 2 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要求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要求 4040 7 37 3 外遮阳设计计算外遮阳设计计算 4141 7 47 4 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设计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设计 4141 7 57 5 外窗 透明幕墙气密性要求外窗 透明幕墙气密性要求 4242 8 8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分析 4242 8 18 1 外墙的传热系数计算外墙的传热系数计算 4242 8 28 2 屋面的传热系数计算屋面的传热系数计算 4444 8 38 3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计算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计算 4646 8 48 4 地下室地面的热阻计算地下室地面的热阻计算 4747 8 58 5 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计算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计算 4747 8 68 6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传热系数计算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传热系数计算 4949 8 78 7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隔墙的传热系数计算空调与非空调房间隔墙的传热系数计算 4949 9 9 规定性计算结论规定性计算结论 5050 精选范本 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 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计算 1 项目总信息项目总信息 表 表 1 1 项目总信息项目总信息 项目名称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2 计算依据计算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 93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 DG TJ08 206 2002 J10186 2002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 理的通知 沪建交 2006 765号 上海民用建筑外墙保温工程应用导则 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 上海市 东经106 42 北纬26 35 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根据 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中规定 上海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 如表 3 1所示 精选范本 表 表 3 1 上海市上海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值 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 K W m2 K 屋面 0 70 外墙 包括非透明幕墙 1 0 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1 0 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 K W m2 K 遮阳系数 SC 东 南 西向 北向 窗墙面积比 0 2 4 7 0 2 窗墙面积比 0 3 3 5 0 55 0 3 窗墙面积比 0 4 3 0 0 50 0 60 0 4 窗墙面积比 0 5 2 8 0 45 0 55 单一朝向 外窗 包括透 明幕墙 0 5 窗墙面积比 0 7 2 5 0 40 0 50 屋顶透明部分 3 0 0 40 热阻限值 m2 K W 地面 1 2 地下室外墙 1 2 注 有外遮阳时 遮阳系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注 有外遮阳时 遮阳系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 外遮阳的遮阳系数 无外遮阳时 遮外遮阳的遮阳系数 无外遮阳时 遮 阳系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 阳系数 玻璃的遮阳系数 4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公式 1 围护结构的热阻及传热系数的计算 围护结构的热阻及传热系数的计算 围护结构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0 R 精选范本 4 1 ei RRRR 0 式中 围护结构的换热阻 m2 K W 0 R 内表面换热阻 m2 K W 应按表 4 1 采用 i R 外表面换热阻 m2 K W 应按表 4 2 采用 e R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 m2 K W R 表表 4 1 4 1 内表面换热系数内表面换热系数和内表面热阻和内表面热阻值值 i i R 适用 季节 表面特征 i W m2 K i R m2 K W 墙面 地面 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 物的顶棚 当 h s 0 3 时 8 70 11冬季 夏季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 当 h s 0 3 时7 60 13 注 表中 h 为肋高 S 为肋间净距 表表 4 2 外表面换热系数外表面换热系数和外表面热阻和外表面热阻值值 e e R 适用 季节 表面特征 e W m2 K e R m2 K W 外墙 屋顶 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 表面 23 00 04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 的楼板 17 00 06 闷顶 外墙上有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 面的楼板 12 00 08 冬季 外墙上无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 板 6 00 17 夏季外墙和屋顶19 00 05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0 K 4 2 0 0 1 R K 2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计算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计算 精选范本 围护结构多层材料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R 4 3 n n n RRRR 2 2 1 1 21 式中 各层材料的热阻 m2 K W 1 R 2 R n R 各层材料的厚度 m 1 2 n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 m K W 1 2 n 3 空气间层热阻确定 空气间层热阻确定 不带铝箔 单面铝箔 双面铝箔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应按表 4 3采用 通风良好的空气间层 其热阻可不予考虑 这种空气间层的间层温度可取 进气温度 表面换热系数可取12 0W m2 K 表表 4 3 空气间层热阻值空气间层热阻值 m2 K W 冬季状况夏季状况 间层厚度 mm 间层厚度 mm 位置 热流状 态及材料特征 51020304050 60 51020304050 60 一般空气间层 热流向下 水平 倾斜 0 10 0 1 4 0 1 7 0 1 8 0 19 0 2 0 0 20 0 0 9 0 1 2 0 1 5 0 1 5 0 160 16 0 1 5 热流向上 水平 倾斜 0 1 0 0 1 4 0 1 5 0 1 6 0 1 7 0 1 7 0 1 7 0 0 9 0 1 1 0 1 3 0 1 3 0 13 0 1 3 0 1 3 垂直空气间层 0 1 0 0 1 4 0 1 6 0 1 7 0 1 8 0 1 8 0 1 8 0 0 9 0 1 2 0 1 4 0 1 4 0 15 0 1 5 0 1 5 单层铝箔空气间层 热流向下 水平 倾斜 0 1 6 0 2 8 0 4 3 0 5 1 0 5 7 0 6 0 0 6 4 0 1 5 0 2 5 0 3 7 0 4 4 0 48 0 5 2 0 5 4 热流向上 水平 倾斜 0 1 6 0 2 6 0 3 5 0 4 0 0 4 2 0 4 2 0 4 3 0 1 4 0 2 0 0 2 8 0 2 9 0 30 0 3 0 0 2 8 垂直空气间层 0 1 6 0 2 6 0 3 9 0 4 4 0 4 7 0 4 9 0 5 0 0 1 5 0 2 2 0 3 1 0 3 4 0 36 0 3 7 0 3 7 双层铝箔空气间层 热流向下 水平 倾斜 0 1 8 0 3 4 0 5 6 0 7 1 0 8 4 0 9 4 1 0 1 0 1 6 0 3 0 0 4 9 0 6 3 0 73 0 8 1 0 8 6 热流向上 水平 倾斜 0 1 7 0 2 9 0 4 5 0 5 2 0 550 56 0 5 7 0 1 5 0 2 5 0 3 4 0 3 7 0 38 0 3 8 0 3 5 垂直空气间层 0 1 8 0 3 1 0 4 9 0 590 650 69 0 7 1 0 1 5 0 2 7 0 3 9 0 4 6 0 49 0 5 0 0 5 0 精选范本 5 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5 1 建筑概况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 基地北侧为 西侧为 南侧与东侧为 主体包括3栋塔楼 其中北部为两栋办公楼 三 十一层布置办公空间 层高5 5m 南部塔楼为酒店 主体地下满铺地下室 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和设备机房 酒店地下室为 独立的后勤用房 与地下车库分区明确 地下室东北部设局部夹层 布置 非机动车停车 5 2 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外墙类型1 石材外墙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石材 第 2 层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25mm 第 3 层 加气混凝土砌块200mm 外墙类型2 涂料外墙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高级涂料 第 2 层 挤塑聚苯板保温层25mm 第 3 层 加气混凝土砌块200mm 外墙类型3 玻璃幕墙非透明部分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釉面玻璃 第 2 层 玻璃棉100mm 第 3 层 钢筋混凝土200mm 精选范本 屋面类型1 非上人屋面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C30 细石混凝土 内配 60 200 双向筋 40mm 第 2 层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3 层 三元乙丙防水卷材1 5mm 第 4 层 高分子涂膜防水层1 5mm 第 5 层 1 3 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 第 6 层 轻质材料陶粒混凝土找坡 第 7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mm 屋面类型2 上人屋面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防滑地砖面层8mm 第 2 层 1 3 水泥砂浆结合层20mm 第 3 层 C30 细石混凝土 内配 6 200 双向筋 40mm 第 4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5 层 三元乙丙防水卷材1 5mm 第 6 层 高分子涂膜防水层1 5mm 第 7 层 1 3 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 第 8 层 陶粒轻质混凝土找坡20mm 最薄 第 9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mm 屋面类型3 种植屋面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种植土 第 2 层 C20 细石混凝土 内配 6 150 双向筋 40mm 第 3 层 三元乙丙防水卷材1 5mm 第 4 层 聚氨酯防水涂料1 5mm 第 5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5mm 第 6 层 1 3 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 第 7 层 轻质材料陶粒混凝土找坡20mm 最薄 第 8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mm 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由外向内 第 1 层 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护层35mm 第 2 层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15mm 第 3 层 钢筋混凝土350mm 精选范本 第 4 层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15mm 地下室地面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C20 细石混凝土整浇层 内配 6 150 双向筋 50mm 第 2 层 挤塑聚苯乙烯板30mm 第 3 层 素混凝土垫层 最薄 20mm 第 4 层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底板460mm 第 4 层 C20 细石混凝土垫层250mm 地下室顶板类型1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广场石材铺地 第 2 层 1 2 5 水泥砂浆 第 3 层 钢筋混凝土道路 第 4 层 沙垫层50mm 第 5 层 碎石垫层 第 6 层 陶粒混凝土找坡 最薄 50mm 第 7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0mm 第 8 层 1 2 5 水泥砂浆保护层20mm 第 9 层 BAC 双面自粘防水卷材4mm 第 10 层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15mm 第 11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80mm 地下室顶板类型2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广场石材铺地 第 2 层 1 2 5 水泥砂浆25mm 第 3 层 钢筋混凝土道路 第 4 层 沙垫层50mm 第 5 层 陶粒混凝土找坡 最薄 50mm 第 6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0mm 第 7 层 1 2 5 水泥砂浆保护层20mm 第 8 层 BAC 双面自粘防水卷材4mm 第 9 层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15mm 第 10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80mm 精选范本 地下室顶板类型3 各层材料如下 由上向下 第 1 层 绿化种植土 第 2 层 过滤布 第 3 层 蓄排水层 第 4 层 保湿毯 第 5 层 陶粒混凝土找坡 最薄 50mm 第 6 层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0mm 第 7 层 1 2 5 水泥砂浆保护层20mm 第 8 层 BAC 双面自粘防水卷材4mm 第 9 层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15mm 第 10 层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80mm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楼板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第 1 层 钢筋混凝土150mm 第 2 层 玻璃棉15mm 空调与非空调房间的隔墙类型 各层材料如下 第 1 层 加气混凝土砌块 最薄 100mm 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类型 6 12A 6 LOW E 中空玻璃断热铝合金 6 建筑体形系数建筑体形系数 建筑表面积 m2 建筑体积 m2 体形系数 64624 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