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号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 题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 学生了解春秋战国起迄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2、学生会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3、认识到争霸和兼并战争客观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难点:争霸与兼并战争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一、设问导读 春秋与战国(学生阅读p36-38并回答)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史称( )。到公元前( )年秦灭六国,经历了( )、( )两个时期。2、说一说春秋战国做为特定时段历史名称的原因?3、春秋时期,由于王室( ),诸侯( ),出现了( )、( )的局面。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 )的旗号,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 )地位。4、春秋时期( )、宋襄公、( )、秦穆王和( )先后称霸,史称“( )”。5、战国初年,晋国一分为三,变成( )、( )、( )三国,史称“三家分晋”。连同春秋以来一直存在的( )、( )、( )、秦四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连年征战,历史上称为“( )”。二、互动探究1、“数典忘祖”的典故说明了什么?2、 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原因是什么?3、春秋时期约170个诸侯国,到战国仅剩最强大的七雄。这一巨变揭示的历史趋势是什么?三、整合总结1、 对照地图,请学生上讲台指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位置。2、说一说东周的起止年代和主要特征。四、巩固提升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其中春秋时期是指( ) a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3、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韩 赵 楚 魏 a b c d4、战国七雄中,国家位置处于最西边的是( ) a齐国 b赵国 c楚国 d秦国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夏商 西周东周 战国春秋 商东周 商西周a bc d7、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8、 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四处 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史料链接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如: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此外还有: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亡羊补牢、狐假虎威、一字千金、一暴十寒、一网打尽、内助之贤、三人成虎、大公无私 、上行下效等等。你能写三个和山西有关的成语吗?复备第七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第二课时)导学案编号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 题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 要求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以及对我们的启示。2、 讲述有关商鞅变法的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分析各国变法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难点: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一、设问导读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大(阅读p3841并思考回答)1、战国时期,随着各国( )的发展提升了经济实力,冲击了原有的各种( )、( )制度,为增强国力,各国都招揽、任用( ),实行( ),其中变法最彻底、收效最大的是( )。2、战国初年,秦国地处西北,国势不振,被东方各国轻视;( )即位后,下诏求贤,决心( )。( )闻讯,从魏国西行入秦,提出( )的方略,主持变法。3、商鞅变法中一直沿用至今的内容是( )。4、商鞅变法中损害了旧贵族利益是因为( )。5、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 )而死。商鞅虽死,但新法继续推行,秦国的国势日趋强盛,为( )奠定了基础。二、互动探究1、对于商鞅变法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是成功了。有人认为商鞅变法最后被车裂处死,是失败了。你选择哪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商鞅变法留给我们什么启示?2、秦国由弱变强有哪些成功的历史经验?其中变法改革、尊重人才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和同学们议一议。三、整合总结 商鞅变法背景目的内容结果意义四、巩固提升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2、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3、下列各项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编定户口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亲”的官僚制5、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a 商朝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6、商鞅变法最深远的历史意义是( )a使秦国的国力骤增 b 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c军队战斗力增强 d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2)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史料链接古装历史长剧芈月传讲述了秦昭襄王母亲秦宣太后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秦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她执掌朝政四十余年,使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逐渐变得强盛。几十年后,宣太后的后人秦王嬴政一扫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实力并不突出,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任用商鞅变法。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