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创新教育前奏曲[文档资料]_第1页
小议创新教育前奏曲[文档资料]_第2页
小议创新教育前奏曲[文档资料]_第3页
小议创新教育前奏曲[文档资料]_第4页
小议创新教育前奏曲[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议创新教育前奏曲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长河上展望未来,有识之士说: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将无法立足于未来世界。 ” 刚刚走过二十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探询和质问,有人说,中国教育是二十世纪的悲哀;也有人说,教育的失败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殇;还有人说,教育的落后导致民族的堕落,对教育的应付和冷淡是对人民的犯罪;更有人说,近 20 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问题 面对 着这种种质问,大家不禁对教育产生了疑惑与不解:人们时时刻刻在提创新,为什么却一直未能实现创新?因此我认为要想实现教育的创新首先应有开始一段前奏曲,先实现各种观念(教育观、人才观、传统认识)的创新,同时联系基础的教学行为创新(上好综合课)与教育体制的创新。 第一乐章 人才观的创新 中国的教育值得反思的东西太多太多。来自 CSC 赴美夏令营的报告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什么是人才? ”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是人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人才,我国的 “ 童话大王 ” 郑渊洁也是人才,可当年他们在 老师眼里怎么就不是人才了呢?老师是否该把成功作为人才的起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谈到这里,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二十世纪中国的教育机制;以考分判优劣,以考试成绩断前程。因而有了 “ 背多分 ” , “ 黑色七月 ” 的谑称;有了 “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 的戏谈;更有了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的残酷 这种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我们的教育对象个个是满腹诗文的低能儿,出现了在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几乎每次都包揽所有的奖项,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明(诸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无一出自中国 人之手。 日本三菱集团总裁启用人才的秘诀不知能否给我们一点启示:没有特长的平庸之辈不用;没有一点 “ 缺陷 ” 的完人不用;大胆使用那些虽有缺点,多争议,但确有才能,敢于开拓的人。 我们不妨将教育要培养的人才标准确定为五个 “ 一 ” 人才,即一幅好身板,一口标准语,一笔好字体,一个文明人,一颗求学心。其中一颗求学心是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应试教育最难培养的一点。 第二乐章 教育观的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推出一个震撼世界的教育新概念 情商教育。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因 素只占 20% ,情商则占 80% 。什么是情商?简而言之,就是情绪智力商数,是人的心理、情景、意志、品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反映。而我们则把智商作为测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很少考虑到情商,因而不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使他们的智力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们不是常听老师这样批评学生吗: “ 人家能考 100 分,你怎么才考 97 分?太不细心了,还有你才考 60 多分,简直是朽木不可雕也! ” 用应试教育这一套来评价一个学生,难道考 100 分的就一定比考 97 分的学生高明许多吗?恐怕哪一个老师也不会承认。 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 “ 第十名现象 ” 。他有意识地对 1990 年前后毕业的 150 名小学生做了近十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当年学习成绩在班里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 “ 栋梁型 ” 人才。相反,有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 所以,我们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得满分。因为满分犹如陷井,学生为了得满分,就必须尽善尽美,注意到了一切细微的,但却是次要的地方,而忽略了更本质更主要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妨碍了他们兴趣特长的发掘成长。 第三乐章 传统认识的创新 目前,笔者到一所艺术类院校调研,应该说艺术生已经够个性与开放了。但与国外的艺术类院校比还是相形见绌,很是传统,没有风格。很多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学校,几乎四年下来学生学成了同一种风格,统一式的新闻播音员。虽然功底很深,个个字正腔圆,拿着稿子就朗朗上口,不管是从语气上还是气质上,都有一副主播的架势。但同时,我们的传播媒体就只能称之为新闻播报机构了,因为他们只会播,不会说,也即只会拿着人家写的稿子念,一旦脱离那根救命草 ,其实也就成了会说话的哑巴。大家也可以仔细想想,当今正走红的主持人有几个是真正学播音出身的?这时悲哀的只有那些所谓科班毕业的主持人,曾经多么憧憬的未来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精彩。他们该怪谁?怪呕心沥血的老师,还是悔恨当初自以为美好的选择?我觉得唯一有错的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认识。 要创新,一定要更新传统认识,不能因循守旧,一切美好的东西不是永远美好的。不能老以老思想、老观念为真理,应注重实质、注重有效性。思想观念要贴近时代潮流、有一定的变化性和变通性。总之,我们创新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不受传统思维束缚, 不受他人意志的制约,不受书本上条条框框限制,不迷信权威,敢于开拓和创新,让学生具备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的综合、软件和系统的能力。 第四乐章 上好综合课,并进行初步教育体制改革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教育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新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适应了教育创新的要求,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社区及自身情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研讨。在探究研讨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方法和能力。它改变了课程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无疑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方面,会起很大的作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的产生需要 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知识在数量上的迅速膨胀,要求教育把知识积累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知识创新的发展性学习,学会学习、不断自觉地更新知识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这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次,科学的综合化趋势,要求教育高度重视综合性学习。科学发展,一方面在不断分化,另一方面,又在更高层次上不断综合。它要求的学习方式必然是个性化的创造性学习。第三,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要求教育特别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会对信息的接受、分辨、判断、处理和运用。第四,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更加 要求教育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慢,而且决定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创新从宏观上说需要加快教育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微观上说则必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改进教学行为。两者相互呼应,相互支撑,互为因果,都能造就一个全民族素质普遍提高、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新局面。 结束曲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需要了。创新对于国家来说是立国之本,对民族来说是自强之根。一个国家要富强,需要创新;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之林,需 要创新。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就像是躬腰驼背、两眼昏花、步履缓慢的老人,让人看到的是沉暮、夕阳。而勇于创新,不断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