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顾后话衔接[文档资料]_第1页
瞻前顾后话衔接[文档资料]_第2页
瞻前顾后话衔接[文档资料]_第3页
瞻前顾后话衔接[文档资料]_第4页
瞻前顾后话衔接[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瞻前顾后话衔接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 学数学难,农村高中生学好数学更是难上加难 ”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数学难学成为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近年课改对数学的影响愈发突出,比以往每次课程改革都来得猛烈,初高中衔接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后续正常的教学 . 笔者近年承担衔接教学校本研究,对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作了一些探讨、思考,在这里与各位同行分享 . 1.“ 瞻前 ” 关注衔接教学的前期准备 1.1 心理准备 .“ 心理 准备 ” 是做好衔接教学的前提 .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学生对学好高中数学面临的一些暂时困难的认识;其二,教师对新课改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何评价、如何挖掘潜力扬长避短 .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相关性较强的学科,进入高中后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如必修( 1)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必需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消除 “ 松一口气,休息一下没关系 ” 松懈情绪,学生要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教师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 变化,及时引导,做好思想工作 . 开展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有一个这样的感觉:新课改后学生比任何历届学生都要 “ 笨 ” ,都要来的“ 随意 ” ,都要来的 “ 会说 ” ,课堂气氛很活跃,运算动不动就按计算器,而心算,口算,笔算的能力相当差 .即学生的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参与意识强,而计算能力,特别是心算、口算、笔算能力特差,解题规范性、逻辑性明显逊色于往届 .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来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学生优势、扬长避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 . 1.2 教材准备 .初高中衔接,重点是知识衔接 .笔者对2012 级所任班作了一份最简单的学情调查:你对以下列举的初中数学中没有掌握或未学过的知识有: 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B.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C.韦达定理; D.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E.分式的加、减、乘、除; F.幂的运算; G.二次根式的运算; H.射影定理; I.分母有理化; J.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K.二次项系数不等于 1 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可选多个) . 统计结果: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占 12.8%, “ 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 占 22.3%, “ 韦达定理 ” 占 54.4%, “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 ” 占 42%, “ 分式的加、减、乘、除 ” 占23.6%, “ 幂的运算 ” 占 52.1%, “ 二次根式的运算 ” 占59.3%, “ 射影定理 ” 占 72.9%, “ 分母有理化 ” 占 24.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占 81.9%, “ 二次项系数不等于 1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 占 81.9%. 统计结果让每一位老师吃惊: 初中新课程带来了普及性教育成果,却谈化了为学生的升学、后续发展而应做的准备 .新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几乎都是三位数,数学素养却未必好 .农村三级达标校、非达标学校高中生源素质更低,探索、编拟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衔接教材尤 为迫切 . 1.3 学法衔接的准备与思考 .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自我归纳总结,疲于应付作业,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与习惯 . 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应狠抓学习基本环节指导,如 “ 怎样预习 ” 、 “ 怎样听课 ” 等等 .比如,不同课型预习方法:公式的预习,要知道 “ 五何 ” :从何而来?有何特点?作何引申?如何应用?关键何在?而对例题、概念等等又不尽相同,应甄别引导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 中;二是新生训练伊始就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1.4 教法衔接的准备与思考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基础、教师自身能力的不同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新时期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参与意识强的优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4.1 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 .比如 “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让学生解不等式 x2-2x-10,学生普遍反映没学过 .可让学生先解 “ 画出函数 y= x2-2x-1 的图像,利 用图像说明:( 1)当 x 取何值时, y=0? ( 2)当 x 取何值时,y0? ( 3)当 x 取何值时, yb ( a0) ” ,可减少 a0 条件,由此引出分类讨论:a0, a0 , a=0,当 a=0 时还需对 b 进行讨论 .这对学生理解 “ 不等式的解 ” 及其思维能力、思维深度是一个挑战,挖掘加深新知识 . 1.4.3 重视分专题知识 进行衔接教学 .将衔接教材分为:数与式的运算包含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分式、根式、幂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包含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分式方程、简单的无理方程、简单的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方程组等;圆的基本知识重在一些基本定理的复习 .采取 “ 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 ” 的方法,利用专题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并借此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1.4.4 重视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强化将复杂 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的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训练 . 1.4.5 重视多媒体教学与师生互动 . 2.顾后 注意衔接的后期强化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不是十天半月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教师教学中注意衔接的后期强化 . 2.1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 强化预习、复习及总结等学习环节,让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问题,锻炼意志、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 2.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经常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这个题告知了几个知识点 ? 每个知识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这些结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这些结论中,你又能得出哪些结论? 2.3 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 .随着计算器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下降,计算器的使用应严格控制 . 2.4 重视知识的反馈和过关 .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提高教学针对性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 .知识过关以落实 “ 三基 ” 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提优补差;练习层次化,单元过关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 2.5 培养学生良好的 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