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阳市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 史()时间: 90分钟 分值:100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宗正管皇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4汉朝初期,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改变了选拔的方式 b.修改了选拔的标准c.规范了选拔的范围 d.提高了选拔的标准5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6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右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7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嬴气弱,不耐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该记载可用于说明南北朝时期a叛乱寥寥无几b气候反常恶劣c人民体质赢弱d选官存在弊端8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 )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司空9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以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10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11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布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按察司和都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对这一举措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本质上是为加强中央集权c三司是地方最高权力机构d明初地方改革的核心是军政分开12明初中央“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13 “明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文中的“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a丞相b殿阁大学士c内阁大臣 d翰林院官员1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的是a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九品中正制的废除15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 b. c. d.16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1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18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19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确立皇帝制度 推行郡县制 修筑长城 统一文字a b c d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2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22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23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有史料载,胥吏们“父以传子,兄以传弟,钱粮出入,尽归掌握”。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实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c.导致国家组织能力被严重地削弱d.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改革阻力巨大24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25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古代政治重心不断南移趋势第卷(材料题共50分)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中央监察机构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贞观六年(632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胄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王春瑜中国反贪史材料三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材料四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6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在反腐倡廉中应吸取古代哪些教训。(3分)27. (18分)现在中国的每一级行政区的地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历史时期第一级行政区划存在于一个由虚入实的规律,历代的第一级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而且历史上主要行政区划的改变,都发生在再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而作为次级政区的财力和军力则变化不大。材料三一般来说,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职能是经济上的职能组织生产和征收赋税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东汉州牧格局、三国鼎立、藩镇割据、五代割据大都据自然之险而独霸一方。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种划分政区的方法难以形成独立的经济体,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形成与中央对立的区域文化认同。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一级行政区划演变呈现的特点。并运用从秦到明清的史实加以说明(任举一例即可)。(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代前后划分一级行政区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优点。(8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很多相关记载:如公羊传宣公元年载有:“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周礼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庠(小学)。”材料二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卑称“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诏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通典职官十五致仕官载:“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结阶授散官者,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官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材料三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赃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而功状显著者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宋会要辑稿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宋史职官十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十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周朝至清朝退休制度的变化。(9分)(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演变的原因。(6分)邵阳市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测试卷参考答案1-10 bddbb ddccb 11-20 acbca abddc 21-25 cdaad26题(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4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 (2)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立清廉典型)。(2分)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化。(2分)(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3分)27题(1) “分土而治”指的是分封制;“分民而治”指的是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4分)(2)特点: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职工安全培训课件
- 《论语》十则课件
- 现场施工工作总结
- 公司级安全培训目标课件
- 事故安全培训新闻稿课件
- 护理危重病人查房
- 医院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6篇
- 电信销售工作汇报
- 电梯维保部半年工作总结
- 血战一法两规培训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
- 电瓶托盘堆垛车安全培训课件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大学
- ZXONE8700技术规范书
- 沥青拌和站设备租赁合同参考
- 《关键对话》读书笔记-PPT课件
-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