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_第1页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_第2页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_第3页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_第4页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据同邑文人张元(清雍正三年)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载,聊斋著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志异八卷;还有碑阴所附:“杂著”五册(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各一册),“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魔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各二册)。另外还有墓碑未载的部分编选与辑录作品等。由于古人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前冠以室名,因而蒲松龄的著作分别称为: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聊斋俚曲、聊斋戏等。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 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下至地方官的吏治腐败,贪暴不仁,而且也关心着社会各阶层与世风、民瘼。他尤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深受其害的科场不公与考官昏庸,其中还寄托了他向往美好人生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促织、潞令、鴞鸟、梦狼、放蝶、胭脂、商妇、张鸿渐、盗户、公孙夏、梅女、伍秋月、席方平、续黄粱;画壁、考城隍、钟生、陈锡九、张诚、二商、曾友于、辛十四娘、林氏、马介甫、大男、云翠仙、姚安、韦公子、宫梦弼、雷曹、素秋、酒友、崔猛、义犬、大力将军、丁前溪、种梨;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何仙、贾奉雉、饿鬼、三仙、神女、考弊司、胡四娘;红玉、绿衣女、连琐、香玉、小谢、嫦娥、爱奴、凤仙、青梅、娇娜、乔女、连城等。 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空前而绝后。独具匠心的蒲松龄超人之处,在善于虚构,突破常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假幻设以寓意,虚拟鬼狐花妖,实写现实人间,借以抒情,用以警世。然而这些创新成就却遭到后来纪昀的反对,而纪昀所反对的,也正是这部名著数百年盛传不衰的根源。 聊斋志异里虽经高珩、唐梦赉作序,王士祯评点,但蒲松龄生前却无力印行,仅靠民间传抄流传。至乾隆三十一年,第一部木刻本“青柯亭”本在浙江睦州问世,随后各种批点、诠释、评点、图咏、拾遗本相继在海外出版。迄今,外文译本约有日、朝、越、英、法、德、俄、意、捷、罗、波、匈、保、挪、瑞、荷、马来、印尼等20多种语言、数十种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 聊斋文集是蒲松龄的散文、时论、应酬、拟作等文集结集,原为四卷,后人辑为13卷,包括赋、记、引、序、疏、论、跋、题词、书启、文告、呈文、婚启、生志、墓志、行实、祭文、杂文、拟表、拟判等,共计五百多篇。其中除部分作品为自作外,其余多是代人歌哭之作,而骈文竟占十之六。作品内涵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部分作品体现了蒲松龄的为民思想,如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秋灾记略后篇、救荒急策上布政司、循良政要、淄邑流弊、盐法论等。文章构思精巧,典雅生动,成就之高,深受王士祯好评:“八家古文辞,日趋平易,于是沧溟、龠州辈起而变之以古奥”而操“因境写情,体裁不一,每于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当渔洋司寇、秋谷太史,至以声价相高时,乃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 聊斋词,其墓碑、行述中均无记载,仅在蒲立德致王洪谋书中提及有“词集一册”。路大荒先生在辑录整理聊斋词作的基础上,将西安发现的“柳泉居士词稿”(手稿)残卷内容与以前所收,去复校讹,共得92阕,厘为一卷,并且把唐梦贲聊斋词序手稿置于卷首。此为目前所见聊斋词的真品,(另有民国石印本聊斋全集中的26阕词、262首诗以及6篇文与两卷“笔记”全系伪作)。从聊斋词作时间看,起自康熙初,多在其南游后与坐馆西铺间。内容多与友人唱和,戏赠,也有慨叹自己的困窘与乡试败北的悲愤,有赞美女性才貌及男女爱情的欢愉,有写景状物及讥讽世相的等等。作品特色,一如唐序所称:“峭如雪后晴山,岞崿皆出,一草一石皆带灵气。”并无词家常有的“粉黛病”与“关西大汉病”。 省身语录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其内容是“敬书格言,用以自省,用以示后”。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仅存序,而无文。北京大学马振方教授1994年春自日本庆应大学带回抄本复印件,辑校出版聊斋遗文七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前曾刊于蒲松龄研究(题名聊斋编处世格言百全)。 怀刑录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存序而无文。从其序看,该书“集五服之礼,并稽五服之律”,旨在“使读礼者知爱,读律才者知敬,其有裨于风化”,“使尊卑之分,亲疏之义”一见可了。此书久已失传,至今未见面世。 历字文是蒲松龄设馆西铺毕家时,“于四库书中细心搜集,费尽数载心血,汇纂成书”的一部有关“吉凶禁忌,福利休祥”等内容的书稿。国内失传,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藏其残抄本。马振方先生复印带回国内,整理点校后先发表于蒲松龄研究中,后又收入其聊斋遗文七种一书中。 日用俗字稿成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3年)正月,至乾隆间始刻印成书。当年蒲松龄见庄农杂字一书多有脱漏、杜撰,不尽人意,因而详查字汇,另编成日用俗字一书。其中读音,悉从正字通,而难识者皆注以音切。共分身体章、庄农章、养蚕章、饮食章、菜蔬章,器皿章等31章,包容了世间生物、社会行当,方方面面常用俗字。不仅是很好的识字读本,更是当时社会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农桑经是蒲松龄在韩氏农训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增删,又博采古今论蚕者,编辑而成的。旨在“使纨绔子弟,抱卷书生,人人皆知稼穑”。内含农经71则(包括一年四季整地施肥,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时间、方法以及治虫、灭荒御灾等);蚕经21则(包括择种、养蚕、择茧及齐茧法等);补蚕经12则;附录蚕祟书27则以及种桑法10则等。是一部有价值的农业科普著作。 除以上五册杂著外,蒲松龄还先后编选辑录了多种著作,如婚嫁全书、选、宋七律诗选、庄、列选略、小学节要、药祟书、家政内编、家政外编、观象玩占等。可见其勤奋,更见其为人之心。可惜的是,除药祟书抄本与家政内、外编手迹残稿近已得见外,其余诸书早已失传,仅有序跋留存而已。 聊斋戏 闹馆写教书先生在饥荒之年难找主顾,形同乞讨的沿路喊叫:“教书”。在苛刻的顾主一番还价后,他竟以极低的报酬成交,并甘愿无偿地为东家接送孩子,还兼干各种家务活。尽管每天只有两顿不象样的饭,也总比挨饿强。充分反映了“斯文不值钱”的社会现实。 钟妹庆寿通过钟妹送鬼为兄庆寿,写面目不扬而才能吐凤的钟馗,因恨朝廷重相貌轻文章,愤撞金阶,死后被上帝擢为九幽三曹都判官。他认为世间的不公,都是几个邪鬼作祟,于是专吞邪鬼入肚。“养成一个鬼脾胃,顿饭非鬼不美”。其道白:“扫尽群魔千里雾,放日月照阴城。”说出了怀才不遇,恨科场不公的蒲松龄心底的话。 窘闱(附南吕调九转货郎儿)前者写乡试闱场里,考生在答卷过程中焦急、无奈、怨恨、乞求、梦幻等各种窘态与心理变化;后者写应乡试的秀才,从仓促备考到闱场门外、候检、入场,以及在答卷前后与出场始悔的各种感受和心态。将考生的窘态与艰辛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三出戏生动幽默,写出了蒲松龄的亲身感受与对科场不公的愤慨。 聊斋俚曲集 聊斋俚曲,按蒲松龄墓碑原载为14种,其中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作为一种计算,实际上应作两种,共15种。当年路大荒在整理聊斋俚曲集时未收入琴瑟乐一种。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今天的琴书说唱与地方戏,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 从写作时间看,除较短的几种写于作者中年外,其余多作于暮年。从写作动机看,作者是为“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用以劝善惩恶,移风易俗。大多数作品写于西铺的直接动因,是为取悦于毕际有的孀妻王老夫人(王渔洋的从姑母)。 从作品内容看,其中半数改编自聊斋志异:姑妇曲即珊瑚,慈悲曲即张诚,翻魇殃即仇大娘,禳妒咒即江城,富贵神仙与磨难曲即张鸿渐,寒森曲即商三官与席方平。作品大都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如婆媳(姑妇曲)、夫妻(禳妒咒)、后母与儿子、兄弟(慈悲曲)、父子(墙头记)关系等,到街坊邻里关系(如翻魇殃)到社会不公问题(如富贵神仙、磨难曲、寒森曲),直至朝廷的昏庸荒诞(如增补幸云曲)。除少数游戏笔墨外,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救世婆心与良苦用意。部分作品至今仍富教化作用。 从艺术效果看,作品的取材与方言俗语的运用,深受当地听众、观众与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墙头记等作为地方戏,至今盛演不衰。 从写作形式看,聊斋俚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