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课内选择题(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c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没有)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拜会)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诚实、诚恳) 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荆轲顾笑武阳(顾:回头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欲王关中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吾得兄事之a bc 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焉用亡郑以陪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今急而求子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d子亦有不利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8、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竖子不足与(之)谋c沛公安在(军中)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小伙子悄悄来到心爱的姑娘的家附近,吹起葫芦箫,不知有多少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b在讨论会上,同学们的辩论都在问题本身,老师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范叔总爱跟人讲他劳苦功高的往事,什么黑煤窑里做过工,小市场里贩过烟,还给鬼子捉去做伙夫,他逢人就这样说。d村口,有几个旧干部还在议论:“村长平常为人和善,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它家的房子经这场雨都快倒掉了,说他贪污我不信”。二、实词检测(共20分)11下列各句中的“爱”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爱屋及乌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爱其二毛,则如服焉。c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12下列各句中的“本”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正本清源a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臣本布衣,躬耕南阳。13下列各句中的“察”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察言观色a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14下列各句中的“诚”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开诚布公a诚惶诚恐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15下列各句中的“辞”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闪烁其辞a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b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c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d大礼不辞小让。16下列各句中的“道”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背道而驰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17下列各句中的“复”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克己复礼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昭王南征而不复。c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8下列各句中的“盖”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冠盖相望a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b今已亭亭如盖矣。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技盖至此乎?19下列各句中的“过”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秋风过耳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0下列各句中的“患”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养虎贻患a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c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三、晨读检测(7分)将下列文段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21、 22、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7分)留侯张良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日:“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23.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葬:埋葬b愿沛公且留壁 壁:营垒,军营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d不如因其解击之 解:通“懈”,松懈2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欲以客往赴秦军c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扣舷而歌之25.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2分)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a b c d2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便精心筹划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的方案,取得大胜。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27. 翻译下面的句子。(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3分)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3分)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3分) 五、课内文言文(13分)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齐等,同样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蒙受2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斧斤以时入山林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30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31翻译下面的句子。(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分)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分) 六、现代文阅读(17分)两兄弟林语堂熙宁四年(一七二)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位于国都东南七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有时会住上七十几天。沉默寡言的苏子由,一声不响只顾生儿育女最后直到生了三个儿子,七个女儿,都是苏东坡帮助婚配的。子由很穷,住的房子又小又矮。东坡常常对弟弟的高大取笑,他写了两句: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和家人悠闲团聚,共度时光,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向哥哥进了些忠言。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后来,苏东坡的监禁解除之后,子由把手捂住他的嘴,那是告诉他以后要三缄其口。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由他的画像,我们不难判断,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脸大,颧骨高,前额高大,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你说话的对方,有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子由说:“有一件事你知道吗?你留意过没有?一日空闲长似两日。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通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在亲密朋友之间,东坡谈笑风生,夹杂惊人的双关语。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我们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正是:猿吟鹤唤本无意, 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共度中秋。这次中秋值得记忆,他后来一直思念不置,也是随后六年中唯一的一次共度中秋。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决定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今阜阳),到颖州,在欧阳修相伴之下,又一同过了半个多月。但是终须分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