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生物学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济南版(1).doc_第1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生物学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济南版(1).doc_第2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生物学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济南版(1).doc_第3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生物学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济南版(1).doc_第4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生物学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济南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项是南方古猿所具有的特征?( )a.直立行走 b.会制造工具 c.会用火 d.会狩猎2.古生物学家对各种化石的研究可以证明( )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一次性出现的 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生物进化的顺序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a. b. c. d.3.下列是人类进化历程的几个主要过程,请按照进化的顺序将各序号排列起来( )下到地面生活 使用工具 森林大量消失 使用火 大脑发达 制造工具 产生丰富的语言 直立行走a. b.c. d.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a.原始海洋和高温干燥地区 b.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c.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d.河流和海洋5.巴斯德向世人证明了( )a.细菌是由有机物自己产生的b.细菌是由有机物中的某些物质进化而来的c.细菌是自然发生的d.使有机物腐败的细菌原来已经存在,并可以由空气传播6.马的脚趾数由4趾逐渐演化为1趾,造成这一进化的原因是( ) a.马常用中趾,很少用其他趾 b.人类选育c.古代马和其他动物交配产生新物种 d.自然选择7.下列是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其中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的是(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b.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长期的生物进化使生物出现了适应性和多样性8.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是( )a.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鹿的颈有长有短b.鹿经常伸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造成的c.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的脖子长得长d.颈部长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一代积累形成的9.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春小麦连年冬种就可以变成冬小麦b.因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食蚁兽的舌变得很长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d.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10.假定在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保持相对稳定c.缓慢上升 d.先上升而后下降11.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等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断大幅度变化1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a.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b.它们的生活需要的能量少c.它们分布广、数量多d.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13.在西伯利亚发现的保存在冻土里的曾经生存在二万五千年前(第四纪)的猛犸象,不仅骨骼保存完整,而且皮肤、体毛、血肉甚至胃里的食物都保存完好,这是因为冻土中缺少(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14.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a.乙和丙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1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生产者c.水域和生物 d.人类和生物16.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是在自然界中不依赖外界环境、能独立生存的生物b.生产者的营养方式一定是自养c.生产者中绝大多数为自养,少数为异养d.生产者的生长较快,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17.下列哪一措施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种类和数目d.减少生物多样性18.澳大利亚引进我国的蜣螂,清除了草原上大部分牛粪,使草原恢复了生态平衡。在此过程中蜣螂起到了( )a.生产者的作用 b.消费者的作用c.分解者的作用 d.改良草场的作用1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校前边的池塘中有这么一些生物:鱼类;藻类;水生甲虫;池边杂食动物;水蚤。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 b.c. d.20.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只有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d.植物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其余的生物对生态系统没有影响21.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22.莱阳市是“恐龙之乡”,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就是在莱阳市的金岗口发掘的。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c.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d.和鸟类的化石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较早的地层中23.下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顺序,正确的是( )a.植物种子鹰麻雀蛇细菌b.种子细菌真菌噬菌体麻雀鹰c.草食草昆虫鼠野兔猫头鹰狐d.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24.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与质量分数为0.9%的无机盐相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原始海水的无机盐质量分数也约为0.9%。对此,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种尚未被认识的关系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无机盐的质量分数相同纯属巧合d.人类的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的原始生命逐渐进化而来的25.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1)提出问题:_?(2)作出假设:_。(3)实验步骤: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数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根据计算结果补充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再次计数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绿色昆虫20927133920灰色昆虫205154122a.第三代中,_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昆虫幸存者减少。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的结果。(4)得出结论:_。(5)请你说出还有哪些生物具有保护色。27.(12分)阅读下面有关的图文资料,分析人类进化的过程。资料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东非大裂谷东边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人类学家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早期人类化石。1974年,发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露西”少女(如甲图)。该化石包括头骨碎片、下颌骨、躯干骨、四肢骨等,占全部骨架的40%。她的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比较粗壮,这些与人相似;但脑容量较小,犬齿较大,臂长大于腿长,这些与猿相似。1959年发现的距今200万年前的能人头骨化石(如图乙),比“露西”的脑容量几乎大出50%,头骨形状更像人,牙齿较小,并且在发现能人化石的地层中,还发现了简单的石器和使用过的兽骨。 甲 “露西”少女 乙 能人头骨化石及遗物资料2 研究表明,北京猿人(下图)生活在50万年前,住在天然洞穴里,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他们的四肢骨在长度、形状等方面与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和现代人一样直立行走;但他们还表现一些原始的性状,如身材稍矮,体格粗壮,前额低平并向后倾斜,鼻子宽扁、颧骨高突、眉脊粗大,没有明显的下颌。与早期人类相比,他们的大脑发达,脑容量平均已达1 059 ml,并且能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另外,在他们居住过的山洞里,还发现了上下数层的灰烬,内有被烧过的木头、各种动物骨骼和石块等。(1)“露西”的骨盆、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请你尝试描述她的运动方式。(2)在发现能人化石的地层中,同时发现了简单的石器和使用过的兽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在北京猿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灰烬的遗迹,这说明了什么?(4)从“露西”到北京猿人,脑容量逐渐增加。这对人类的进化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28.(12分)福州内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绿水绕家”的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内河属于 (湿地/河流)生态系统。(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 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 ,其体内有脊柱,属于 动物。(4)过度排放污水,使内河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5)“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的制造应用了 技术。(6)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29.(12分)下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 ;没有画出的细菌和真菌属于 ,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 关系建立起来的。(4)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5)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草原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1.a 解析: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不会用火,也不会狩猎。2.b 解析:地层中的化石记录显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3.c 解析: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主要是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消失,由树栖下到地面生活,开始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制造工具,火的使用使营养得到改善,大脑发达,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语言。4.c 解析:有机小分子的生成是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完成的。这一阶段是在原始大气中进行的,原始大气成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激发下,形成一系列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随雨水降落到地面,经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中。第二、第三、第四阶段,也就是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5.d 解析:巴斯德通过“鹅颈烧瓶”实验,向世人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6.d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7.d 解析:选项a描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选项b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很显然,它们都是生物进化的原因;选项c是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选项d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后代。8.d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长颈鹿繁衍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异的个体颈部较长的个体。随着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越来越短缺,而颈部长的长颈鹿能寻找到高处的食物,生存的机会比较多。颈部长的这种变异个体在以后繁衍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而颈部较短的个体则逐渐地被淘汰掉。9.c 解析: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核心是自然选择,选择的因素是环境,既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生物因素;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长期使用或长期不用某器官的结果。10.d 解析: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由于相对封闭,所以食物链比较少,只有草鹿狼这条食物链,如果狼被杀绝,那么鹿将由于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由于鹿的数量骤增,而使草的数量越来越少,鹿也会由于食物不足而越来越少。11.c12.d 解析: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13.c14.a 解析:据题图可知,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甲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丁的数量减少,导致丙的数量增加。15.a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16.b 解析: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营养方式为自养。17.c 解析: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干预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增强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要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只有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多,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才能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8.c 解析:蜣螂可以将牛粪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19.b 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食物联系。藻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从这一点看,a、c项是错误的。甲虫的体形较水蚤大,且以水蚤为食,而鱼类通常要以水生甲虫为食,同时又常被池边杂食动物所食,这样生产者与各种消费者之间就形成了下列捕食关系:藻类水蚤水生甲虫鱼类池边杂食动物,这样便构成了一条食物链。20.b 21.a22.b 解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因此,化石是在地层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23.d 解析: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终止于最高营养级,相邻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24.c25.a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失调。人们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等不恰当地干预,会挤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而且会造成食物链减少,使食物网过于简单,从而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大下降,自然环境遭到破坏。26.(1)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2)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3)a.绿色 灰色 b.非常相似(一致) 自然选择 (4)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5)鱼、青蛙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具有优势。绿色昆虫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多,说明绿色昆虫与环境(有绿色地毯的房子)相一致,所以绿色成了昆虫的保护色,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7.(1)直立行走。(2)说明能人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并且用这些工具来打猎以维持自己的生活。(3)说明北京猿人可以使用火。(4)脑容量的增加使早期人类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条件,同时大脑增加了新功能,能够利用语言相互交流合作、总结经验等,更加适应环境,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解析:从“露西”的骨骼化石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