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3章 古诗鉴赏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doc_第1页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3章 古诗鉴赏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doc_第2页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3章 古诗鉴赏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用时:45分钟满分:43分)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清朱彝尊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注晋祠:位于今山西太原。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1)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答:(2)词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5分)答:答案(1)重游晋祠欣赏春天美景的喜悦之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思念家乡的孤独之情。(2)以月之“凉”衬托人的感伤,以月之“满”反衬人的孤独。诗歌鉴赏上片先从远景落笔,连绵群山,远近错落,山色浓淡不一,而雾气袅袅,飘浮随心。此时微雨初霁,词人信步闲游,只觉被雨水浸润过的沙地柔软而富有弹性,不禁感到一阵欣喜。春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绿遍大地,南去的大雁,也已经归来,词人连续三年都到晋祠,此真所谓“年年汾水看归雁”了。因为是重游,看到旧时景物,便仿佛面对故人,有一种亲切之感,这里说“系马青松犹在眼”是举一端以例其余。胜地重来,旧景重见,不变中有变,这变者即为“韶华”,所谓似水流年,一去而不可复返。对于这种变,人力是无可奈何的,词人唯有心中“暗记”而已。末二句写词人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月光如水,仍是旧时景象,而独上溪桥,伫立沉思,亦如去年。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寄彭民望李东阳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注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斫地”句,化用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ji,长剑)”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苜蓿盘:形容清贫的生活。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答:答案用典。用王郎、冯谖等一系列典故写友人的才华出众、志愿难酬,表达对友人穷困孤寂生活的同情。融情于景。颔联、颈联中对秋风夜雨、木叶飘零的景象描写,营造了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凄凉处境的愤懑不平,对年华逝去的惊叹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知己难得的感慨喟叹。直抒胸臆。尾联写出了在长安这一寄居谋生之地友人的一无所获。“惭愧”二字既是对友人命运的不平之鸣,也表明了自己无力援手的无奈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揭露。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南柯子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义。这首词上片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答:答案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临江仙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注鹿虔扆(y):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答案对比。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反衬。用烟月的无知反衬人的悲伤(或“用烟月的无知反衬藕花的有情”),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京口月夕抒怀宋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1)首联中的“凉”字,堪称全诗关键,诗人是如何写“凉”的?通过写“凉”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2)结句“淮天雁叫霜”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5分)答:答案(1)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抒发了诗人旅居他乡愁苦悲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