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香菱学诗【学习目标】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了解刻画人物的手法。2.能体会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启示。3.品味语言,鉴赏人物性格。4.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 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学法指津】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2.走近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后来曹家势败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3.相关资料 (1)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作者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谨严,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2)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仄(z)声 应瑒(yng) 庾(y)信 蘅(hng)芜(w)苑 (yun) 三昧(mi) 暧暧(i) 请柬(jin) 胡诌(zhu) 颦(pn)姊(z)妹 怔怔(zhng) 暖香坞(w) 画缯(zng) 鳏鳏(gun)词语解释: 造化:福气;运气。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初三压力较大,不如我们先听一首歌来轻松一下,好不好?(播放葬花吟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吗?(生答:红楼梦)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不是贾宝玉,也不是林黛玉,而是香菱。二、【检查预习】三、【自主学习】1.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三个步骤拜黛玉为师,品味王维诗读杜甫诗,尝试作诗。经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2划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思考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的。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正面描写:香菱读诗作诗的神态、动作。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3说说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1)资质好,领悟力高(2)他的态度:乐学 善学 苦学 师小结: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鉴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细节。)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5从文章中你觉得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6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什么启示?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7、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你认识了哪几位?金陵十二钗正册1、林黛玉 2、薛宝钗 3、贾元春 4、贾迎春 5、贾探春 6、贾惜春 7、王熙凤 8、史湘云 9、秦可卿 10、妙玉 11、巧姐 12、李纨 金陵十二钗副册1、香菱 2、薛宝琴 3、尤二姐 4、尤三姐5、邢岫烟 6、李纹 7、李绮 8、夏金桂9、秋桐 10、小红 11、龄官 12、娇杏四、【合作探究】五、【展示点评】课堂总结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这里既有他个人资质好,领悟力高的原因和大观园环境的激发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 “乐学、善学、苦学”的执着精神以及得到名师黛玉的指导才使他取得了成功。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到很多啊!六、【拓展提升】1、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