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徐文武撰).pdf_第1页
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徐文武撰).pdf_第2页
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徐文武撰).pdf_第3页
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徐文武撰).pdf_第4页
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徐文武撰).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 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对异姓功臣心怀猜 忌 准备依靠他的子孙支撑起明王朝的大厦 为久安长治之计 他一方面加强皇权统治 另 一方面又实施了分封制 洪武二年 1369 年 朱元璋制定 封建诸王之制 次年分封秦 晋 燕 吴 楚等十王 并说 天下之大 必建藩屏 上卫国家 下安生民 今诸子既长 宜各有爵 封 分镇诸国 1 洪武十一年 1378 年 正月 再次封蜀 湘 豫 汉 卫诸王 朱元璋的第十 二子朱柏虽然年仅八岁 也被封为湘王 封地 为荆州 朱柏被封湘王后 一方面由于年岁尚 小 没有独立生活与行政的能力 另一方面湘 王府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 所以迟迟没有就 藩 直到洪武十八年 1385 年 朱柏 14 岁时 才就藩荆州 在洪武十一年 1378 年 至洪武 十八年 1385 年 期间 为迎接湘王朱柏就藩 明朝政府在荆州建造了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 湘王府 湘王府因有砖城高墙环围 又称为湘 城 洪武十三年 1380 年 为了修筑湘城 拆 毁了荆州城西门外的一座东晋古城万城 将其 砖石移修湘献王府 2 并将荆州城西北紫盖 山上的林木砍伐殆尽 用于 湘藩造宫殿 3 洪武十八年 1385 年 朱柏就藩荆州 住进了 湘城 仅 14 年后 建文元年 1399 年 朱柏被 诬谋反 建文帝兴师问罪 柏惧 无以自明 阖 宫焚死 4 清查继佐 罪惟录 关于朱柏之死的 记载颇具传奇色彩 朝命将士伪为商旅 藏兵 器于舆薪 直造王都 围王宫 王度事不成 与 宫人痛饮泣别 纵火焚其宫室美人 乘白马 执弓跃入火中死 5 根据这一记载 可以复原 朱柏之死的大致情节是 建文帝派兵士伪装成 商人 将兵器藏于装有柴草的车中 包围了王 宫 朱柏痛陈建文帝的不仁不义 与家人哭别 后 纵火焚烧王宫 跨上战马跃入火中自焚 其 家眷也随之赴火焚死 这一年朱柏年仅二十 八岁 朱柏之死 对明初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 由于朱柏焚死 使得建文帝放缓了 剪除燕王朱棣的进程 从而使朱棣赢得了发动 靖难之变 的准备时间 朱柏自焚 4 年后 朱 棣兵困皇宫 建文帝也同样选择了 圔宫自焚 的方式了断恩怨 湘城在朱柏亲手点燃的一场大火后 变成 了一片废墟 明万历年间 荆州本土知名作家 袁中道曾进入过这座昔日的王城 并在 游居 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 摘要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被封为湘王 就藩荆州 并在荆州城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 王府 湘城 上世纪末 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古城城外西北角发现一处古城遗址 鸡窝山古城遗 址 并认定这一古城遗址即是明代湘城遗址 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研究 证实湘城的位置不在荆州 城外 而在荆州城内 是荆州城的 城中城 文章还对湘城兴废的过程 湘城的面积 被拆毁的时间以 及被拆除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明代 湘城 地理位置 兴废 中图分类号 K878 3文献识别码 A文章编号 1001 0327 2010 03 0100 06 徐文武 湖北 荆州 434020 江汉考古 2010 3 总第 116 期考 古 研 究 收稿日期 2009 05 20 徐文武 1964 男 湖北洪湖人 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荆楚文化及古代文献研究 作者简介 101 柿录 中写到 入湘城 城四周可八里 甚坚厚 如今都城 皇墙内惟荒草 微有污隆 皆旧池 台也 岁取野兽 以为祭祀之用 老僧云 风 雨中时闻驰马之声 可见 湘王府被火焚以 后 湘城城墙仍然保持完好 只是昔日的繁华 早已一去不复返 袁中道还作有一首 湘城歌 咏叹此事 诗中写道 屈指已经九皇帝 空城 寂寂门常闭 隆处为台污处池 辟邪天禄沟中 弃 石竹花开野径幽 龙须草长无人剃 葵麦 离离兔鹿肥 每岁采来供大祭 6 火焚后的湘 城内 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 杂草丛生 野兽游 走 二 湘城究竟在荆州城的什么位置 这在荆州 古城历史研究中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问题 由 于湘城今已不存 对于湘城的地理位置 也一 直存在争议 1998 年 荆州博物馆在荆州古城 城外西北角发现一处古城遗址 这一古城遗 址随之被认定为是明代湘城遗址 丁家元在 荆州勘明湘王府城遗址 一文称 湖北省荆 州博物馆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线索 现已 勘明明代湘王府遗址 荆州城西门外鸡窝山高 氏子城即明湘王府 又说 该城为土筑夯土 城 东南紧靠荆州古城西北隅 西北约 150 米 就是太晖观 全城是荆州城及其周围地区最 高最大的一片岗地 城东西长约 450 米 南北 宽约 350 米 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 7 随后 湘 城遗址在荆州城西门外鸡窝山被找到的说法 被不少专著和文章广为引用 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然而 当我们翻检大量明 清时期的文献 后 发现湘城遗址在荆州城西门外鸡窝山的说 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据文献记载 湘城不 在荆州城外 而在荆州城内 明代钱希言著有 辽邸记闻 一文 记载了他在荆州时关于明代 辽王府的所见所闻 文章开篇即说 城以内 西有子城曰湘城者 故湘王分封建宫之地也 相传是高氏旧筑 今为麋鹿所游 距城数武 即辽王故宫 8 在这段文字中 钱希言陈述了 三个基本情况 其一 湘城相对于荆州的位置 是 城以内 而非荆州城外 其二 湘城是在 高季兴所建 旧城 基址上重建的 其三 湘城 与辽王府相距不远 仅 数武 之遥 明朝时 湘城虽然由于朱柏自焚事件而长期被废弃不 用 但城墙却一直保存完好 钱希言是明朝万 历年间人 其时湘城仍在 他对湘城地理位置 的描述 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我们对湘 城具体位置的探寻 可以从钱希言所陈述的上 述三个基本情况深入展开 首先 关于湘城的位置 钱希言明确指出 在 城以内 在明 清两朝文献中 明确记载 湘城位置的并非仅此一例 明代 公安派 作 家雷思霈在其所撰 荆州方舆书 中写道 今 城汉关公所筑基也 城以内西有高季兴子城 今湘王城 雷思霈所言 今湘王城 明确指出 了明代万历年间湘城仍在的事实 关于湘城 的具体位置 他也明确指出是在 城以内 在 清代方志文献中 对湘城位置的记载也十分明 确 清光绪 续修江陵县志 今界防西明湘 王城即此 这里所说的 界防 即 界城 清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 南方的控制 在荆州城设置荆州将军都统 为 了将驻防八旗兵和当地的居民分而治之 遂在 荆州城中筑起一道南北走向的城墙 名曰 界 城 9 将荆州城一分为二 其东由八旗官兵居 住 其西由地方政府和当地汉人居住 这条 界 城 北起于小北门西侧 南止于老南门东侧 清 光绪 续修江陵县志 说 湘城在城内 界防 界 城 以西 对湘城位置的描述与前引钱希言 雷思霈的说法完全一致 其次 从湘城与高氏子城的关系 也可以 确定湘城在荆州城内 而非城外 明钱希言 雷思霈以及清光绪 荆州府志 上都记载说 湘 城是在高季兴所筑 子城 基址上重建的 弄 清了高季兴所筑 子城 的位置 也就弄清了湘 城的地理位置 高季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荆 南国国王 后梁开平元年 907 年 高季兴任 荆南节度使 后唐同光二年 924 年 高季兴 受后唐之封 建南平国 为南平王 当时荆南 所辖的 10 州为邻道侵夺 只剩有荆州一城 为 了达到长久割据荆南称王的目的 高季兴曾多 102 次修筑荆州城 在前后 15 年的时间内 修筑 了内 外两城 十国春秋 载 后梁乾化二年 912年 季兴潜有据荆南之志 乃治城堑 设 楼橹 奏筑江陵城 增广 丈 此次筑城工 程 动用了十余万民工 将城外五十里内的冢 墓悉数掘开 以取砖筑墙 后梁龙德元年 921 年 高季兴再命爱将倪可福修城 江陵城圮 可福以卒万人修外郭 倪可福所修 外郭 就 是 江陵城 也就是现在荆州城 后唐天成三 年 927 年 高季兴在荆州城内建了一座 子 城 是岁 筑内城以自固 名曰子城 建楼于 内城东门上 曰江汉楼 10 所谓 子城 就是 内城 是在荆州城内修建的一座 城中城 和 外郭 共同构建起 重城 的防护体系 湘城是在 高氏旧筑 基址上重建的 那 么 钱希言所说的 高氏旧筑 是高季兴所建 外 郭 还是 内城 呢 明 清两朝文献都一致记 载 湘城是在高季兴所建 子城 即 内城 的基 址上重建的 明孔自来 江陵志余 载 湘王朱 柏 洪武十一年封于荆 因高氏子城而筑之 清光绪 荆州府志 古迹 高王子城 条 高 王子城 在府城西隅 明太祖封第十二子湘献 王居之 号湘城 湘城既然是在高氏所建内城 子城 上修建的 而高氏内城 子城 是荆州城 的 城中城 湘城也理所当然是荆州城的 城 中城 了 由此很容易就推翻了湘城在荆州城 西门外的说法 第三 据钱希言 辽邸记闻 记载 湘城与 辽王府相距不远 仅隔 数武 这里涉及到湘 城与辽府的关系问题 厘清了这二者的关系 就容易确定湘城的具体位置了 明永乐二年 1404 原本就藩于辽宁广宁 的朱元璋第十五子辽王朱植移藩荆州 并在荆 州兴建了辽王府 在过去的研究中 有不少学 者认为 辽王府是在湘城的旧址上建起来的 如 湖北省建制沿革 清一统志 明辽王 府在县城内 嘉庆志 本湘王府 洪武十 一年 太祖封第十二子湘献王柏于此 建文中 国除 徙封太祖第十五子辽简王植 遂为辽王 府 11 新近出版的 荆州古城文化 一书中 沿 用了这一说法 称 朱植就藩荆州后 仍以高季 兴子城 即湘王所居为王府 12 为什么会有辽 王府是在湘城旧址上所建这一说法呢 仔细 考量 可能是对 明史 地理志 下面一段文字 的误读所致 明史 地理志 江陵 洪武十 一年正月建湘王府 建文元年四月除 永乐元 年 辽王府自辽东广宁迁于此 隆庆二年十月 除 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建惠王府 这里所说 的辽王府 迁于此 的 此 是指 江陵 如果 将 迁于此 的 此 理解为 湘王府 就会错误 地得出辽王府建在湘城旧址上的结论 实际上 认为湘城与辽府在同一位置的说 法 既不合情理 与明朝文献上的记载亦不相 符合 首先 辽王朱植移藩荆州时 去朱柏火 烧湘王府仅有 5 年 湘城的火光之灾虽已散 去 但朱植理当不会在这个有着亲人火焚伤痛 的不祥之地建筑王宫 再者 明朝文献记载也 明确否认辽府就在湘城原址上所建这一说法 明徐咸 徐襄阳西园杂记 后辽王徒荆 别为 治第 湘府今为草莽之区 予往观之 獐鹿雉 兔成群而走 辽王时往猎焉 13 这里清楚地载 明 作者亲自到荆州考察了湘城旧址 其时这 里已成 草莽之区 徐咸又说 辽王朱植移藩 荆州后 不仅另外选址建了王府 还将湘城旧 址变成了他的游猎之所 徐咸的说法 与前面 所引袁中道 湘城歌 游居柿录 中所记湘城 状况可以互相印证 那么 辽王府又在何处呢 明嘉靖 湖广 图经志书 绘有一幅 江陵县图 地图中绘有 完整的荆州城 在荆州城中明确标注了 辽府 的位置 14 图一 根据地图上的标注 辽府大 致在今荆州军分区所在地 15 在今荆州军分 图一 明嘉靖 湖广图经志书 载 江陵县图 局部 103 区大院内 尚存七棵古银杏树 树龄约为 450 年左右 有学者认为 这些古银杏应是明代辽 王府府内所植之树 16 2010 年 7 月 在荆州城 拥军路一处旧城改造工地上 发现了三块特大 石柱础和两尊石刻幼象 发现这些建筑构件 的位置与辽府的位置吻合 这些建筑构件应该 就是辽府的建筑遗留物 弄清了辽府的位置 湘城的位置也就确定 下来了 据钱希言 辽邸记闻 所记 距城 湘 城 数武 即辽王故宫 明代以五尺为步 半步 为武 湘城与相距 数武 的辽王府 实际上是 紧挨着的两个地域 只是一墙之隔而已 明嘉 靖 湖广图经志书 所绘地图中 在紧挨辽王府 的西侧绘有一个城墙图形的方形区域 但没有 标注地名 这个方形区域符合与辽王府相距 数武 的记载 虽然没有文字标注 但可以肯 定的是 地图上的这个方形区域应该绘的就是 湘城 明嘉靖 湖广图经志书 所绘地图中 在辽 府的北面绘有一个宗庙建筑的符号 没有文字 标注 根据位置判断 这座建筑应该是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荆州城内荆北路 小北门内西侧 北靠城墙 始建于唐开元年间 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古今图书集成 荆州府部汇考 八 元妙观 一名嵩寿山 创自东晋永和二年 始于县学前 复改为书院 重迁于湘城北 17 元妙观 即 玄妙观 清代为避康熙玄烨讳 改 玄 为 元 这里明确记载玄妙观在 湘城 北 这一记载与 湖广图经志书 所绘湘城位 置也基本吻合 只是玄妙观不在湘城的正北 而是其东北角 据明嘉靖 湖广图经志书 所绘地图 结合 明 清两朝的文献记载 基本上可以确定湘城 的位置 大致是在东到今拥军路 西到今通会 桥路 南到荆中路 北到荆北路北的这一片地 域内 图二 据袁中道 游居柿录 记 赴西城王孙小 泉席 地较东城为僻 过湘城后湖 宛如村落 人家多茂林修竹 这里所说的 湘城后湖 现 在是江陵盆景园 江陵盆景园北依荆州城北 城垣 南临荆北路 东邻玄妙观 西连洗马池 现存水域面积近 万平方米 据文献记载 洗 马池也与湘城有一定关联 清光绪 荆州府志 山川 洗马池 载 子城有水名洗马池 子 城即高季兴子城 也即湘城所在地 清乾隆 江 陵县志 绘有 府城全图 图中在大北门东 北 城垣南标注有洗马池 该池至今仍存 但水域 已经缩小很多 综上所述 明代湘王朱柏的王府 湘城 在荆州城内而非荆州城外 1998 年考古工作 者在荆州城西门外鸡窝山找到的 古城遗址 据报告称该城 为土筑夯土城 6 而据袁中道 游居柿录 记载 湘城为砖墙结构 甚坚厚 如今都城 二者全然不符 三 在弄清了湘城的地理位置后 我们对湘城 的占地情况及被拆毁的情况再作一些深入探 讨 关于湘城的占地情况 袁中道在 湘城歌 和 游居柿录 均有记载 湘城歌 说 湘城 十里极方幅 这句诗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湘城 外形 极方幅 也就是规整的方形 这与 湖 广图经志书 所绘地图中的 湘城 是相吻合 的 二是说湘城的周长有 十里 袁中道又 在 游居柿录 中写道 入湘城 城四周可八 里 不管是 十里 还是 八里 都可能不是 实测数据 湘城作为一座亲王府 应该遵守明朝关于 亲王府的相关建造规定 而不能随意僭越 明 洪武十一年 经过朝议 以建好落成的晋府的 规模为准 对全国诸王府的占地面积作出规 图二湘城遗址在荆州城中位置示意图 104 定 七月乙酉 工部奏 诸王国宫城纵广未有 定制 请以晋府为准 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 东西一百五十丈 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 分 制曰 可 18 按照这个规定 湘城周长 为 十里 或 八里 之说 都大大超过了明朝对 亲王府占地总周长的规定 湘城的开工建设 与明朝规定的制定都是在同一年 即明洪武十 一年 湘城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遵守朝 廷的规定 断然不会超出规定两 三倍达到 八 里 或 十里 否则会有僭越之嫌 会招致朝廷 的责难 因此 湘城周长为 十里 或 八里 之 说不值得采信 按明朝规定 亲王府的占地周长为 三里 三百九步五寸 这里是以晋府的周长作参考 值 并不是一定要按这个数字去建造王府 按 明代 1 里合 360 步 1 步合 5 尺 1 丈合今 3 2 米计算 明代 三里三百九步五寸 合约2222 56 米 而据笔者到湘城原址所在地实地考察的 情况来看 湘城原址大约在南北长700米左右 东西宽 600 米左右的范围内 周长在 2600 米 左右 合明代里制约 4 5 里 与明代关于亲王 府占地周长的规定相比 有所超出 另据 古 今图书集成 荆州府城池考 城西为明湘王 城 可五里许 即高季兴子城也 此谓湘城周 长约 5 里 与实地考察所得数据大体一致 在 高王子城 旧址上重建的湘城 在建文 元年被火焚后 一直处于被弃置的状态 明天 启年间 明神宗第六子朱常润被封为惠王 封 地为荆州 并在湘城的旧址上重建一座王城 惠城 这是湘城在被火焚弃置 200 多年后 重建王城 从天启元年 1621 年 朝廷派遣内 官监总理苏若霖携巨资前往荆州 修惠藩府 第 开始 19 直到天启七年 1627年 惠城修成 前后修建了 7 年时间 天启七年 1627 年 朱 常润就藩荆州 直到崇祯十六年 1643 年 张 献忠率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克荆州 惠王朱常润 在官军的护卫下逃离惠城 惠城的历史使命就 此结束 直到民国时期 荆州城内的荆中路仍 称为 惠城街 这一街名一直保存到解放后 直到 1957 年才被废止 在清乾隆 江陵县志 所绘地图中 绘有玄 妙观 但已不见湘城 惠城 辽府 在辽府的 旧址上绘了一座药王庙 在湘城 惠城 的旧址 上 标注着一个叫 紫金山 的宗庙建筑 今荆 州城荆中路北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 名为 紫金山巷 即由此得名 地图的变化表明 湘城 惠城 最后被拆毁 应该是在明亡以后到 清乾隆年间这段时期内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 湘城长达 2000 多米的城墙被拆除后 大量的城砖到何处去 了 在现存荆州城上 保存着大量明洪武时期 的墙砖 其中有不少是有铭文的 城砖铭文中 均有城砖生产地 负责官员以及生产者的名字 等信息 有的还有生产时间纪年 洪武时期城 砖铭文有两个明确的年号 一是洪武十三年 一是洪武十六年 都是洪武中期 据清光绪 荆 州府志 记载 明代有三次修筑荆州城的记载 第一次是 明太祖甲辰年 平章杨璟依旧基修 筑 第二次是 嘉靖九年重修 第三次是 万 历初 拓城北隅 后仍修复如旧制 这里没有 明洪武中期修筑荆州城的记载 洪武中期既 然没有修城 为什么在荆州城墙体中会有大量 洪武中期的城砖呢 我们推测 现存荆州古城上明洪武中期的 城砖 原本是专为湘城的建设而生产 并砌在 湘城墙体中的 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 湘 城修筑时间为明洪武十一年到洪武十八年 而 荆州城文字砖中有明确纪年的洪武十三年砖 和洪武十六年砖都是在湘城建设期间生产的 这说明荆州城墙体中明洪武中期城砖与湘城 是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的 当时为了修筑湘 城 由于需要大量城砖 甚至不惜拆毁了荆州 城西门外的东晋古城万城 将其 砖石移修湘 献王府 20 在这种情况下 荆州及其周边府 州 县的官员以捐献城砖的方式来修筑湘城 湘城一直保存至明末 到了清代 为修筑被农 民起义军和洪水毁损的荆州城时 这些洪武砖 被拆除后移建到荆州古城墙上 明洪武九年 1376年 湖广行省改置湖广 承宣布政使司 同年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 直到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荆州府才重新隶 105 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也就是说 整个洪武中 期 荆州并不归属于湖广布政司管辖 而在荆 州城现存明洪武城砖中 从城砖铭文记录的情 况来看 既有属于河南布政司的荆州府及下属 各州 县生产的城砖 还有不少是属于湖广布 政司的长沙府 常德府 永州府 岳州府 襄阳 府等府及下属州 县生产的城砖 如果单纯从 行政管辖范围来看 为什么湖广布政司要帮助 河南布政司援建荆州城呢 这似乎有些不好 理解 其实 换个角度思考 问题就变得简单 了 这些洪武中期的城砖本不是为修筑荆州 城而生产的 而是荆州及其周边府 州 县的官 员为了修筑湘王府而捐献的 在城砖上留下 铭文 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城砖生产和运输的责 任制 更主要的恐怕是为了让皇子朱柏能记住 这些官员的名字 据张世春 荆州城文字砖 介绍 洪武砖 散砌荆州城墙的颇多 21 洪武砖这种 散砌 的特点 更说明洪武砖不是一次性批量砌进城 墙的 而是后来分散砌进城墙的 这也可以作 为荆州城洪武砖是从湘城拆下来后砌入荆州 古城墙的一个证据 注释 1 明实录 卷五十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 印本 2 清 陈梦雷 蒋廷锡等编校 古今图书集成 安 陆府部外编 3 明 袁中道 游居柿录 明天启刻本 4 清 张廷玉等撰 明史 诸王传二 内蒙古人民 出版社 2008 年 9 月 第 87 页 5 清 查继佐 罪惟录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5 月 第 1225 页 6 明 袁中道 湘城歌 清 陈诗 湖北旧闻录 中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9 月 第 640 页 7 丁家元 荆州勘明湘王府城遗址 中国文物报 1998 年 6 月 17 日第 1 版 新华文摘 1998 年第 8 期 第 86 页 8 明 钱希言 辽邸记闻 中国野史集成续编 第 17 册 巴蜀书社 2000 年 第 796 页 9 清 希元 祥亨 荆州驻防八旗志 辽宁大学出版 社 1990 年 5 月 第 84 页 10 清 吴任臣 十国春秋 中华书局 1983 年 12 月 第 1460 页 第 1436 页 11 潘新藻 湖北省建制沿革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第 888 页 12 韩晏清 浦士培 朱有云 荆州古城文化 长江文 艺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第 80 页 13 明 徐咸 徐襄阳西园杂记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 145 页 14 明 吴廷举续修 湖广图经志书 书目文献出版 社 1991 年 第 480 页 15 朱翰昆 荆楚研究杂记 荆州地方志办公室内部 资料 1997 年 第 241 页 16 陈礼荣 人文荆州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5 月 第 34 页 17 清 陈梦雷 蒋廷锡等编校 古今图书集成 荆 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