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威第十七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根据拼音,将下面的句子工整的写在田字格中。(4分)y b zhu, b chng q; rn b xu, b zh d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狂澜(ln) 嫉妒(j) 祈祷(q) 气冲斗牛(du) b. 洗濯(zhu) 蹂躏(l) 猝然(c) 锲而不舍(q)c. 奔丧(sng) 荒谬(mu) 愧怍(zu) 重峦叠嶂(zhng)d. 黝黑(yu) 酒肆(s) 轩昂(xun) 黯然失色(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 提炼 化装品 全神贯注 汗流夹背b. 热衷 百叶窗 措手不及 相得益彰c. 规矩 口头禅 以逸代劳 浮想联翩d. 装潢 照相机 理屈词穷 出谋画策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3分)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b.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 他也报了名。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 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b.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c. 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d.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宋八大家”中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其中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人。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b格列佛游记、简爱、威尼斯商人、名人传的作者都是英国人,分别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夏洛蒂.勃朗特、莎士比亚、罗曼.罗兰。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剧本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3分)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表里不二,决不为个人私利把谬误说成真理,把卑鄙誉为美德。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在这方面表现了崇高的品德。诚实,从本质上说,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更不为某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把真理斥为谬误,把善良诬为恶行。所以,诚实的人总是具有坚定的革命原则性,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革命的气节。诚实的人尊重实际和真理。a b c d8名著阅读。(4分) a 曰:“昔日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 ,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 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a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操许多恩义,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10字以内)(2分)你可以根据三国演义前后情节的内容推知本文空缺,请填写如下: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1分)格列佛游记中,飞岛上的人对数学和_两门学科有精深的造诣。(1分)9.古诗文名句填空。(9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酿泉为酒, 。(醉翁亭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中国正在推进的“廉租房”建设,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的愿望成为现实。“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面对挫折和磨难,很多诗人都能坦然面对,并且把自己的豪情化为流芳千古的名句:苏轼的“_,西北望,射天狼”是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_”是追求人生理想的豪情。 二、阅读与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1分)“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这是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10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概括肌肉记忆可以“不假思索”的形成过程。(3分) 1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12. 第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13文章第段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15分)相 送(1)少小离家。几十年来,父母与我便有无数次的相送。但让我长久怀想,镌刻于心的是父亲那两次送别我的场景。(2)第一次是在上海火车站,父亲携家人送我去黑龙江上山下乡。那天站台上吹着阴冷的风,父亲穿着单薄的棉袄,戴着破旧的棉帽,木讷地站在我身边,深度眼镜后是沮丧的目光,几天没刮胡须的脸上,布满胡茬。(3)我上了火车,趴在窗前向家人招手告别。想着孤身一人到遥远的边陲,在火车加速的瞬间,我不由扑刷刷掉下眼泪。只见父亲突然跟着火车急促地跑了起来,声嘶力竭地喊:“儿子,不要哭,坚强些!坚强些!”洪亮而撕裂的声音,像久久压抑的情感迸发。终于,我们坐位的车窗缓缓穿过了站台。父亲在站台边停住,喘着气,挥动着手中的帽子,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4)40多年后,当我想起站台上那幕情景时,很多图像随着时光的流逝己经模糊,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5)父亲是一个刚强倔犟的男人。年青时,为了挽救一个亲人的生命,父亲遵着“割股煎汤”可治肺痨的古方,用刀在自己左臂上决然割下一大块皮肉,顿时血流如注,从此手臂上就烙下紫青色如碗口大的疤痕。对我,父亲却成了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从小到大,我身上任何部位的叮咬、磕碰,父亲都会摘下圆框眼镜,两眼贴近皮肤,看个仔细,即使我厌烦,他也笑咪咪地哄我。然后,涂消炎膏,炎症消退,再用护肤膏,确保皮肤光洁无损。(6)多少年来,我一直想问父亲,问他当时的感受,问送别我回家后的情形。但是,总觉得时间还长,有的是机会。直到他患上老年痴呆症,我才悔悟,这个问题,己经永远不会有答案了。(7)有一次回家,我坐在父亲身边,父亲突然支吾着。疑惑之际,父亲分明又对着我说:“有困难找我!”我听得千真万确!而且,父亲瞬间的表情十分肯定,似乎只有他能帮我解决问题,说完便又沉寂了。(8)我难以相信,一个患痴呆症的老人,会有这样瞬间的清醒。 (9)我向父亲告别时,父亲从藤椅上慢慢地起身,执意要送我到楼下。但是,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大概挪不动了,父亲让人撩起房门的布帘子,颤栗着抬起手与我告别。他抖动着嘴唇,却发不出声音。眼睛里写满了忧愁、爱怜、不舍、无奈。刹那间,我的眼眶里涌满了泪水,我不敢再看父亲一眼,转过身,急急地离去。(10)以后,再见父亲时,他又没有了任何表情;站在父亲面前,他仍然认不出他的儿子。直至他躺倒在医院的病床上,昏睡。(11)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最后的送别。他的儿子,己经在他的记忆中飘散得太远太远,再也看不见了。(12)从站台上的狂奔到混沌中的移步,父亲,您的两次送子之痛,在您记忆深处是否渐行渐远了?但它却沉沉地落在了我的心底,深藏在我的记忆深处14.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哪两次送“我”的场景?请简要概括。(2分) 15.第(5)段中哪一个细节最能表现父亲是“我” “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2分) 16.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 (2)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 17.请说说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8.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2分) 19.读完此文,你想对你父亲说些什么,请把它写出来。(3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5题。(18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甲文作者是 ,乙文是一篇赠序,有 的性质。(2分)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管夷吾举于士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舍生皆被绮绣 媵人持汤沃灌 2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 c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时时而间进 d以衾拥覆 祭以尉首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4甲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证明了什么道理?乙文表现了宋濂的什么精神?(2分) 25.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对宋濂求学的经历你有何感想,请写一写。(4分) (四)古诗阅读(4分)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2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7请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 2分 )a首联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b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去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愉悦的心情。c颈联“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 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d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三、综合性学习。(7分)【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