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2.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整顿吏治 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 行汉制 a b c d4“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5.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a b c d6.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简化宗教仪式 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 b c d7“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8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得斗争 c早期资产阶级得反封建斗争 d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得斗争9.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由最高统治者推行封建性质的改革 a b c d11.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12.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13.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14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 b c d1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6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 b c d17.被称为“解放者”的 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 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 b. c. d18日本明治维新前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 )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 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的统治 英国首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a b c d19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20.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21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2.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23.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24.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 制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a b c d25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6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27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28.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府机构29.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30.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第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5小题,共70分)2009041131.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5分)(2)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4分)(3)分析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实质和意义。(4分)32.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俄史材料二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2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7分)(3)有人说:“二一九法令”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请回答:(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分)(2)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4分)(3)材料三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4分)34.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四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雷颐维新的挫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6分)(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35.(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材料三: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四:(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材料五: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列)(4分)(4)材料四、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又有什么相同的局限?(2分)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5小题,共70分)31(13分)(1)原因: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5分)(2)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