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三 历 史本试卷分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间10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考生将正确答案写到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1商周时期,政府设官分职与后世明显不同,如商朝的卜和西周的太史,既是占卜官,又是权位显赫的执政官。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a.内外相制的地方政权体制 b.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c.政权和家族宗法制密切结合 d.实行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制度2.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3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 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c国民政府走深入敌后抗战道路 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4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 “一条线”主要是指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5 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罗马法 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和统治c.自然法的法律精神具有普遍性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617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体,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关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对国会负责c.法国众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首相由皇帝任命7在学校历史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关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根本原因”的演讲赢得了听众们的一片赞美之声。下列各项中被广泛认可的答案是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c.无产阶级政党尚未诞生 d.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8“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9.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苍,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 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小农经济的落后性10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11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12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祭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始向世界扩展 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a b c d13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罪责政府14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与国情及经济政策休戚相关,下列有关下表中的工农业发展状况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时间粮食棉花钢煤原油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a.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比例适当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5“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宝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对外开放 b思想解放 c文明碰撞 d政府提倡16下列对图8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第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对这里的“模仿”表述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b.完全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手段c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d.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兼顾了社会各阶层18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a b c d19“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同等的条件与机遇c经济全球化催生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20.南宋学者叶适著文说:“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陇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这一主张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顾炎武21.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22.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做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a. 体现了婉约派诗词的特点 b.反映了北宋时期安逸的生活c.反映了李清照对北宋不满 d.反映了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23.“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因此人们需要a. “格物致知” b.“天人感应” c.“发明本心” d.“存天理,灭人欲”24.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为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25.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述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说明他认为历史学家a. 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在研究历史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c.要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悟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31.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 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两代在中央和省一级均设有专门的司法机关,省以下则由地方行政管理机关府、州、县衙门兼管对民、刑诉讼的初级审判,有关其审判级别权限均有具体规定。中央一级的“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关而言。一般说来,“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重大的案件,要“三法司议奏”,就是说要三个机关共同议定取旨。清代规定,外省的刑案,一律由刑部核复,三法司共审的,也规定由刑部主稿。清朝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防止互相推诿,无所责成。明代提刑按察使司掌管一省的司法工作,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同时也是该级的司法负责人,而且司法工作是他们职分内很重要的一部分。 韦庆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213世纪英国国王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国王法庭司法权,逐步削弱、蚕食公共法庭、封建法庭、特许法庭的权力,最后终于把全国司法置于国王法庭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之下。亨利二世时期,陪审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司法工具,陪审团首先被用于刑事审判,1176年的北安普顿法令进一步扩大了陪审团的检举权限,明确了陪审团和法官的不同职权,从而使大陪审团检举制度更加完善。12世纪后期,随着专职法庭的建立,职业法官逐步萌芽,司法审判权开始集中于职业法官手中。此后,出身行政官员的法官越来越少。12世纪后期,增加了法庭辩论程序,要求诉讼双方于公堂之上互相质疑、即席答辩,这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相当的辩论技巧,对于普通当事人来说,已难以独自完成诉讼过程。于是,一个以协助或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为业的新阶层律师就应运而生了。 程汉大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请回答:(1) 古代雅典的审判制度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史实简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中国明清时期审判制度的异同。(8分)(3) 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英国审判制度的“革命性变化”。(6分)32.(12分)古代和近代史上世界的“中心”曾经出现多次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产生了四大发明。中国是世界潮流的中心。 材料二 欧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这是了不起的思想解放,人类的发明创造得以极大地向前推进。然后是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化成了世界的中心。而这时中国被边缘化了,大大地落后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变了,“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核心(1) 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指出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潮流中心的主要因素。(6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如何使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的。(6分)32.(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图一 二战后的欧洲形势图 图二 当今的欧洲形势图(欧盟27国)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dcdcddabdbbbb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dbdbdadd二、非选择题:26(1)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工商业和海上贸易发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势力的壮大;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梭伦改革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先河。(6分)影响:协调了雅典的社会矛盾,促进雅典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推动了雅典文化的发展繁荣,尤其是人文主义的初醒;为以后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6分)(2)异:雅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