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洞察高考“7+4”.doc_第1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洞察高考“7+4”.doc_第2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洞察高考“7+4”.doc_第3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洞察高考“7+4”.doc_第4页
(安徽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洞察高考“7+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易通】(安徽专用)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洞察高考“7+4”) 一、高考化学试题整体测评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在题型、题量、赋分和难度上不会发生变化。以2012年安徽卷为例,仍会以“74”模式命题。即第卷的7道选择题(单选、客观题),第卷的4道必做题(主观题)。2013年高考试题的考查仍将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着力点,力图知识覆盖面广泛,注重最基本的化学学科能力和素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等实际问题,以考查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整体难度稳定、梯度分明、模块功能的考查指向性会更加清晰。二、掌控高考选择题型轻松突破第卷题型综述高考选择题综合性不强,以基础题为主。因受到题量的限制,故每道选择题的不同选项会发散到不同的知识点及其运用,以突出其全面和灵活的考查功能。1选择题常用解题方法(1)淘汰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运用排除法的注意点:不能漏选。因为有时可供筛选的选项较多,并且文字叙述似是而非,则筛选要逐一处理。已筛选掉的就不要再拎起来,以免重复。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2)比较筛选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两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3)直选判断法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4)推理验证法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5)综合分析法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2选择题常考知识点归纳高考选择题常考知识点如下:化学用语与化学计量、离子反应(离子推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和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必修2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用途)、电化学(以新型电池和燃料电池为主)、热化学(以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主)、元素化合物的转化(以教材重点介绍的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为主)、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考查短周期元素,涉及必修2中的相关知识)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类解读方向一“stes”应用型【例1】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等密切联系。下列有关化学诠释正确的是()。选项新闻摘要化学诠释a2012年2月20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利用单个磷原子在硅晶体上制造单原子晶体管的研究已经成功用浓硫酸或浓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硅晶体b据新闻网报道,我国已于2012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发射火箭的燃料都是无毒无害的物质c广西龙江河2012年1月15日出现重金属镉含量超标,环保部门向河水中投入大量生石灰、氯化铝等沉聚镉离子镉离子能使人体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d2012十大科学期待之一是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将登陆火星探测火星甲烷来源甲烷是新能源之一,燃烧甲烷对环境无影响解析硅不溶于浓硫酸,可溶于氢氟酸,a项错误;作为火箭用燃料主要考虑燃烧产生的能量要大,如液氢、肼、偏二甲肼等,但肼、偏二甲肼等是对环境有害的物质,b项错误;镉是重金属之一,可使人体蛋白质失去活性,c项正确;甲烷是清洁能源,但不是新能源,甲烷燃烧放出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d项错误。答案c【题型解读】一般来说,将社会热点信息选入高考试题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一些重大事件,并不会考查相关的复杂原理或成因。如由诺贝尔化学奖可能会引出考查晶体的相关知识;由“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的发射可能会引出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考查,也可能会对燃料电池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由食品添加剂可能引出对某种食品添加剂的考查;由钓鱼岛、黄岩岛的争议可能引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考查;根据所学的化学基本知识,分析其可能具有的一些性质特征等。解题方法:逐项分析法(淘汰排除法)【预测1】 2012年“315”晚会主题为“共筑诚信,有你有我”。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一系列不合格产品。如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用医疗垃圾塑料生产儿童玩具、灭火器中药品的浓度大幅降低、休闲服装中的纤维成分及甲醛含量不达标、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等。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甲醚是一种有机溶剂,它的同分异构体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汽油添加剂b泡沫灭火器中一般利用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来形成气体c甲醛在家庭装修中主要来自胶合板及油漆,同时它还是一种杀菌剂,可用于食品杀菌d食品添加剂既有来自于天然物质的分离,也有来自于生化合成,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不影响人体健康解析乙醇汽油是一种绿色环保汽油,它是在汽油中添加了适量乙醇形成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利用反应:al33hco=al(oh)33co2,b选项不符合题意;甲醛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但不能用于食品的杀菌消毒,c选项符合题意;食品添加剂有许多种,有些来自于天然物质的分离,有些来自于生化合成,在国家规定的添加剂添加标准范围内都不会影响人体健康,d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预测2】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1982年4月,他在位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内研究铝锰合金时,发现一种特殊的“晶体”,从而开创了对准晶体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晶体中只要存在阳离子,就一定存在阴离子b离子晶体在晶体状态下不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是因为晶体状态无离子,熔化时产生了离子c晶体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它缘于晶体内部微粒的周期性排列d铝锰合金的熔点低于锰的熔点,但高于铝的熔点解析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所以a选项不正确;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状态下不导电的原因是离子受离子键的束缚不能自由移动,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而导电,这也是判断离子晶体的一般方法,所以b选项不正确;合金的性质特点是一般形成合金后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而机械强度会增强,所以d选项不正确。答案c方向二概念辨析型【例2】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abc只有d全部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标准。氢、氦等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元素不是金属元素,而是非金属元素,错误;醋酸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应根据酸分子电离出h的数目判断酸是几元酸,错误;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是酸性氧化物,而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错误;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易溶盐、可溶盐、微溶盐和难溶盐,错误。答案a【题型解读】物质分类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有关物质类别的考查主要融合在其他考点中,如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时会涉及一些物质分类与组成的知识。解题方法:比较筛选法【预测3】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解析本题将颜色变化与变化的本质联系起来,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2no2(g)n2o4(g)h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得到的固态so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先变无色,氯气过量时变黄绿色,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将过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c【预测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固体物质中可能存在分子,也可能不存在分子解析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fe2fecl3=3fecl2,a项错;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如s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mno、no等只有氧化性,b项错;金属铝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h2s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浓h2so4或hno3等强酸反应,nh4hco3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因此与强碱、强酸都反应的物质不是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c项错;有的固体物质只由分子构成,如干冰、碘等,有的固体物质不含有分子,如fe、食盐等。答案d方向三正误判断型【例3】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法精炼铜(粗铜含铁、锌、银、金杂质),阴极析出1 mol cu,阳极失去的电子数小于2nab500 ml 2 moll1 fecl3溶液中fe3数为na,且3c64 g so2与足量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nad在标准状况下,2.24 l nh3通入足量的水中形成氨水,nh数小于0.1na解析在精炼铜的过程中,根据电子守恒,阳极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阴极得到的电子总数,析出1 mol铜要得到2 mol电子,因此阳极失去2 mol电子,a项错误;fe3发生水解,n(fe3)1 mol,3,b项错误;so2与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二氧化硫转化率不会等于1,c项错误;n(nh3)0.1 mol,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根据溶液中氮原子守恒得n(nh)n(nh3h2o)0.1 mol,n(nh)0.1 mol,d项正确。答案d【题型解读】阿伏加德罗常数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涉及电化学、盐类水解、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理论等,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此类题的易错点:(1)电解法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含有活泼金属铁、锌等,阴极增加的质量不一定等于阳极减少的质量(铁、锌会先放电),但是,阴阳两极得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2)可逆反应中原料转化率小于1。解题方法:综合分析法【预测5】 已知:1 mol气态肼(n2h4)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2(g)和水蒸气放出567.85 kj的热量。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n2h4(g)2no2(g)=3n2(g)4h2o(l)h1 135.7 kjmol1b2n2h4(g)2no2(g)=3n2(g)4h2o(g)h1 135.7 kjmol1cn2h4no2=n22h2oh567.85 kjmol1d2n2h4(g)2no2(g)=3n2(g)4h2o(g)h1 135.7 kjmol1解析选项c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标明物质状态,可首先排除。题中给出1 mol肼反应时的焓变,因此当有2 mol肼参与反应时h应加倍,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d【预测6】 利用如图所示的有机物x可生产s诱抗素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转化为y的过程不可能是取代反应bx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应,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盐cy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1 mol 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1 mol y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本题以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为载体考查官能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一是注意利用断键位置来判断反应类型;二是利用官能团来推断其性质。选项a,分析xy的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该过程是肽键发生的水解(取代)反应;选项b,x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羟基、氨基、酯基、肽键等官能团,所以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应,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盐;选项c,有机物y的结构中没有酚羟基,所以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选项d,x中的羧基、酚羟基、酯基、肽键四种官能团均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1 mol x最多消耗5 mol naoh,1 mol y中的3 mol碳碳双键和1 mol羰基均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4 mol h2。答案b方向四图表图像型【例4】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定温度下,在2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2o5(g)4no2(g)o2(g)h0。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b10 s时,v(正)v(逆)c20 s时反应达到平衡d020 s内平均反应速率v(o2)0.05 moll1s1解析由图可知曲线b表示反应物n2o5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20 s内n2o5的物质的量减少2.0 mol,在同一时间段内,曲线a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加4.0 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可推知曲线a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a正确。20 s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则20 s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10 s时,v(正)v(逆),b、c正确。v(n2o5)0.05 moll1s1,则v(o2)v(n2o5)0.025 moll1s1。答案d【题型解读】近年高考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的考查多见于非选择题中的某一问,主要的计算方法是定义公式法、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式法,属于较易的题目。如本题通过定义公式法计算出v(n2o5),再使用关系式法可得到v(o2)。计算时常见的错误是利用物质的量直接除以时间,而忽视容器的体积,复习备考时要注意。解题方法:计算验证法(推理验证法)【预测7】 向一定量的mg2、nh、al3混合溶液中加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图所示,则溶液中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2b122c221d924解析由图知沉淀中含0.1 mol mg(oh)2和0.2 mol al(oh)3,即原溶液中含mg2 0.1 mol,含al3 0.2 mol,则沉淀两种金属阳离子共需naoh 0.8 mol。由图中横坐标知与3种阳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需na2o2 0.5 mol,而0.5 mol na2o2与水反应生成1 mol naoh和0.25 mol o2,由nh消耗naoh的量或生成nh3的体积均可求得原溶液中含0.2 mol nh,故选项b正确。答案b【预测8】 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平衡移动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a项,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500 时,nh3的平衡浓度比450 时的小,a错;b中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故加入一定量的kcl固体后溶液的颜色不变,b错;向稀醋酸中加入强电解质醋酸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c错;稀释na2co3溶液,溶液的碱性减弱,c(oh)减小,c(co)也减小,c(h)增大,d对。答案d方向五顺序排列型【例5】 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c(na)c(h)c(s2)c(hs)c(oh)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c(ch3cooh)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2co3、(nh4)2so4、(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的c(nh):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c(oh)解析选项a中正确的电荷守恒式应为c(na)c(h)2c(s2)c(hs)c(oh);选项b同样可以先写出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式:c(h)c(na)c(oh)c(cl)c(ch3coo),又由于溶液呈中性即c(h)c(oh),因此混合溶液中应有c(na)c(cl)c(ch3coo),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c(ch3cooh)c(ch3coo),所以有c(na)c(cl)c(ch3cooh),选项b不正确;对于选项c,fe2的存在会抑制nh的水解,co的存在会促进nh的水解,因此选项c正确;对于选项d,由于混合溶液的酸碱性未知,因此无法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答案c【题型解读】本题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为载体考查了盐类水解及守恒思想的应用。近年高考有关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三大守恒规律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对单一溶液的考查,如一元弱酸(碱)溶液、能水解的盐溶液等;二是对混合溶液的考查,要注意混合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的考查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解答此类题时应该熟悉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三大守恒规律的应用。解题方法:比较判断法【预测9】 如图所示,恒温下将某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a容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在b中充入2 mol so3和1 mol n2,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3(g)2so2(g)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达平衡时papbb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在b中再充入少量n2,达平衡后n(so2)an(so2)bc若活塞左移到2处,达平衡后,c(so2)ac(so2)bd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平衡后,w(so3)aw(so3)b解析若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二者属于等效平衡。选项a,起始时容器a和b中压强相等,但随着反应的进行,a中压强减小,b中压强增大,选项a错;若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在b中再充入少量n2,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仍有n(so2)an(so2)b,选项b错;若活塞左移到2处,不管平衡如何移动,b中各物质的浓度均变大,c正确;若活塞右移到5处,b中压强变小,平衡正向移动,b中so3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答案c【预测10】 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30 ml某浓度的醋酸溶液,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滴定时指示剂选用酚酞比选用甲基橙误差小ba点溶液中有c(ch3coo)c(oh)c(ch3cooh)c(h)cc点溶液中有c(na)c(ch3cooh)c(ch3coo)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解析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因此宜用酚酞作指示剂,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只有在c(na)c(ch3cooh)时选项b中关系式才正确,而根据图像无法判断两者情况,b错;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有c(na)c(ch3cooh)c(ch3coo),而在c点,naoh溶液过量,故c中关系式正确;当刚开始滴加naoh溶液时,ch3cooh远远过量,可能出现d中粒子浓度关系。答案b方向六数据计算型【例6】 已知硝酸铜晶体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3h2o2cuo4no2o26h2o,若将生成的气体收集后,冷却至室温使其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46%b50%c77.8%d82%解析抓住并理解本题的反应产物与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所得溶液的溶质为硝酸,从而可计算溶液中硝酸的质量分数。根据高温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知,收集的气体有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蒸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6,假设二氧化氮为4 mol,则氧气为1 mol,水为6 mol。气体冷却至室温,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推知4 mol no2、1 mol o2与2 mol h2o完全反应生成4 mol hno3,剩余4 mol h2o,将问题转化成计算4 mol hno3溶于4 mol h2o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hno3)100%77.8%。答案c【题型解读】从近年高考命题情况看,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化往往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联系,重点考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同时渗透一些化学计算方法,如守恒法、赋值法等。如已知溶液的密度能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类题具有小、巧、活的特点,将会受到2013年高考命题者的关注。解题方法:计算推理法【预测11】 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3,将此温度下ph11的ba(oh)2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为两者之和,固体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b11b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5b molc若ab92,则所得溶液ph等于2d若ab92,该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铁粉0.28(ab)g解析因为kw1013,所以phpoh13,ba(oh)2溶液中:ph11,poh2,即c(oh)0.01 moll1;h2so4溶液中:ph1,即c(h)0.1 moll1。若所得溶液为中性,所以ab101,a错;又因为soba2=baso4,所以用so计算沉淀的物质的量:n0.05b mol,b正确;令a9x,b2x,则c(h)0.01 moll1,phlg 0.012,c正确;又因为n(h)0.01 moll1(ab) l0.01(ab) mol,2hfe=fe2h2,所以m(fe) mol56 gmol10.28(ab)g,d正确。答案a【预测12】 把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cucl2和h2so4溶于水制成100 ml的混合溶液,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并收集两电极所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在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电路中共转移0.6na个电子b阳极得到的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c阴极质量增加3.2 gd电解后剩余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 moll1解析a项,阳极开始产生cl2,后产生o2,阴极开始生成cu,后产生h2,根据题意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阴极产生0.2 mol h2,阳极产生0.1 mol cl2和0.1 mol o2,则转移电子数为0.6na,正确;b项,阳极得到的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错;c项,阴极析出铜0.1 mol,即6.4 g,c错;d项,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未知,故不能计算,d错。答案a方向七实验评价型【例7】 下列操作方法中,有错误的是()。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考查了几种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海带属于固体,固体物质的灼烧应该在坩埚中进行,a项错;蒸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外溅,b项对;实验室通常利用固体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制备nh3,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nh3应用向下排空气法,nh3属于易溶于水的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图示的收集方法中,烧杯中的ccl4可防止吸收尾气时产生倒吸现象,c项对;通过长颈漏斗向烧瓶中加水到一定量时,若装置不漏气,漏斗中的水不会流入烧瓶中,d项对。答案a【题型解读】通过图示信息的方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大特色,难度中等,但考查的频率较高,故复习中应高度重视。由于解题信息主要来源于装置图,故解此类题时一定要先仔细观察装置图,明确图中蕴含的意义,并尽量先在大脑中将图示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再将转化后的信息与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对照,就可以确定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解题方法:逐项排除法【预测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提纯方法abaso4baco3水溶解、过滤、洗涤bco2so2饱和na2co3溶液洗气c乙酸乙酯乙酸稀naoh溶液混合振荡、静置分液d蛋白质葡萄糖浓(nh4)2so4溶液盐析、过滤、洗涤解析由于baco3也难溶于水,故应采用硫酸溶解、过滤和洗涤的方法,a项错误;由于能发生反应:co2na2co3(饱和)h2o=2nahco3,故不能选用饱和na2co3溶液,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b项错误;由于酯能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因此不能选用稀naoh溶液,而应选用饱和na2co3溶液,c项错误。答案d【预测14】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al2o3的熔点高于albbr2febr3kbr制备少量kbr溶液c无色试液焰色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钾元素d将氯气通入h2o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导管口处发出红光,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2o2显还原性解析由于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故呈现内部熔化但不滴落的现象,a正确;选项b中利用fe3与co的水解相互促进反应2fe33co3h2o=2fe(oh)33co2,当两者以一定比例混合后过滤即得kbr溶液,b正确;选项c中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k,c错;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22naoh=o22nacl2h2o,发出红光,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h2o2显还原性,d正确。答案c模拟集训(a)1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剥离而成的石墨烯属于烯烃b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核电厂爆炸,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赤潮”和“水华”均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d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2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不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ax:漂白粉溶液y:二氧化硫bx:硝酸银溶液y:氨气cx:氢氧化钡溶液y:二氧化碳dx:偏铝酸钠溶液y:二氧化氮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h2(g)o2(g)=h2o(g)h1a kjmol1;2h2(g)o2(g)=2h2o(g)h2b kjmol1,则abb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h566.0 kjmol1c若n2(g)3h2(g)=2nh3(g)hd kjmol1,故在某容器中投入1 mol n2与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d kj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h2so4和koh反应的中和热h114.6 kjmol14下列实验步骤与实验事实的相应结论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步骤与实验事实结论解释amg(oh)2、al(oh)3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al(oh)3溶解而mg(oh)2没有溶解mg(oh)2ksp比al(oh)3的小bzns能溶解在稀盐酸中,cus不能溶解在稀盐酸中cus的ksp比zns的小c在溶有nh3的bacl2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nh3在反应中作催化剂d单质硅不溶于浓硫酸和浓硝酸硅被强氧化性酸钝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可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金属钠b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属于电解原理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阴极d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b为阴离子交换膜、c为阳离子交换膜6有机化学中物质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2=chch2br可表示为。科学家曾合成具有独特结构的化合物1和2,发现化合物1加热后可得化合物2。以下关于化合物1和2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1和2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化合物1和2均能与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c化合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d化合物1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b一定条件下铁和o2、h2o反应的产物均为fe3o4c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d过量的铁片与冷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浓)=fe(no3)22no22h2o模拟集训(b)1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吃干榨尽”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均属于“新能源”b“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c如图甲烷经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烃的途径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d让煤变成合成气,把煤“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l2o3用作耐火材料、al(oh)3用作阻燃剂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2c与14c间的相互转化c碳素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碳合金、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d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na个hf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44.8 lb常温常压下,8.8 g co2和n2o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电子数为4.4nac46 g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少于3nad5.6 g铁与500 ml 2 moll1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4下列生产或实验中,所选用的酸合理的是()。a用浓盐酸和“84消毒液”制备少量cl2b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稀硫酸清洗镍铬丝c在工业生产中,用银和浓硝酸反应制取硝酸银d在盐酸酸化的溶液中,pbo2将mn2氧化成mno5将标准状况下a l nh3溶解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1,则该氨水的密度为()。a. gcm3b. gcm3c. gcm3d. gcm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d用水鉴别乙醇、苯和溴苯7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液足量),a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负极,b是正极bcuso4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铜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e=cu2d向na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能使溶液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模拟集训(c)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b2010年12月10日结束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其主要议题是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c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单质硅d超级病菌ndm1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死亡率很高。为防止超级病菌的感染,要加强环境、个人的卫生和消毒,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双氧水、酒精等适宜的物质2铜、银、金是人类最早知道的3种金属。因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钱币,故有“货币金属”之称。由于铁的金属性比铜、银、金强,相对而言,人类认识铁稍晚。某兴趣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铁、铜和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cucl2;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无气泡。其中合理的方案有()。a2种b3种c4种d都合理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重水、超重水互为同素异形体bc60、c80互为同位素cch4与c(ch3)4互为同系物d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4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d途径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5下列选项中的图像所表示的内容与相应反应符合的是(a、b、c、d均大于0)a4nh3(g)5o2(g)4no(g)6h2o(g)ha kjmol1bn2(g)3h2(g)2nh3(g)hb kjmol1c2so3(g)2so2(g)o2(g)hc kjmol1d2n2o5(g)4no2(g)o2(g) hd kjmol16如图所示,nas电池是当前开发的一种高性能可充电电池,它所贮存的能量为常用铅蓄电池的5倍(按相同质量计),电池反应为2na(l)s8(l)na2s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室熔融硫中添加石墨粉主要是为了增强导电性b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8s16e=ns8d充电时钠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7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浓硝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b实验室可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nh3c实验室可用ccl4检验no2和溴蒸气d在常温下,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的模拟集训(d)1美日三名化学家利用钯作催化剂,将有机物进行“裁剪”、“缝合”,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物质而荣获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b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可以不遵循原子守恒规律d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2下列物质按照氧化物、单质、碱、混合物、纯净物排序正确的是()。a氯酸钾、碳单质、液态氯化钠、液氨、王水b双氧水、稀有气体、碱式碳酸镁、硫酸铜溶液、明矾c烧碱、纯碱、火碱、天然气、乙酸d二氧化锰、硫单质(s8)、一水合氨、纯净空气、h2o和d2o组成的混合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反应2csio2si2co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非金属性b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从上到下沸点依次降低c最高化合价为7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d离子化合物nan3和na3n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不同4某温度下,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koh溶液蒸发掉m g水后恢复至原温度,恰好得到质量分数为2a%的koh饱和溶液v m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koh的溶解度为100a/(100a)gb原溶液的质量为2m gc可以求算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d保持温度不变,向原溶液中加入2a g koh可达饱和5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需在蒸发皿中进行b操作和所需的仪器相同c操作也可用ccl4代替苯d操作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2h2o=mn2i24oh6.在t 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 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t 时,agbr的ksp为4.91013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d在t 时,agcl(s)br(aq)agbr(s)cl(aq)平衡常数k816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ka(ch3cooh)ka(h2co3)ka(h2sio3)b0.1 moll1的醋酸中加入水或加入冰醋酸均可使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na2co3溶液,后者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d等ph的醋酸和碳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等,则醋酸中加入水的体积少三、解密高考压轴题细节决胜第卷优秀阅卷名师谈评分细则压轴题一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高考档案】从近几年新课标省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来看,稳定和创新是命题的特点,从题型模式上看,一般给出一定的知识背景设置45个问题,试题中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常常是相互独立的,但所考查的内容却是上述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这种命题模式将基本保持不变。【例1】 (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37)(15分)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3)se原子序数为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4)h2se的酸性比h2s_(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so的立体构型为_。(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_。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_。(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_gcm3(列式并计算),a位置s2与b位置zn2之间的距离为_pm(列式表示)。【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原子杂化、第一电离能、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分子立体构型的判断以及晶胞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物质结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1)每个s原子与另外2个s原子形成2个共价单键,所以s原子的杂化轨道数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故s原子为sp3杂化。(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osse。(3)se位于第四周期,与s的原子序数相差18,故其原子序数为34。由于其核外m层有18个电子,故m层的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10。(4)se的原子半径大于s的原子半径,h2se与h2s相比,h2se中se原子对h原子的作用力较弱,h2se在水中更容易电离出h,所以其酸性较强;seo3中se原子采取sp2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