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82031 魏逸昀 评论傅正明先生《英美抒情诗新译》与他家翻译之.docx_第1页
49782031 魏逸昀 评论傅正明先生《英美抒情诗新译》与他家翻译之.docx_第2页
49782031 魏逸昀 评论傅正明先生《英美抒情诗新译》与他家翻译之.docx_第3页
49782031 魏逸昀 评论傅正明先生《英美抒情诗新译》与他家翻译之.docx_第4页
49782031 魏逸昀 评论傅正明先生《英美抒情诗新译》与他家翻译之.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9782031 魏逸昀評論傅正明先生英美抒情詩新譯與他家翻譯之比較本書中,傅正明先生以中國古典詩詞和自由詩的形式新譯英詩之父喬叟至現代美國女詩人格溫多林布魯克斯等著名詩人作品。譯作風格雜陳,其中少數更標明律絕和詞牌的譯作,謹守唐宋詩詞的格律,並大致與原文逐行對照。西方傳統抒情詩的核心,建立在悠久的歐洲人文主義上,包含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中對愛的渴望,死的沉思等藝術和詩歌的至上主題。所以我認為若原詩的焦點是在該主題上,翻譯時就更該小心拿捏,不能失焦。以下節取本書第187頁朗費羅橋 巫山一斷雲七首(The Bridge)之譯詩(以下簡稱傅譯)與中國詩人陸志韋的翻譯(以下簡稱陸譯)比較為例:傅譯:午夜橋頭立,鐘聲擊塔樓一輪皓月上城頭,尖頂影幽幽。腳下清清水,微波映月浮金觥傾酒入江流,向海去幽幽。陸譯:夜靜小橋橫,遠樹鐘聲。浮圖月色正三更。橋下月輪橋上客,沉醉金觥。原文:I stood on the bridge at the midnightAs the clocks were striking the hourAnd the moon rose oer the cityBehind the dark church-tower.I saw her bright reflectionIn the waters under meLike a golden goblet fallingAnd sinking into the sea.陸譯以精簡的詞句大致意譯出來,但其中不乏許多可商榷的地方,其中一個是把西方教堂的塔樓轉換成佛家的浮圖,即佛塔。儘管原詩意境與佛教禪宗有相通之處,但在本詩的最後,詩人直接地提到天堂之愛(love in heaven),真正表達詩人人文精神的思想內容,陸譯這種想轉換成佛家概念的做法就有失原文意涵了。因為這首詩寫於朗費羅喪妻之後的孤獨之中,構思於他常去的波士頓查理斯河上的橋頭。而佛家給人的感受是看透紅塵,了無牽掛等概念,與上帝或基督教等並不是對等的翻譯。除了這點,相較於傅譯,陸譯也自己融合了許多中國古詩裡常見的意象,如遠樹、沉醉等,但在原詩中並不可見該意象,故此種翻譯手法固然讀起來非常近似中國的詩詞,但已大大地背離原文的原意了。另外在本詩第二段,原作者並未直接提及月亮(moon),而是用her指稱月亮,給了讀者一個可愛的謎語。但兩篇譯詩都捨棄了原作者的巧思,分別以皓月、月色和月輪等直接公布了答案,著實可惜。接下來我想就上文提及的將西方意象意譯成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對應物來做進一步的闡述。本書第95頁,傅正明先生翻譯彭思的美后菲莉絲之歌(Phillis the Queen o the fair) ,而陸志韋也曾翻譯此詩並譯作譯彭斯詩調寄虞美人。陸譯將原文的玫瑰花蕾(The rose-bud)譯為桃花,而傅譯更大膽將專有名詞菲莉絲意譯為芳心,因為這個名字源於羅馬神話的花神和春神的名字。彭思把菲莉絲視為美神的化身,故傅譯為芳心也不為過。由上述芳心的例子我想說明,將西方意象意譯成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對應物並非不可,而是要合情合理。而要合什麼情什麼理,除了就詩的本身找尋答案,也可從原作者的寫作風格,或是寫作背景和年代中發現到一些蛛絲馬跡,以下就節取中國詩人宗白華與傅正明先生翻譯托馬斯(Edward Thomas)的七月(July)作為例子(原詩見本書第306頁):宗譯:萬物寧謐,惟有流雲,晶瑩的湖泊,雲影緩移,浮泛著舟影。傅譯:萬賴靜無念,但見白雲飄,平湖如鏡,舟影輕蕩共雲搖。原文:Naught moves but clouds, and in the grassy lakeTheir doubles and the shadow of my boat.托馬斯曾說過:對我來說,人似乎是大自然的一部份(Man seems to me to be a very little part of Nature)。而本詩的第二節第四行,直譯是沒有是什麼事是值得思考太久的(Nothing there was worth thinking of so long),這些觀念與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或物我兩忘是不謀而合的,故在這種前提下,便覺得傅譯在此詩的表現更勝宗譯一截,而且最後一句舟影輕蕩共雲搖純就中文造詣來論更是一絕。大自然中的景物除了上面所描寫的意象,在英美抒情詩中更常常被人格化甚至是神格化,以下就舉雪萊的氣勢磅礡西方頌(Ode to the West Wind)第一節的多家譯文為例,能否譯出西風頌原文第一節所傳達的氣勢是此處比較的重點。原文: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dth of Autumns being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ting郭沫若譯:喔,不羈的西風!你秋之呼吸,你雖不可見,敗葉為你吹飛,好像魍魅之群在詛咒之前逃退楊熙齡譯:你是秋的呼吸,啊,奔放的西風;你無形地蒞臨時,殘葉們逃亡,它們像迴避巫師的成群鬼魂查良錚譯:喔,狂暴的西風,秋之生命的呼吸!你無形,但枯死的落葉被你橫掃,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師,紛紛逃避王佐良譯:呵,狂野的西風,你把秋氣猛吹,不露臉便將落葉一掃而空,猶如法師趕走了群鬼卞之琳譯:狂放的西風阿,你是秋天的浩氣你並不露面,把死葉橫掃個滿天空,像鬼魂在法師面前紛紛逃避傅譯:啊,狂野的西風,你這秋神的浩氣吞吐呼嘯無形跡,抖落滿地枯萎猶如巫師念咒語,群鬼紛紛逃逸。在希臘神話中,西風本就是神的兒子,在荷馬史詩中更被當作暴風雨之神來描寫;而在基督教文化中,西風是上帝吹進亞當鼻孔中的生命之氣。所以相較於各家,傅譯為秋神並不為過;而多家把breath直譯為呼吸,不如卞譯和傅譯的浩氣更能傳達秋神的浩蕩氣勢。傅更合情合理地添加了一些原文所沒有的字詞,如吞吐呼嘯無形跡,多家都只譯成無形地蒞臨、不可見或是不露臉,但是的確西風即便無形地出現,人們也是會感受到他的吞吐呼嘯來辨識他的出現,所以我覺得傅譯在這點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我認為傅譯的抖落滿地枯萎卻是一個會有爭議的譯法,各家都是譯出原文中西風會把落葉驅趕(driven)走的意象,只有傅譯的譯法是述說西風會使葉子枯萎落地,即使我們都知道西風所代表的秋天無疑會帶來這種現象,但既然原文並未表達此種意象,這種譯法就有其不適當性。經過以上種種例子的討論,最終我想表達的是,在詩的翻譯上,無論是想增添或刪減意象,或是意譯成中文裡近似的意象,任何取捨之間一定有個中庸之道(the golden mean),英國詩人賀里克(Robert Herrick)的美的定義(definition of beauty)是:美是中庸於極端之間的一束閃光。我認為詩的翻譯之美也是如此,若原詩是極其精妙的語言藝術,譯詩也應是同類而非同樣極其精妙的語言藝術。Works CitedAbrams, M.H.,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