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影像.doc_第1页
第一章 影像.doc_第2页
第一章 影像.doc_第3页
第一章 影像.doc_第4页
第一章 影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听语言导言:视听语言的含义一、什么是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电影是创造运动幻觉的机器,它创造的是现实的幻觉,但不是现实本身。二、影视视听语言的构成要素 :“影像、声音、剪辑。”(波布克 )第一章 影像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一)镜头的基本含义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所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表达明确的观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 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 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 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用来记录事件本身;另一方面还要抓取人的情绪反映和现场的氛围。 二、影像的基本元素机位:摄像机的位置画框:影像的边缘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远近角度: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焦距:镜头中心点到清晰聚焦的那一点间的距离景深: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运动:摄像机拍摄时位置和角度的改变照明:场景中的光效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三、摄影对于成像的意义 1.取景框决定了影像的构图2.摄像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3.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4.摄像机的光圈、物距、焦距,决定了影像的景深5.摄像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运动第二节 画框和构图一、构图(一)构图的概念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实质是摄影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动态构图:由于镜头、被摄主体处于运动状态,画面构图组合发生连续和不间断的变化,镜头始末呈现多构图形式。 (二)构图的形象实体构图通常分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1.主体:是画面意义建构的核心,是画面的内容中心。2.陪体:是指在画面意义建构中辅助主体,它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人和物体3.前景:是指在画面中位于所有形象实体之前,靠近摄影镜头的人或景物。 前景更重要的作用是交待环境。 4.背景:是主体背后的人与景物,它与主体在画面中的关系是底与图的关系。 背景在画面语言中往往起到暗示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的作用。 (三)构图要素 1.线条线条通常是指长线状的形象实体的外部轮脚线或其线状纹理 2.形状形状:是指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织、排列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几何体造型。3.位置形象实体所处画框位置的不同表意功能:中央:中央部位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并且在中央部分的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顶部: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边缘: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量。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性。4.影调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光线明暗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 (1)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2)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突出被摄主体。(3)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创造不同的气氛。(4)增强画面立体感。5色彩根据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或联想,可把颜色分为冷色性和暖色性两大类。色彩的运用应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要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不同要求来选择色彩搭配。2确立整个节目画面的基调色彩,从整体上将人们的情绪和感受带到预期的意境中。3在整个画面中,色彩应尽量简洁、单纯又要注意形成色彩“重音”,以助于主题内容的突出。 四、构图形式1、 横向式构图:拍摄取景时画面总体布局呈水平状,由横向水平线构成的基本画面格式 横向构图给人以安静、平稳、开阔、舒展的感觉 2、竖向式构图: 拍摄取景时画面总体布局呈垂直状,由纵向竖直线构成的基本画面格式 构图形式具有挺拔、高耸、向上的特征 3、斜向式构图:拍摄取景时用倾斜的线条、影调或呈倾斜状的物体把画面对角线连接起来 斜线形构图有意打破平衡,加剧变化,增强运动感,能给人一种不稳定、倾倒之势,使画面生动、有动 感、充满变化和生机 斜线形构图,还可以加强画面由一角到另一角的纵深透视感,使画面深远而开阔五、常见的构图方法 1、“黄金分割” 构图:亦称“黄金律”、“黄金段”。即把一直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的比率等于其余一部分对于这部分的比率,约相当于5:8,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2、“九宫式构图”(视觉中心):又称“井”字构图,即在画面上横、竖各两画条与边平行、等分的直线,将画面分成9个相等的方块,称九宫格。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事实证明,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3、几何中心:画面两条对角线交点或对边中线交点。优点:使画面均衡对称 庄重 但显呆板。六、构图规则: 1、对比(动、静,色彩冷暖,光线明暗) 2、均衡(上留天、下留底,不能顶天立地 3、对称,左右分量形成对称,给人稳定,庄严和谐的感觉 大红灯笼高高挂对称构图描写了陈府大院压抑的气氛。 4、集中,通过色彩光线等手段将视线集中到主要对象上第三节 灯光与色彩一、灯光“光是摄像的灵魂”光的方向、性质、成分、强弱决定着画面的明暗、色彩、影调、层次。 (一 )光线的分类 1.从光的性质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光源,另一类是人工光源。如果某个光源既有来自自然光源的光,又有来自人工光源的光,我们便称之为混合光源。 2. 从光的状态分一般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和混合光。 1) 直射光 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直射光质感明显,能形成清晰有力、界限分明的阴影,阴影在画面形成过程中既有写实效果又有写意效果。2) 散射光 又叫“柔光”,是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散射光照明均匀,光调柔和,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容易表现出物体细腻的层次。3) 反射光光线照射到光滑或浅色的物体表面后反射出来,我们称之为反射光。逆光或侧逆光的环境下拍摄人物时,人的面部会很暗或半明半暗。这时用一块反光板,把反射光“打”在人的面部上,弥补面部照度之不足,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混合光 混合光是指既有直射光又有散射光的混合照明光线。在实际拍摄时,很少单纯用直射光或单纯用散射光拍摄,而是根据不同的需要,用混合光拍摄。3.从光的方向分光线的方向是指相对于摄像机镜头的方向而言的,即光源位置与摄像机拍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1)顺光:顺光也叫正面光。光线照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顺光使被摄体表面受光均匀,明暗反差小,画面平淡,景物色彩能得到全面表现。能够使人物显得年轻,适合用来表现青年妇女和儿童。 (2)侧光:侧光也叫侧面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像方向成45度至13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3)逆光:逆光也叫背面光。是指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像方向正好相对,并处在被摄物背后时,被摄体就处在逆光状态。逆光使被摄体的边缘勾出明亮的轮廓,因此又称之为轮廓光。逆光使画面形成亮轮廓、暗背景、暗表面的强反差画面,使物体产生鲜明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可以增加影调层次,造成纵深感。 (4)顶光: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顶部 。v 消除阴影及其他光线照射不到的死角 或骷髅、恐怖、狰狞、丑化、魔鬼v 隐藏在这阴影底下的大部分形状会给人一种神秘的气氛。v 比如人直接站在强光下面他的眼睛将形成一个黑色的孔因为他们的眼窝全部都在阴影中。 (5)脚光 脚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部 可以做为辅助光,制造和渲染特定的环境和气氛。 4.从光的主次分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光线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基础光、修饰光、布景光、效果光等。主光 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辅助光辅助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为主光没有照射到的阴影部分提供适当的照明,又称“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背景光背景光又称环境光,主要用于被摄体的背景和环境的照明。基础光 在室内拍摄大场面,需要把整个环境进行普遍照明,把整个场面的光铺均匀,以满足拍摄时的照度要求。这种普遍照明的光我们把它叫基础光,也称“底子光”。修饰光修饰光也称装饰光,就是对被摄对象的局部和细节进行装饰和修正,使之更加突出、更加完美。(7)布景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 (8)效果光 效果光也称模拟光,它是应用某种特定的光线效果,来模拟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下的光线。有时也用来烘托情节内容和人物情绪。 (二)光的艺术功能1.人物造型功能2.环境造型功能3.光的象征意义4.光创造节奏(三)人工光的布光方法所谓布光就是利用不同的灯具,产生不同的光线,根据镜头内容的需要,全片基调的需要和追求生活中自然光的需要,把几种性质不同的光线进行组合,对被摄体进行光线照明的布置与安排。 1三点布光法 1) 三点布光是对被摄体使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三个基本光位的照明,三种光线分别承担着不向的造型任务,并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对被摄体照明的比较完整的光线效果。 2) 主光是主要的塑型光,用来表现人物的外形特点和脸部特征,起着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用直射光。位置一般设在被摄体左或右的前侧位置上,比被摄体稍高一些。3) 辅助光用来柔化人物身上和脸部的阴影,形成丰富的影调层次,表现不同的光调气氛和现场环境。一般情况下用散射光。位置要根据主光的位置和画面造型的需要来决定,一般与主光方向成90度角,高度略比主光低。4) 轮廓光可以勾画出被摄人物的轮廓线条,把被摄的人物从背景环境中分出来,表现立体感和纵深透视感。轮廓光一般都是直射光。2只有简单灯具的布光方法 “两点布光法”(双灯照明) :就是在三点布光的基础上减去一个轮廓光。只用主光和辅助光进行照明。“一点布光法”(单灯照明) 使用单灯应尽量用散射光,照射方向应以正面光为主,使光线散步面积大、比较柔和、均匀,不造成大而明显的投影。 3.两人以上的布光方法 布光目的性要明确,要避免各种光线的相互干扰,要避免人物有过多的杂乱阴影。二、色彩(一)作用色彩通过视觉冲击,影响人们的感官、左右观众的思绪,具有完成叙事、影响人们心理、唤起人们情感的作用。(二)分类色彩划分为以下四类: 1.暖色类:红、橙、黄。 2.中间色类:绿。 3.冷色类:青、蓝、紫。 4.消色类(素描色):黑、白、灰。 (三)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感情”:冷色调(蓝、绿、青、紫)代表安谧、孤独和庄严;暖色调(红、黄、橙)代表不安、暴力和刺激。 1.红色:一方面可以象征热烈、喜庆、温暖,另一方面又象征警示与危险。2.黄色:象征光明、愉悦、轻松、高贵。3.蓝色:象征和平、安静、纯净、理智,另一方面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4.绿色:象征平静与安宁。 5.橙色: 橙色比红色更为温暖、华美,是所有色彩中最暖的色彩。橙色象征快乐、健康、勇敢。 6.紫色:象征优美、高贵、尊严。另一方面,又有孤独、神秘的意味。淡紫色有高雅和魔力的感觉,深紫色有华贵、庄严的感觉。7.黑色: 黑色是暗色,是明度最低的非彩色,象征着力量,也象征着不祥与罪恶。8.白色: 表示纯洁与洁白,象征纯洁、朴素、高雅。9.灰色: 灰色作为一种介与黑白之间的消色,往往与其他暗色系配合,营造一种陈旧感、沧桑感。 (四)色彩象征的类型1主题象征 在影片中强调和强化色彩,使色彩成为效果突出的表意符号,构成对人物或主题的深化。2.对比象征在影片中运用色彩(或色调)的对比关系,来达到叙事上的象征。3.情绪象征以色彩来突出渲染某种情绪,表达不同的主题、立意。4.反复象征以某一种突出的色彩的反复使用,达到形成某种意念或与叙事结合表现影片意蕴。 第七节 场面调度一、场面调度的概念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二、演员调度与镜头场面调度(一)演员调度演员调度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场景中对演员的位置和活动的安排,是场面调度的本来涵义。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该注视的人。(二)镜头场面调度镜头调度是指以演员调度为基础的摄影机位置与运动的安排。 镜头调度包括机位的变化、镜头的角度、拍摄距离、 镜头的运动方法等。1.机位2.拍摄角度3.拍摄距离4.镜头的运动 (三)轴线和机位1.定义 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两个人对坐着进行交流,在两人之间画一条假想的直线,形成了关系轴线; 单向运动物体沿前进方向画一条虚线,称为方向轴线;相向运动物体连成一条虚线,就是运动轴线。2. 轴线规则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3.依“轴”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 根据轴线规则,摄像机机位布局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1)外反拍俗称“反打”或叫“过肩镜头”,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外反拍可以把两个人物拍入画面,画面可以形成前景和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 (2)内反拍俗称“正打”,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角度进行拍摄的方法。内反拍分别拍入两个人物,其效果是表现了画面外的那个人的视点。 (3)平行机位在关系线一侧,摄像机的视轴互相平行,各自拍下每个人物的侧面像 4.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摄像机的机位在轴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这三个顶端如果用线条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三角形的机位布局。这便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又称为三角形布局。 依据三角形布局,镜头的调度主要体现在9种不同的基本镜头形式之中。9种镜头形式分别代表了9种不同的基本含义: 1号镜头:1号机位通常称为主机位,1号机位的这个镜头也就被称为主镜头。从镜头形式方面看,它是全景系列镜头。从叙事功能看,它是关系镜头,是背景镜头、整体镜头。从性质分析,它是定位镜头,确定了人物在空间的位置,确定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空间的关系。2号、3号镜头:它们与1号镜头属于平行镜头。1号镜头是双人全景镜头,那么2号或3号镜头则是单人分切的镜头。在镜头形式上,大多呈现为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与1号镜头相比,仅仅景深、景别发生了变化。 4号、5号镜头:从镜头的性质来看,它们属于外反拍镜头;以中近景系列镜头为主。在镜头的形式上,它们呈斜后侧构图形态,画面比较灵动、活泼。因为机位与轴线存在小于90角的活动幅度,所以镜头中的影像具有参差感。而且,人物交流的视线彼此对应。4号和5号镜头承担着具体刻画人物或事件关系、动作、细节、特征、过程等任务,因此,它们是动作镜头的重要构成部分。 6、7号镜头:从镜头的性质来看,“内反拍 ”镜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