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教育技术能力主题1答案.doc_第1页
国培教育技术能力主题1答案.doc_第2页
国培教育技术能力主题1答案.doc_第3页
国培教育技术能力主题1答案.doc_第4页
国培教育技术能力主题1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1活动1第1步教师是如何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的?首先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角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分析故事情节,在分析过程中,渗透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两项内容。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密切联系与相辅相成体现得天衣无缝。你觉得哪几个问题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对我启发最大的问题是:1、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和学员广阔的思想空间。2、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一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文学批评”的平台,让我们在理解故事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故事情节和故事的主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有助于发展学生和学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主题1活动1第2步问题化教学设计方案我觉得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978)论及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时说过的话很有感触。他说:“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陈述都当做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回答,而要理解这个陈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回答的那个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得到的正是这些“陈述”,而没有机会“抓”住这些陈述所要回答的问题。由于学生缺少机会将知识与具体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而且,事实性知识也没有为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机会。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乏解决具体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准备,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与习惯。 我们以前总觉得英语课教学基本上是为了完成一个个的任务,因而总是传统的讲授忽视问题的提出,有时也不知怎样来提出问题,其实,问题确实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我们必须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学生。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将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侧重点与更好的学习方向。明确问题使学习活动的组织超越那种时时存在的随意性。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精选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时,它也引导教师设计促进学生理解的评价方式及答案。只有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及行为组织教学,我们才能克服那种所谓的以表面活动为基础、以及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指导,同时也才能克服那种造就刻板答案与表面化知识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对于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我们和学生要有了一定了解。以下是对三者的读书笔记。1、内容问题:所有的能力培养都是在必要的事实性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指向事实性知识的问题,我们称为内容问题。这类问题为学生研究单元问题,并进而探究基本问题打造知识基础。2、单元问题:单元问题是学科特定和主题特定的,因此更适合于框定具体知识和特定研究,并可能导致更为微妙的基本问题。为基本问题提供了学科特定及主题特定通道。单元问题框定一组具体的课程单元,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具体主题和学科的“透镜”来指向和揭示基本问题。单元问题没有天然正确的答案。单元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意味着它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它们能够揭示而不是掩盖学科的争论、疑难或前景。它们的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提出新的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凡是设计得好的单元问题都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这些问题通常把逆向直觉、思维激发和争论作为吸引学生投入持续探究的手段。这些问题应该是充分开放的,能够适应各种兴趣和学习风格,使学生可以得出连教师也未能考虑到的独特答案和创造性方法。3、基本问题:为了达到持久性的理解,我们必须利用更具挑战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来揭示一个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称此类问题为“基本问题”,因为它们直接指向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探究。基本问题应该指向学科的核心。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人们学习过程中自然地重演。相同问题作为一个研究生长点被问了一遍又一遍。尽管我们的答案可能变得越来越复杂,问题的框架可能会有新的差异,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些问题的探讨上来。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它们一直在生成新的学科、新的复杂问题、新的疑难。它们能够启发卓有成效的研究,而不是导致平庸的答案或半途而废。但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设计问题时还需进一步讨论,以设计更好的问题与情境。主题1活动3第1步与以前的“新课标”有什么区别和改进?确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此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亮点”,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成为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任务。对课程内容和容量的调整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以及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调整和删除了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对个别语言技能标准的调整是从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把握好渐进性原则出发的。主要调整的内容有: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渐进性,为初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与指导(1)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二级)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功能)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2)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和“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义”。在学习策略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3)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4)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情感态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同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拟定其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 “减负”不单纯是一个“减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兴趣+有效”。通过好的教学案例来说明课标倡导的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现的。无论课内课外,让学生用外语完成我们设计好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对教学目标维度有什么新的要求?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1、明确语言形式及其功能的恰当运用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Language Form and Language Function),即语言的结构体系,和语言在使用中的表意作用或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语境指的是语言运用的环境。在英语中,语言形式与其交际功能并不一一对应。语言形式是受到语境的制约的,我们根据交际中语境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以下四句打招呼用语因语境不同而用法各异。例如:(1)How do you do? 用于陌生人首次见面(2)How are you? 用于熟人之间(3)Hi, Tom. 用于关系很亲密的人之间(4)Good morning, Mr. Smith. 表示谈话人间并不很熟,有些距离由这些意思相似的表达可以看出,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而且更要知道这些语言形式所履行的功能。2、分析教学内容的语言运用特性,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的语境。语言学习源于文本,教师如何看待和运用文本是教学的基础。如果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阶段,教师看到、认识到的不仅仅是语言形式,还看到其相应的用法。也就是说除了知道一个单词、一个句子本身的意义外, 还要进一步弄清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了这个词,这个句子,达到什么交际目的。因此,建议教师在教材分析阶段研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时增加一个视角,从语言运用角度出发分析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英语教材是他们唯一接触到的英语语料。教师“读不懂教材”,会导致教师的“误用”,学生的“误读”。词汇学习现状:词汇学习目标仅仅包括听说读写,过于注重词汇知识学习,忽略词汇的语用;词汇学习主要采用跟读、模仿、记忆、背诵等方式,缺乏词汇运用的活动;词汇学习的内涵What does knowing a word mean?词汇学习不仅仅是知道词汇的词义 (what it means)学生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词 (when to use)以及如何用这个词 (how to use the words- which form to use, and in what context)因此,分析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要仅把语言点当作教学内容,而是把语言还原到真实生活的语言形态中去,要充分考虑语言是在什么语境下使用的。3、从用什么语言能做什么事情的角度设定教学目标从用什么语言能做什么事情的角度设定教学目标,将语言形式与学生应能使用这些简单语言进行话语活动目标结合,由此构成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行动目标。英语课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我们英语老师要尽心设计每堂课,挖掘其中的“两纲教育”。正如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次的阅读,使学生认识了青蛙和蝴蝶这两种动物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然、学会欣赏和热爱生命,进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让生命教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怎样使国家课程标准2011版和这次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2011版英语课程课标与2001年英语课程课标没有本质的变化,但是精准化和科学化逐渐在提升,这正是本次课标的亮点。也就是说2011版课标紧随时代,在十年的实践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寻找瑕疵,力求完善和科学。课标是再好,没有人去执行,一切都枉然。而真正能实行和实现课程标准中的一切,需要教育部门、老师、家长和学生,大家一起动起来。一 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是指导,是方向。既然已经经历了10年,既然已经经过了很多专家的反复论证,那教育部门就要义无反顾的去贯彻和执行。首先就是考试制度的紧扣课标,就是各种评价齐头并进,才能真正考察学生的全方位的素质,如果仅是一张试卷定终生,必然是与课标不符合的。但是经过10年的纠结,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彻底改变的考核方法的方法,的确是有失公允。好在现在各市都是自己在命题中考各地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和机会去做这样或者那样的尝试,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教育部门是否愿意去领悟课标的真谛。关于学生只是单纯的减负,殊不知,现在又有多少学生需要减负呢?实际上,跟更多的学生是根本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何来减负呢?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去真正的实地考察,看看现在真正学习的学生占几层。那些感觉负担重是不是凤毛麟角而已?而面对不学习的“莘莘学子”到底怎么去办,难道就是没有办法可言吗?看看世界比较先进国家的教育,至少值得借鉴一下。没有教育部门的介入,一切的努力都只能是徘徊和犹豫。只有教育部门动起来,就会牵动全社会,都动起来!二、教师教师是直面的教育的。因此教师的动起来是有着直接的作用的、教师需要先洗脑,后充电,再发挥。1、洗脑就是先自己要认真学习课标。使自己用全新的理念去武装自己。只有自己先领悟了,才能是说服别人,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和教育中去应用。自己如果都没有不了解课标,还是老一套,那无论课标多么优秀,一切也只是枉然。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2、充电就是用科学的理念去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有的放矢。而不是以前的“不管怎么变,还是你说你的。我讲我的。”3、发挥每个理念都需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的,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起写不可预见的错误或者缺憾,这就需要执行者在其中适当的发挥和发展,才不至于生搬硬套。被一切框框所局限。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能使理论更加升华和精准。三、家长家长往往都是教育的旁观者。而减负之后更加显示出家长是很主要的参与者。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实际上家长本身即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减负以后,对于不同家长的素质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是非常明显的。家教比较严格的,学生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家长比较懈怠的,学生就更加随心所欲和不学无术。同样的社会,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师。不一样的就是家长。不一样的家长影响和造就了不一样的学生。因此,只有家长的参与,才能让教育完整。四、学生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人的基本和需要,才能真正主动起来。但是,现在的学生很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一切都是在安逸和父母的怀抱中度过,“温室中独苗”的感觉,让他们迷失自我。只有当学生能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手段和技能的时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但是目前,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根本就无法使学生有这样的自觉性。也就是现在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就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去协助他们去领悟。总之,只有教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参与其中,而且都结合起来,继而行动起来,才能使这次培训与英语课程标准紧密联系,收到实效。主题1活动4第1步中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意义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文化。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文化知识传承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我们知道,文化传承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文字的出现,第二次是印刷术出现,第三次则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必须在21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形势下肩负起传播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职责。现阶段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的局面。教师会更注重向学生呈现各种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其次,教学课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有关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形象地展示出几何形体的形状、结构、变化及各种不同形体之间的转化过程,可充分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关系,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说,教学课件的使用,让我们告别了教学的远古洪荒,而步入了现代教学的殿堂。再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充分实现学校教育的资源共享。比如,教师的论文、教学课件、典型的教案,经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沉淀,逐步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智慧结晶,可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初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辅导老师的细心指导,能够进一步巩固自己平时自学的和从实践中获得的电脑、网络知识。通过与学员们的交流,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都能取长补短,大大提升自我。我们在课件制作、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会得到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会更加得心应手。你在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一、应用英语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特点应用英语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问题的设计也与其他课程中问题设计有所差异,有其独特之处。1.问题设计应注意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应用英语教学中,我们是强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语言与专业的融合。例如,在课堂导入部分,我们可以提一些有关专业术语理解及专业背景知识一类的问题。在学习“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英语Learning situation 1”中“Task 1 Basic knowledge of CNC Lathe”新课导入时,由于是第一节课,在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语言与专业的融合,为培养学生的专英学习兴趣铺好路,所以提了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chine”、“What job can machine do”。通过问题的解答,和教师板书的配合,很自然的引出“workpiece”一词,由于“workpiece”特征的不同,在加工中需要不同的“machine”。再提出问题:“Are workpieces same”、“Different kinds of workpieces should be machined on the different machines, shouldnt they”。此时此刻,学生在专业与语言共同创造的语境中很流利的说出了机床的种类,教师将学生所提及的机床种类用英语写在黑板上,从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了专业英语的问题,突破了英语学习的心理防线,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学习信心,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问题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问题要具有真实性,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出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好奇,又使他们感到专业知识就在身边,不再抽象。笔者在上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英语中“Task 1 Basic knowledge of CNC Lathe”内容时,由于逐句讲解学生感到乏味,所以根据学生在数控加工试训基地的实习、编程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等经历,提出问题:“What are steps to machine a work piece on a CNC lathe”、“Compare the CNC lathe to conventional lathe ,tell what advantages does CNC lathe have”、“What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NC lathe”。学生感到有话可说,畅所欲言。这也为课文内容的学习作好了充分准备。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尝试用英语回答以上问题,此时学生原本觉得陌生的专业英语,变得让他们好奇,从而拥有了一种挑战精神,在问题的解决中多了一份喜悦与成就感。3.问题设计与情景相结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境中才能更好的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维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分析和解决。如在学习完“CNC lathe”、“machining center”两大板块后,我在数控实训基地安排了一次机床展览会的情境,要求学生自愿选择展位,自由组合,以机床制造商的身份介绍本公司机床种类、特征、性能、加工原理、操作方法等内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If I were a visitor, and you were a manufacturer, tell visitor something about machine types 、main features 、characters and working principle”。学生马上进入角色,在小组齐心合力之下,把讲解内容的问题很快解决,同时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设计在应用英语教中,重在复习检查或诊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我们可设封闭式的问题(有唯一答案,有指向性)。当我们重在巩固所学以及启发引导,注重学生扩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时,我们可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当然,开放式问题不等于漫无际的“放羊式”问题,教师应该有能力驾御课堂,善于引导,围绕主题进行问答。5.问题难度应有弹性问题的难度应该有弹性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因为学生语言知识的基础和语言能力都有差异,再加上应用英语属于特殊应用的英语(ESP),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术语,学生缺乏工作实践,问题的难度不宜太大。二、问题解决的方式应用英语教学中,问题解决方式灵活多样:或学生直接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或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后解答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求问题答案。1.问题解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教学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由“疑”到“思”到“不惑”,学生从弄懂“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专业领域当中的现象,分析了原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 D. W Johnson & R. T 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应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应用英语课程的特点,也特别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常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就教材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及小组成果展示。在“Learning Situation 4 Safety Notes and Maintenance for CNC Machine Operation”中“Task 3 Daily Maintenance”学习中,布置学生分小组课后收集常见各种机床故障的资料,并找到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然后要求在课堂做5分钟左右的成果展示。学生积极性高,在合作学习中增强知识与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3.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问题教学法起于问题,而且终于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这才是创新人才的特征。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曾提出“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应该引起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即使在英语课堂,我们也应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提问学生答而已。善于发现问题与善于解决问题一样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问题教学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机的结合。问题设计是一种艺术,问题解决是一种智慧。因此,问题式应用英语教学可以说是师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发现问题,通过启发学生、交流讨论、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师生双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使得应用英语学习成为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你是怎样理解问题化教学的?问题化教学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