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红薯粉打捆机设计
打捆机设计
小型红薯粉打捆机的设计【优秀农业用机械设计+9张CAD图纸】
【36页@正文140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bat
凸轮轴.dwg
压带凸轮.dwg
图纸总汇9张.dwg
大带轮.dwg
带V带轮.dwg
总装图.dwg
拨盘.dwg
槽轮.dwg
正文.doc
目 录.doc
锥齿轮.dwg
高速级大齿轮.dwg
小型红薯粉打捆机的设计
摘 要: 由于我国绿色环保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食品机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捆扎包装机械对食品销售、储藏、运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相关捆扎机械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一般常用机械的传动控制系统,对红薯粉丝进行单带式捆扎,其机械原理设计分为四个部分:送带、收带机构的设计;红薯粉丝间歇步进输送机构的设计;压带、热合、剪切凸轮机构的设计;捆扎带引导槽机构的设计。应用现代ADAMS建模与仿真、VB进行运动分析得出凸轮参数,实现对红薯粉丝的捆扎工作。
关键词:捆扎;间歇;凸轮;引导槽;建模与仿真
Design of A Small Sweet Potato Powder Binding Machine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food industry, food machinery draw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package tying machine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on food sale, storage, and transport. This article is on the basis of package tying, makes use of common mechanical drive control system, straps sweet potato starch noodles with one band, the principle of its mechanical design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of carousel and machine reel, sweet potato starch noodles intermission step conveyor, the cam mechanism for pressure, thermal sealing, shearing and bind guiding trough. It applied by moder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DAMS, VB sports analysis cam parameters, therefore realized the package of sweet potato starch noodles.
Key Words: Tying; Intermission; Cam; Bind guiding trough;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1 前言……………………………………………………………………………2
2 关于红薯粉打捆机的研制开发的可行性报告………………………………2
2.1 红薯粉打捆机的目的和意义……………………………………………2
2.2 国内外的红薯粉打捆机的研究…………………………………………3
3 捆扎带材料的选择………………………………………………………………3
4 小型红薯粉打捆机的机械原理方案设计………………………………………4
4.1 机械总体方案设计……………………………………………4
4.1.1 打捆机压带、热合、剪切机构……………………………………4
4.1.2 送带、收带机构……………………………………………………4
4.1.3 传送运输带部分…………………………………………………4
4.2 间歇传送运输机构方案…………………………………………………5
4.3 送带、收带机构方案…………………………………………………5
4.4 压带、热合、剪切机构方案………………………………………………6
4.5 导向槽的设计方案…………………………………………………8
5 电机的选择………………………………………………………………………9
6 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传动比………………………………………10
6.1 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10
6.2 分配各级传动比…………………………………………………………10
7 设计计算…………………………………………………………………………12
7.1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12
7.1.1 确定计算功率…………………………………………………12
7.1.2 确定V带截型…………………………………………………13
7.1.3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13
7.1.4 确定带长Ld及中心距……………………………………………13
7.1.5 验算包角α1…………………………………………………13
7.1.6 计算带的根数Z…………………………………………………14
7.1.7 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的最小值………………………………14
7.1.8 计算压轴力………………………………………………………14
7.1.9 V带轮结构的设计………………………………………………14
7.2 圆锥齿轮的设计计算……………………………………………………14
7.2.1 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4
7.2.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15
7.2.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16
7.3 槽轮机构的设计计算……………………………………………………17
7.3.1 外槽轮机构………………………………………………………17
7.4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齿轮设计及计算……………………………………18
7.4.1 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8
7.4.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18
7.4.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20
7.4.4 几何尺寸计算……………………………………………………21
7.5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21
7.5.1 选择链轮齿数……………………………………………………22
7.5.2 确定计算功率……………………………………………………22
7.5.3 选择链条型号和节距……………………………………………22
7.5.4 计算链节数和中心距……………………………………………22
7.5.5 计算链速V,确定润滑方式………………………………………22
7.5.6 计算压轴力Fp……………………………………………………22
7.6 联轴器的选择及计算……………………………………………………23
7.6.1 类型选择…………………………………………………………23
7.6.2 载荷计算…………………………………………………………23
7.6.3 型号的选择………………………………………………………23
7.7 凸轮轴的设计计算………………………………………………………23
7.7.1 设计参数…………………………………………………………23
7.7.2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23
7.7.3 轴的结构设计……………………………………………………24
7.7.4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26
7.7.5 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26
7.7.6 求轴上的载荷……………………………………………………26
7.7.7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26
7.8 凸轮机构的设计…………………………………………………………27
7.8.1 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27
7.8.2 求理论轮廓线……………………………………………………28
8 结论……………………………………………………………………………29
参考文献……………………………………………………………………………30
致谢……………………………………………………………………………31
附录……………………………………………………………………………31
1 前言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包装工业迅速崛起。人类进行包装活动的历史虽然很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之初,但包装实际上形成为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尤其是作为现代包装行业,还是在世界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资本主义兴起并将电子、化工、机械、生物工程、能源开发等现代科技应用于开发商品新包装,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所以说现代包装工业的历史,最多也只有半个世纪[1]。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大量涌现于市场的一切新商品,都需要有适时的新包装[2]。这就必然促使现代包装工业以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样的高速度相应发展,我国的现代包装工业,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经过几年的调整、准备之后,于80年代初开始迅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极端缺乏,所以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在我国的包装工业中,包装机械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已使用的包装机械,无论在数量上、品种上都很少。包装机械的生产也满足不了包装工业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包装工业的发展,必将推动包装机械的更快的发展。
随着进入WTO,我国的包装工业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大力研制包装机械成了目前迫切的任务。现代各行各业发展都很迅速,国家支持的西部大开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需要包装美观、实用,又要快速、经济[3]。
捆扎机械也在飞速发展,捆扎范围增大,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人工打捆向机械自动化迈进并逐渐替代人工劳动力。
捆扎机械在国民生产中的用途:1、保护功能。它可以将包装物捆紧,扎牢并压缩,增加外包装强度,减少散包装所造成的损失。2、方便。它可提高装卸效率,节省运输时间、空间和成本。3、便于销售、美观、顾客易携带。
参考文献
[1]王之栎,王大康.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5-103.
[2]许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3-80.
[3]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2-360.
[4]张黎骅,吕小荣.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2-87.
[5]张裕中. 食品加工技术装备[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3-105.
[6]吴宗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282.
[7]濮良贵. 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3-213.
[8]邹慧君,殷鸿梁. 间歇运动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9-152.
[9]廖汉元,孔建益. 机械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51-173.
[10]肖旭霖. 食品机械与设备[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8-213.
[11]李书国.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手册[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43.
[12]张淑娟,全腊珍.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32-89.
[13]孙桓,陈作模,葛文杰.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1-173.
[14]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3-233.
[15]刘鸿文. 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3-152.
[16]丁素珍. 新型捆钞机及捆扎带的发展趋势[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27-29.
[17]刘协舫. 食品机械[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3-251.
[18]Patton W. J.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New Jersey: Printice-Hall,1980:33-56.
[19]Hindhede I, Uffe. Machine Design Fundamentals: A Practical Approach. New York: Wiley, 1967:69-132.
[20]Orlov P. Fundamentals of Machine Design. Moscow: Mir Pub.,1987:5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