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12分) 青灯黄卷,红尘绿林吴 波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不过是白驹过隙的幻灯片。少年时的人生,是相伴于青灯与黄卷的清贫和寂寞;成年以后,亦逃不开红尘与绿林的俗世纷扰。可究竟灯为何青、卷为何黄、尘为谁红、林又为谁绿呢?青灯,亦作“青镫”,是指光线青荧的油灯。古人写过很多有关青灯的诗,如唐代韦应物的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代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清代龚自珍的与吴虹生书:“背老亲而独游,理兔园故业,青镫顾影,悴可知己”。青灯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古代的寺庙中,灯罩是用布做的,颜色呈青色,喻指独守寂寞、远离尘嚣的清苦生活。明末弹词天雨花中有“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清小说冷眼观中“张令半世青灯,一行作吏”,皆是此意。黄卷,乃是指书籍。杨明照校笺抱朴子时说:“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古人造纸,使用了一种黄色的染料剂涂染,以防虫蛀,所以书籍的颜色泛黄,故曰黄卷。在这种黄卷上写字,写错了还可以用雌黄涂改。元朝叶颙书舍寒灯曾写道:“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在清幽的灯火旁,放着纸张泛黄的书卷,生活穷困却仍然刻苦读书,正是古代读书人的真实写照。红尘,本是指红色的尘土,此词出自汉代班固所写的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汉代的首都长安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黄土地质。在夕阳下,黄土地上卷起的飞尘,在长安人看来是红色的,“红尘”因此而得名。“红尘”一词或由于它的浪漫,或由于它的美,一出现就大受欢迎,开始被很多文人在诗作中使用。逐渐,红尘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如唐代王建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云:“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此时的红尘,已被喻指为繁华热闹的都市。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红尘”又多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俗世。在佛教里,红色象征着世俗诱惑,代表了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尘,乃是尘埃与污垢。如:明代贾仲明在金安寿第四折所写 “你如今上丹霄,赴绛阙,步瑶台,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清代范阳洵在重修袁家山碑记中所写“其自愿混迹红尘,广行善事,以拯危救难”。这里的“红尘”,就是指让我们烦恼却又逃不开的世俗世界了。绿林,本是地名,在当今的湖北当阳。根据汉书王莽传的记载,西汉末年,湖北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湖北当阳的绿林山中,组织绿林军,对抗王莽暴政。“绿林”一词,就此流传下来,专指对抗暴政的侠义之士造反起事的地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是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保护色,它代表着侠义,也代表着野蛮和罪恶,同时绿色又象征着地位低贱,比如汉代的仆役都要带绿色的头巾。所以,“绿林”又指一群出身卑微、杀富济贫的罗宾汉式的人物聚集和出没的地方。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曲笔中说:“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雠,避难绿林,名为豪杰。”绿林中人,因为它的神秘色彩和对正义的宣扬,被后人所铭记。 1.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3分)(1)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青灯、黄卷、红尘和绿林得名的原因。(2)运用问句,既引出下文对“灯为何青”“卷为何黄”“尘为谁红”“林为谁绿”的说明,又能引人思考、激发阅读兴趣。【解析】第段主要提出了什么是“青灯黄卷”和“红尘绿林”。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段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青灯黄卷,红尘绿林”;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运用问句,引出下文对疑问的解答,问句的使用能够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说明“红尘”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3分)2.(3分)时间顺序。按照汉代、唐代、明代、清代这样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红尘的得名和含义,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解析】通读全文,本文先写汉代“红尘”的得名和含义,再写唐代,依次是明代、清代,按照历史演变的过程分别来说“红尘”的得名和含义,可以判断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使文章的说明更具条理性,也便于读者的理解。3. 本文用的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分)3.(3分)引资料。如:引用杨明照校笺抱朴子时说的“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说明黄卷得名的原因,使说明更充分有力,更具有文采。【解析】通读全文发现本文出现了很多个书名号,都是引用名家名作、名言来增强说服力的。如第段中引用杨明照校笺抱朴子时说:“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说明了“黄卷”的得名原因,使得说明更充分有力。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青灯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灯光颜色呈青色。b.古人造纸,使用了一种黄色的染料剂涂染,为了预防近视。c.“红尘”后来包含的“俗世”的含义,是受到佛教影响的结果。d.“绿林”一词是从唐代开始流传下来的。4. (3分)c 【解析】a项对应第段,原文是“灯罩是用布做的,颜色呈青色”,而非“灯光颜色呈青色”,a项与原文不符。b项对应第段,原文是“以防虫蛀”,并非为了预防近视,b项错误。c项对应第段,是对“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红尘又多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俗世。”这句话的转述。d项对应第段,应该是从西汉末年开始流传下来的。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兴教寺 终南山下,少陵原畔,有一座寺院。院内古柏苍郁,翠竹掩映,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就长眠在这里。因塔建寺,唐肃宗李亨至寺参谒,题塔额兴教二字,自此这座寺院就被称为兴教寺。 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 玄奘法师著名的弟子窥基、圆测不仅生前协助玄奘译经,二人在圆寂后,还陪伴在玄奘法师灵塔左右。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窥基为玄奘法师嫡传弟子,精通教义,是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并为玄奘所译经文大量作注解;而圆测是新罗王孙,其佛教思想在朝鲜半岛影响深远。 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在我国建筑艺术史上,是现存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唐代及其以前的建筑遗存非常稀少。玄奘塔和窥基塔都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圆测塔虽迁建于北宋,也有900年的历史,同样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往返长达17年,沿途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作了杰出贡献。 与西游记所叙不同的是,公元629年,20多岁的玄奘请允西行求法,并未获唐太宗批准,但决心已定的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玄奘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最终玄奘从包括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在内的五天竺,带回了数百件经像舍利,包括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公元645年,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比今天的大牌明星还受欢迎。归来后的玄奘,呕心沥血、翻译佛经,为唐太宗、唐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公元664年,玄奘去世,初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后被迁葬于兴教寺。兴教寺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而兴教寺则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是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兴教寺塔作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墓塔,与他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求取佛经的这一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也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 根据规划,在2018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同时,继续兴教寺塔本体日常维护工作,遗产本体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实现突破。加强兴教寺塔周边黄土山原的护坡加固,保障遗产安全。远期管理任务中,将进一步落实遗产区、缓冲区的全面监测,确保遗产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并最终确立长效机制;在近中期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遗产管理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围绕兴教寺塔、法相宗、丝绸之路等专题和主题,形成研究成果。1. 结合文章,简要概述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3分)1.(3分)兴教寺塔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窥基塔和圆测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解析】该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第段讲的是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第段讲了兴教寺塔的总体特征,是由三塔构成,接着讲了玄奘塔。第段讲了窥基塔和圆测塔。2.文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2. (3分)列数字。“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说明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时间之长,路途之遥远。“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说明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这些具体数字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画线句子用了大量的具体数字,既说明了玄奘求经时间之久,路途之遥远,又说明了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这些数字真实而富有说服力。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3. (3分)“现存”是在时间上的限制,指直到目前还存在的塔,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最”是程度副词,修饰“古老”,说明了兴教寺塔作为阁楼式塔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现存”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属于程度副词,说明作为阁楼式塔的兴教寺塔年代十分久远。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窥基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方。b.玄奘西行求法是获唐太宗批准,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重点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大同铁路第一中学校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尼尔基一中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广西梧州市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乐清外国语学院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6届甘肃省徽县第二中学化学高二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张北一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房地产样板间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及措施
- 康复科护理金点子
- 工地油库安全管理办法
- 全球治理转型-洞察及研究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高清版)DB32∕T 4001-2025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 电力物资打包方案(3篇)
- 2025至2030中国味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你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一位校长对教师行为规范的深度思考建议收藏
-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课件
- 屠宰场入股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