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精品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精品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专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精品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限时训练1、2009济南“津津有味嚼薄膜”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2、 让脚告诉你3、 今天你低碳了吗4、 天赐良“源”5、 植物大熊猫-四合木6、 珍奇的稀有的动物-针鼹7、 中国红为什么这样红8、 能吞能吐的森林9、 结合文章,谈谈标题“绿色的挽歌”的含义。人类诞生时,地球陆地的绝大部分被森林、草原覆盖。那时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森林遍地,就连今天的撒哈拉沙漠在史前也曾草木茂盛,鲜花遍地。人、鸟、兽在这片乐土上繁衍生息。绿色植物哺育了人类,然而,到头来却成为人类文明的祭品。有人曾说:“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并非凭空捏造。两千多年前,人类破坏森林的结果是使非洲广阔的林地变成了大片的草原,绿色的撒哈拉沦落成今天烈日炎炎广袤无垠的沙漠。两千多年来,我国的黄土高原,人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遇到战乱,更是焚烧森林。这种滥垦滥伐,在公元6世纪末终于导致天然森林在黄土高原上消失。昔日森林覆盖的黄土高原变成黄土茫茫的千沟万壑,秃岭荒山。尽管古代人们对植被的破坏是巨大的,但由于那时人类的力量还较弱小,所以就全球植被而言,这种破坏终究还是局部的。近二百年来,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植被肆无忌惮地进行掠夺,终于使之面临灭顶之灾。也许数字是枯燥的,可数据又是动人心魄的。它们组成的是一曲绿色的咏叹调,一首绿色的挽歌。拉丁美洲40%的森林已经消失。沿亚马孙河流域55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中,已有20%被毁坏。中美洲过去几乎被森林覆盖,而现在森林面积仅有40%,而且这已消失的森林中,65%是近40多年内消亡的。欧洲和北美洲有31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受到空气中和土壤里酸性物质的污染。受此影响,仅美国1977年至1987年间,就减少了160万公顷的温带森林,而英国自1945年以来,也有40%的古代森林消失。草原的命运并不比森林好。过度放牧降低了地面草本植物的密度,农田也在切割着草原的肌体,绿色的“地毯”被破碎成块,沙漠乘虚而入。撒哈拉沙漠正是这样以每年两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吞噬着大片草原。我国天然草场被过多的牲畜压得喘不过气来。牲畜的过度啃食使全国7.7亿亩草场失去了利用价值,过度放牧与不适当的垦荒,将大片肥美的草原变成寸草不生的沙漠。森林与草地被毁的同时,组成这些植被的物种也正遭受着灭顶之灾。这些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数万倍自然淘汰的速度进行着。当今消失速度最快的应属热带森林,而热带森林保存着地球上50%90%的生物种类。按照目前每年砍伐1700万公顷热带森林的速度,今后30年里,大约24万种植物中的6万种可能失去再生的机会。更可怕的是,随着物种的灭绝,被带进坟墓的不只是物种本身,还包括珍贵的遗传物质。也就是说,即使物种仍存活在世上,而种内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却在不断丧失。“绿色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战胜饥饿的希望,但随着这些优良品种被推广种植,也使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亡。印度尼西亚1500个地方水稻品种,在过去15年里带着它们特有的优良基因消失了。绿色,我们为你悲哀!为你哭泣!参考答案1、 示例: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食用薄膜,指明了食用薄膜可食、无毒的特点;题目新颖别致,用语生动,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能答出食用薄膜特点得2分,能笞出引发阅读兴趣得1分。2、 内容上,表明了说明对象脚语,说明脚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心理性格等;揭示说明内容。 表达上,“让脚告诉你”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3、 内容上,“今天你低碳了吗” 的询问语气,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低碳生活;倡导人 们践行低碳生活,揭示说明内容。 表达上,用询问的语气设题,设置悬念,生动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4、 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一种能源,说明这种能源的特征“好”,揭示了说明内容; 表达上,利用谐音巧妙化用成语“天赐良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5、 内容上,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四合木,并表明其特征像大熊猫一样珍奇稀有, 揭示了说明内容; 表达上,运用比喻修辞,将四合木比喻成植物界的大熊猫,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 章。 6、 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针鼹”,并说明其珍奇稀有的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表达上,新鲜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7、 内容上,点明了说明对象中国红,说明为什么中国红适合喜庆;揭示了说明内容 表达上,以设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8、 标题“能吞能吐的森林”点明了说明对象森林,并说明了森林能蓄水、吸收二 氧化碳,释放水分、二氧化碳“能吞能吐”的特征,揭示了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