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压路机不同参数对土基压实效果的分析.pdf_第1页
振动压路机不同参数对土基压实效果的分析.pdf_第2页
振动压路机不同参数对土基压实效果的分析.pdf_第3页
振动压路机不同参数对土基压实效果的分析.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6 卷第 8 期 2 0 0 9年 8 月 公路交通科技 J o u rna l o f Hi g h w a y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V0 1 2 6 No 8 Au g 2 0 0 9 文章编号 1 0 0 2 0 2 6 8 2 0 0 9 0 8 0 0 0 1 0 5 振动压路机不 同参数对土基压实效果的分析 韩 丁 黄晓明 高 英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江苏南京2 1 0 0 9 6 摘要 为了能从理论上对压实过程进行研究 分析 了振动压路机对土基的压实机理及不同的压路机碾压参数对土基压 实效果的影 响 通过 显式时 间积分的三 维有限元方法 根据土基三轴 压缩 实验得到的数据采 用弹塑性土体动 力本构模 型 对振动 压路机 碾压模型的合理性 不同振 动频 率和行驶速度 的压 实效果进行 了分析 分析 结果表 明 较低 的碾压 速度会加强表面下 0 l m深度内的压实效果 较高的碾压速度会加强表面下 1 3 m深度内的压实效果 土基的碾压 过程中 被压实的层位主要位于表面下的2 i n 深度范围内 较高的碾压频率能达到更深的有效压实深度 但是会造成 土基表 面应力的显著提升 因此应 当在 一定范 围内实行较 高频 率碾压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基 有限元 振动压实 压路机参数 中图分 类号 U 4 1 6 1 文献标 识码 A An a l y s i s o f Su b s o i l Co mp a c t io n b y Vi b r a t o r y R o l l e r wi t h Mu t a t iv e P a r a me t e r s HAN Di n g HUANG Xi a o mi n g GAO Yi n g S c h o o l o f T r a n s por t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 1 0 0 9 6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u b s o i l c o mp a c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l y c o m p a c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b y t h e v i b r a t o r y r o l l e r a n d t h e e f f o r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r o l l e r p a r a me t e r s o n s u b s o i l c o mp a c t i o n 1 v e l e 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 g h 3 D F EA b a s e d o n e x p l i c i t t i me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o f c o mp a c t i o n mo d e l an d t h e e f f o r t o f di f f e r e n t v i b r a t o r y f r e q u e nc i e s o r s p e e d s we r e an a l y z e d b y d y n a mi c e l ast o p l a s t i c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mo d e l o f s o i l wh o s e d a t a we r e g a i n e d f r o m t h e t r i a x i a l s u b s o i l c o mp r e s s i o n t e s t Th e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1 t h e l o we r c o mp a c t i o n v e l oci t y wi l l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c o mp a c t i o n e f f e c t i n 0 1 m u n d e r t h e s u b s o i l s u rf a c e w h i l e t h e h i g h e r c o m p a c t i o n v e l oci t y w i l l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a t i n 1 3 m 2 t h e m a i n e o m p a c t i b l e p l a c e l o c a t e s a t 0 2 m u n d e r t h e s u b s o i l s u r f a c e d u ri n g c o m p a c t i n g s u b s o i l 3 t h e h i g h e r c o mp a c t i o n f r e q u e n c y wh i c h i n c r e a s e s t h e s t r e s s l e v e l o n t h e s u b s o i l s u r f a c e c a n l e a d t o t h e d e e p e r e f f e c t i v e c o mp a c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a n a p p r o p ria t e c o mp a c t i o n fre q ue n c y s h o u l d b e c h o s e n i n a s p e c i fic r a n g e K e y wo r d s r o a d e n g i n e e ri n g s u b s o i l F E A v i b r a t o ry c o mp a c t i o n mi l e r p a r a me t e r 0引言 碾压工艺在路基施工过程 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 的施 工 方 法有 静 压 振 动碾 压 夯 实 冲 击 压 实 等 1 J 选择合理高效的碾压方式对保证路基的性能具 有决定性意义 在公路建设中 振动压实机械 以其高 效率 低成本和显著的压实效果等优势得到了广泛 的 应用 当前 的路 施 工技术规 范以压实度 为控制标 准 并依据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案l 2 j 采用经验 和试验段 的方法 难 以充分地使用室内土工试验的结 果 而且可能会 由于压路机的不当使用而造成不好的 碾压效果 例如表 面过于压实而压实深度却不够 目 前从受力机理 上对土基振 动碾 压的效果分析并不 多 见 对于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 主要有粘弹性理 论 等效线性模 型 3 I 4 和曼辛型非线性模型 5 J 等 和弹塑性理 论 D e s a i 系列模 型l 7 J 塑性硬 化模量场 收稿 日期 2 0 0 8 9 0 5 基金项 i 家 高技术研究发展 汁划 八六 计划 资助项 H 2 0 0 6 A A1 I Z 1 1 0 安徽省交通科技进步课题 2 0 0 6 作荷简介 韩丁 1 9 8 2 一 男 安徽合肥 人 博 十 研究 生 研 究方 向为路 基路面T程 h a n d i n g 3 6 5 1 6 3 c o rn 2 公路交通科技 第 2 6 卷 理论 I 9 J 等 本文用有限元的方法 1 0研究振动压路 机在压实土基过程叶 1 土基内部在压路机振动和行驶 下随时间所产生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分析了碾压参数 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1 分析模型的描述 1 1 振动压路机参数的选择 振动压路机采用 目前压实领域较为广泛使用 的 D D I 1 0重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 计算振动碾压行驶 的时问为 1 S 本文中涉及到的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振动压路机部分参数 Ta b 1 Pa r t i a l pa r a me t e r s o f t h e v i br a t or y r o l l e r 压路机净重 k g 钢轮宽钢轮轴 4绒振幅下钢轮激振力 F k N 前钢轮后钢轮度 m m 心距 振频 3 0 H 振频 4 0 参数5 9 7 5 5 3 9 5 1 9 8 0 4 3 0 0 5 4 1 9 8 振动频率选用 3 0 H z 激振力随时间的变化 m f 6 0 f 2 2 9 t O t 其他 振动频率选用 4 0 H z 激振力随时间的变化 n 8 0 兀 t 一 O 1 2 3 9 0 t 其他 1 2 土基 的本构模 型 土基在碾压过程 中变化较 为复杂 采 用 K r i e g 1 l 提出的弹塑性模型 见图 1 偏量塑性屈服函数 J 一 0 o a l P a 2 p 其中第 2不变量 2 1 s 屈 服面为 J 2 1 为了消除屈服应力的压力依赖性 设常数 n o 1 2 n 1 0 a 2 0 通过三轴压缩实验 得到土体材料的体积应变 与平均主席力关系 曲线 如 图 2所示 土体在碾压过程 中受力不会超过拉力阀值 一 卸 载 垃 体 积 应 变 ln 1 J 图 1 土基本构关 系的模型 Fi g 1 Co ns t i t ut i v e r e l a t i o n o f subs o B 8 喜 f 4 委 景 0 2 0 5 f I l 5 2 2 5 f 体三轴压缩的体积应变 图 2土基三轴压缩实验得到的 曲线 Fi g 2 Cur v e o f t he s ub s oi l t r i a x i a l c o mpr e s s i o n t e s t 1 3 有 限元方法建模的有效性分析 模型在平行于碾压方 向取 1 5 3 I 1 1 垂 卣于碾压方 向取 1 2 I n 土基深度取 5 H I 碾压宽度为 2 l I 1 分析的碾 压长度为 V 3 6 即 1 S 所 前进 的长度 单位是 k m h 该几何尺寸和碾压分析时问的选择是否足够精确 将在下面予以研究 模型网格划分女 u 图 3所示 图 3模型的 网格划分 Fi g 3 M e s h o fFEA mo de l 为了模拟实际的边界情况 对侧 面和底面加以无 反射的边界条件 并 R 打开膨胀波和剪切波吸收开关 参数选用 振动频率 3 0 H z 行驶速度 3 6 k m h 振幅选 择 4级 土基弹性模量 1 8 2 M P a 密度 1 7 8 o re 泊 松比 0 3 计算时问 1 s 进 行试算 通 过测定边界处 的 变形来判定尺寸是否合适 如图 4所示 平行于碾压 向边 界处 A曲线 的 0 0 2 4 6 0 8 I I i S 图 4 无反射边界条件下边界处的变形 曲线 Fi g 4 De f o r ma tio n c nl we o f bo u nd ar y un de r no n r e fle c fio n b o u nd ar y c o n di t i o n 0 2 3 4 5 L u L L I 漤 第 8期 韩 等 振动压路机不同参数对上基压实效果的分析 最大变形量为 0 8 2 4 m i l l 垂直于碾 方向边界处 B曲 线 的最大变形量为 2 5 7 7 n u u 深度方 向的边 界处 C 曲线 的最大变形 鞋为 3 9 1 5 n 蛐 可知无反射边界条 件下的尺寸已达到 r 程精度 考虑振动碾压起始处钢 轮巾点 以下的小M深度点 如 5所示 A B C D E 曲线 对应 的深 度 分 别 为 0 1 2 5 1 1 2 5 2 1 2 5 3 1 2 5 4 1 2 5 m 的 存 1 S的碾压 时间 1人 的变化曲线 当压 路机从出发 向 前行驶 0 5 s 后 其对出发点处乖直向 实产生的应变接近稳定 即可以认为对于某 1 点碾压 的有效时间为 0 5 2 1 0 S 任该点前后各 0 5 S 0 1 2 一 J 2 宣 一 4 一 0 06 0 8 一 j 0 J J 4 0 0 时fH j s 图 5出发点各深 度位 置 1 S 内产 生的应变 Fi g 5 St r a i n C I I F v e o f di ffe r e nt de pt he s u nd e r t he s t a r t p o i nt i n l S 2 不同的碾压参数对碾压效果的影响 2 1 压路机行驶速度的影响 采用 1 3小节 中选取的参数 比较行驶速度分别 为 3 6 k n v h和 4 4 k m h时前轮碾 区域中心点以下 9 4 6 8 时问 S a 1 碾压速度为 3 6 k m h 各深度位 置 处 的最终 压实效 果 从 图 6中可 以看 出 碾压 的效果 变形量 沿着深度方向是迅速衰 减的 在 0 1 m和 3 4 m内 低速行驶造成的压实 要高于较快速的行驶 在 1 3 m和 4 5 m内正好相 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应力波沿深度方 向的传播 有个过程 较大的塑性变形会吸收更多的能量 从而 产生 了如图 6所示 曲线 三 娑 斟 孽 星 笆 图 6 不 同碾 压速度下土基 内各 点的变形值 Fi g 6 De f o r ma t i o n o f s ub s o i l i n d i f f e r e nt de pt h s a t di f f e r e nt r o l l i ng s p e e d s 土基表面以下 0 1 2 5 m处所受的最大主应力如图 7所示 在 3 6 k m h和 4 4 k m h情况 下都 出现在 0 5 s 但是 4 4 k r r dh的最 大主应力要 比 3 6 k m h的 最大主应力小 8 说明较快 的行驶速度会 降低最大 应力值 但 0 5 0 6 s 内较快 的行驶速度能保持较大 的应力水平振荡 强 I re f H S b 碾压速度为 4 4 k m h 图 7不 同碾 压速度下土基表面 以下 0 1 2 5 I l l 位置的最大 主应 力 Fi g 7 M a x p r i n c i pa l s t r e s s i n 0 1 2 5 m d e pt h u i l de r s u bs o i l s u r f a c e a t d i ffe r e nt r o l li ng s pe e d s 土基表 面以下 1 1 2 5 2 1 2 5 3 1 2 5和 4 1 2 5 m k m h和 4 4 k m h的压实效果不一样 较低 的碾压速 位置 分别对应图 8巾的 A B C D曲线 的最大 度会加强碾压位置的碾压效果 而较快的行驶速度也 主应 力表 现 出 了 相 同 的规律 1 1 2 5 m位 置 4 4 会给周围的土体带来一定的碾压效果 k m h的主应力峰值虽然小于 3 6 k r r dh 但是产生 了 2 2 压路机振动频率的影响 2 个波峰 这是 1 较快速度下前后钢轮产生的应力波 采用 1 3小节 中选取的参数 比较振动频率分别 叠加产牛的 2 1 2 5 m位置 4 4 k m h的主应力峰值要 为 3 0 H z 和 4 0 H z 时前轮碾压 区域平行于行驶方 向的 高于 3 6 k m h 由分析 l lI丁 以看 出 行驶 速度 取 3 6 边线 中点 即钢轮边缘轮迹线的中点 以下各深度位 4 公路交通科技 第 2 6 卷 脚 喀 浓 四 R 堪 JI 寸 间 s a 碾压速度为 3 6 k m h 度 度 度 度 时间 s b 碾 压速 度为 4 4 k m h 图 8 不 同碾压速度 下土基表 面 以下 1 1 2 5 4 1 2 5 m 位置 的最 大主应力 Fi g 8 Max pr i nc i p a l s t r e s s i n 1 1 25 4 1 2 5 m d e pt h u i l de F s u b s o i l s ur f a c e a t d i ffe r e n t r o i l i ng s pe e d s 置 处 的最终压实效果 变形量 从图 9中叮以 看出 振动频率采用 4 0 H z 时产生的土基压缩量要 明 显高于 3 0 H z时 在土基上层表现更为显著 3 0 H z 时钢轮边缘轮迹线中点的最终压缩量只有图 6中碾压 区域 中心位置 的 5 7 4 可知碾压钢 轮边 缘区域 的 压实是不充分的 应 当对钢轮边缘区域进行再碾压 说明在压实过程中 相邻的 2次碾压应当有一定的交 叠 区域 兰 蛰 自 雹 崮 图 9 不 同振动频率下土基内各点的变形值 Fi g 9 De f o r ma t i o n o f s u b s o i l in d i ffe r e nt d e p t h s a t d i ffe r e n t v i b r a t o r y f r e qu e n c i e s 土基表面以下 0 1 2 5 m处所受的最大 主应力如图 1 0 所示 在振动频率 为 3 0 H z情 兕下出现在 0 5 S 此时是碾压轮直接作用引起的 在 4 0 H z 情况下 出现 在 0 6 S 产生延迟 的原因是较高应力波时所产生的 叠加造成的 应力波沿着行驶方向的传播强度要高于 反方向 一 主 0 2 0 4 0 6 J 8 II 问 s a 振动频率为 3 l 1 0 0 2 1 4 0 6 8 时间 s b 振动频率为 4 0 H z 图 1 0不同振动频率下土基表面以下 0 1 2 5 m 位置 的最大主应 力 Fi g 1 0 M a x p r i n c i pa l str e s s i n 0 1 2 5 m d e pt h u nd e r subs o il s u r f a c e a t d i ffe r e nt vibr a t o ry f r e q ue nc i e s 土基表面以下 1 1 2 5 2 1 2 5 3 1 2 5 4 1 2 5 m位 置 分别对应图 1 1中的 A B C D曲线 的最大 主应力规律表明 较低频率住 1 H 1 深度左右的振幅较 为均匀 而较高频率能在较深位置产牛 更有效 的压 实 由以上分析可知 振动频率提高造成最大主应力 的显著增加 因此对于不同的土 碾压频率有 1 个范 围 既要达到足够的有效压实深度 又要保证激振力 不会造成土体的破坏 3结论 1 土基的碾压过程中 被压实的层位主要位于 表面下的2 IT I 深度范围内 2 不同的行驶速度产生不同的压实效果 较低 的碾压速度会加强表面下 0 1 H I 深度内的压实效果 较高的碾压速度会加强表面下 1 3 m深度内的压实 效果 对不同的土基存在 1 个最适合碾压速度 3 碾压钢轮边缘区域的 实 与碾压中心相 比是 不充分的 而且是有显著的差距 应当对钢轮边缘区 6 5 4 3 2 2 8 6 4 2 0 第 8 期 韩丁 等 振动压路机不同参数对土基压实效果的分析 4 3 0 2 2 0 5 O 5 0 1 1 2 5 m深度 0 0 2 0 4 6 0 8 时问 s a 振动频率为3 0 H z 度 度 度 0 2 0 4 6 0 8 I 时间 s b 振动频率为 4 OH z 度 度 度 度 图 1 1 不 同振 动频 率下土基表面 以下 1 1 2 5 4 1 2 5 m 位置的最大主应 力 F i g 1 1 Ma x p r 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i n 1 1 2 5 4 1 2 5 1 1 1 d e p t h u nd e r s u b s o i l s u r f a c e a t di ffe r e n t v i br a t or y f r e q ue n c i e s 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再碾压 4 较 高的碾压频 率能达 到更深 的有 效压实深 度 但是会造成土基表面应力的显著提升 因此应当 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较高频率碾压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c e s 2 李昶 王传文 路基 冲击压实效果分析 J 公路交 通科技 2 0 0 8 2 5 4 5 7 6 1 L I C h a n g W A NG C h u a n w e n C o mp a c t i o n E ff e c t A n a l y s i s o f R o a d b e d U s i n g I m p a c t C o m p u t e r l J j J o u r n a l o f H i g h w a y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2 0 0 8 2 5 4 5 7 61 王鹏 郭成超 王海涛 增大击实功的路基压实试验 研究 J 公路交通科技 2 0 0 7 2 4 2 1 4 WAN G P an g G UO C h e n g c h a o WAN G Ha i t a o E x p e ri me n t a l Re s e a r c h f o r S u b g r a d e Co mp a c t n e s s Eff e c t o f I n c r e a s e d Co m p a c fi o n E n e r g y J J o u r n a l o f H i g h w a y a n d T r ans por t a t i o n Re s e ar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2 0 0 7 2 4 2 1 4 3 陈存礼 高鹏 何军芳 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原状黄土 等效线性模型 J 岩土工程学报 2 0 0 7 2 9 9 1 3 3 0 1 3 3 6 C H EN C anh G AO P e n g H E J u n f a n g E q u i v al e n t L i n e ar Mo d e l o f I n t a c t C o n s i d e ri n g S tr u c tu r a l E ff e c t l J C h i n e se J o u rna l o f G e o t e e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g 2 O O 7 2 9 9 1 3 3 0 1 3 3 6 4 H A R D I N B O D R N E V I C H V P S h e a r M o d u l u s a n d D a m p i n g i n S o i l s 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 P ar am e t e r E ff e c t s J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S o i l Me c h a n i c s a n d F o u n d a t i o n En g i n e e rin g Di v i s i o n 1 9 7 2 9 8 6 6 0 3 6 2 4 5 高广运 时刚 顾中华 一个考虑循环荷载作用的简 化模型 J 岩土力学 2 0 0 8 2 9 5 1 1 9 5 1 1 9 9 GAO 1 舒l J 1 S i l l Ga n g GU Z h o n g h u a A S i mp h fie d El a s t o p l a s t i c Const i t u t i v e Mode l u n der U n d r a i n e d C y c h c L o a d i n g J R o c k a n d Soi l M e c han i c s 2 O O 8 2 9 5 1 1 9 5 1 1 9 9 6 P R E V O S T J H C A T H E R I N E M K S h e a r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C u r v e G e n e r a t i o n f r o m S i m p l e Ma t e ri a l P ar am e t e r s l J j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l E n g i n e e ri n g 1 9 6 7 3 4 3 1 1 1 9 7 刘汉龙 余湘娟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 J 河海大学学报 1 9 9 9 2 7 1 6 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