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doc_第1页
国标-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doc_第2页
国标-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doc_第3页
国标-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doc_第4页
国标-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7704099H 21a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6512008代替GBT 3651-1983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Measuring method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etal at high temperature2008-06-09发布2008-12-0 i实施宰瞀鹃鬻瓣訾糌赞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厘111GBT 36512008刖置 本标准代替GBT 3651 1983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本标准与GBT 3651-1983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动: 一一测试方法适用范围增加了片或板复合而成的金属复合材料; 一对片或板复合而成的金属复合材料的尺寸做了要求;一标准中的压强单位由mmHg改为Pa,导热系数单位由calcm。s“。_1改为Wcm 1一; 将附录A中测量设备的校准用参考材料规定为纯铁牌号(YT3)和不锈钢牌号 (06Crl8Nil 1Ti);一增加了测量记录及报告。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宏、谢元锋、康志君、王玉民、李屹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36511983。GBT 36512008金属高温导热系数测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直接通电纵向热流法测量金属高温导热系数的测量原理、试样要求、测量设备及仪 器、测量步骤、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测量记录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80(2900C温度范围内测量金属或合金无相变温度下的导热系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20不锈钢棒GBT 2614镍铬一镍硅热电偶丝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 9971原料纯铁3测量原理31测量方法示意图见图1。l防热炉;2绝热材料;3试样;4均热管;5测量环境温度热电偶;6测量试样温度热电偶。图1测量方法示意图32棒状试样通以直流电流时,产生的焦耳热主要沿试样纵向向两端传导。达到热稳定状态后,认为 试样上是一维纵向热流,对试样和侧向环境间的热交换予以修正,试样的导热系数由下式确定:一一6364XlO-SllUD 2(,一eN)式中:试样的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厘米每摄氏度(wcm 11)GBT 36512008z试样的工作区段平均长度;z一生二兰,单位为毫米(。m); j通入试样的直流电流,单位为安培(A)5 u试样工作区段平均电压降;U一型上;旦,U,、Uz分别为z,、z。上的电压降,单位为毫伏(。v);D试样直径,单位为毫米(ram);。试样工作区段中点和端点间的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 e反映侧向热交换大小的系数; N标志试样和侧向环境温度差的函数,单位为摄氏度()。 上式中。、N、由下列各式确定:1一f 2一生毒鱼(2)。刊一华Nf:一:+垒垒:铂。一号半0:“。一华 N。“。+掣e一瓮(8)式中:。、f。、。试样通电时试样端点、中点、另一端点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5屯文f:一一试样通电时侧向环境端点、中点、另一端点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f。试样不通电时试样端点、中点、另一端点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f:。、f:、二试样不通电时侧向环境端点、中点、另一端点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o试样不通电时试样端点和中点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0试样不通电时侧向环境端点和中点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试样通电时侧向环境端点和中点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N。试样不通电时标志试样和侧向环境温度差的函数,单位为摄氏度()。4试样要求41试样数量2个以上。42试样尺寸421被测试样为棒状时,应符合图2a)或图2b)的要求。422被测试样为丝状时,直径D为l mm3 mrll。423试样工作区段z为20mm45min。424对片或板复合而成的金属复合材料,其长度应为片或板厚度的20倍。2GBT 36512008单位为毫米f220a)100140b)图2棒状试样规格尺寸5测量设备及仪器51测量设备5,11用专门的管式防热炉时,试样侧向环境温度应与试样温度接近,以减小试样和侧向环境问的热 交换。防热炉内加金属均热管,防热管的纵向平均温度分布应接近样品平均温度。防热炉可采用对开 式,均热管横断面圆周上各点问温度差应小于5C。对防热炉温度进行自动恒温控制,控制精度为 土10C。512试样和均热管之间填充绝热材料。用硬质绝热材料时,如用泡沫三氧化二铝时,需在绝热材料 与均热管之间填充软纤维绝热材料。测环境温度的热电偶焊在长条金属薄片上,金属薄片置于软纤维绝热材料中,与绝热材料有良好的 热接触。金属薄片距试样中心线距离应小于0,5f。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尺寸要保证e小于l。513测量试样温度的热电偶必须点焊在试样上,使热电偶和试样问有良好的热接触和电接触,保证温度测量的可靠性。同时要求I半l小于001。l,l514实验真空度不低于66710 Pa。515通入试样的直流电流稳流精度为01,波纹因数小于05。52测温元件、仪器和量具521 用镍铬一镍硅热电偶测温,电偶丝直径015 mm03 mm,热偶丝材料应符合GBT 2614要求。522用测量试样温度热电偶的同极性丝作为测量试样工作区段电位的引线。测量试样工作区段电 压降、热电偶热电势的仪器的最小分度为0Ol mV。5,23测量通人试样直流电流的仪器的最小分度为001 A。5,2,4用相应精度的量具测量试样工作区段长度#和试样直径D。6测量步骤61当试样温度10 rain内变化小于05C时,认为被测系统达到了热稳定状态,达到稳定状态后测得 的数据有效。62试样通人直流电流并达到热稳定状态后,对各点温度、电流和电压进行一次测量,改变电流的方向 后再对各点进行测量一次,电流两方向下各测量的平均值为实验值。3GBT 3651200863通过使用不同材料或不同尺寸的试样延伸棒和直流电流引线,在试样两端通电调控A,使其大小 在1050范围内。64通入试样的直流电流应使lNI小于5。7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71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别代人(1)式(9)式,则得到金属材料无相变温度下的导热系数。72按GBT 8170规定修约数据。73本方法所测量出的导热系数误差应小于士5。74根据各温度下导热系数的实测值求出温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可用作图法),由此关系得出对应于 一定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值。8测量记录和报告81测量记录至少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试样名称、材质、形状、批号、规格; b)热偶类型、尺寸、安放方式; c)仪器型号、环境温度等; d)测量温度、试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值; e)测量日期、测量人员签字等。82测量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包括测量记录中的适当内容; b)测量方法所测导热系数值的误差;c)通过直流通电纵向热流法测量出的导热系数值,是在满足仪器要求的条件下测出,该测量结果 引用时需注明测量条件,如果不满足测量条件引用该测量结果,需要把不满足的条件列出;d)签发报告人签字。4GBT 35512008附录A(资料性附录) 测量设备的校准A用轧制状态的YT3纯铁和06Crl8NillTi不锈钢作为校准用参考材料来校准测量设备。材料的 化学成分分别符合GBT 9971和GBT1220的规定。样品在1 000C,13310_2 Pa真空中加热2 h, 随炉缓冷至室温退火。以上样品导热系数的推荐值见表A1。表A1导热系数(Wcm_1“) 温度YT3 06Crl8NillTi50 0707 60154 91000678 30163 71500649 O0171 7Z000S15 5O179 62500582 0 018713000552 70194 73500 519 2 0202 24000489 90209 34500460 50216 95000431 20224 O5500403 20231 5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