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1).doc_第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1).doc_第2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1).doc_第3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1).doc_第4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地六校”联考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70分)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共7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 a骨耜 b石犁 c铁犁犁冠 d耧车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由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孙叔敖 b李冰 c王景 d郑国4、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5、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6、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有些行业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这些领先世界的行业有 ( )a.冶金、制瓷、丝织 b.航海、冶铁、造纸c.冶金、制瓷、航天 d.冶金、蒸汽机、丝织7、“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 )a.丝织品 b麻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棉纺织品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9、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a b c d10、元代泉州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一艘运载精美瓷器的商船正要起航,商家对其中一种新品瓷器外销行情甚是忐忑,请问这里所说“新品瓷器”有可能是 ( )a唐三彩b哥窑冰裂纹瓷c青花瓷d珐琅彩11、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12、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d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13、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其根本的目的是 a巩固封建统治 b抑制商业发展c征派赋役和征收地租 d保护小农经济14、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a b c d15、翻开中国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带“洋”字的词语很多,如“洋装”、“洋油”、“洋钉”等。从中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洋货曾充斥中国的市场b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经济只有“破坏”作用c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d洋货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6、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价格低廉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广告充斥17、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 2 b 31 c 73 d19318、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19、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 a重利轻义 b工商皆本 c实业救国 d重商轻农20、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发展迅速,但战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卷土重来,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 c民族资本力量十分薄弱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22、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23、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一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24、“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一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 a封建官府 b外国资本 c.官僚资本 d.地主阶级25、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到一个资产雄厚企业家的创业历程。该剧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 a陈寿亭出身低贱地位低下 b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c尔虞我诈的商场游戏规则 d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2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7、右幅宣传漫画最先出现在建国后的哪个时期 ( )a过渡时期b一五期间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28、 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 “社”指的是 (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29、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30.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 :26.1 :52.1 ;1962年是33.3 :30.3 :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 )a.工业化建设严重倒退 b. 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比例趋于平衡c.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d. 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3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 农村 . 城市 . 沿海地区 . 华北地区33、“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是对以下我国农村哪项经济政策的描述 ( ) a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34、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建设深圳 b.开发大连 c. 开发浦东 d. 促进长江三角洲快速发展35、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行对外开放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材料二: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2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分)(2)、从材料二中图1、2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37、(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图一:成立于1864年的 图二:建立于1865年的 图三:1863年的上海英商上海总会 江南制造总局 洪盛机器碾米厂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月)材料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3分)(2)、根据材料二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分)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的作用如何?(4分)(3)、1979年,随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第一批 “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分)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四地六校”联考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答题卡(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 案题 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题 号3132333435答 案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0分) 36(1) (6分)(2) (4分) (3) (5分) 37 (1) (3分) (2) (6分) (3) (6分) “四地六校”联考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cdbbcabadc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 案adadbbdccd题 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bdacbdcabb题 号3132333435答 案aaccb36、(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回答其中点得分)(2)变化: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出现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