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和地图 考纲要求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3.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二、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长度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任意两条正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它能平分地球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2经度和纬度(1)经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断:三、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2.方向地图类型方向判定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向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和注记珠穆朗玛峰8 844.43 m 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地形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a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谷线低于两侧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脊线高于两侧d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的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经纬网图的应用常见经纬网图(一)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1)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二)定“距离”(1)若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点间距离等于两点纬度差乘以111 km。如图中ab之间距离1111 km111 km。(2)若两点在同一条纬线(纬度为)上,则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经度差乘以111 kmcos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之间的距离1111 kmcos 。(三)定“最短航线”1确定最短距离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劣弧,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该弧线的确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所示: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一是赤道(图a),二是经线圈(图b),三是晨昏圈(图c)。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是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d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2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四)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球面上对称点的确定方法(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考点常考题型经纬网图的应用根据经纬度确定方向和位置根据经纬度确定时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根据经纬度确定某区域的位置例1(2012四川高考)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1)(2)题。(1)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2)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思维流程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由材料中“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获取“mn为晨昏线”的信息。(2)由材料中“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可获取“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的信息。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该题组可用排除法。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m位于n的东北方,a项错;南半球为夏季,悉尼正值多雨季节,b项错;甲、乙两地在同一经线上,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故甲地白昼短于乙地,日出晚于乙地,d项错。第(2)题,因为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东经10各地不可能都处于夜,a项错;任何时刻,全球昼夜范围都相等,c项错;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d项错。答案(1)c(2)b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一)常见的地形类型(部位)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间高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鞍部由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悬崖壁立(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1)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n1)d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h500 m。(2)陡崖的绝对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 mh顶500 m。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 m。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n1)d mh(n1)d m。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 m,b点海拔为0100 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h(4000)m。(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2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1)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3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1)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2)气候差异及判断: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1)选点:水库建设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气象站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2)选线:公路、铁路线:选线要求: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的线路。注意事项: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3)选面:农业生产布局: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1)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点至15点的相应高度。(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判读剖面图的基本方法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b在250300 m。(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b在150200 m;c在350400 m。(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2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考点常考题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以等高线图为载体具体考查地形特征及计算以等高线图为载体绘制或确定地形剖面图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地形对环境的影响例2(2013天津高考)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bb处cc处 dd处思维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第(1)题要想判断“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剖面图”,必须明确图中甲、乙两地高度及两地之间的高低起伏状况。第(2)题的设问关键是“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因此选择地点应在地势较低且靠近河流的地方。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第三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1)题可用代入法,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关注起止点的高度和剖面线所经地区的地形起伏状况及高度数值。结合上图分析可知从甲到乙依次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结合四剖面图可知c选项正确。第(2)题可用优选法,由图上信息可知a与其他三处相比,水源最丰富。答案(1)c(2)a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读图析图能力(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辨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熟知典型图示图1典型等高线地形图图2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图3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判读技巧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相对高度大小等有关数值的计算;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对于图1来说,等高线比较简单直观,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图2来说,图中并没有等高线,但区域的海拔是以高度表来呈现的,判读时应特别注意。对于图3来说,一般以区域图为主,其中绘有简单的两、三条等高线,表示该区域的海拔高度和大致的地势起伏状况,判读时注意其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等高线大小的排列即可。1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与应用推算高度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n1)d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用“十字相差法”计算,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判断地形类型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m)、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m)、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2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进行判断。(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的流向与河流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3)根据河流的干支流进行判断,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一个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应用“读图规范”典例(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完成(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 m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等高线地形图因其特征明显,如果对区域位置没有特别要求,有时没有明确的图名,而是隐含在图例中,由图例中的“等高线”可知此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应抓住等高线特征来解读。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1)图例中除等高线外,经常有其他相关的地理事物和比例尺,这些图例提供的地理事物一般都与题目有着直接的联系,如图中的山峰、高程(m)、河流、湖泊、瀑布、桥梁等,这些地理事物与等高线息息相关,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2)观察等高线特征。主要从数值、大小、疏密、走向、弯曲状况、闭合状况、高低起伏趋势等方面去观察。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最高值为580 m,从西向东地势先逐渐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在河流处地势最低。(3)观察河流流向,确定瀑布与桥梁的上、下游关系。由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下游。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该类图设问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判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根据设问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第(1)题,设问是求q地的海拔高度,其解题关键是确定出每条等高线的高度。第(2)题,设问是求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相对高度。解题关键有两步:一是先求出瀑布顶部与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二是求出山峰与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 第四步:组答案,防失误该类图常涉及计算,要注意非等高线上的点是一个范围,因此图中的最大高差也是一个范围,要选择符合这个范围的最大值。第(1)题,结合题干中等高距为100 m,可推知q点海拔介于400500 m,故选d。第(2)题,先求出瀑布顶部与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瀑布位于桥梁上游,都介于200300 m,由“瀑布的落差为72 m”可知桥梁附近河岸海拔介于200228 m,再根据山顶高度求出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山顶海拔高度为580 m,桥梁附近河岸海拔介于200228 m,由此可知两地相对高度介于352380 m,故选c。答案(1)d(2)c(2014兰州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1)图示区域最大的高差可能是()a350 mb400 mc450 m d550 m(2)图示区域中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河段是()a bc d(3)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调查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下列地点中最不适合成为宿营地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1)d(2)a(3)c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50 m,最高处在图中西南角,海拔为9501 000 m,最低处在西北角,海拔为400450 m,故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500600 m,则d项正确。第(2)题,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则图中河段处于湖泊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影响而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第(3)题,夏季山地易发生暴雨,为了避开洪灾,宿营地不应选在谷地附近,图中丙地刚好位于谷地,故c选项正确。宿营地应选在地势开阔的高地上。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经纬网图的应用读两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南向东北c由东北向西南 d由东向西2图示区域()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东、西半球位置不同甲、乙两城市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不可能大致相同甲城市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a b c d解析:1.c2.b第1题,利用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结合经度综合判断,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两地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故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第2题,先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进行区域定位,乙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部,甲城市位于南美洲秘鲁西部,所临海洋、所在东西半球即可确定;甲城市沿海海域秘鲁寒流与乙城市附近北印度洋冬季洋流流向大致相同;甲城市所在区域纬度比乙城市低(跨经度范围相当),故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题组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2013四川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 m。读图回答34题。3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 b山谷c山脊 d山顶4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 m b178 mc220 m d255 m解析:3.b4.c第3题,林木密集区应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山谷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为林木密集区。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林木分布在山谷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因此该区域西高东低。由材料可知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 m,假设图中西侧海拔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x,则西侧最高处海拔大于x米,小于(x30) m,东侧最低处海拔应小于(x180) m大于(x210) m,故图示区域内西侧与东侧的高差大于180 m小于240 m。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是哪种地形类型?(2)判断下面的剖面图与地形图中哪一条剖面线吻合?(3)若在东部从南到北修一条平缓的公路,应选择在多高的高度修建?(4)图中d处有一座桥梁,该桥面和其下溪谷的高差约为多少?解析:第(1)题,结合该区域等高线分布及其相对高度可以判断其主要地形为丘陵。第(2)题,结合剖面线经过区域主要控制点进行判断。第(3)题,为减少公路建设成本,应当使公路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带穿过。第(4)题,d处桥梁建在两条260 m等高线之间,其下溪谷海拔约为240 m,据此计算高差。 答案:(1)丘陵。(2)cc。(3)250260 m。(4)20 m。课时跟踪检测(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以旅游的方式过新年,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所认可和接受,2013年春节我国出境游火过国内游。小明一家人到某岛国旅游,下图为该岛国(面积为21.1平方千米)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岛国位于()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热带南温带abc d2该岛国北端距赤道约为()a50 000 m b80 000 mc900 000 m d110 000 m解析:1.d2.a第1题,由于该岛国的面积较小,其跨越的经纬度范围都很小;结合经度16655e可知其位于西半球;结合纬度030s可知其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第2题,该岛国北端距赤道的纬度小于0.5,即小于(0.5111) km。右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a一路正西 3 330 kmb先东南,后东北6 660 kmc先东北,后东南大于6 660 kmd先西南,后西北小于3 330 km4甲、乙两地均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解析:3.d4.b第3题,从甲、乙两地经度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呈顺时针,可知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60s。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地大圆的劣弧,所以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位于60s,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纬线上的距离为60111 kmcos 603 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60s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3 330 km。第4题,两地纬度均为60s,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150e和60e,位于东半球。(2014桂林二模)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据此回答56题。5.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45 m b55 mc105 m d125 m6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5.c6.d第5题,图中等高距为20 m,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 m,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稍大于100 m较合适。第6题,在陡崖底部,由下向上拍摄即可,图中丁位置较合适。甲、乙与a处之间有脊线阻挡视线而不合适;丙位于天坑底部,且丙右侧为一“凸坡”而不能全程拍摄a处绳降过程。(2014朝阳区期中测试)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甲地的海拔数值可能为()a155 b185c205 d3108.站在乙处,最有可能看到全貌的聚落是()aa bbcc dd解析:7.c8.a 第7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地外围的等高线数值可能为180或200 m,图中等高距是20 m,所以甲地的高度范围是200220 m或者160180 m,符合条件的是205 m。第8题,站在乙处能否看到图中聚落的全部,需要看乙处与图中聚落的直线连线是否有凸起的地形阻挡视线。乙与a聚落连线没有凸起地形阻挡视线,a正确;乙与b聚落连线有凸起的甲山峰阻挡视线,b错误;乙与c聚落连线有乙处凸起的山脊阻挡,c错误;乙与d聚落连线有凸起的山脊阻挡,d错误。(2014东北育才学校一模)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 m),回答910题。9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南向西北10.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90 m b385 mc550 m d632 m解析:9.d10.b第9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及河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谷中,可知ab。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第10题,由等高线与河流的分布可知,a是200,b是500;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规律可知,x异常减小、y异常增大,由于等值距是100,则x、y的取值范围分别是:100x200,500y600,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在300到500 m。读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回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