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丧失的理解与处理论文.doc_第1页
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丧失的理解与处理论文.doc_第2页
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丧失的理解与处理论文.doc_第3页
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丧失的理解与处理论文.doc_第4页
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丧失的理解与处理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丧失的理解与处理论文 摘:要$丧失是人类生命历程中最为深重的情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丧失与哀伤有着不同的言说每个个体对丧失的理解不同就意味着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也意味着面对丧失与哀伤的方式不同(本文通过对几个有关丧失的个案讨论了如何在中国文化容器下安放哀伤与哀悼促进当事人的稳定化( 关键词$中国文化&丧失&稳定化一%几例丧失引发的创伤个案 案例G*女性丈夫在出差途中车翻入江中死亡.该来访者情绪失控内疚/自责/哭泣中出现分离状态.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和办法稳定下来但是又必须去处理丈夫的后事和照料$岁的女儿丈夫的母亲也在悲伤中对她充满责备与不满没有人能替代她去处理后事. 案例b*男性2岁事业成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儿子假期救落水儿童时死亡.来访者悲痛欲绝. 案例%*女性5#岁地震中丈夫被埋失踪.儿子在大学读书.汶川大地震当天中午平时一贯准时上班的丈夫那天中午提前去办公室加班结果地震时所在办公楼塌陷而被深埋地下该来访者在地震摇动停止后从已经严重倾斜还未完全倒塌的家中跑出来寻找丈夫知其被埋在废墟下自己在那里挖了三天三夜未果.不得不离开灾区到大学里找到儿子租房和儿子住在一起.寸步不离儿子生怕自己的疏忽没有照顾好儿子而对不起丈夫.不断提到自己之所以还坚持活着是因为还有儿子这是丈夫的香火看到儿子就像看到丈夫一样常常觉得丈夫没有去世神情恍惚情绪低落常常独自哭泣闪回频繁. 案例8*女性32岁两年前生一女儿出生天发现问题吃不了东西住院坚持了三个月最后孩子终于走了.来访者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各方面挺好了但没有任何人知道孩子为什么死亡她告诉别人是新生儿肺炎感染没有及时治疗其实是遗传病这两年来她从不亲近别人的孩子看见婴儿就走得远远的.今年婆婆和老公都想要孩子了她现在就开始出现恐惧害怕怀孕怕孩子又出现问题又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孩子现在几乎不能平静地谈孩子的事.两年来不敢看孩子的照片和衣物等从未去看过孩子的骨灰.觉得自己还活着而孩子生下来就受罪非常痛苦与内疚.自己一直就没有机会补偿孩子现在脸庞还留有亲孩子死时小脸的冰冷的感觉.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死的理解 从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层面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以前儒墨道法四家统领着文化的世界0唐宋以后一般而言是儒道佛三家影响着文化世界. 孔孟及其儒家在对待生死问题上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从社会精英到普通百姓无不受其影响.儒家的特征是#入世$/#有为$与#现实$死亡不是抑制或颠覆生命而是激励和促动它使得生命更为强烈和深切.因此儒家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层次的提升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重视为社会和他人贡献.只有#舍身成仁$的#死$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死$.儒家建立了一系列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死亡观通过树立一种死后的崇高目标来给生命确立一整套的价值标准. 道家理解#亡$与#忘$同源.当一个人被忘却时真正的死亡才发生.只要一个人被大家记住了他或她就仍然有其地位和生命.因此在中国的哀伤文化中常常是习惯纪念逝者的诞辰日这意味着逝者在生者生活中的地位和生命价值的继续.对逝者后代的抚养以及对其父母的赡养也成为生者与逝者连结和疗愈哀伤的方式.中国文化中的死即是生特别表现在对祖先的崇拜上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盂兰盆/十月初一寒衣节.期间各种祭祀让活着的人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对死者的纪念活动包括贡品/烧纸钱存到阴间的银行/以及烧所有其他的日常用品到阴间等.由于制度化的祖先崇拜世系的祖先成为崇敬的中心死者会具有超越人类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给死者活着的子孙带来利益.尤为重要的是在寻求抚慰死者之灵时宗教实践的仪式在阳间与作为其延伸的阴间之间建立了一种沟通的纽带.其取向首先是生者的福祗然后附带的才是死者的利益.照料死者对生者来说就是照料自己.不能照料死者会对生者自己的福运带来不良的影响. 而庄子则认为死是一种转化过程是从某一种生命形式中消逝而转化为另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庄子提出*知天者乐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庄子2天道&.即死亡与其说是消逝不如说是转化正是作为一种转化的死使得生命美妙地成为可以预期和未被决定的(!). 这样的转化在中国的文字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比如#生死存亡$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孝子无法忍受父母之死时他就设想他们有一个安宁的地方.在这种情形下相对于#存$而言#亡$总是附属性的.这在丧失的哀悼中将是一种内在的稳定与安心. 三%在中国文化容器下安放悲伤与哀悼在创伤心理治疗中对丧失的处理一定要根植于来访者所处的文化土壤中需要了解和熟悉他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帮助他构建一个稳定的状态.下面就上述案例做一讨论. 案例G中该来访者是个深受中国国学文化影响的知识女性她在这样突然的/重大的丧失面前出现了一系列急性应激反应但其对丈夫突然去世的感知和对其的情感连接有着很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来访者反复述说其丈夫很可怜壮年暴死野外成为孤魂野鬼没能寿终正寝自己只要一闭上眼睛就看到丈夫在空中飘荡无依无靠悲伤之情更加剧烈同时坚决不愿意让死者远离自己生怕割断了与丈夫的连结其悲伤与痛苦无处安放同时反复说道他是好人为什么会遭此劫难1此时西方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创伤心理治疗中的稳定化技术对来访者实施起来很困难我在治疗中就采取和来访者一起为死亡者建立一个想象的安居之所的办法让这个安居之所变成一个开放连结而又与来访者有距离之隔的容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容器-即中国自古以来的道教文化神话传说天地有三界天界是云霄之上的神仙境界是佛/神仙居住的地方地界*称冥界/地狱/阴曹地府有十八层地狱好人死后会进入仙界过着神仙般的美好生活. 第一步*让来访者躺在沙发上放松. 第二步*构建容器-让来访者为死者选一个美好舒适优雅的地方按照某种愿望%可以是来访者自己的也可以是死者生前喜爱的&建立一个居所让来访者描述这个居所的建筑细节*精致的小木屋都是原木色门外是一个大大的木地板的露台露台上放着一把白色躺椅一张古色古香的茶几上面放了一壶飘香的茶水和一些丈夫常看的报纸和杂志/书籍等0然后把漂浮在空中的悲伤的丈夫引领到这里并描述看到死者穿着什么衣服/坐在什么位置上在干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让死者在来访者的眼前安定轻松下来0建立连接-让来访者修一条从现实生活通向这个居所的道路%阴间与阳间的通途&让来访者知道并不是抛弃了死者虽然阴阳两隔但心灵仍然相通只要不忘丈夫就不会真正消亡.自己任何时候都可以再回到这里来陪伴/安抚死者. 有了这样的心理关系的稳定来访者才可能暂时离开去处理后事这样才能够减轻来访者的自责/内疚/孤独和不安. 第三步*让来访者把想对亡者说的话都说出来将这个事件结束0而在中国祭祀文化中都有生者一边烧纸钱一边对死者讲述的传统. 第四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界限如责任界限/生死界限等.这个过程中来访者与死者可以互动来访者很快就能安定下来因为他已经亲手为亡者做了些事情而不仅仅是隔离.负性情绪在动态的稳定化处理中得到疏泄. 案例b中该来访者即死者的父亲不自觉的运用了儒家的生死观对儿子的死亡予以充分的赋意认为儿子的死是有价值的是一种舍身成仁的奉献父亲不断提到为自己养育了这样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孩子而骄傲.尽管来访者仍然处于强烈的悲伤之中但他在儒家的生死观中安放下了他丧子的悲伤与哀悼. 案例%中的女性丧夫之痛并未消除但她也在儿子和丈夫之间找到了平衡和连结中国自古以来十分看重家族的延续/香火的传递儿子存在的意义对该来访者来说不仅仅是自己亲人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儿子是丈夫的血脉是和丈夫永远连结的象征抚养/陪伴孩子意味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自我康复的动力.该来访者谈到地震时天崩地裂人们都在狂呼这是天在收人了这是命自己只有顺应与接纳并带着孩子在丈夫遇难的地方祭拜让丈夫保佑孩子平安成长这实际上已经在试图通过帮助孩子的成长来超越死亡.创伤处理中帮助来访者增强自我的功能鼓励她祭拜丈夫一方面通过这种祭拜去感受到丈夫对生者的贡献和存在他在冥冥中会保佑家人和孩子另一方面通过祭拜也在生者和死者之间在道家文化下的阳间和阴间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 案例8中的女性在丧子后对孩子充满内疚与哀伤创伤治疗中要让来访者情绪稳定首先要了解来访者对孩子的死的内在认知发现来访者之所以内疚是因为当时觉得孩子一生下来就遭罪太可怜了而且遗传病一生都痛苦于是悄悄同意放弃抢救对此来访者无法释怀.创伤处理中我了解到该来访者自从孩子去世后不再象过去那样争强好胜事事争先对很多自己过去在意的名利看得更淡了似乎想以一种道教的安身立命/本真的态度来体验人生于是我试着在道教文化的容器下寻找生死的意义帮助来访者去建立生死之间生命形式的转换. 我陪着来访者寻找孩子这两年来的踪迹最后来访者谈到她来到一座花园般的宫殿前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了一个漂亮的可爱的小天使在美丽的花园里自由飞翔帮助来访者和孩子对话*#宝宝对不起妈妈没有能力让你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我真的想要保护你希望你脱离痛苦你现在做到了妈妈也安心了.妈妈还会为你生个弟弟或妹妹我会告诉他们关于你的故事也会让你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对你的想念.$通过这样的转化过程帮助来访者把一种消亡的生命变为一种可安放和连结的存在亡就只是一种时空的转换而已这可以帮助来访者变无能为力为有所作为对以后的弟弟妹妹讲述这个孩子的故事也就成了一种可以言说的情感.当来访者此时再次试着去感受这个孩子时她告诉我她开始能感觉到过去冰凉的小脸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