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城市化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城市化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城市化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城市化复习课时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城市化复习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13年四川文综)如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1.c2.d第1题,该题考查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的变化。由表可知,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该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由表可知,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均逐年递增,居住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最主要形式,城市新增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故a、b错误 ;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以机械增长为主,故c错;城市用地逐年递增导致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故d项符合题意。(2013衡水六模)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面表示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回答34题:3. 该市a、b、c、d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 a区域b. b区域c. c区域d. d区域4.有关b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合理规划城市,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解析:3.a4.b第3题,由题干知,城市化分为景观城市化和人文城市化,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两种城市化水平高且协调,故a选项正确,b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与景观城市化水平不协调,c、d区域两种城市化水平较低。第4题,b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高,但景观城市化水平低,两种城市化水平不协调,今后应加强景观城市化发展水平,故只有b选项正确。(2013宜昌二调)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全国人口资料”,回答56题:指标全国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014岁人口1559岁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约数(单位:万人)133 97266 55767 41522 24693 96117 7655.下列图1的四图中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征的是()6.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图2中最符合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点位是()a.b.c.d.解析:5.b6.a第5题,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城市化水平较低(60%以下),新中国成立前城市化速度缓慢,水平极低,故只有b选项与之相符。第6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大约为:17%、70%、13%,根据三角形坐标系的读图方法,符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点是点。(2013泉州5月质检)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7.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8.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解析:7.d8.b第7题,城市渠化将河道取直,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加快水流速度,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城市渠化加快水流速度,有利于水质净化,故a、d错误;硬化河堤、河底,使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图甲和图乙为研究性学习小组观察记录的我国某城市相关资料。读图,回答910题:9.由图甲分析,解决该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积极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所有车实行单双号出行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a.b.c.d.10.若该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结合图甲、图乙判断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可能在()a.04时 b.69时c.1015时d.1519时解析:9.d10.b第9题,图甲显示8点左右和18点左右车辆通过次数最多,即上下班时间为车辆通行高峰。为防拥堵,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无益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说法太绝对,不可行。第10题,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应当是污染气体最多(汽车拥堵高峰)又不容易扩散(气温较低,对流微弱)的时段。对比题目中的四个时段,69时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微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且该时段车辆通过次数高,排放尾气多,因此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二、综合题(共50分)11.(2013年江苏地理,改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1)试分析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什么?(4分)(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质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城镇化水平主要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第(2)题,城镇化进程特点可以从起步早晚、速度快慢、水平高低等角度分析。第(3)题,优势条件主要从受上海市的影响角度分析。规划淮安增长极可以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第(4)题,城镇化不能只追求数量和速度,而要注重质量,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域的协调发展。第(5)题,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发展要立足本区域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结合三个选项所述的发展策略,即可进行匹配。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4分)(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6分)(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分)(4)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6分)(5)(6分)12.(2013菏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4分)材料一漫画城市病了。材料二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8分)(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4分)(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12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城市病”主要是人口迅速增加引起的环境、交通、住房、就业、资源等问题。第(2)题,城市病主要是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规模扩大,使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畸形发展,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城市化问题。第(3)题,生态城市注重生态效益建设。环境方面主要考虑合理布局,工业减排;交通方面主要考虑畅通道路,减轻拥堵;能源利用主要考虑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