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滚动检测8生物群落的演替(b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昆虫卵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解析: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但对于相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答案:a2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解析:由图像可知,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根据图的走势,甲的竞争能力小于乙,竞争的强度开始较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后减弱,a项正确;t1t2时间内,根据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甲、乙种群呈“j”型增长,由于存在竞争关系,在t1后就可能存在环境阻力,b项错误;t2t3时间内甲曲线虽呈下降趋势,但是这段时间内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只不过增长速率较t2时慢,c项正确;t3t5时间内甲种群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属于增长型。答案:b3在一鲑鱼养殖场进行了一次密度实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后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最后密度的取样是在鱼塘中的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即当初始密度高时,最后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变化()a鱼塘中有害废物的积累b死亡率刚好补偿出生率而影响密度c死亡率过度补偿出生率而影响密度d出生率不足以补偿死亡率而影响密度答案:b4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解析: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还是逐渐增加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由于种群数量增加,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自然状态下空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答案:b5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种群数量最大的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abacdbdcbacdbcbdcadc解析: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6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在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b在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c在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解析:害虫和蜘蛛是捕食关系,当害虫较多的时候,蜘蛛由于食物丰富而增多,但蜘蛛的增多会吃掉更多的害虫,害虫会减少,此时蜘蛛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减少;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最终使害虫和蜘蛛的数量都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长期共存。点拨:在自然界中,捕食者往往无法将被捕食者全部捕食。答案:c7分析以下实例,正确的是()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小丑鱼喜欢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选项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abcd解析:白蚁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依靠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将纤维素分解成糖类供白蚁生存,两种生物互利共生。小丑鱼和海葵之间也是互利共生。榕树的气生根将其他树木缠死,是竞争。白尾鹿遇危险将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警示同伴,是种内互助。答案:b8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当捕食者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减少,这又会使捕食者数量减少。答案:b9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种间生态位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c为保护雷鸟种群且使其数量增加,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解析:种间生态位重叠越大,说明它们的共同需求越多,则其竞争越激烈。食性的分化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了食性发生分化的个体,这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从而比其他个体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把其基因在种群中扩散,这才实现了食性分化。比较健康的种间关系,不是一方被消灭,或另一方被淘汰,而是在共同的生活范围内,各种生物按适当的比例和谐共存。点拨:我们保护某种生物并非只让环境中只有这一种生物存在,如果这样做,反而破坏了长期进化而来的平衡机制,不利于其生存。答案:a10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始发生演替,才叫做初生演替,该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答案:b11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系统稳定性解析:由图可知,环境的变化对群落甲的影响大,几乎对群落乙没有什么影响,所以b错误;群落甲虽然受环境的影响大,但是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群落甲仍然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所以c项正确;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所有群落的特点,所以a项错误;群落甲的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破坏,所以d项错误。答案:c12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图中1、2、3都可以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图1中的a点与图3中的e点及图2中的c点的增长率对应;图1中的b点与图3中的f点及图2中的d点的增长率对应;图1、2、3中的b、d、f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图2中c表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调查日期(月日)棉蚜数量(只/株)61004261547962041586252617363011819475197696710217563715217146720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型,在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增大、不变、减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株都满足。苏教版必修三p58“继续探究”中有关于昆虫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的叙述。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 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长期使用农药,不断选择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1)寄生(2)样方“s”630(3)增大14(10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类似。解析:(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015天内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 只/ml(600只/20 ml)。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注意此时的数量变化曲线对于物种和环境分析非常重要,是下面解题关键。(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的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的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因此,此题既考查了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的知识,同时又是一个曲线识图题,三种生物数量不多,但对应三种不同环境,这样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和困难了,如对于这六条曲线分析不清楚,此题就不能正确解答。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读好题,审清题,抓条件,找关键,求对应,进行类推。此题属理解应用题,为难题。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30 只/ml(2)d和e垂直b和f15(20分)为研究酵母菌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_组、_组和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和_。(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行业教育质量报告: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策略
- 第10课 《.幻想中的未来(选修)》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美版(北京)(2013)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5年新能源储能系统在储能电站储能性能优化中的应用分析报告
-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策略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研究报告
- 雪绒花教学设计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五年级下册-人音版(五线谱)(北京)
- 招商引资项目的团队管理与协调
- 武昌营销方案
- 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中的智能营销系统研发与应用案例报告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2025年乡村旅游产业创新报告
- DB11T 1493-2017 城镇道路雨水口技术规范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高中化学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 重点难点 议论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练(原卷版)
- 阅读还原六选五15篇(期中复习)八年级英语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未来城市(课件)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2020年检验检测认证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 DL-T5704-2014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云南师大附中2024年数学高一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