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 文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 文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 文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 文 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 文 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江市毓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政治文科10月月考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说:“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色彩,“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 c d2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32013年2月7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其中,一幅4d版的康熙南巡图,以360视角,展现了白昼变换、四季更替,加上栩栩如生的动画设计,再次把人们带进那历史的繁华之中。这表明( )a文化创新是历史的忠实再现 b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创新c传统文化因技术才得以传承 d博采众长促进文化融合4“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国,尤其每到春节,离家在外的游子眼中往往只有一个目标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这说明(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a b c d52012年,北京中轴线、大运河、丝绸之路等45项文化遗产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显示了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 a b c d62012年12月12日“圆明园文化柏林展”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展览运用3d技术复原的数字多媒体影片,立体展现圆明园破世、蒙尘、重光的历史轨迹,向世人呈现圆明园的惊世大美、憾世长歌。这一活动( )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化交流进行文化传播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b c d7北京市政府发布的由首都市民踊跃参与投票选出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受到了北京市各界的认可和喜爱,一场践行“北京精神”,构建首善之区的活动在首都迅速展开,促进了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文化创新能够引导社会实践的发展8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全体人民不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且“学有所教”。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 b c d9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近代文人李叔同(弘一法师)创作的送别里的歌词,其实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歌曲作者奥德威所作,日本歌曲作者也曾根据它的旋律填写了歌曲旅愁,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 b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 我国非常重视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并致辞。我国和俄罗斯举办旅游年,说明我国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据此回答10-11题。10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 b c d11今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 b c d12“学而优则仕”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有深刻影响,近几年国考热持续升温,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参考人数近百万,考录比约53:1。这表明( ) a传统儒家文化应予以改造和剔除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继承传统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132012年最热门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冠军产生前的15秒广告拍得1090万元,“彩铃”下载收入预计3.2亿元,巡回演唱会的营销收入预计1亿元。这表明( )a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重要因素14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这主要表明 ( )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草根文化是大众的文化15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行。为此,山东将组建山东剧院联盟。发挥新建场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其原因在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6“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能够见证中华文化这一特征的是( ) a传统节日与传统习俗 b汉字和史书典籍 c传统民歌和传统建筑 d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17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议论。正是由于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华。这表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不同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18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a b c d19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 b c d 20阅读漫画取之不尽,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继承传统,全面照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21“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 b c d22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23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24“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席勒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 ) a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学习b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是消极的、无目的的c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d文化消费在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命名由该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我国提供了龙王、悟空、玉兔、杜鹃、海棠等10个名字。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其中有6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从我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可以看出(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d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6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同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二主观题(共3大题,48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4分)(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12分)28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2日在辽宁举行。本届全运会使辽宁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与信任,充分表明全国人民承认辽宁省的发展和进步,是对辽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的考验,也是辽宁省改革开放成果和国民素质的具体展现。本次全运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改善辽宁的生态环境和市容市貌,提高辽宁的知名度,改善辽宁的人文素质、文明意识和精神面貌,让全国及世界更好地了解辽宁,领略辽宁的城市面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使辽宁实现“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知识说明主办全运会将给辽宁带来哪些影响?(16分)29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年份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占gdp比重20065123亿元17.1%2.45%20076412亿元25.1%2.6%20087630亿元18.9%2.43%20098400亿元10%2.5%201010347亿元23.2%2.6%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材料二:2013年3月12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土耳其驻华使馆共同在京举行了“土耳其就在这里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新闻发布会”。中土互办文化年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正式确定2012年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2013年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中土互办文化年是一次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进步的好机会,必将进一步深化两国文化关系,也必将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5分)(2)请结合“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土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9分)2013-2014学年高二(上)政治科(文)10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2345678910111213adbcbdddcdbb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cdbbbddcdbccb二主观题(共3大题,48分)27(1)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2分)(2)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分)(3)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分)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4分)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要求用海纳百川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学习和借鉴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