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同步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同步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同步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同步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同步习题 苏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1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rna遗传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d将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3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5如果用3h、14c、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4c、35sb可在dna中找到32p、14c、3hc可在外壳中找到14c、35sd可在dna中找到14c、32p、35s6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 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 b1、4c2、3d2、47下列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叙述正确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表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c艾弗里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全部转化成s型细菌d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放射性8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细胞中dna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r型细菌的dna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a bcd9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dn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dna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中能沉淀析出a两次都是b第一次是,第二次是c两次都是d第一次是,第二次是10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来培养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仍存在于_。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_;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_被标记上32p。1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12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乙醇溶液d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13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所示。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c少数有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数32p,多数31p14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具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病;无荚膜的不具有毒性,不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图所示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1)实验a,老鼠患败血病死亡。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存活情况分别为:b_;c_;d_;e_。(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_,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_控制。(4)这个实验说明_。15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第三步:一定时间后_。(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_。(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a大肠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d大肠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答案1a 2d 3c 4b 5b 6b 7a 8c 9b 10(1)大肠杆菌不含有(2)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3)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t2噬菌体,继续进行培养dna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