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甲骨文假借字分类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甲骨文假借字分类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甲骨文假借字分类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甲骨文假借字分类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甲骨文假借字分类研究.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甲骨文假借字分类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邢华 指导教师喻遂生教授 摘要 前辈学者对于甲骨文中假借字的研究多是侧重全貌的字数 字频的统计 揭 示的是表层的用字情况 从他们的研究结论上看 甲骨文中假借字的比例大都很 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情况做了清理 主要做了两 方面的工作 一是逐字考察 他们假借为什么 假借字都有哪些类别 另一方面 是对被借字进行分类 看每一类中假借字的多少 有什么规律性 这是从一般词 汇的角度看假借 通过这两方面的综合考察 得出的结论是 从字频的角度来看 甲骨时代的假借比例很高 但是从语言中核心词汇的角度来说 假借的比例很小 象形字 会意字仍是甲骨文中的主流 因此 甲骨文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 关键词 甲骨文假借字分类 a b s t r a c t t h e m e a n i n gc a t e g o r ys t u d yo nt h ep h o n e t i c l o a n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o r a c l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 p o s t 伊a d u a t eo fc h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s p h i l o l o 趴x i n gh u a t u t o r p r o y us u i s h e n g a b s t r ac t p a u s tr e s e a r c h e sm a d eb yp r e d e c e s s o r so np h o n e t i cl o a nc h a r a c t e r si l lo r a c l e h l s c r 印t i o n sf o c u s e d0 nc o m p l e t ep i c t l l r es t a t i s t i c so fc h a r a c t e rm l h l b e ra 1 1 d 丘 e q u e n c y j u s ts o u g l l tt h es 州k es i t l l a t i o no fc h a m c t e r c h o o s i n g t h e 脚o n i o no fp h o n c t i c o 锄 c h 撒c t e r si no r a c l eh l s c r 印t i o n si sv e 巧k 曲 w k c hh a sb e c o m ea n s e i l s 璐o f s c h o l a r s l e i rc o n c l u s i o i l sa r em o s t l yi n c l i n e dt o b 勰e d0 nn l er e s e a r c hm a d e t h i s p a p e rf i l n h e r l ys o r t so u tt h ep h e l l o m e l l e no fp h o n e t i cl o a l li i l 帆l eh l s c r 印t i o i l s t h e j o bh 鹤d o n e i n c l u d e s 帆oa s p c c t sm a i n l y f i r s t e x 锄e dw o r df 0 rw o r d 南u i l do u t w h a tp h o n e t j c o 锄c h a r a c t e r st 0b e w h a t 比do ft h e m t h co t h e r 嬲p c c tw h i c hw 丛 丘o mt l l ep o i n to f 访e wo ft l l eb 硒i cv o c a b u l a r yw 弱t 0c l 私s i 母廿l em o tc h a r a c t e r s t l i 嘴 t 0 肋do u tm ep h o n e t i cl o 锄c h a r a c t e rn u n l b e r si ne a c hc a t e 增o d r 锄dw h a tr e g u l 撕t y e x i s t e d b ym e a i l s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弘o l l rc o n c l u s i o ni s 五吣m 廿l ep o i mo fv i e wo f c h a r a c t e r 丘e q u e l l c mt l l ep r o p o n i o no fp h o n e t i cl o 锄c h 觚l c t c r si nb o n et i m e si sd 0 l l i g h b u t l b mt h ep o i n to f i e wo ft h ec o r ev o c a b u l a r yo fal a n g u a g e i t sp r o p o i t i o ni s l o w m ep i c t o 黟a p l l i cc h a r a c t e ra n dm el l i l d e r s t a i l d i n gc h a r i l c t e rs t i l la r ct h em a i nc u m m t i nc r a c l eh l s c r 印t i 彻s n l e r e 南r e t h eo r a c l ei n s c r 印t i o i l si so n ek i n do fi d e o 聊l l i c s y s t e l i lc h a r 屺t e r s k e y w o r d s t h eo r a c l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 p h o n e t i cl o a nc h a r a c t e r s m e a n i n gc a t e g o r r 椒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 文中已加 了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 朋友 同仁在 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憾钾寄鳓 列年5 月子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 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彳甲辱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0 睁j 月考日 签字日期 d 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概况和选题意义 假借贯穿于汉字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是汉字研究的重要课题 假借字的产生最早可追 溯到殷代的甲骨文 在汉字发展的初期阶段 甲骨卜辞中 汉字构形以象形 会意为主 而假借字又大量存在于这一系统当中 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 前辈学者已做过一系列的研究 姚孝遂先生取 殷虚书契菁华 第一页武丁时期的卜辞为材料 塞麦卜 趑 鱼正塑 三直日 往殛垄查盘 盍日应迁 子且m 分析了每个字到底是用为本义 引申义 还是假借义 整段刻辞共2 3 个字 假借字1 1 7 个 约占7 4 姚先生认为所有甲骨刻辞 大体上都是这个比例 2 李孝定先生以他的 甲骨文字集释 一书中所收的甲骨文字为主 选取其中形 音 义 均可确知的 还有一部分是在 说文 和后世字书里未收 但在甲骨文时代明显是正在使用 的活生生的文字 共计1 2 2 5 字 他认为 甲骨文里有了不少假借字 虽然形体只有一个 但 本义和借义截然不同 自然应当两个不同的文字看待 从1 2 2 5 个甲骨文字中考察出1 2 9 个 假借字 占1 0 5 3 3 李玉洁对郭沫若先生 殷契粹编 中的假借字进行了统计 殷契粹编 中的卜辞一共用字2 0 8 5 6 个次 其中各类假借字加在一起 共1 2 7 0 1 个次 占全书总字数的6 1 4 将各类假借字列表如下 类别全书总字假借实词假借虚词干支字 人名地名假借总字 字数 2 0 8 5 63 6 3 72 0 8 l3 8 8 11 7 5 95 2 71 2 7 0 1 百分比 1 0 01 71 41 9836 l 邹晓丽 李彤 冯丽萍 甲骨文字学述要 一书中 选择了 甲骨文字典 徐中舒主编 1 9 8 8 年四川辞书出版社 作为对象 把其中所收的2 7 0 3 个甲 胃 文字作为考察卜辞中假借字的 基本材料 清理出广义的假借字5 4 0 个 除去其中的多义实词和情况不明的 可以确定的假 借字不少于4 6 5 1 加下划线的为假借字 2 姚孝遂 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 第7 页 古文字研究 第四辑 中华书局 1 9 8 0 年 3 李孝定 从六书观点看甲骨文字 汉 的起源与演变论从 联经出版社 1 9 8 6 年 4 李玉洁 假借字足汉 发展阶段的产物 吉林人学社会科学学报 1 9 9 5 年 l 两南犬学硕十学位论文 郑振峰依据 甲骨文合集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所提供的字料 通过对甲骨文做穷尽 性的筛选 测查了全部不重复的个体字符 分析其形 音 义及其在卜辞中的用法 在所考 察的1 4 8 1 字中共确定假借字1 2 2 9 个 占总字数的8 3 1 陈年福的博士论文 甲骨文词义研究 一文中认为甲骨文中有8 0 个假借字 他的假借的 概念是指本无其字的词借用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 是从造字的角度来说的 按照假借字的定 义 卜辞中的许多人名地名字等都可以视为假借字 但这样一来甲骨文中假借字的数量就太 多了 2 陈年福认为假借字主要是指那些应该另列字目的普通假借字 他区别了假借字和本 有其字的通假字 从以上可以看出 各家的结论颇不相同 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材料选取的不同 二是对 假借概念的界定也不一样 他们对于甲骨文中假借字的研究多是侧重全貌的字数 字频的统计 揭示的是表层的用 字情况 从他们的研究结论上看 甲骨文中假借字的比例火都很高 而笔者认为 从字频的 角度来看 甲骨时代的假借比例很高 但是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说 最基本词汇的假借很少 这是本篇论文写作的出发点 对于甲骨文字的性质 前辈很多学者均有所阐述 有的认为是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 有 的认为是形声文字 有的认为是表音文字 看法颇不相同 我们之所以选取假借字做为研究 的对象 是因为各家对文字性质争论的焦点正是在假借字 主张甲骨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人大 都是因为甲骨文中假借字众多 占的比例大 主张甲骨文字是表意文字的人大都是因为假借 字尽管数量多 比例大 但是由音得义 不是甲骨文字的基础 而象形字才是基础 那么假 借字在甲骨文字中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地位 甲骨文字的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试图在前辈 学者对假借字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入具体的描写 对甲骨文假借字的使用情况做出清理 分 析假借字和被借字在不同的意义层面所占的比例 考察不同层面 类别中假借字的使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探讨卜辞中假借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从而阐释甲骨文字的性质 如何界定甲骨文字的性质 是甲骨文字研究的根本理论问题 这个问题本不是刚入门的 学生所能解决的 笔者只是想通过对假借字的清理谈谈对这个大问题非常粗浅的看法 希望 能对甲骨文假借字的研究有所助益 第二节研究范围 方法以及凡例 一 范围和方法 本文对甲骨文假借情况的考察 是参照姚孝遂 肖丁先生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 以下简 称 类纂 字形总表 在香港中文大学所出版的沈建华 曹锦炎先生 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 1 郑振峰 论甲骨卜辞中的假借现象 广两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1 年 2 陈年福 甲骨文谢义研究 第1 6 页 郑州人学博 1 二论文 2 0 0 4 年 2 第一章绪论 以下简称 字表 的基础上进行的 利用了汉达文库中的甲骨文资料库 此库不仅有全部 的甲骨文字目 而且有每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全部用例 便于检索和核对 同时使用了 甲骨 文字典 甲骨文字诂林 等工具书 并参考诸家新的考释和研究成果 对甲骨文中的假借 字做了穷尽性的考察 首先 把 字表 每一个字所在的全部辞例逐一阅读并核对原片 舍弃了其中无法释读 的字 找出已识字和可识字的假借情况 进行整理 将各个字的假借情况做成了表格 参见 附录 甲骨文假借情况表 所谓 已识 和 可识 侧重的是这个字所表示的词的意义和 用法比较明确 这些字至少有一个义项 未收入的字均为音 义皆不明的 每个字的假借都 有例句 可供核对 第二步是对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情况进行分类探讨 第三步是对甲骨文中的一般词汇按意义分类 看有多少词是用假借字来表示的 以上是对材料做的处理 可以说 这一部分主要的工作一方面是从字的角度 考察每一 个甲骨文字能够用为什么 另一方面 按照意义类别对基本词汇进行分类 从而考察不同词 类用字的假借情况 这是从词的角度来看假借的 二 凡例 l 全部甲骨文字目在 类纂 字形总表和沈建华 曹锦炎 字表 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 理和确认 2 本文中所引甲骨文字目的编号均为 字表 中的编号 3 在行文中 为了从字形上更好地地反映甲骨文时代的形体 个别字使用了繁体 4 对辞例的解释和片号一起放在了括号里面 5 本文辞例中 缺一字用 口 表示 不能确定所缺之字数用 表示 残缺 字 迹不清或据 残辞互补法 补出的字加 表示 6 本文所引甲骨文例 其著录书使用以下简称 京 战后京津所获甲骨集 乙 殷虚文字乙编 甲 殷虚文字甲编 粹 殷契粹编 续 殷虚书契续编 邺 邺中片羽 佚 殷契佚存 后 殷虚书契后编 合 殷虚文字缀合 菁 殷虚书契菁华 前 殷虚书契前编 续 殷虚二转契续编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库 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 合集 甲骨文合集 明 殷虚卜辞 人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文 甲骨文录 探 周原甲骨初探 7 正文中的全部例句均出自 甲骨文合集 第三节假借字的判定标准 说文 叙 日 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就是说一个词本来没有 为它造专字 在需要用文字记录时 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许慎把假借和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并列 说明他对假借这种造字方法的重视 许慎讲 六书 是为了概括造 字方法 因而把假借限定在 本无其字 的前提之下 后人把这种假借称为 造字假借 或 六书假借 但许氏举出的例字 令长 却容易引起争议 原因是令的本义是命令 引申为 县令 长也有县长 里长的意思 两词的意义之间存在词义引申关系 历代学者对假借的定 义争论不休 争论的焦点即是引申应不应该算在假借内 我们认为假借只是建立在音同或音 近基础上的借用 因此不应该把词义引申包括在内 后世学者还在 假借 和 通假 两个术语上争论颇多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假借有 本 无其字 和 本有其字 两类 本无其字 者谓之 假借 本有其字 者谓之 通假 我们认为 通假是包含于假借的 只要是在音同和音近基础上的借用 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对 象 都属于假借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 目 象眼睛臼然睁开之形 为象形字 在甲骨文里的有以下几个用法 a 用为本义 表示眼睛 如 贞 王其疾目 贞 王弗疾目 0 0 4 5 6 正 贞问王的眼睛有没有生病 戊戌卜 贞 丁未疾 目不丧明 贞问会不会失明 b 用做动词 观察 监视 如 贞乎目舌方 0 6 1 9 5 舌方是商的敌对方 应该是监视对方的行动 d 人名 贞子目冥 不其奶 王占日 隹兹勿奶 1 4 0 3 4 正 子目 人名 e 地名 甲子卜 翌日乙王其田目 亡蕊 吉 3 3 3 6 7 千在目田 4 第一章绪论 目的本义是眼睛 观察 监视是引申义 祭名 地名 人名是假借义 2 止 止象脚形 本义是脚 在甲骨文里有以下用法 a 用为本义 表示脚 足 贞生疾止 隹父乙老 1 3 6 9 5 正 贞问脚有病了 是不是父乙降下的灾祸 b 借为至 动词 甲戌卜 骰贞 勿笛午口帚好 止于父乙 0 2 6 5 7 壬午 贞 癸未王令木方止 3 3 1 9 3 说明木方臣服于商王 是附属国 脚是本义 至是假借义 3 翻 甲骨文中有一黛字 用例为 贞 令多子族蒙犬疾鼠同拗王事 0 6 8 1 2 正 啊 净 唐兰 殷墟文字记 日 此字从l7 今案其字象高山之状 此字做硪 象两手举辛 或省为一手 揆玉于笛 于山足之意 即璞之本字也 当读为栽 一 战国策 赵策 郑人谓玉未理者 璞字 说文 中未见 见于 玉篇 璞 玉未治者 陈年福认为是 假借 本字为 璞 即治玉 借为 摸 击 义1 我们认为赢从字形上看 从一 从h 从玉 是会意字 由敲击 敲打玉而引申为揲 击义 嗣不是假借字 陈年福 甲骨文词义研究 第1 6 到1 8 页 郑州大学博l 论文 2 0 0 4 年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甲骨文假借字概况 第一节假借总体概况 一 假借字的数量 在甲骨文全部1 1 2 9 个字中 没有假借义的有3 7 6 个 有假借义的有7 5 3 个 可用为假借 字的占总字数的6 6 假借字中 大多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而在本无其字的假借中 又以专名假借的数量为最 多 所谓专名词是指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词 甲骨文中的专名词 如人名 包括殷先公先 王名 殷先王庙号 殷先王谥号 神祗名 侯伯名 殷先臣名 贞人名 子名 妇名 地理 名 包括地名 城邑名 水名 星名 方国名 祭祀名等占了很大一部分 它们的用字在甲 骨文中大多是假借字 根据我们的统计 在甲骨文中 有人名假借3 6 2 个 其中普通人名假 借1 5 9 个 贞人名假借5 0 个 子名假借3 5 个 妇名假借5 2 个 地名假借5 2 个 方国名假 借1 2 0 个 祭名假借4 1 个 还有其它类 详细情况见附表 专名假借外 其它的本无其字的 假借6 4 个 主要是虚词字和干支字 本有其字的假借4 0 个 二 对被借字的分析 从被借字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l 被借字的本义很多是有实在意义的 即有本义 又有假借义 如 a 人名 其乎廑卸史需射 生正 3 2 9 6 9 需本是一种天象 这里为人名 有一定的职位 乙亥卜 坚贞 王其田口 亡炎 2 4 4 l o 垒本是给土地松土这样的农事活动 借为贞 人的名字 b 地名 乙巳王卜 贞 田木 往来亡炎 王占日 吉 3 7 3 6 4 木的本义是树木 用为地名 辛亥卜 贞王田鸡 往来亡炎 3 7 4 7 0 鸡本是动物 用作地名 c 方国名 癸未王卜 贞 旬亡瞅 正人方 3 6 5 0 2 辛丑卜 故贞 贡方其来 王勿逆伐 0 6 1 9 9 贞问要不要攻打贡方 d 祭祀对象名 甲子卜 穷贞 孙靠雨于娥 0 0 5 5 7 贞问要不要求雨于娥 翌乙酉生伐于五示上甲 成 大丁 大甲 祖乙 0 0 2 4 8 正 成 殷商的先王 6 第二章甲骨文假借字概况 2 被借字字形明确 基本可以确定为后来的某个字 但是在甲骨文中无本义用例 只有 假借义 如 贞 长其生田 0 7 0 7 5 长 长短的长 在卜辞中只假借为人名 庚辰卜 穷贞 朕努于同 0 0 1 5 2 正 象二人打斗 只有假借为地名的用例 3 被借字音 义皆不明 只有假借用例 如柴 本义不明 贞 勿乎朱 0 4 5 8 0 借为人名 癸丑卜 贞 笛往追能 从朱西及 0 4 5 9 4 借为地名 这种被借字的数量很大 第二节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 3 6 2 l 祖a 京三一一九n 乙六六九o 3 6 5 2 公盆甲一七七八l b l 粹四 五 2 0 5 5 余令续五 一二 二令厶一 二九 四 象以柱毫 匿顶之房舍 为原篱地上住宅 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和贞人名 1 5 2 0 桑喵佚四八七秣后下三五二 2 6 0 8 岁 笋合一 九v 蠡 f 佚八九三 象武器形 借为表年岁的岁 3 2 3 8 直 童甲一 八 令甲无一九象纺砖上有线穗形 借为语气词 2 9 5 5 贞 爹刚l 五一 黔三一四三 象瓤借为贞问的贞 象目流泪之形 鼍沣若谓当为涕之古字 可从 借为连词累 0 6 9 7 自p 肇五 一玉撂粹一 九 象鼻形 借为介词自 1 7 7 3 隹零甲四蕊后下三 一o 以下 日编吁为 字表 的编号 字例引用自 甲骨文字典 7 曲阐大彳 坝中罕1 化又 丐形 甲骨文隹 贯本为一字 借为语气词唯 典籍中作唯 惟 维 1 8 0 5 瞢d 前二 五一 曲粹二三二本为鸟名 借为新旧之蕾 1 8 1 4 风奄续二 一五 三惫后下三九二o 3 4 6 5 兹9 霉乙二二八五象丝二束之形 借为代词兹 3 0 4 4 其 鼍前一 二七 四 产箕形 为箕之初文 借为拟疑未定之词 2 8 2 9 乃 前六 三o 三 菁七 象妇女乳房侧面形 借为副词 1 0 6 7 通龟甲三六三八岂库三四九 象有底座的圆形容器 借为语气词 3 5 3 9 于督乙二o o平乙七六 二 证 像网翘形 上一横画乌宅点 下一横画可以移动 为矿之省 借为虚词于 1 5 3 1 来转乙六三七八臻甲孑九 象来骞之形 借为来往的来 篡羹篡荽 塾翟五会 淼篙啪讯 i i 雾裹摹兰零茎差i 茎三菩嚣三兰三三 象茎翥銮絮塞 暑凳芸蓑嘉 3 4 2 1 方亍南明四八七繁合一二四 日方 3 要 莓 翌七六九域p 五 从一人蹲踞持必 借为表示及也 至也 2 6 5 6 勿 c 前五 二二 二 l 粹四二四 紧惫 禚麓一人嚣菩鬣耋的黧为 否定副词 1 0 4 9 西警粹四 七邕乙七o o 九 象鸟巢形 借为方位词 篡篓篓 l i 盱航删刊辅埔舾蒯讯 用绳子缠绕箭杆 以使墓端直 卜辞中用为否定词 本义尽失 l r 3 5 3 5 晕b 佚一一九b 菁一象木质的一种工具檗 借为副词荦 嚣怨 箨蔫蔷 二一 一 讯 8 第二苹甲骨文假借字概况 为秘之本字 借为副词表示音曝上的要或者不要 用法与勿类似 2 7 2 0 新辨前五 四 四群京四一 一 象以斤斫木之形 为薪之本字 借为新旧的新 3 8 7 5 五x 粹一二x 库一七九九 甲骨文子午之午作芍 本以束丝之交午形 会其意为牾 借为地支之午 束丝表示交 午之全形 具体的交午在束丝中部之二相交斜划 故甲骨文借为数词之五 有的更以束丝形 交环处中部截取上下两段 只保留中段或于交贯处加指示符号 3 8 7 6 六八前七 三九 一 合一一八 象两壁架有一极两宇之棚舍正视形 为田野中临时寄居之所 结构简易 即古之所 谓扈 雇 六古音相近 借廑为六 o or 3 8 7 7 七i 合一 三 佚四四 于横画加一小竖 会切断横画之意 借为七数的专名 后因十字渐讹 为了区别二 者 将竖画弯曲 3 8 7 8 八j 甲三一一三 乙一三 以两画捐背 分向张开表示分别之义 借为数词八 3 8 7 9 九芑前四 四o 三歹合一 三 象曲钩之形 钩字古作句 句 九古音同 就借句为九 后于其上加了指示符号 1 9 0 9 菖罐库三一 孳乙三二 八象虫形 借为数词菖 3 7 6 6 甲围前三 二二 四 说文 甲 东方之盂 阳气萌动 从木戴孚甲之象 一日人头宜为甲 甲象人头 说解不确 甲骨文的甲从口从十 诸家考释不一 或说像鱼甲形 或以为像皮开裂形 罗振 玉以为像藏神主能 f 子 但其为表甏字无疑 3 7 6 7 乙 气甲三z 粹一三九八 所象形不明 郭沫若谓象鱼肠形 吴其昌谓象刀形唐兰谓象玄鸟之形所从出 皆无确 证 卜辞中借为天干字乙 3 7 6 8 丙风甲二三五六网粹一二二七 郭沫若谓为鱼尾 于省吾谓象物之底座 叶玉森说象几形 皆无确据 借为干支字 丙 3 7 6 9 丁 乙七七九五 甲二三二九一乙二三二七 考察古代宫室建筑 口形乃窗孔 因其位于宫室之上部 故甲骨文以窗孔之口形表示 顶巅之顶 借译干之丁 叶 3 7 7 0 戊 前三 四j 三l 甲九 三 象兵器形 金文作 父 父戊尊 斧戊形更明显 卜辞假借为天干之一 c 一 3 7 7 1 己捆前一 六 一 e 粹一四八七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罗振玉护象弋射之缴 有斜象纶索形 以会约束之义 卜辞借为天干之一 3 7 7 2 庚宥京三q 古三 套前三 八 一 郭沫若参考金文尿字 认为是一种有耳可摇的乐器 其说可从 卜辞借为天干之一 3 7 7 3 辛y 前四 二四 一 霉粹一四 四 象古之曲刀形 是施黯 的工具 卜辞用为天干之一和先王先妣之庙号 3 7 7 4 壬i 粹五o o上后上二七 二 众说纷纭 所象形不明 借为天干字 3 7 7 5 癸k 京八六二建周甲探一三 罗振玉谓为术之变形 有的认为是葵的变形 象四叶对生 皆无确证 卜辞借为天 他 翼譬硭三四裳h 六一 f 一三刎瞅 一 3 7 7 7 丑代京一二三三 郭沫若谓象爪形 当即古爪字 叶玉森谓象手形 其指或曲或伸 当即古手字 郭 说更胜 借为j 蒋之一 斥 3 7 7 8 寅生粹七三六i 甲四九三二 郭沫若谓象弓矢形 不确 说文 正月阳气动 去黄泉欲上出 阴尚强 象产 不 达髌寅于下也 l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卜辞中为地支字 3 7 7 9 卯 l i 粹五 四 所象乃万明 王国维谓古音卯到同部 疑卵即到之假借字 用为地支之一 3 7 8 0 辰静佚三八三帝粹七五六 商代以蜃壳为镰刀叫蚌镰 甲骨文辰字像缚蚌镰于指之形 故辰之本义为蚌镰 其 得名乃由蜃 卜辞借为地支之一 一 3 7 8 l 巳 黑前六 五一 七 后下八 一 象幼儿形 借为地支之一 3 7 8 2 午 审后上三一 一 1 后下三八 八 象束丝交午之形 借为地支字 3 7 8 3 未个京四七六 本甲二九 七 说文 未 味也 六月滋味也 五行木老于未 像木重枝叶也 可从 卜辞借 为地支之一 i岛 3 7 8 4 申桫 京四七六荇甲二二九三 叶玉森j 释电耀曲折形 曩3 用为地支之一 妯 3 7 8 5 酉f 京三九六六u 甲三九 七 象酒樽 彤 上像其口及 蓼 下像其腹有纹饰之形 借为地支字 j件 3 7 8 6 戌l 京六四四k 前三 五 三 象古兵器形 与戊 岁 戍都为斧钺之属 其形制相近 用为地支之一 3 7 8 7 亥刁甲三九四一e 甲二四九五 l o 第二章甲骨文假借字概况 象豕形 但二者不同 应为一种兽 假借为地支之一 二 本有其字的假借 这类字有本字 但古人书写时由于某种习惯或其它原因不用本字 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 来代替 以下是甲骨文中全部的本有其字的假借 o 0 0 3 尸借为夷4 1 次 0 0 5 4 允借为锐 7 次 0 3 9 l 母借为毋1 8 次 0 4 0 l 每借为晦8 次 0 4 0 1 每借为悔 4 2 0 次 0 4 3 1 妹借为昧1 4 次 0 6 1 4 眉借为昧2 次 0 6 1 6 湄借为昧2 7 2 次 0 6 2 4 现借为献 4 次 0 6 8 6 撅借为骤l o 次 0 7 8 0 止借为至5 次 0 8 3 2 市借为呋6 次 0 8 5 2 途借为除4 次 0 8 8 l 又 右 借为连词又3 次 0 8 8 1 又 右 借为有 3 次 0 8 8 1 又 右 借为侑 1 6 次 1 0 4 4 欺借为扰 9 次 1 0 4 5 白借为百6 次 1 1 9 6 火借为祸 1 次 1 1 0 5 帝借为嫡 1 次 1 7 8 7 萑借为獯 4 次 1 8 1 4 风借为风3 0 0 次 1 9 5 1 卣借为惰 1 次 2 0 1 3 农借为殷8 次 2 0 1 4 卒借为猝3 次 2 1 1 7 蝥借为戕 2 次 2 2 6 2 商借为赏2 次 2 3 0 8 星借为晴3 次 2 3 4 5 虐借为旅 2 2 次 2 5 0 9 佣借为锺1 0 次 1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 5 9 2 哉借为蚀2 次 2 5 9 2 戬借为赤6 次 2 8 1 5 玄借为弘1 6 2 次 3 0 9 5 具借为毋4 次 3 1 2 6 方借为烈 1 次 3 3 6 2 艘借为筑 3 次 3 6 8 8 气借为乞l o 次 3 6 8 8 气借为迄1 5 次 3 7 1 2 生借为又9 8 次 3 7 1 2 生借为侑1 0 0 次 上文中假借出现的次数是我们根据汉达文库中每个字的全部用例来鉴别和统计的 以上所谓 本有其字 的假借 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后代已有后起本字的角度来说的 甲 骨文中的假借 很多都是借为某词 而用来表示这个词的字在当时并没有出现 如 受 宣众百 王弗每 2 6 9 0 6 每借为悔 甲骨文中并没有悔这个字 但是有悔这个词 至 弗每 不雨 2 7 9 0 1 天不隐晦 没有下雨 每借为晦 有晦这个词 严格地讲 这些假借 在当时都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在后来的文献中 通假现象有约定俗成的规律 周大璞说 实际上借什么字来代替某字 不同的人 不同的书里 往往是一样的 借蚤为早 既见于 诗经 又见于 礼记 孟子 汉书 等书 由此可见 假借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现象 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偶然写了别字 1 全广镇 两周金文通假字研究 中统计了金文中每一组假借出现的次数 有的只出现了一次 但是也有出现多次的 如 母借为毋 1 6 次 不借为丕 5 0 次 古借为故 3 次 可见 这种假借现象 约定俗成 的特征在金文中已经表现出来了 从上表可以看出 甲骨文中的 假借也不是文字临时的任意借用 也是 约定俗成 的 有很强的规律性 第三节甲骨文专名假借情况 专名假借的判定标准是通过读每一条卜辞的内容 根据具体说的是什么 动作的发出者 往往是人 动作行为的地点是地名 此外就是根据他们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和语法作用 大 多数情况下 是将此二者结合起来判断 应该说 专名假借2 也属丁 本无其字的假借 但考虑到它的特殊性 就把它单独列为一节 了 l 人名假借 州人璞 假借质疑 武汉人学学报 1 9 8 2 年 2 此节中加下划线的为专名假借 1 2 第二章甲骨文假借字概况 甲骨文为商代晚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二百七十多年间 殷室王朝的遗物 在甲骨卜辞里 人名主要包括先公先王名 神祗名 侯伯名 贞人名 子名 贵族妇人名等 除贞人是从事 占卜活动的人外 其他大都是祭祀或者占卜的对象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级 一类是统治阶 级 另一类是被统治阶级 包括自由的下层百姓和奴隶 卜辞中记录的应该就是他们的名字 a 殷先公先王名 生壬筮伐一 卯辛 0 1 0 5 l 奂 殷王名 贞 奉年于夏且牛 1 0 0 8 5 戛 先公名 b 先王庙号 己口卜 自大乙九示至蓥里 2 1 2 8 l c 先王谥号 直武 廑用 王受坐生 2 7 1 5 1 d 神祗名 癸未贞 奉禾地 3 3 2 7 4 e 侯伯名 侯伯为方国的首领 其生祝白边 0 3 4 1 4 f 先臣名 己亥卜 敲贞 生伐于黄尹 亦生于蕉 0 0 9 7 0 g 贞人名 庚申卜 趋贞 乍穷 0 0 0 3 2 正 h 子名 乙酉卜 内贞 子蘑发基方 三月 0 6 5 7 0 i 妇名 辛丑卜 彀贞 妇熏挫子 二月 0 0 9 4 0 2 地理名 a 地名是其中最多 最普遍的一类 戊戌王卜 贞 田歪l 往来亡炎 3 7 4 0 8 癸未卜 彳篮贞 王旬亡祸 在七月 3 6 9 3 5 b 城邑名 贞乎比奠取坚 里 量 三邑 0 7 0 7 4 c 水名 乙未卜 王涉逦 2 7 8 0 2 d 星名 贞隹么 五月 0 6 8 2 2 3 方国名 约1 2 0 个 1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吕氏春秋 用民 当禹之时 天下万国 至于汤而三千余国 帝王世纪 记载了 夏 商之际有 五百国 史记 周本纪 记商代末年跟随周武王攻打纣王的诸侯有 八百 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的知道到底有多少诸侯国 但是从卜辞中的记载来看 上古时代的确存在 很多个国家 如 己丑卜 骰贞 今者王伐互方 受生生 0 6 5 5 0 辛丑卜 彀贞 五方其东 王勿逆伐 0 6 1 9 9 4 祭名 庚辰卜 口 贞王盎 直吉 0 5 2 6 4 戊戌卜 穷贞 其爱束室 1 3 5 5 5 庚申卜 骰贞 萱租丁不黍 隹南庚鬯 0 1 7 7 2 5 其它 如四方名和风名 束方旦析凰日垂一 南方日固凰日五 西方日量已凰日轰 北方日 旦凰日段 1 4 2 9 4 还有一些如丘名 京名等 也有少量的专名词不是假借字 如 洹 洛等 在卜辞中表示水名 在后世文献里 除 了做专名外也没有其他的意义 洹 甲骨文中作 妇 从地理文献中可以看出 是以水流的走 势形状来命名的 今仍称洹河 又名安阳河 很多专有名词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有着 非常丰富的内涵 1 4 第三章甲骨文假借情况分类研究 第三章甲骨文假借情况分类研究 第一节专名假借研究 一 专名假借的判定 1 人名假借 我们在判定是否是人名的时候 多是通过卜辞的内容 结合文献 将相关联的内容综合 起来 如 贞乎雷稽于明 0 0 0 1 4 雷应是掌管农事的官员的名字 乙卯卜 觳贞 王比望乘伐下危 受生生 0 0 0 3 2 正 多次提到 王比望乘 王令望乘 望乘伐 之类的 可知望乘是一员武将 壬午卜 穷贞 令包执羌 0 0 0 2 3 色也是武将 除了通过内容外 还有一些形式上的标准 往往采用以下的方法 a 某贞或某卜 这是判断是否是贞人名的方法 也有很多卜辞是没有贞人名字出现的 这是很容易确定 的一类假借字 如 甲戌卜 穷贞 翌乙亥j i i 告王其出于丁 0 4 3 8 8 贞人是穷 酉卜 耳贞 生于 父 乙伐 2 1 6 7 6 贞人是耳 耳的本义是表示人体的器官 b 妇某 子某或某子 如 贞 乎子汰祝一牛左父甲 0 0 6 7 2 正 辛丑卜 敲贞 妇好生子 二月 0 0 0 9 4 正 即使有的时候没有出现 妇 子 等字 但是根据对卜辞内容的全面把握和各条卜辞 的综合对比 我们也可以确定是妇人名和子名 如 辛丑卜 亘贞 王占日 好其坐子 0 0 0 9 4 正 和刚才的 妇好坐子 在同一片甲骨上 所处的是同一个时代 也有可能就在附近的几天 贞问妇好又没有怀孕这件事 c 侯伯名判断的形式是某伯 某侯或侯某 如 贞乎取雇自 不喜瞪 1 3 9 2 5 正 丙寅卜 王 贞疾光若 往量束 妨 2 0 0 5 7 d 人牲名 人名中还有非常特殊的一类就是人牲名 人牲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农业崇拜 到商代 入牲作为一种制度流行广泛 如安拜 殷墟的侯家庄商千陵区 出有数以千计用活人祭祖的祭 1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祀坑 人牲多是战俘或者奴隶 甲骨文中有 羌 奚 妾 等字是人祭制度的可靠证据 常见到 乙丑卜 王生三奚于父乙 三月征雨 1 9 7 7 1 这样的句子 这些人牲的名字有很 多是从 女 的 如 己卯卜 贞 王盔祖乙爽妣己 姬 辫二入 敢二人 卯二牢 亡尤 3 5 3 6 1 在卜辞中多次提到用人做殉葬品呈献给先王先妣 姬 弊常一起出现 敢 卯是用牲法 即祭祀时对祭牲处理的方法 又如 帝于小乙三姜 3 2 1 6 0 姜 是她们共同的名字 在上古社会里 除了王室和贵族外 绝大多数自由民也许是没有名字的 人牲的身份更是 底下 应该说是不应该专门给他们起名字的 所以 人牲名可能是一种类名 只是众多人牲 的象征符号 e 其他 以上这些是甲骨卜辞中一般可以确切可考的名字 还有一些名字是可以通过其发出的行 为动作是否是只有人类才能有的动作 是否是动作的对象等等标准来判断 如 贞叟 其 生疾 1 3 7 4 1 有疾 有孕 有祸等明显是人才能发出的动作 又如 贞字其生田 1 3 6 5 6 丙申卜 王令火戈考 2 0 2 4 5 这些名字多是某种动作的对象或者可以发出某种动作 这种身份不够明确的人名 个数 很多 2 地名假借 陈梦家先生日 三千年来 地名的更改不计其数 城邑的迁移也极频繁 地理沿革的考 证至今尚未有整理有绪可资援用的 所以若以卜辞任何一名 卜辞地名又以单名为大多数 和古书上地名相同的相比 自然极易对合 此等对合并不能认为卜辞的地名已经考定了 至 于字形的正读 地名与族名 国名的区别 尚在其次 地名的考证 应当以历史地理的方法 去处理 既是某个地区上某个时代的某些人民的活动历史 孤立的小地名 应与范围较大的 区域 即某个邦族或国家活动的大范围 相系联 1 陈梦家先生提出了科学地 历史地考证地 名的方法 他还总结了卜辞地名的形式分类 如单名之前加方位字或在其后加京 邑 鄙 囿等区域字等方法 我们在判定的过程中 采用了他的方法 将地名相互系联 放在一个大 的范围来区别每一个小的地名 此外 地名的判定采用的方法还有看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地名一般是跟在介词 在 于 自 从 的后面的 如 丁巳卜 行贞 王其田 亡灾 才量 2 4 4 7 2 1 陈梦家 殷虚卜辞综述 第2 4 9 页 中华书局 1 9 8 8 1 1 6 第三章甲骨文假借情况分类研究 戊辰卜 旅贞 王其田于附 亡灾 2 4 4 5 7 尽管无法知道圣 阳的本义 但是可以肯定它们是用为地名的 有的是在 往 田 出 等运动类动词后 跟在动词后面做宾语 如 乙巳王卜 贞 田木 往东亡灾 王占日 吉 3 7 3 6 4 3 方国名假借 有很多是 某方 如 土方 羌方 基方 等 比较容易判断 由于和敌对的国家 之间常有征伐 战争 征伐类动词的对象往往是方国名 很多方国是臣服于商王的 他们经 常进献物品 人牲等 这些往往也是方国 方国也常 受年 不其受年 方国名应该说是隶属于地名的 有时候很难判定到底是地名还是方国名 如 贞乎往奠于崔 1 0 9 7 6 反 有时候人名和方国名也很难区分 如 西入百二十 0 0 2 6 7 4 祭名假借 祭名的假借主要是从具体的用例来判断 在卜辞这样一种文体中 祭名大量的出现 到 底是祭名还是祭祀动词更难以分辨 祭祀对象多是神祗 帝王 先公先妣等 一般是问吉或 宏吉 有一些词有祭品 祭牲等 对于祭祀词 很多人有专著论述 这里不再多做讨论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判断人名 地名和方国名 祭名假借等专名假借的标准和方法 存在 很多局限性 不能尽如人意 只能粗略的做出判断 没有更多的资料供验证 二 专名假借繁多的原因 甲骨文中专名假借数量众多 究其原因 大致有以下一些 l 人类思维的发展 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是在语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语言的 物质是声音 文字的物质是书写符号 文字做为语言的书面记录 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受语 言思维的制约 不同的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在具体思维途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种思维方式 上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对文字的认知方式 而对文字的认知方式又通过造字心理反映到字的构 造方式上 当一种感觉或知觉不能满足交际和表达的需要的时候 人们选择了更为高级的手 段并运用各种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 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们表音意识的初步形成 原始 人具有超乎寻常的直觉能力和经验积累 中国的方块汉字和形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这 种原始经验 川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的开始 也是先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 正是 由于先民有了这种表音意识 并且越来越强烈 当象形字不能满足人们记音的实际需要的时 候 人们就把象形字挪到一个同音的词的位置上来记音 也就是说 不论字形如何 只要按 着这些字的排列顺序读出一句话来 文字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正是文字的本质所在 当时的 人们决不会认识到这一点 但是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同音替代法 说明先民的思维发 1 李玉洁 假借字是汉字发展阶段的产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9 9 5 第6 期 1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展到了一定的水平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它不同于语言 不等于思维的工具 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 的交流工具 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文字产生了大约五千年 人类文明获得 了飞速的发展 历史的知识得以延续和广泛传播 2 文字系统本身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 文字也不例外 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一个完整的文字 体系的形成 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早期的文字是原始文字 它不能全面完整地记录语言 原始文字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 才变成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几种 文字体系 如古埃及的圣书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我们中国的汉字 其具体的 形成过程虽无明确材料可考 但是可以大致地勾勒出它的轮廓 汉字起源于图画 以图画为起点的初期汉字 形象地再现了语言所指称的事物的体态和 特征 表达了事物的联系和关系 是主体思维活动的结果和记录 文字符号的形成 最初是 象形字 人们可以用抽象的图形或者用象征等比较曲折的手法来表意 首先进入人们视觉器 官的是那些明显的有形可象的事物 于是它们就最先转化文字符号 然而象形文字对于全面 记录语言来说具有局限性 它只能记录有形可象的词 而对于无形可象的抽象的实词 专有 名词和虚词等就无能为力了 完整的语言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 组成句子的词很复杂 既 有实词 又有虚词 所以象形字开始产生的时候只能记录句子中的一些词 并不能记录完整 的句子 虽然也能表达一定的意思 但是不完整 不明确 文字的使命是记录语言 从它产 生之日起 就在完整准确地记录语言的要求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着 当象形字不能完整地记录 句子的时候 先民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终于在实践中发现了采用表音的方法 就是借用某 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 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 这便是假借 象形字是假借字产生的物质条件 假借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在跟 图画有明确界限的象形字产生的初期 假借字便紧随其后产生了 裘锡圭先生就指出 跟图 画有明确界限的表意字的开始出现和假借方法的开始应用这两件事 在时间上不会相距很久 很可能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 川在此阶段 象形字只有少量 并不完备 二者共同使用也未必 能记录完整的句子 随着象形字越来越多 假借字的数量也在增加 这样逐渐地发展才能跟 得上句子的需要 假借字形成的初期 用哪个象形字来记录哪个同音词 是不固定的 有很 大的随意性 随着假借字运用频率的提高 逐渐有了约定俗成的限制 哪个象形字记录哪个 同音词大体上就i 司定了 假借字就走向了成熟化 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 现 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2 甲骨文时代的假借字已发展到这个阶段 如本义是 兵 器 意思的 我 字已同定借作第一人称代词 本义是 栖息 的 西 字已尉定借作方位 名词 天干字 地支字这些借来的字也都固定了 可见甲骨文时代假借字不但数量多 而且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第销页 商务印书馆 2 0 0 4 年 2 刚上 1 8 第二章甲骨文假借情况分类研究 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律 是假借字产生和发展的高峰时期 当然 以上两点并不限于专名假借 但专名假借数量多与此密切相关 3 文体的限制 文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材料 也是现存最 古老的历史文献 其内容涉及到了殷商时代的天象 农牧 田猎 工商 疾梦 祭祀 征伐 和阶级等诸多内容 甲骨文是商代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许多原始民族都有占卜的习惯 商代尽管已经 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