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文言文(3)检测题(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四单元文言文(3)检测题(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四单元文言文(3)检测题(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四单元文言文(3)检测题(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四单元文言文(3)检测题(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第四单元 文言文(3) 检测题(粤教版必修5)一、语基。(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险衅(xng) 夙(s)遭闵(mn )兄 终鲜(xin)兄弟 祚(zhu)薄 B、期(j)功 茕(qing)茕孑(ji)立 洗马(xin) 床蓐(r)C、逮(di)奉圣朝 汴(bin)洲 猥(wi)以微贱 逋慢(p) D、薨(hng) 拔擢(zhu) 不屑(xu) 希冀(y)解说:A中 险衅(xn)祚(zu)薄 C中 逋慢(b)D中不屑(xi)希冀(j)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D )A、拨擢 贬谪 尚飨 不省所怙B、子嗣 殒首 幽邃 猥以微贱C、优渥 珍馐 盘恒 人命微浅D、取其孥 坻石 漱涤 形影相吊解说:A中 拨(拔)擢 B中殒(陨)首 C中 盘恒(桓)人命微(危)浅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A、他这一生视财如命,为谋利益不择手段,导致妻离子散,老来孑然一身。B、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谈笑自若。C、李白与杜甫的诗作风格迥异,蕴含的主题也大不相同,真有天壤之别。D、李老汉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哪怕只是一句安慰话,他也睚眦必报。解说:A、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B、谈笑自若: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用于紧张或危急的情况。此处不合语境。C、天壤之别: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此处无上下差别之分。D、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此处与句意不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他们不仅能够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B、齐桓公用管仲为相,制定了按土地肥瘠定赋税的轻重,按年成丰歉定纳税的多寡。C、当领导查问他离岗的原因时,他满面愁容,似有难言之隐的苦衷。D、大学毕业后,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后在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担任副经理的职务。解说:A答案错在语序不当,应先“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再“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B答案缺宾语,“制定”没有宾语,应在最后添加“政策”。C答案用语重复,“难言之隐”就包含了“苦衷”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遂负土累石,塞其隘C、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解说:例句中“家”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安家、定居”。A中“业”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继承的家业”。B中“隘”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狭隘的地方”。C中“全”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保全”。D中“闻”为使动用法,意为“使(上)闻”。6、下列各项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予以愚触罪 B、但以刘日薄西山C、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D、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解说:C中“以”为介词“用来” A、B、D中“以”皆为介词“因为”。7、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是年,吾佐戎徐州A、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B、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解说:例句首先是个省略句“吾佐戎(于)徐州”,然后是个介后倒装句“(于)徐州佐戎”。D答案与例句完全相同,首先是省略句“就食(于)江南”,然后为“(于)江南就食”。A答案应为宾前倒装句“其又尤何”。B答案应为介后倒装句“以其能名之”。C答案应为判断句。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小题。(共19分)钴鉧(1)潭记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余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淙然(2)。尤以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归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柳河东集注释:(1)钴鉧:古称熨斗为钴鉧,因潭形似之,故名。 (2)淙然:泉水入潭的声音。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荡击益暴,啮其涯 啮:咬,侵蚀B、一旦款门来告曰 款:叩,敲C、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 胜:胜利D、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贸:交易,换解说:“胜”为“堪,承受”。9、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尤以中秋观月为宜 愿以潭上田贸财B、其清而平者且十余亩 予乐而如其言C、以予之亟游也 于以见天之高D、故旁广而中深 予乐而如其言解说:C答案两个“之”字都是主谓取独作用。A答案“以”字,前者是“以为”,后者是“用、拿”。B答案“其”字,前者是“那,潭水”,后者是“他的”。D答案“而”字,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承接或修饰。10、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一段交代了钴鉧潭的成因及美丽的景色。潭是冉水奔注,受山石阻挡,反复冲击,侵蚀周围土地而形成的。B、中间写自己购得钴鉧潭的过程。揭露了当时官府和地主对农民剥削的沉重,使农民破产的情况。C、后面写自己对钴鉧潭加以整修的情况,以及此潭尤宜观月,使人心旷神怡的魅力。D、说此潭“使予乐居夷而忘归故土”,表现了作者对钴鉧潭的无限喜爱之情和乐居此地而忘故土的超然豁达的思想。解说:D(除喜爱之情外,更表现作者被贬后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和对故乡、京都的怀念之情)。11、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4分)译:这样,那么天下没有谁能(与我)争夺这条小溪,我能够占有它并且为它起名。(“莫”1分,省略“与我”1分,“专”1分,“名”1分)1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3分)译:我凭借低微卑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以”1分,“微贱”1分,“当”1分)13、孰使予乐居夷而忘归故土者,非兹潭也欤?(3分)译:是谁让我喜欢住在这蛮夷之地而忘却故乡?难道不是这座潭吗?(“乐居夷”1分,“兹”1分,整体1分)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潭水的源头大概是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后,曲折向东流去。水的波头曲折且水势急峻,冲击很激烈,侵蚀钴姆潭的岸边,所以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那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钴姆潭的上方有居住者,(我们已熟识),因为我多次来游玩,有一天他敲门来告诉我说:“无法负担官方租税和私人借据之累积,于是锄草,开荒,另外辟山而搬家,愿用潭上田地,换钱来平息祸端。”我高兴地买下钴姆潭上方的土地。加高它的平台,建长它的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尤其是中秋观月更加好看,可以看到(感觉到)天是那么的高,气是那么的遥远。是谁让我喜欢住在这蛮夷之地而忘却故乡?难道不是这座潭吗?三、背诵默写。(10分)1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6、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8、臣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四、语言应用。(10分)20、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支原体”作解说。(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支原体是一种可以独立生存的最小生物。(2)支原体是在减少基因组的基础上,从其他细菌进化而来的。(3)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解说:支原体是一种在减少基因组的基础上,从其他细菌进化而来的没有细胞壁的可以独立生存的最小生物。21、下面是校长在一次高三学生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假如你是听众之一,请根据校长讲话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师们的辅导也越来越勤了,同学们的学习也越来越紧了,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冲刺。据反映大多数同学每晚伏案读书做练习要到12点钟,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也有老是反映相当一部分同学课堂上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课堂学习大打折扣。 校长肯定的是: 校长否定的是: 校长的目的是: 解说:校长肯定的是:大家拼搏学习的精神校长否定的是:熬夜学习,上课打瞌睡校长的目的是:鼓励同学学习,但是不要过度五、作文。请以“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提示:角度一:孤独孤独与寂寞 角度二:独立个人独立、民族独立与依赖别人 角度三:慎独慎独与律己 角度四:特立独行个性与从众 角度五:独自占有分享与拥有参考:作文满分 人人巧得之素材方法本第18页。诗歌鉴赏专项顺练(一)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6、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4分)秦诗之理趣_元词之情趣_解说: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17、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蒋醺(台湾)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注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注段内引语均出自苏轼词临江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主旨,并用/划出段落层次。 1、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得意时,他被皇帝赏识,流露得意,被人嫉妒,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落难时,他卑屈而被疏远,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书法笨拙却成极品,诗句完美。通过对比,突出了苏轼落难后的“苦味”,为下文叙写苏轼的感悟和变化作铺垫。(此处的对比还说不上“为表现主旨作铺垫”)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1)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1)苏轼落难后,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或:苏轼落难后,转变了对人生世态的态度(或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