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教案.doc_第1页
2020年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教案.doc_第2页
2020年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教案.doc_第3页
2020年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教案.doc_第4页
2020年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教案 以下为节选点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第三单元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学过了乘数、除数是二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后继续学习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乘、除法的法则有了全面认识,为今后各种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分四节,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 本单元的口算是乘、除数是整百的口算,它是后面学习笔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本单元的笔算是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这些内容是两位数笔算乘、除法的扩展,笔算的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方法)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三位数乘、除的计算法则,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便于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认知结构,渗透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这些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学生在对前面的学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起来的一些知识,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乘、除法已知与之间的联系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为进一步概括乘、除法的意义做准备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不论是乘法简算还是除法简算,它们都是使学生初步发现一些规律,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本单元主要是计算,对学生来说难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需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愉悦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3005420860 200740081330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么想吗?(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那么乘数是整百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投影)例1的坐标纸图,让学生横着数每排有几个小方格,有几排,这张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因为1004=400所以4100=400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即12个一百是1200 12100就是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两个0 反馈练习:61001810027100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通过(12100)、(7200)逐步过渡到(12300)不但使教学的层次清楚,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总结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后汇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概括:用整百数乘,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3)完成49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三个题说应怎样想) (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三、巩固发展 150页练习十二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三人说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含义和计算的想法) 2练习十二的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二的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题目,每小组指一名学生抢答,哪组抢答的多,哪组优胜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5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整百的口算乘法 例1:1004=400例2:7200=1400 4100=40012300=3600 10012=1200想: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 121001200百是1400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2知道因数概念及检查乘法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3142314531430314xx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题,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数 (一人板演,其它同学填在52页书上) 3说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4导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分别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内容,板书课题:笔算乘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试做例3 (2)小组讨论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数去乘被乘数的计算方法与乘数是两位数的相同 用乘数百位上的2乘被乘数,表示200个314是628个百,所以第三部分积628的末位数8应与百位对齐 最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4)扩展:若乘数百位上的2改为3去乘,表示什么?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里?为什么?若改为4、5、6呢? (5)练习:52页的做一做 2概括法则 (1)比较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使学生明确: 从低位到高位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3)练习:235314 3教学因数概念及乘法验算方法 (1)学生自学53页下半部分内容,同时完成书上填空 (2)通过自学使学生明确: 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检查乘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3)练习:在这三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21123=2718379=63ab=c (4)完成53页做一做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 (2)用乘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对齐 2判断改错 355页3题 455页4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55页1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例3: 法则:1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7页,练习十四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一步可以省略,省略后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42031300254030022602 3042410041370037 2计算下面各题(分小组完成) 306213621167 提问: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287304 (2)启发学生自己计算: 287304=87248 (3)揭示简便算法 教师提问:从式题当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口述:第二部分积是0,既然这一步乘积为0,在计算中是不是可以省略?引导学生明确:用0乘这一步分可以省略教师提问:省略这一步作你能准确计算吗?应该注意什么?试试看学生在书上完成学生板演 请板演的学生讲述计算过程:第二部分得零不写,第三部分的积末位与百位对齐 3把计算补充完整 4完成57页做一做(学生能运用法则和所学简便算法去完成)教师订正并提问用2和5去乘被乘数所得积的末位与哪位对齐? 5小结新知: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投影出示) 6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三、巩固发展 1填空(投影出示)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就要和()对齐 2判断并说明理由(投影出示)60页4题 此练习设计突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这一步乘可以省略,但要注意下一位的对位这一难点,强化重点 3计算:(小组赛) 60页1题的后2个 60页2题的前2个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 五、布置作业:60页3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5859页例6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的59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扩大”“缩小”的含义 2理解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规律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这一数学规律的教学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xx3016xx8300 2下面两题,用竖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8402800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扩大”或“缩小”几倍的含义 (1)讲授把一个数“扩大”几倍就是把这个数乘以几 如5扩大3倍就是53=15板书:15,把一个数缩小几倍就是把这个数除以几如15缩小3倍就是153=5板书:5 (2)练习: 6扩大4倍是多少?3扩大10倍是多少? 200缩小20倍是多少?8缩小8倍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表格 (2)学生口算填表 (3)想: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 第2、3、4、5组的第二个因数同第一组比较,分别扩大5倍、10倍、100倍、500倍,积也随着扩大5倍、10倍、100倍、500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4)练习:58页做一做,说说是怎么想的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使每位学生透彻理解 (5)观察1、2、3、4组第2个因数与5组第2个因数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6)启发学生把发现的两条规律进行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填空练习: 在45=20中,如果4不变,5扩大2倍,那么积也()倍 在68=48中,如果8不变,6缩小3倍,那么积也()倍 3教学例7 (1)出示例7 (2)启发学生从用两位数乘的方法类推出用三位数乘的方法 先自己试算 订正:使学生明确怎样列竖式最简便 (3)练习:59页做一做1(直接填在书上) 59页做一做2 三、巩固发展 1填表 观察:每次计算同前一次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2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积也()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一个因数缩小7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一个因数不变,要想使积扩大24倍,另一个因数() 3练习十四6题(填在书上) 4改错 5练习十四7题第一横行(三人板演,全班齐练) 6练习十四8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61页7题第二横行、9题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例6: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例7:280340=95200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67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六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用整百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6063609410105406050010 2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是什么? 3口答:500是多少个百?1300是多少个百?3200呢? 4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通过复习,一方面老师可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口算方法的复习,为把口算规律迁移到除数是整百的口算除法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根据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能推导出500100得多少吗?(学生思考) (3)指名说结果并追问:你是怎样求出得数是5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想500里面有几个百,因为500里面有5个百,所以500100=5 (4)再出示2400100,你能很快算出它的商,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吗?引导学生口述2400里面有几个百,因为2400里面有24个1百,所以2400100=24(通过迁移,扩展和学生思考,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学会用己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1200400 引导学生想:1200是多少个百?400是多少个百?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 使学生明确:因为12个百里面有3个4百,所以1200除以400等于3 (2)出示3600300 教师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明确:36个百里有12个3百,所以3600300=12 3总结规律: (1)根据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出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看成几个百,再除 (2)完成67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两题说应怎样想) 三、巩固发展 168页第1题 2第3题找朋友练习(把第3题的算式和得数分别做成卡片分两组,每组10人,其中5人手拿算式,5人手拿卡片) 3练习十六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板条每小组指名一人作为代表抢答,哪组抢答的又多且对,哪组为优胜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口算除法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六4、5题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500100=5例2:1200400=3 2400100=243600300=12 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例7例8及做一做练习十九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2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运用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用三位数除商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多位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2432421(2)4832592 复习商的定位和试商方法 2计算并讲算理: (1)84532(2)273648 3口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4导入:教师在84532的被除数、除数的后边加一位变成8450325,从而揭示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1)出示例78450325 (2)请同学们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试算(全班齐练,一人板演)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除数是三位数,先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就是除845个十 商2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325除1950商6,商写在个位上面,这道题的商是26 (4)启发学生用乘法验算,检查商是否正确 (5)练习,先确定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再计算 2教学例827480482 (1)学生交流比较例8与例7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明确算理,自己试算,互相订正,并检验 (3)练习:下面各题,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出来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确定商的位置与位数,并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使之学有信心,并且印象深刻 3概括法则: (1)引导学生明确: 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与除法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被除数的前四位数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概括法则 (4)练习:79页做一做(两人板演,全班齐练)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计算25144449时,先用449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位,商是()位数 (2)()内填哪些数字商是两位数?()内填哪些数字商是三位数? 2确定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小组赛:80页练习十九2题 5练习十九3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6练习十九6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九3题(1)(2) 六、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例7:8450325=26 325除854个十,商2个十余195个十,325除1950商6 法则: 1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四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例8:27480480=576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8485页例10、例11、例1285页做一做:练习二十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总结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88400360030054009008000800 1200xx20070015005006000600 2提问:扩大几倍是什么意思?缩小几倍是什么意思? 3填空(投影片出示) (1)把24扩大10倍是() (2)把4800缩小200倍是() (3)70扩大()倍是490 (4)4800缩小()倍是120 4填表(小黑板出示) 提问: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表中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为什么不变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10,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组同1组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准确表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了5倍,商不变 让学生分别照上面的样子总结出:3组同1组比较,4组同1组比较,5组1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 教师提问: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30倍,100倍3000倍商会怎样?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总结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教师提问 我们把2、3、4、5组同1组比较发现了以上规律,如果我们把4、3、2、1组同5组比较又会发现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说给同桌 师生一起订正讨论结果: 第4组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倍,商不变 第3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不变 第2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第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教师板书:缩小了2倍、20倍、40倍、200倍 如果同时缩小20倍、50倍、500倍,商会有什么变化?板书: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3)概括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学到的规律吗? (4)看书理清重点词语 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样? 如果被除数缩小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样? 如果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 如果除数缩小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 3教学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1)出示例11,说明式题特点3600600,启发怎样利用所学规律算出商?(板书) 3600600=6 想:把3600和6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366,得6 4800400得多少?怎样想? 把4800和4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484=12 尝试练习(投影出示) 4206066064800800540090060003000 530001000(提问12个是怎样想的?)完成书上85页做一做 (2)出示例128760120 提问: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点?根据刚才的口算方法,怎样算更简便?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请观察老师怎样做?(老师演示)提问:老师怎样做的,表示什么?如果同时划出2个0,3个0呢?876表示的是什么?(876个十),12表示什么?(12个十) 学生完成笔算部分,一生板演 练习(投影出示) 判断:(投影)划的0对不对,为什么? 计算: 80606xx500270(2人做投影片,其余做练习本) 三、巩固发展 1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判断(投影片) 4812=4 (45)(125)=4 (486)(126)=4 (483)(124)=4 (42)(122)=4 48(123)=4 2填空: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倍数,()不变 3下面计算对吗?(投影出示) 487页1、2题在书上完成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得了什么知识?(学会了商不变规律和运用规律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 五、布置作业:87页3题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例10: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例11:3600600=64800400=12 想:把3600和6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366=6 例12:8760120=73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9596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乘法算式中的数X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判断推理,概括出关系式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进行乘法验算和求数X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6551734551704 155128480160259 25()=100()14=280 2说出下面各题中X的值,并指出计算根据 X15=45X6=2490X=3036X=40 3引入新课: 同学们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乘法各部分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 教师口述题意:每盘30个鸡蛋,3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引导学生口述算式:303=90(个)(板书) 学生口述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因数=积 (2)出示例1的(2)(3)两题 学生先口述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在书上直接计算,启发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903=30(个)9030=3(盘) 2观察比较,总结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式和(3)式与(1)式比较,发现了什么? (2)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互相讲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启发学生明确(2)式(3)式与(1)式比较,都是知道了两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同时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教师提示:应用此关系,可以对乘法进行验算 (1)引导学生说出怎样验算 (2)完成“做一做”验算2436=100811243=4736 4应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数X (1)教学例2启发学生思考X在什么位置上,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口述:X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根据已知两个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2)教师板书:X6=96 X=966 X=16 (3)引导学生进行检验:166=96 (4)教学例3:出示例3后,先启发学生议论,然后独立试算,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因数因数=() 2练习二十二第1题(分两个小组练习) 3填表,说说你是怎样想的,97页2题 4练习二十二第3题(分组练习,每组选一个题说方法) 5共同完成第5题,并说说你的根据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98页99页,例4例5例699页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除法验算和求除法算式中的数x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体会“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道理 重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难点: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纸盒3个,月饼模型18块(也可以用其它代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87=84=47=255= 172=459=354=183= 186=63= 2口答: 求数x,并说明根据: 35x=70x18=20x6=1542x=40 3导入: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除法各部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它板书: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4: (1)引导操作:指导学生操作并完成(1)小题 拿出学具,把18块月饼,平均放在三个盒子里,怎么分?如何列式,并说出183和6的名称 你是怎样求商的?它们有什么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2)学生完成(2)小题引导学生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列式回答 和(1)小题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186=3(盒) 此题中的186和3在原来(1)小题中各是什么数? 已知的是被除数、商,求得是除数 (3)指导学生按(2)小题的学习方法学习(3)小题此题中的63和18在原来(1)小题中各是什么数? 已知的是商、除数,求得是被除数 2归纳总结关系式: 仔细观察(2)、(3)小题,各求得是什么?各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而各得到什么? 因此由学生归纳出: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关系的应用: (1)验算: 以前我们都是用乘法验算除法,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 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汇报你是怎样验算的 (2)求数x 我们学习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求除法算式中的数x 出示例5, 求280x=56中的数x 引导学生口述,x在除法算式中是什么位置,根据什么来计算? 280x=56 x=28056 x=5 (3)解文字叙述题: 出示例6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启发学生列出含有数的等式 引导学生口述,x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怎样来计算? 设要求的数是x x48=15 x=15() x=() 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并说出根据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除数=()被除数=() 2判断: (1)验算“194436=59”时,因为5936=1944,所以此题的计算是正确的() (2)求“4815x=45”中的数x的过程是: 4815x=45 x=481545 x=107() (3)解“什么数除以64得28”文字题时,过程是: x64=28 x=6428 x=1792() 3选择: (1)根据“1208=15”,验算正确的算式是() 12015=8158=12012015=8 (2)被除数=() 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3)在“x50=14”中,求x的式子是() 501414501450 (4)在“256x=64”中,x的值是() 4916384 4求数x(分组练习,并说出根据) x104=9x120=31141x=47 5文字题: 15375是哪个数的75倍?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1:(2),2:(后三题),3:(2) 六、板书设计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4例5 商=被除数除数 (2)186=3(盒) 例6:x48=15 除数=被除数商x=1548 (3)63=18(块)x=720 被除数=商除数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107108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