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201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19页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位置与交通赵固二矿井田西南距焦作市55km,东南距新乡市37km,东北距辉县市10km,与新乡市、焦作市、辉县市、获嘉县均有柏油公路相通,经薄壁至山西省也有公路相连。井田南约18km有新(乡)焦(作)铁路横贯东西,距新(乡)焦(作)铁路获嘉车站22km,西南距焦作矿区铁路专用线赵固一矿约6 km,井田东距京广铁路24km左右,吴村辉县新乡的762窄轨铁路从井田北部通过。全区地势平坦,乡村公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1-1-1。赵固二井赵固一井 图1-1-1 交通位置图 图1-1-1 1.1.2地形与河流本区属于太行山山前平原,主要由坡积、洪积和冲积洪积扇裙组成,地面海拔标高+22m+35m,全区呈北高南低缓慢倾斜地势,坡降4%6%,地势总体平坦。本区地表水系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区内河流主要有:百泉河、黄水河和石门河。井田北部太行山区岩层裸露,沟壑深切,河谷地带有许多岩溶大泉,径流资源丰富,多数河流上游河段有水,距山口1020km开始漏失和全部漏失,成为煤矿的主要充水水源。另外,为满足农业灌溉需要,还兴修了一些灌溉干渠。1.1.3气象及地震1、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114.9,最高气温38.6(1976年6月),最低气温为零下8.1(1977年1月)。每年78月为雨水季节,约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降水集中时往往积水成灾,亦是地下水回补的时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80600mm。年蒸发量为16802041mm。月平均相对湿度8月最大,为83%,1月最小,为6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结冰期一般在12月翌年3月,冻土深度为100150mm,积雪厚度150200 mm。夏季多东南风和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和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37m/s,最大风速为18m/s。2、地震河南省地震局资料记载,本区最大一次地震是1587年4月10日发生在修武县的六级地震。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划分,本矿井所在地区辉县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1.1.4矿区经济概况焦作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20种,主要有煤、大理石、花岗岩等。焦作矿区含焦作、济源2个煤田,含煤面积1660km2,-1500m以浅煤炭资源储量约7750.38Mt。矿区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耐火材料、冶金、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体系。矿区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花生、棉花、药材。赵固二矿所在辉县市,现有耕地面积88万亩,人口75万,辖11镇15乡,534个行政村1450个自然村。“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将加快构建和发展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等城市在内的城市密集区,中原城市群发展构想是突出重点,建设郑州都市圈,建设城市产业走廊、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带,都给赵固矿区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矿井建设所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可由当地生产,钢材、木材等需由外地运入。另外,该区人口比较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1.1.5水源及电源 水源情况井田内可供选择的水源有:新近系中部承压水以及处理后的矿井井下排水。本矿井涌水量大400m3/h利用矿井排水符合节水政策,且该区用地下水水质易保证且处理简单。设计中两个水源均考虑利用,建井初期生产及生活用水利用新近系砂砾石层地下水,项目生产期间生产、生活用水利用处理后的矿井排水。水源可靠。电源情况对本矿井有供电可能的电源主要有赵固一矿110kV变电站,李固110kV变电站和冯营电厂。三处电源均辖属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源有保证。 李固110kV变电站位于该矿井正西方向约28km处,其一回110kV电源引自焦作市电业局管辖的韩王220kV变电站,另一回110kV电源引自九里山110kV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均为LGJ-120,线路长度分别为11km,15km。主变容量为225MVA,110kV母线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目前该站最大负荷约5MW。冯营电厂位于该矿井正西方向约33km处,装机容量250MW,电厂以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入电厂110kV配电装置,以两回110kV线路在韩王220kV变电站与系统并网,出两回110kV线路至九里山110kV变电站,为赵固一矿预留一个110kV间隔,备用一个110kV间隔。赵固一矿110kV变电站位于本矿井西北方向约6.5km处,其两回110kV电源分别引自冯营电厂和李固110kV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均为LGJ-185,线路长度分别为27km和22km。主变容量为231.5MVA,110kV母线为单母线分段接线。1.2井田地质特征1.2.1地层赵固二矿井田属第四系、第三系全覆盖区。据钻孔揭露,本区赋存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第三系、第四系,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1.2.2含煤地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共含煤19层,煤层总厚度10.83m。含煤地层总厚278.63m,分5个煤组段,含煤系数为3.89%。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煤层总厚度10.71m,地层总厚172.26m,含煤系数为6.22%。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太原组底部的一21、一22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偶见可采点或不可采,可采煤层总厚8.91m,可采含煤系数为5.17%。1.2.3构造三、构造 1、区域构造焦作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部,太行构造区的太行断隆东侧之南缘,南邻开封断陷,东邻汤阴断陷。太行断隆区是在隆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伸展构造型式,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体,形成地堑、地垒、掀斜断块等组合形态。焦作煤田总体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一般20的单斜构造形态,构造以断裂为主,局部发育次级褶曲。断裂主要有NE、NW、EW向三组断裂,且以NE向断裂为主。三组断层交织成网,将煤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断块,NW向和EW向断裂构成井田群的分界,而NE向断裂则构成单个井田的分界。区域构造见图1-2-1。2、井田构造井田总体形态为一走向NW,倾向SW,倾角一般410的单斜构造。受区域构造控制,井田内构造特征以断裂为主,局部发育小幅度次级褶曲。见井田构造纲要图1-2-2。较明显的褶曲有3个背斜和1个向斜,使二1煤层底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部分煤层底板等高线表现为马鞍状。发育的断层有NE向、NW向和近EW向三组,其中以NE向为主(占72) ,近EW向次之(占20),局部发育NW向断层(8)。赵固二井图1-2-1 区域构造图全井田共发育断层2条,其中落差大于等于100m的1条;落差大于等于50m、小于100m的1条。主要断层描述如下:百泉断层(F17):为井田北部边界断层,向西南、东北延伸出区外,区内延展长度8km。为正断层,整体走向为北东,局部近东西。该断层倾向南东南西,断面呈舒缓波状,倾角6075,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落差130-150m,西南段落差大,中间落差小,向北东又逐渐变大,切断二1煤层露头,在中部并发育分支断层F17-1。该断层中部和东部控制程度高,西部控制程度较差。南云门断层( F18):位于井田中南部,走向整体为NE向,在测区西南角转为近EW向,为正断层,倾向SE,倾角4875,区内延展长度4300m,最大落差90m,从西南到东北落差逐渐减小。此断层为控制可靠断层。1.2.4水文地质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焦作煤田地处太行山复背斜隆起带南段东翼,其北部为太行山区,天然水资源量38541万m3/a,山区出露的石灰岩面积约1395km2,广泛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量26.28 m3/s。区内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储水空间和径流通道,岩溶地下水总体流向在峪河断裂以北(含赵固一矿井田)为SE、SW向,以南为NW向,一般在断裂带附近岩溶裂隙发育,常常形成强富水、导水带,如凤凰岭断层强径流带,朱村断层强径流带、方庄断层强径流带等。统计资料显示,岩溶地下水动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基本天然状态;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期的平水期过量开采状态;七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枯水期过量开采状态,各期数据变化详见表1-2-16。水文年年代历时(年)降雨量(mm)排水量(m3/s)水位降低(m)最低水位(m)水位年变幅(m)丰水期526412826.11.501100816平水期657713711.874.6949.0915.8枯水期78868662.39.9396.0856.2焦作煤田岩溶地下水变化历时统计表 表1-2-16 总的来看,如果没有丰水年的降水补给,区域岩溶地下水平衡状态基本已被打破,水位连年下降已成定势。1、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由中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组成,本区有9孔揭露该层,最大揭露厚度67.30m,含水层顶板埋深725.86991.50m,在古剥蚀面的附近岩溶裂隙发育。普查期间和本次勘探,都没有涌漏水孔,13202孔抽水单位涌水量0.00189l/s.m,渗透系数0.00333m/d,稳定水位标高82.00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0.309g/l。该层距二1煤一般109.12126.03m,正常情况不影响煤层开采,断裂沟通情况下对矿井威胁大。邻区北部赵固一矿的L8群孔抽水试验时,12203孔奥陶系含水层水位出现了小幅下降,反映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太原组下部灰岩含水层由L2 、L3灰岩组成,其中L2灰岩发育较好,厚度由东向西、由浅而深变厚,一般10.0114.68m,据10个钻孔统计,遇岩溶裂隙涌漏水钻孔4个,涌、漏水钻孔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邻区6002孔抽水单位涌水量1.090l/s.m,渗透系数9.87m/d,为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该含水层直接覆盖于一22煤层之上,为该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85.58104.57m,正常情况对二1煤层没有影响。太原组上部灰岩含水层主要由L9、L8 、L7灰岩组成,其中L8灰岩发育最好,据揭露该层的30个钻孔统计,L8含水层厚度一般6.7714.78m,L9灰岩厚度0.72.58m,两层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00050.059l/s.m,渗透系数0.00360.648m/d。该含水层水位标高80.4984.97m,为富水程度中等含水层。水化学类型较多,有HCO3.SO4Ca.Mg、HCO3.SO4Mg.Ca、Cl.HCO3Ca.K+Na.Mg型,矿化度为0.3030.625g/L,PH为7.738.46,基本上为中性。该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9.1016.22m,为二1煤层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二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主要由二1煤顶板大占砂岩和香炭砂岩组成,厚度一般10m左右,细粒砂岩以下级的厚度1540m,所揭露钻孔均未发生涌、漏水现象,据测井资料统计砂岩渗透系数k0.12m/d,一般为k=0.00430.078m/d,属弱富水含水层。12751孔抽水单位涌水量0.0013 l/s.m,渗透系数0.0055m/d,校正后的渗透系数为0.021m/d。水位标高67.78m。水化学类型HCO3K+Na. Ca型,矿化度0.425g/L,属弱富水含水层,PH为7.94。风化带含水层由隐伏出露的各类不同岩层组成,厚度1550m,一般2035m,13151孔抽水单位涌水量0.135 l/s.m,属中等强度含水层。局部为弱透水层(K1.12m/d)。2、隔水层本溪组铝质泥岩隔水层指奥陶系含水层上覆的铝质泥岩层、局部薄层砂岩、砂质泥岩层,全区发育,厚度4.512.63m,分布连续稳定,但该层厚度较薄,开采时应引起注意。太原组中段砂泥岩隔水层系指L4顶至L7底之间的砂、泥岩、薄层灰岩及薄煤等岩层,该层段总厚度35.2248.90m,平均厚度43.00m,以泥质岩层为主体,总体为隔水层,为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之间的主要隔水层。二1煤底板砂泥岩隔水层指二1煤底板至L9顶板之间的砂泥岩互层段,以泥质类岩层为主,表现为隔水性。该段总厚度为9.117.27,平均厚度12.84m左右;分布连续稳定,是良好的隔水层段,但在高压水状态下的隔水性能有待研究。第三系泥、泥质隔水层由一套河湖相沉积的粘土、砂质粘土组成,厚度5001180m,呈半固结状态,隔水性良好,可阻隔地表水、浅层水对矿床的影响。(5)矿井涌水量预算勘探报告对二1煤层顶、底板充水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共抽水9层次,其中奥灰1层次、太原群上段5层次,煤层顶板1层次,利用抽水参数用解析法预算-800m水平和-950m水平正常涌水量分别为1963.15m3/h、2266.03m3/h。利用邻近古汉山和辉县吴村煤矿实际涌水资料用比拟法预算-800m水平和-950m水平正常涌水量分别为1835.07m3/h、1970.13m3/h。 公式法预算与比拟法预算结果比较接近,但预算的涌水量还存在差距。报告利用3个单孔抽水试验经过井损的校正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反映了二1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的实际情况。因此用这些参数计算的矿井涌水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由于抽水钻孔较少,代表性差,可靠性不高。古汉山煤矿开采面积暴露的条件不够充分,-450m水平,降深270m,揭露的顶板含水层面积较小,因此用古汉山煤矿资料评价赵固二井的矿井涌水量,略显欠缺;吴村矿开采时间较长,开采水平-300m,降深390m,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用古汉山、吴村两个已知矿井相比拟时,存在底板实际涌水量与计算结果上存在1.13系数;而勘探揭示的赵固二矿位于深部,岩溶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较一矿有降低,因此,用吴村矿预算二矿水量较为适宜。设计采用地质报告推荐的利用吴村煤矿实际涌水资料比拟计算的矿井涌水量,即-800m水平为1835.07m3/h、-950m水平为1970.13m3/h,最大涌水量按正常值的1.3倍计算,计算的矿井最大涌水量-800m水平为2385.59m3/h、-950m水平为2561.17m3/h。根据建设单位建议和意见,处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矿井排水系统按-950m水平涌水量进行计算。 矿井初期开采排水水平为-682m,-682m排水水平以上服务年限为 13.8a。 根据地质报告采用的计算方法(比拟法),结合-682m排水水平以上的开采范围,预测-682m水平以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62.55 m3/h.1.2.5地质勘探程度本井田面积约20 km2,先后施工钻孔247个,平均每平方公里3.8个钻孔,在前期开采的3 上煤层赋存范围内,每平方公里平均4.6个钻孔。抽水39次,测井钻孔245个,采取瓦斯样67个,煤样426个,合计各种样品1865个。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形态。主要褶曲和断层均基本查清,特别是3下煤层赋存区控制程度高,煤层对比基本清楚,对煤质、煤层特征及开采条件均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搞清。勘探程度较高,所提资料可满足设计要求1.3煤层特征1.3.1可采煤层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和太原组底部的一22、一2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偶尔可采或不可采。1、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上距砂锅窑砂岩(Ss)45.6481.25m,平均60.18m;下距L8 石灰岩19.6540.24m,平均27.01m,层位稳定。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间接顶板为细粗粒砂岩(大占砂岩);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偶见炭质泥岩。区内共施工31孔,其中露头外5孔(7601、8003、8201、8801、8803),未达到二1煤层位1孔(8001),断失二1煤层3孔(7603、12601、13602),实际有22孔穿过二1煤层位,煤层厚度4.736.77m,平均6.16m,煤层厚度主要集中在6.00m6.50m之间(详见图1-2-3)。 图1-2-3 煤层厚度分布直方图井田内见煤的22个钻孔中,有12个钻孔含夹矸,其中含3层夹矸的1孔(12803),含2层夹矸的1孔(13601),其余10个钻孔含1层夹矸。夹矸厚度0.100.53m,平均厚度0.19m。夹矸多为泥岩,居于煤层中下部。煤层总体结构较简单。二1煤层厚度大,变化小,结构比较简单,煤质变化很小,煤类单一,层位稳定,全区可采。二1煤层平均煤厚6.16m,可采性指数Km=1,标准差s=0.51,变异系数r=8.27%,属稳定型厚煤层。见二1煤层等厚线图1-2-4。2、一22煤层赋存于太原组底部,上距二1 煤层98.67110.72m,平均104.95m,下距奥陶系顶界面8.1316.28m,平均11.35m。煤层直接顶板为石灰岩,局部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底板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偶见炭质泥岩伪顶、伪底,层位稳定。煤层厚度0.291.79m,平均1.21m,煤厚有一定变化。夹矸12层,夹矸厚度0.250.41m,平均厚度0.34m。夹矸多为泥岩,居于煤层中部。煤层总体结构比较简单。一22煤层结构比较简单,煤质变化很小,煤类单一,层位稳定,从厚度来看全区大部可采。一22煤层平均煤厚1.21m,可采性指数Km=0.78,标准差s=0.46,变异系数r=38.01%,属较稳定型中厚薄煤层。3、一21煤层赋存于太原组底部,上距二1 煤层101.72113.55m,平均108.27m,下距奥陶系顶界面4.4812.63m,平均7.70m。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底板多为本溪组铝质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偶见炭质泥岩伪顶、伪底,层位稳定。煤层厚度0.643.06m,平均1.54m,煤厚有一定变化。夹矸13层,夹矸厚度0.100.50m,平均厚度0.23m。夹矸多为泥岩,居于煤层中部。一21煤层结构简单较复杂,煤质变化很小,煤类单一,层位稳定,全区大部可采。一21煤层平均煤厚1.54m,可采性指数Km=0.9,标准差s=0.61,变异系数r=39.61%,属较稳定型中厚薄煤层。从厚度来看,一21煤层、一22煤层均属可采煤层,但由于一21煤层、一22煤层下距奥陶系灰岩仅有10m左右,其直接顶板又为L2灰岩(强含水层),处于两强含水层之间,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且煤质属中灰、高硫煤,为环保政策限采煤层,因此在目前条件下设计暂不考虑开采。井田内各煤层特征见表1-2-2。井 田 煤 层 特 征 表表1-2-2 煤层编号可采厚度(m)煤层间距(m)结构情况可采程度稳定性夹矸层数类型两极值两极值一般值一般值二14.736.7703比较简单全区可采稳定6.1698.67110.72一220.291.79104.9502比较简单大部可采较稳定1.212.833.05一210.643.062.9403简单较复杂大部可采较稳定1.3.2煤的物理性质二1煤以块煤为主,夹有少量粒状煤,灰黑至黑灰色,条痕为灰黑色,似金属光泽,以贝壳状断口为主,局部为参差状。内生裂隙发育。块煤强度大,坚硬。据钻孔煤芯资料统计,块煤产率达到80%。视密度1.52。二1煤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含少量丝炭透镜体。宏观煤岩类型属光亮型半亮型。 1.3.3煤的风化和氧化二1煤层主要煤质特征表表1-2-3 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发热量Qgr,v,dMJkg硫分St,d%磷分(10-6)Pt%0.374.2111.3718.655.2810.9127.7431.570.280.460.0040.0891.54(21)13.78(21)7.37(21)30.03(21)0.34(21)0.035(16)二1煤层煤类确定结果表表1-2-4 煤层指 标 特 征 (%)焦渣特征类别符号VdafHdafR二14.859.135.55(17)2.723.332.90(17)2.473.462.99(7)2无烟煤二号WY2。抗碎强度、可磨性指数、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表1-2-5 煤层可磨性指数热 稳 定 性 (%)抗碎强度试验HGI分级TS+6TS6-3TS-3平均残焦率分级SS分级二1267739(7)难磨煤65.085.179.7(4)13.915.314.6(3)0.71.00.9(3)89.691.090.5(3)较高热稳定性煤57.687.477.5(6)高强度煤二1煤层各项指标分级统计结果表表1-2-6 灰分硫分发热量磷分砷抗碎强度可磨性热稳定性灰熔融性结渣性可选性低中灰特低特高热值低磷一级含砷高强度难磨较高热稳定性较高软化温度弱较难选易选1.3.5瓦斯含量煤层瓦斯成分含量测试结果表表1-2-11 煤层采样地点上覆有效地层厚度(m)煤层厚度(m)瓦斯成分(%)瓦斯含量(mL/g.r)O2 (%)煤质分析(%)CO2CH4N2CO2CH4N2自然加热MadAd二17305253.86.350.3115.360.200.508006121.815.419.247.8382.930.500.520.235.490.522.0315.4512201170.265.5928.50071.500.370.000.933.151.581.0014.831360199.715.7415.4175.988.611.337.056.680.982.602.7334.8112603163.836.633.5381.2515.230.6615.112.830.880.690.9611.351260595.146.0110.5242.5746.911.014.094.5110.614.570.5015.8812751122.175.7232.352.7864.870.620.051.2517.875.782.0614.8212800112.155.7311.6853.6134.710.964.402.8515.861.670.627.5912803170.226.743.8367.5928.580.579.974.221.451.170.918.011280174.476.952.5764.1333.300.623.220.471.230.560.909.4212805188.586.133.5669.7426.710.479.183.520.760.731.469.211315156.596.4712.620.0187.370.580.0013.663.647.201.4627.151315259.616.096.3261.1332.550.737.063.760.781.051.388.011315592.536.816.2074.2319.570.707.422.224.140.881.229.491320253.76.2826.891.7471.380.380.031.011.962.122.2614.7713602237.062.3310.8949.1839.920.773.482.8218.383.451.3514.1613801230.966.475.4086.627.980.6911.001.010.911.160.5510.11煤层瓦斯成分含量统计结果表表1-2-12 煤层统计结果瓦斯成分(%)瓦斯含量(mL/g.r )O2 (%)煤质分析(%)CO2CH4N2CO2CH4N2自然加热MadAd二1最大值32.3586.6287.371.3315.366.6818.387.202.7334.81最小值3.530.007.980.310.000.230.760.500.507.59平均值12.4644.9542.590.675.982.685.792.231.3714.40点 数17171717171717171717点 数3335553555煤的化学性质设计主要可采煤层钻孔煤芯煤样分析成果见表1-2-3。3、煤类依椐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以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氢(Hdaf)含量为主要指标,辅以镜质体最大反射率进行确定。本区二1煤煤类属无烟煤二号,判定指标见表1-2-4。4、煤的工艺性能抗碎强度、可磨性、煤的热稳定性二1煤抗碎强度、可磨性、煤的热稳定性测定结果见表1-2-5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及结渣性试验温度为950时,二1煤对二氧化碳还原率为29.539.8%。随着温度的增高, 煤对CO2的还原率%增大。根据实验结果,二1煤结渣强度属弱结渣性。熔融性二1煤煤灰成分以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为主,二者含量为61.7078.86%,次为氧化钙,含量为1.1318.88%,三氧化二铁含量为4.017.95%,三氧化硫含量为3.246.09%,氧化钾和氧化钠合计含量为0.992.42%。二1煤灰中难熔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其软化温度在13501500之间。二1煤层属较高软化温度灰、中等流动温度灰。5、煤的风、氧化带深度根据钻孔的岩石资料统计,风、氧化带厚度为14.70m左右。1.3.4煤的用途二1煤层各项指标分级情况见表1-2-6。本区二1煤为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一级含砷、较高软化温度、较高热稳定性、高强度、弱结渣性易选较难选的无烟煤,其块煤产率较高,可作化工用煤、合成氨、高炉喷吹、动力配煤、水煤浆用煤,粉煤可作动力或民用燃料、动力配煤。本区以往地质工作中,二1煤层集气式采瓦斯样2个,解吸法采瓦斯样6个,地质勘探解吸法采瓦斯样23个,采样深度590.011147.00m,并进行了瓦斯成分、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2-11、12。二1煤层瓦斯成分中N2占42.59%,CH4占44.95%,通常情况下,瓦斯成分中CH4成分小于80%,称为瓦斯风化带,本井田CH4成分远小于80%,二1煤层处在瓦斯风化带之中。瓦斯含量中CH4含量在015.36ml/g,平均5.98 ml/g。二1煤层17个瓦斯取样点测试,大于10ml/g的有3孔,610ml/g的有5孔,26ml/g的有4孔,小于2ml/g有5孔。矿井二1煤层瓦斯含量分布情况见图1-2-7。地质勘探过程中,对二1煤层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系数( f )、瓦斯放散初速度(P)以及煤的等温吸附试验吸附常数(a,b)也部分取样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2-13,二1煤瓦斯压力变化不大,而孔隙度有一定差异。二1煤瓦斯参数测试结果表表1-2-13钻孔瓦斯煤样测试项目煤的坚固性系数f瓦斯放散初速度P吸附等温试验孔隙率(%)煤层瓦斯压力(Mpa)ab126051.2914.243.100.1365.10.67128031.3217.541.450.1864.9128051.0814.331.520.1674.90.86131551.1612.940.770.1674.60.64136020.9012.635.360.1945.0138010.81126030.67从矿井二1煤瓦斯参数测试结果表来看,有2个(12805孔、13801孔)瓦斯压力参数、5个(12605孔、12803孔、12805孔、13155孔、13602孔)瓦斯放散初速度参数超过了突出危险临界值。从钻孔瓦斯煤样的取样地点来看,12805孔位于井田的西部深部区域,煤层赋存标高-1031m。13801孔位于F18断层以南的深部区域,煤层赋存底板标高为-957m。随着埋藏深度的减少,12605孔、13155孔、12603孔瓦斯样的煤层瓦斯压力均1.3.6煤尘及煤的自燃煤尘二1以块煤为主,夹有少量粒状煤,块煤强度大,坚硬。煤尘爆炸性试验点火时均无火焰产生,鉴定结果:二1煤大部分煤尘无爆炸性,仅在局部地段煤尘可能有爆炸性(13202孔)。自燃二1煤的自燃倾向性采用着火温度法与色谱吸氧法进行鉴定,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属不易自燃煤层2 井田境界和储量2.1井田境界2.1.1井田境界确定煤田范围划分为井田的原则有:1.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尽量利用地形、地物、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减少煤柱损失,提高资源采出率,充分保护地面设施;2.要有与矿区开发强度相适应的井田范围,要保证井田范围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有足够的储量和服务年限及合理的尺寸;3.照顾全局,处理好与临矿的关系;4.直线原则,井田的划分应尽量采用直线或折线,有利于矿井的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井田范围内二1煤层为设计开采煤层,其赋存范围东部以二1煤层隐伏露头为界,南部以南云门断层(F18),西部以-1200m煤层等高线为界,北部以百泉断层(F17)为界,东西长约8km,南北宽3.3km,二1煤总含煤面积约23.2km2,占整个勘探区面积的53.5%。2.1.2井田赋存特征井田内煤层倾角一般26,属近水平煤层,二1煤层煤厚4.736.77m,平均6m,赋存稳定,属稳定型厚煤层,煤层生产潜力710t/m2,是理想的高产煤层。 井田内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为:低瓦斯、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地温正常、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开采技术条件相对简单,为矿井和工作面的高产奠定了基础。但井田煤层埋藏深,矿井涌水量大,基岩厚度薄的特点也影响了工作面产量的提高.井田勘探程度高,资源可靠,为提高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建设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第二节 矿井工业储量一、储量计算范围由于一21、一22煤层下距底部奥陶系灰岩层较近,其直接顶板又为L2富水性较强的灰岩含水层,且煤层属于高硫煤(3%),故本次设计只考虑开采二1煤层.2.2矿井地质资源量采用地质块断法计算矿井地质资源量,地质块段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地质勘探或开采特征,将矿体划分为若干块段,在圈定的块段法范围内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每个块段内至少应有一个以上的钻孔。煤层储量的计算公式为:(公式2-2-1) 式中: 、分别为各块段的储量,万t ;、. 分别为各块段的面积,m2;、.分别为各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各块段内煤层的容重,取1.5 t/m3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将矿体划分1个块段。由图计算面积为:Sa=23710355.91m2 煤层的倾角为:5.5则其余弦值为:0.9953用煤层底板等高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换算成真面积。 式中 s真面积,m2; 水平投影面积,m2 ; 煤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S=23710355.91/0.9953=23820018.6m22.3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的工业资源/储量由式(2-3-1)计算。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 (2-3-1)式中: 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333推断的资源量。 K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取0.7。Z111b21438016760%70%90039670.1tZ122b21438016730%70%45019835.1tZ2M1121438016760%30%45019835.1tZ2M2221438016730%30%19294215t由于地质条件一般,k取0.8。Z333k21438016710%k17150413.4t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90039670.1+45019835.1+45019835.1+19294215+17150413.4=210092564t2.3.1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按式(2-3-1)计算:Zs(ZgP1) (2-4-1)式中:Zs矿井设计开采储量; P1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本井田中永久煤柱损失主要有:地面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井田境界煤柱损失和断层保护煤柱等。井田境界煤柱和断层保护煤柱取100 m。1)井田边界煤柱可按式(2-4-2)计算: Z=LbMR (2-4-2)式中:Z井田边界煤柱损失量,t; L井田边界长度,m; b井田边界煤柱宽度,100m; M煤层厚度;6m ; R煤的容重,1.5t/m3。则井田边界煤柱损失量为:Z1=LbMR=670010061.5=6030000t2)断层保护煤柱同理可用可式(2-3-2)计算:则断层保护煤柱损失量为:Z2=LbMR= 1750010061.5 =15750000t3)地面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修改决定的说明中第十五条关于减少广场占地问题中,工业场地(包括选煤厂)占地面积指标应控制在表2.3-1的范围内。表2.3-1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明细表井型(万吨/年)占地面积指标(公顷/10万吨)240及以上1.0120-1801.245-901.59-301.8按规范规定,年产180万t/a的大型矿井,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选为1.2公顷10万吨。 故可算得工业场地的总占地面积:S=1.218=21.6公顷=216000 m2根据垂直剖面可计算工业广场的保护煤柱的留设:计算如下所示:工业广场占地面积为540400m2,平面形状为矩形。煤层地质条件为:煤层倾角5.5,煤层在受保护范围内中央的埋深H0=830m,地面标高30m,煤层地板标高-800m,松散层厚50m,此处煤厚6m。查的本井田各参数如下:45 67 70其中:表土层移动角; 煤柱上山移动角; 走向方向移动角; 煤柱下山移动角; 煤层倾角;用垂直剖面法留设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如图2.3-1所示:图2.3-1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Z3=0.5(AD+BC)hmr/cos (2-3-2) 式中: AD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梯形的下底,m; BC工业广场保护梯形的上底,m; h工业广场保护梯形的高,m; m煤层的厚度,m; r煤的容重,m。 煤层平均倾角,代入数据得: Z3=0.5(1120.58+1215.29)1353.1761.5/cos5.5=14290898.7t由以上可得永久煤柱损失量P1= Z1 +Z2+Z3=6030000+15750000+14290898.7=36070898.7t2.3.2矿井可采储量1)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式(2-3-3)计算:Zs= ZgP1 (2-3-3)代入数据得:Zs=21009256436070898.7=174021665t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课按式(2-3-4)计算,其中P2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2%估算。Zk= (ZsP2)C (2-3-4)式中 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2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之和;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75 %;中厚煤层不小于80 %;薄煤层不小于85 %。代入数据得:Zk=(1740216651740216652%)75 %=127905924t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1 矿井工作制度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年工作330 d计算,矿井每昼夜净提升时间为16个小时。所以,本矿井设计年工作日数为330 d。工作制度采用“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三班准备,三采三准。每班工作8小时。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2.1确定依据由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国家对煤炭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煤层及采煤工作面生成能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1、资源情况: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储量丰富,煤层赋存稳定,开采条件优越,应将矿井定为较大的井型;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储量有限,则不能将矿井规模定的太大;2、开发条件:包括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是否便利,用户,供电,供水,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源等;3、国家需求:对国家煤炭需求量(包括煤质、产量等)的预测是确定矿区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4、投资效果:投资少、工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应加大矿区规模,反之则缩小规模。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参照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下线要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可按式(3-2-1)计算:A=Zk/TK (3-2-1)式中 A矿机设计生产能力,万t/a; Zk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万t; T矿井服务年限,取50a; K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1.31.5,本设计取1.3。代入数据得:A=12790.5924/(501.3)= 196.778万t/a.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为180万t/a。3.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失能老人监护协议书
- 夫妻产权分割协议书
- 学生宿舍安全协议书
- 夫妻房屋代购协议书
- 年产20万吨聚酯涤纶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
- 复合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
- 刺绣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夫妻离婚债权协议书
- 学员怀孕安全协议书
- 学校保洁人员协议书
- 地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总复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 海洋能发电技术-中国海洋能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
- 创业大赛活动策划方案
- 西部计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安】2025上半年四川广安理工学院筹建处第一次招聘非事业编制专任教师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新疆西北兴业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岗位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餐厅供餐协议书范本
- 期中素养测评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 供水公司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宝鸡市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