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开拓市场,扩 大销售量,不得不采取赊销方式。然而赊销不仅占用大量资金,削减了现金周转 的能力,而且还要承受购货方不能按期付款的信用风险。一旦购货方拒绝付款将 形成大量的呆账甚至坏账,给销货方带来巨大损失。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应收账款保理这种新型的国际结算方式逐渐被人 们所了解。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保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财 务人员和相关学者的关注。应收账款保理通过将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使企业减 少坏账损失、增加现金流量。本文主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研究应收账款保理对企业 财务的影响,说明应收账款保理在降低成本,改善资产质量和资产结构,降低汇 率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笔者研究了全球及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的现状和 趋势,分析了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并为我国保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 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保理,应收账款,财务分析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ics in china, the competitions among enterprises become more and more furious. enterprises have to sale merchandise on credit in order to exploit market and increase sales. however, sales on credit have some obvious disadvantages. not only the ability of cash turnover weakens, but also company has to take on the risk of bad debts. once the vendee refuses to pay back, the vender will lose a lo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actoring, a new method of trade balance, is understand by people gradually. at the same time, factoring is increasingly paid attention to by some financial people and some scholar. factoring can decrease the loss of bad debts and increase cash flow by changing accounts receivable into cash.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searches the affect of facto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fter research we know that factoring can decrease cost,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assets, and reduce risk of exchange rate. and the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actuality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ctoring around the world and china, and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the development of factoring china is slow.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develop factoring in china. keywords:factoring,accounts receivable,financial analysis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iv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企业为了扩大销售, 除了在降低销售价格,提高产品质量上努力与对手竞争外,还在付款方式上普遍 采用赊销的方式吸引客户。目前,零售业和服务业以现金销售方式为主,其他行 业大多采用赊销的方式。 赊销虽然有利于扩大销售,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前我国信用环境不 佳,企业之间由于赊销导致的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加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管 理不善,导致部分赊销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一方面使 销货方承受购货方的信用风险,一旦购货方拒绝付款将形成大量的坏账损失,增 加经营成本。有时巨额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近年来在证 券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川长虹巨亏事件, 就是因为出口美国 apex 公司的 42 亿人民币的彩电款长达 3 年无法回收给企业带来的灾难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销 货方的资金被大量占用,严重削减了现金周转的能力,容易造成企业现金不足, 一旦现金流中断将难以满足再生产的资金需求,面临破产的危险。为了保证经营 性现金的需要,企业不得不额外融资,进而增加了融资成本。因此,将应收账款 尽快转变为现金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保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使应收账款迅速 转变为现金,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改善资产质量,降低坏账风险。所以本文从 企业角度研究应收账款保理的财务意义。 1.2 研究宗旨和内容安排 1.2.1 研究宗旨 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是企 业未来现金流量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折现的现值。企业价值是一个前瞻性质 的概念,它反映的不是企业现有资产的历史价值或账面价值,不是企业现有的财 务结构,而是企业未来实现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风险的大小。企业价值的大 小取决于三个方面: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企业存续期。其中, 能够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力争使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 2 量达到最大。由此可见,现金流量在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研究应收账款保理,是因为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保理能够将应 收账款转变为现金,增加现金流入,改善资产质量,使未来现金流量最大化,进 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相一致。 1.2.2 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从财务视角研究应收账款保理。首先,本文探讨了应收账款保理的 现实意义和理论基础。其次,对应收账款保理的涵义、起源、类型、运作模式等 方面做简单介绍。然后,重点从财务角度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应收账 款保理对企业成本、财务指标、资产结构以及汇率风险的影响。最后,笔者探讨 了应收账款保理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保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成 因,并对如何发展我国保理业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1.3 研究现状与评述 保理业务是一项源于国外的金融服务产品, 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国外学术界, 真正论及保理相关内容的文章开始于信用交易理论研究的文献中,原因是保理是 一种基于信用交易之上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在 altman, haldeman, naraynan1的 文章中,作者建立了相关的模型用以识别信用交易在作为资金融通方式时的不同 风险。petersen & rajan2在 1997 年发表的文章则是一篇采用实证分析的文章,作 者运用美国有限的数据对各种关于信用交易理论进行了全面综合地检验,他证实 了对于小型公司而言,融资需求是影响其采取信用交易的一个主要因素。在 soufani3的文章中,作者运用实证的方法对英国 3805 家企业进行了检验,其中使 用保理融资服务的有 212 家,研究发现在英国企业做出保理融资决策不仅于企业 自身的特征如年龄、行业、营业额、体制等有关,同时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可能 性、企业负债额的大小、银行贷款所要求的抵押品价值大小等都成为影响企业保 理融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文章指出获得银行贷款可能性越小,企业负债越多,企 业面临融资缺口越大的企业越是倾向于做出保理融资的决策。 summers 和 wilson 在 2000 年发表的文章4中运用英国企业数据证实了在英国,使用保理服务主要是 1 altman, e., haldeman, r., narayanan, p.,zeta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6):29-54. 2 petersen, m. a. & rajan, r. g, trade credit: theories and evide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7, 10(3): 661-691. 3 soufani k., on the determinants of factoring as a financing choice: evidence from the uk,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2(54):239-252. 4 summers, b. & wilson, n., trade credit management and the decision to use factoring: an empirical study, 3 出于企业的融资需求,文章还验证了企业使用保理服务的决策与企业所生产的商 品特征以及保理上的行为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同时,文章还指出企业所处行业发 展中对保理融资服务的普遍认知和接受程度也会影响到该企业是否使用保理融 资服务,当这一认知和接受程度越高,则越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那么企业就越是 会采用保理融资服务。 我国保理业务的研究比较滞后,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研究 国际保理业务的文献。开始只有一些介绍保理业务的文献,如介绍国际保理业务 的概念、运作模式以及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等文章。这一时期企业出现了关于 业务开展主体的研究,如陈宗祥、林雪于 1993 年提出由中国银行创建中国国际 保理公司,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但并未提出具体的操作措施。到了 90 年代后期, 学术界开始出现了一些研究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论文,就中国商业银行 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保理研 究有了快速的发展。吕杰5,叶元6等学者的文章对国际保理业务的具体操作模式、 服务内容、种类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国际保理业务的特征、优势及开展的意义。 邹小凡、陈童颖7提出国际保理业务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降低中 小企业的管理成本,有利于中小企业拓展市场,同时其操作风险是可控的,很适 合中小企业,且对商业银行也有诸多益处。杨彬、刘彬8通过对保理产品历史发展 的回顾指出,保理业务不仅仅是国际结算的工具,也是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的重要 手段,同时提到保理融资相对于银行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的优势是能够增加企业现 金流量,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陈玉清、汪晓滢9认为国际保理业务能有效地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收款效率,很好地解决企业应收账 款管理问题。余音、张国初、梁慧娟等都提出保理融资可以取代银行贷款,能很 好地解决国内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谢清河10也就中外商业银行经营国际 保理业务的发展状况、制度、优惠政策、风险监管、与保险公司合作、金融服务、 融资与收费、 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足。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2000, 27(1):37-68. 5 吕杰,信用证与国际保理业务的运作机制比较,江西社会科学,2001 年第 4 期,第 94-96 页。 6 叶元,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时的风险透析,银行家,2001 年第 3 期,第 121 页。 7 孙颖,现阶段中国发展保理业务的迫切性存在问题及对策,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 年第 2 期,第 18 页。 8 杨彬、刘彬,中小企业的保理融资及其风险控制,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 年第 9 期,第 21 页。 9 陈玉清、汪晓滢,企业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 年第 22 期,第 54-55 页。 10 谢清河,我国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研究,上海金融,2003 年第 12 期,第 60-62 页。 4 第 2 章 应收账款保理概述 第 2 章 应收账款保理概述 2.1 应收账款保理的涵义和起源 2.1.1 应收账款保理的涵义 保理(factoring) ,又称为保付代理。 简明牛津词典将保理定义为:从他 人手中以较低的价格买下属于该人的债权并负责收回债款从而获得盈利的行为。 11显然这一定义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当代保理业务的特点。1988 年国际保理商联 合会(fci)在其发布的国际保理公约中将保理定义为: 保理是指卖方(供应商)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协议, 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或服务销售合同所产 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融资、销售分户帐管理、应收账 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四项内容中的至少两项服务。12具体业务 说明如下: (1)融资,是指保理商为卖方提供融资服务。具体是指供应商发货或提供技 术服务以后,将发票的复印件卖断给保理商,就可以获得不超过发票金额 80%-90%的预付款融资,以解决供应商货物在途和信用销售的资金占用问题。 (2)销售分户帐管理,是指保理商会根据供应商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向其 提供关于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逾期账款情况、信用额度变化情况、对账单等各 种财务和统计报表,协助供应商进行销售管理。实践中,大多数的保理机构都是 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保理上引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应 收账款,包括计算机自动记账、催收款项、结账、计算、收费、打印报告单等, 为出口商提供关于应收账款情况的报告。 (3)应收账款的催收。保理商可以为供应商提供专业化的催收服务以保证货 款收回的效率。保理商有专业人员和专职律师专门从事账款催收服务,并会根据 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采取信函通知、电话询问、上门催款直至采取法律手段来提 高账款回收率。 (4)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是指供应商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后,保理 商为债务人核定一个信用额度,并在协议执行过程中根据债务人资信情况的变化 对信用额度进行调整。对于供应商在核准信用额度内的发货所产生的应收账款, 11 朱宏文, 国际保理法律实务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年 9 月第 1 版,第 1 页。 12 萧朝庆, 国际保付代理 ,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年 9 月第 1 版,第 1 页。 5 保理商提供 100%的坏账担保。当保理商为债务人核定信用额度时,需要对信誉 的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买方的注册资本、经营形式、资产负债率和 最近的经营状况。如果是国际保理服务还包括买方国家的汇率制度、金融政策、 政治稳定程度等。以上内容是影响货款能否顺利回收的因素。信誉度越高,给与 客户的信用额度就越大。 2.1.2 应收账款保理的起源 保理业务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巴比伦王朝13。当时人们用尚未清偿的应 收账款兑换现金。这可见于古代巴比伦人、腓尼基人及罗马人之间的贸易中。14 现代保理业务于 19 世纪起源于美国,它最初由美国近代商务代理活动发展 而来。自 16 世纪美国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后,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消费性商品出口 持续增长,但由于运输条件和通讯技术的限制,以及出口商对美国市场和客户资 信不了解,所以出口商往往雇用代理商以受托人身份以寄售方式代为销售货物。 这些商务代理即是早期的保理商。随着业务发展,保理商们开始向委托人提供寄 售商品的预付款融资。当货物售出后保理商将扣除融资款和佣金的销售额返给委 托人。其中,保理商主要提供 6 种服务:推销、储存和运输、管理、收款、坏账 担保及预付款融资。18 世纪中后期美国独立后,欧洲国家增加了对美国的出口。 许多欧洲的大保理商也在美国建立分公司并发展保理业务。随着保理业务的不断 发展,美国一些州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承认保理商的经营合法权。 到了 19 世纪末,随着国际贸易、运输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贸易融资需求急 剧增长,使得保理业务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日渐成熟。出口商不必再依赖于保 理商通过寄售方式经营,而是直接发送给进口商。但资金融通和风险规避仍然是 他们的重要需求。因此他们仍然希望享受保理商所提供的融资和坏账等服务。这 样保理商就从负责销售商品的代理商转变成了接受卖方转让应收账款的债权受 让人。至此,现代保理业务真正形成,并逐渐扩展到了其他国家。 2.2 应收账款保理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保理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四种。 13 弗瑞迪萨林格 freddy salinger保理法律与实务 ,刘园、叶志壮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第 4 页。 14 norbert horn, 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1998, p278 6 2.2.1 按照保理商对供应商是否保留追索权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 有追索权保理是指保理商不为供应商提供坏账担保,仅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 其他服务。即当买方到期无法偿还债款时,保理商有权向卖方要求偿还融资款。 无追索权保理是指当到期时债务人拒付或无力付款时,保理商不能向卖方行 使追索权的保理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保理商只能独立承担债务人拒付的风险。 2.2.2 按照保理业务当事人是否在同一国家(地区)分为国内保理与国际保理 国内保理的卖方与买方均位于同一个国家(地区)之内,因此通常情况下保 理商也位于其国内。国际保理是指位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出口商、进口商和双 方的保理商之间进行的保理业务。 2.2.3 按照保理商是否融资分为到期保理与贴现保理 到期保理是指卖方以无追索权方式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履行完 全的信用和收款职能,在发票到期日从买方收回货款,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将净 款付给卖方。或者由双方商定,无论保理商能否从买方收回款项,将于双方约定 的到期日向卖方支付款项,卖方则应通知买方直接向保理商付款。 贴现保理,又称为融资保理,是卖方在到期日之前即可从保理商收到款项。 这笔款项是以应收款发票金额为基础(一般在 80%以内) ,扣除贴现利息和费用 的净款。其余部分的账款在到期日保理商从买方收回全部货款后再付清余额。 2.2.4 按照是否通知买方分为公开保理和隐蔽保理 在公开保理情况下,卖方以书面形式将保理商的参与和应收账款债券的转让 通知买方,并于到期时卖方将货款直接向保理商支付。大部分的国际保理是公开 保理。 隐蔽保理是保理商的参与对买方是保守商业秘密的,进口商并不知晓保理一 事。赊购款仍由买方直接付给卖方。至于融资与有关费用的清算,则在保理商与 出口商之间进行。隐蔽保理主要是为了避免让客户知道自己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转 让应收账款事实。 2.3 保理业务的基本运作模式 保理业务的基本运作模式有两种:双保理和单保理。 2.3.1 双保理模式 国际贸易中使用较多的是双保理模式。双保理模式涉及两个保理商:出口保 7 理商和进口保理商。买卖双方决定采用保理方式结算后,由出口商向出口保理商 提出申请,出口保理商对出口商的经营状况进行审查,符合条件后,与之签订保 理协议。然后,出口保理商与进口商所在国的进口保理商签订代理协议,由进口 保理商根据对进口商的信用评估,核准给与出口商的信用额度,即可以提供坏账 担保的额度,并由出口保理商通知给出口商,出口商将货物发出后将发票及有关 运货单据通过出口保理商寄给进口保理商,由进口保理商转交给进口商,并由进 口保理商负责到期收取应收账款。到期后进口保理商应将货款交给出口保理商, 出口保理商将扣除费用后的货物交给出口商。或者出口商需要融资的,出口保理 商应根据其与出口商的协议,将融资款付给出口商。出口保理商将收到的货款扣 除融资额和相关费用后的余额交给出口商。双保理的运作模式如图所示: 图一:双保理运作模式示意图 双保理运作模式之所以应用广泛,因为其突出的优点:对出口商、进口商而 言,即使他们的业务遍及全球许多国家,他们也只需与各自身边的一家保理商打 交道,并可由此获得全部保理服务,从而消除双方在语言、法律、贸易习惯等方 面存在的障碍。对于保理商而言,不需要对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进行资信调查和研 究,而可以依赖对方所在地的资信良好、管理到位的优秀的保理商开展业务,使 保理商节约了费用,同时也使整个国际贸易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但双保理模 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一是双方保理商都要收取费用,增加了交易成本;二是 买方付款的移交速度由于增加了进口保理商这一环节而变得较慢。 2.3.2 单保理模式 单保理是指仅有一个保理商参与保理业务的形式。单保理涉及三方当事人: 出口商、保理商(进口保理商或出口保理商) 、进口商。单保理方式适用于一方 没有保理商参与的国家和地区。当买卖双方经过谈判决定采用保理方式结算后, 出口商即向保理商提出申请,签订保理协议。保理商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确 货款 信用评估 发票 发票 融资款 发票 货款 货物 进口保理商出口保理商 进口商 出口商 8 定信用额度。出口商以信用额度为限向进口商发货,然后将发票和货运单据直接 寄交进口商,并将发票副本交给进口商。如出口商有融资需求,保理商于收到发 票后提供不超过 80%发票金额的融资。 保理商负责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 到期时, 进口商付给保理商全部货款,保理商将剩余 20%的货款扣除保理费用后的余额转 入出口商的银行账户。单保理的运作模式可以用如下图示表示: 图二:单保理运作模式示意图 单保理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双保理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付款速度慢,账务 管理方面的重复劳动,费用偏高等。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由于出 口保理商对债务人所在国的法律、商业习惯、语言等方面了解程度不如进口保理 商,其收款效果可能不如由进口保理商操作理想。 15由于上述缺点,保理商一般 开展单保理时都较为谨慎,有些保理商仅针对资信状况较好的优质客户开办有追 索权的出口单保理。虽然单保理模式在国际保理中应用并不广泛,但其却是国内 保理的主要运作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保理涉及的买方与卖方位于同一国家或 地区,并不存在法律、商业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资信调查也比较容易,因 此没有必要应用双保理模式。 15 黄斌, 国际保理金融创新及法律实务 ,法律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47 页。 货款扣费用 发票副本 货款 资信调查 出口商 保理商 进口商 货物、发票 9 第 3 章 应收账款保理的理论基础 第 3 章 应收账款保理的理论基础 应收账款保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应收账款管理理论、金融创新理论、信用交 易理论和资产证券化理论。 3.1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 保理的核心内容是应收账款的转让,其法律基础是债权转让,因此应收账款 管理理论是保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信用管理问题。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四个方 面的内容: (1)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即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政策和机制; (2)企业 前期信用管理,即建立信用资料收集和评估机制; (3)企业中期信用管理,即建 立债权保障机制; (4)企业后期信用管理,即建立账款的回收机制。在西方,企 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己有 100 多年的历史。对信 用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1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极大的关注,判别方法和模型层 出不穷,但至今没有公认的、有效的和统一的评估方法。对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 而言,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显著。 对于企业商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1)综合商业信用风险 评估方法; (2)模型化方法。其中综合商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是建立在商业信用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主要包括古典信用风险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 方法、层次分析(ahp)方法和粗糙集评估方法。我们所熟悉的 5c 要素分析法16就 属于综合商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中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模型化方法是将企业信 用风险的度量转化为客户财务状况的衡量问题。首先确定反映客户还款能力的指 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建立一定的评价模型;根据客户的资料,判别客户的违 约概率。这些模型都是基于一种分类技术,按照一定的方法判别新增业务的类别 归属,从而进行信用决策。按照模型采用的技术和假设条件的不同,模型化方法 细分为统计技术、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三 种。 16 所谓“5c”是指评估客户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 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 10 3.1.2 信用政策设计的研究 关于信用政策设计的研究,远没有信用风险定量化那样活跃,而且当前大部 分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的范畴。对于商业信用政策的设计,当前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两个关键领域: (1)对商业信用政策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haley, c. w & robert c. higgins17最早研究企业财务因素对商业信用政策的 影响;herbst, a. f18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影响其信用政 策设计的主要因素; luc laeven19具体分析了财务因素对企业信用政策的影响, 在 他的研究中将提供商业信用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投资, 以此作为类似处理。 chung, k. h.20 则分析了库存限制对信用政策设计的影响,指出通过信用政策可以促进流动 资产之间的相互转化,实现成本的降低。 (2)对定量化的商业信用模型设计 当前对商业信用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买方如何针对商业信用政策选择合 适的策略。bregman, r. l21建立了在固定需求、延期付款条件下,购买者的经济 订货批量。shinn, s. w22建立了在价格敏感情况下,购买者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他的研究同时得出结论,在价格敏感条件下,消费者的最终需求不会因为信用期 限的长短而影响最终需求量。以上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总体上是从 购买者角度建立模型的,即在销售者给予固定商业信用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确定 最优的反应策略。从整体来看,一个完整的商业信用过程,涉及到购买方和销售 方两个方面。从销售方来说,是通过提供商业信用提升最后的销售量,如果提供 商业信用而引起的销售额增加带来的利润大于提供商业信用引发的成本,提供商 业信用就是可行的。而在另一方面,购买者则可以利用商业信用带来一定的额外 收益,如提高资金成本利用效率。因此,商业信用对购买方和销售方是一种“双 赢”策略。作为整个商业信用的主体,销售方是政策的制定者,显然具有主动地 17 haley, c. w. & robert c. higgins, inventory policy and trade credit financing. management science. 1973, 20(4): p464-471. 18 hebrst, a. f. a factor-analysis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endogeniety of trade credit. journal of finance.1974,29(4):p1087-1103. 19 luclaeven. financial constraints on investments and credit policy in korea.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2, 13:251-269. 20 chung, k. h. inventory control and trade credit revisited.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89, 40(5):495-498. 21 bregman, r. l., a note on optimal order quantities for credit purch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2, 28: 203-210. 22 shinn, s. w. determining optimal retail price and lot size under day-terms supplier credit.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7,33(3-4):717-720. 11 位,因此在整个商业信用政策中,销售者制定商业信用政策,应综合考虑购买者 的情况和销售者的实际来制定商业政策。 3.1.3 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与模式研究;二是应收账款风险监控与分析技术研究;三是应收账款风险化解机 制研究;四是应收账款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与模式包括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划分、流程设计及应收账 款管理制度等。覃邑龙23研究了应收账款管理的组织设计和职能划分,提出建立 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王强24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加强应收管理需要建立科 学合理的信用政策、日常催款制度。 应收账款的分析和监控,是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问题。肖绍平25提供了一种 基于 pdca 的应收账款监控方法,企业沿着计划、执行、检查、纠正四个环节全 程管理监控应收账款;赵德武26从财务管理角度研究了应收账款的成本计算、风 险测定、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等风险分析与监控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应收账款增 加带来的管理成本、收账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等因素,分析账龄与呆、坏 账之间的关系,设立账制,建立及时发现逾期账款并进行及时处理的策略。 应收账款风险的化解机制,除了内部控制与防范外,需要寻求外源化的分散 化解渠道,这依赖于社会经济环境的成熟。王庆成、王化成27等人从应收账款让 售、风险准备金提取、资产重组等方面研究了应收账款风险化解机制。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假账甄别、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舞弊表现形式等方面 研究了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的法律问题。 保理是中期信用管理中重要的债权保障形式之一。在保理业务中,企业的应 收账款管理可以由保理商来提供。保理商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手段,共享 保理商协会成员间的客户资信。应收账款转让是保理的核心内容。由于保理的多 种形式及各国对其利用和认识的程度不同,保理有多种表述,但都离不开保理的 核心内容:出售债权以获取融资。所以应收账款管理理论是保理的理论基础。 23 覃邑龙,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 ,北方经贸,2002(12)。 24 王强, 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财会通讯,2002(2)。 25 肖绍平, pdca 循环法应收账款全面管理的新方法 ,会计实务,2002(11)。 26 赵德武,财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7 王庆成、王化成,西方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2 3.2 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理论是商业银行及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保理业务的理论基础, 解释了保理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在陈岱孙、厉以宁主编的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将金融创新定义为:在金融 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 ,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 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 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的金融 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金融创新理论分为许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几 种: 3.2.1 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西尔柏(w. l. siller)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的。西尔柏研究金 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 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 采取的“自卫”行为。 西尔柏认为,金融压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控制管理。二是内部强加 的压制。两个方面的金融压制,特别是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金融压制时,实行最 优化管理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将会从机会成本角度和金融企业管理影 子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区别来寻求最大程度的金融创新。这就是微观金融组织金融 创新行为的逻辑结果。28 3.2.2 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凯恩(e. j. kane)提出了“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就是指对 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 “规避创新” ,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 理行为。凯恩认为,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 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 3.2.3 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这一理论流派的学者较多,主要以戴维斯( s.davies )、塞拉( r.sylla )和诺斯 ( north )等为代表。这种金融创新理论认为,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金 融创新应该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基于这种观 点,金融体系的任何因制度改革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因此,政府行为的 28 徐进前, 金融创新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 1 版,第 24 页。 13 变异都会引起金融制度的变化。如政府货币政策要求金融稳定和防止收入分配不 均等而采取的金融改革,虽然是以建立一些新的规章制度为明显的特征,但它的 意义已经不是以往的“金融压制”概念,而是带上了“创新”的印记。最明显的 例子是,1919 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和 1934 年存款保险金制度的建立,它们都是 作为政府当局为稳定金融体系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它们虽然是金融管制的一部 分,但也可以认为是金融创新行为。 3.2.4 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希克斯(j. r. hicks)和尼汉斯(j. niehans)提出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命 题为“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 。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 (1)降 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 否具有实际意义。 (2)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 交易成本理论单纯地以交易成本下降来解释金融创新的原因,把问题的内部 属性看得未免过于简单了。但是,它仍不失为研究金融创新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 法。 3.3 信用交易理论 保理是一种基于信用交易之上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许多保理理论是由信用 交易理论发展而来的。信用交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3.1 运用模型研究信用交易理论 在这一领域中,有大量的文章从信用交易的各个角度出发建立起了不同的模 型:在 altman,haldeman,narayanan29两篇文章中,作者建立了相关的模型用以 识别信用交易在作为资金融通方式时的不同风险。 而 srinivasan & kim30所建立的 模型则是评价了信用交易中不同支付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效果。传统意义上所谓 的抵押品在信用交易中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因此 gallinger, g. & ifflander31便利用模型量化了企业投入到应收账款的资金占企业总投资的比例。此 外,还有一些文章则主要围绕“信息不对称”因素,建立相应的模型,对信用交 易给参与交易的各方当事人所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 29 altman. e., haldeman. r., narayanan. p., zeta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7(6):p29-54. 30 srinivasan, v. & kim, y., credit granting: 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7(7):p665-681. 31 gallinger, g. & ifflander, a., monitoring accounts receivables using variance analy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1986:69-76. 14 3.3.2 研究企业使用信用交易的动机 就企业采取信用交易的动机及影响因素这一方面的内容来讲,国外信用交易 及保理理论研究中,对其提出了诸多解释: 首先要说的便是企业的融资需求。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国际贸易支 付方式的灵活多变性以及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较而言,极具诱惑力的融资利率, 这些都促使企业选择了信用交易的方式, 在这一方面, emery32做出了相关的论述。 他提出,企业之所以使用信用交易主要是出于融资需求,提供信用交易可以避免 直接外部融资所带来较高的“中介佣金” 。同时,petersen & rajan33则是一篇采用 实证分析的文章,作者运用美国有限的数据对各种关于信用交易理论进行了全面 综合地检验,他证实了对于小型公司而言,融资需求是影响其采取信用交易的一 个主要因素,同时,文章还认为当小型公司越是不易获得金融机构信用时,越是 倾向于采用信用交易方式。 其次要提到的就是企业采用信用交易主要是处于价格方面的动机,例如文章 schwartz34就从企业的融资需求出发, 认为企业提供信用交易是出于价格动机, 为 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能够增加企业产品的实际需求量,从而提高企业的实 际利润, 同时, 提供信用交易可以有效地规避国家关于禁止价格歧视方面的法规, 让企业占领更多的市场。 最后,在关于信用交易的动机这一方面,国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解释,例 如:mian and smith35在它们的文章中谈到,企业提供信用交易方式主要出于三个 动机,即成本优势 (cost advantage)信用交易使得企业提供商品以及对购买商 信用风险进行监控的成本均低于单纯的现金交易方式;市场优势(market power) 信用交易可以有效地规避关于禁止价格歧视方面的政策法规,为企业占领更 多的市场; 税收保护 (taxes)企业提供信用交易方式是由于这一交易方式使得 企业财务上的应收账款额增大,这样企业所需上缴的税收便相应的减少,从而使 企业的利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购买方市场的有效占领也被认为是企业 采取信用交易的动机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软件编程(图形化)等级考试试卷(二级)及答案
- 2025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复习题及答案
- 简单租车模板汽车租赁合同
- 爱丽丝考试试题及答案
- xmind考试题及答案
- 福州综合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spc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福州公益急救知识培训中心课件
- 4-Demethylgentamicin-C1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秋九年级上册历史上课课件 第3课 古代印度
- 物流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
- GB/T 3325-2024金属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 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保政策制度
- 投标货物包装、运输方案
- 10kA配电站房标准建设规范及施工工艺
- 床边护理查体内容
- 公司价值观与伦理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苏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DB61∕T 1856-2024 国土调查成本定额
- 2024年中国EPP包装制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