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1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2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3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4页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修、。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这实际上就是主张 ( ) a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分封制是诸侯争霸的根源c分封制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是把双刃剑 d分封制导致周王和诸侯之间争权夺利2判断下表文献史料,它们最有可能性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的研究 ( )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战争 b郡县行政制度的出现 c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 d国家统一趋势的发展3.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 ( )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4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 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5中国古代的中央机构经历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变化,其中九卿和六部执掌如左图。其间的变化反映出古代政治 ( )a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逐步分离 d从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6唐朝贞观元年,将全国按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道(注释:唐朝行政区划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开元二十一年,进一步分成五道,置采访使,起监察作用。唐朝灭亡时,全国已有四十多个道。这种变化反映出 (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衰落 c地方行政区划的完善 d疆域领土的扩张7.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 )a唐朝尚书省 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8“梭伦的改革虽然很受欢迎,但没有解决雅典的问题。”改革后,雅典的现状是 ( )财产等级制使平民无法广泛参政贵族继续拥有世袭土地的特权 陶片放逐法造成民主的过于泛滥 部分公民无法获得“观剧津贴”abcd9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会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10“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段话批判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1115、16世纪发生的那些事变: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商业发展、民族国家等,都不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只是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点上先走出一步,结果就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对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和专制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 通过暴力革命解决了个人专制的问题 最后用非暴力手段建立现代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前实现了向立宪君主制转变 英国克服专制权力推动了自身发展 a b c d12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这说明当时英国a.君主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代议制的基本形式发生了变革c工业革命改变了政治力量对比 d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13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表明 a原来在城市的政策具有空想性 b领导人开始转向腐化堕落 c由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决定 d开始逐步推行资政新篇的主张1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a 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16某一时期,法国驻华公使在给法国外交大臣的报告中写道:“直隶的骚乱因为宫廷内部的争执与阴谋而变得复杂化,这使暴乱得到增援那里的外国人、海关人员、传教士、领事和使馆遭到不断的进攻。”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a对外妥协使清政府民心丧尽,几近崩溃b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政治斗争交织c各种力量在反抗外来侵略上达成一致d列强进行殖民统治的策略发生了改变1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8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a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c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 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19蔡元培曾说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之政治组织所以民国八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我曾力阻他们。”材料表明蔡元培先生( ) a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b关键时刻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c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不过是空话 d认为学生应坚持学业至上原则20巴黎公社的92名委员,占比较多的是技术工人和专家,如医生和记者;政治倾向也很复杂,有共和派,有改良主义者,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甚至还有恢复法国大革命时期专政的雅各宾党人。由此可知a巴黎公社失败有一定必然性 b巴黎公社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c巴黎公社获得劳动人民支持 d巴黎公社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2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了工人、士兵和水兵的热烈欢迎。在演讲的时候,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社会主义万岁”。此口号实质上a提出了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要求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c提出了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d指出了新阶段的革命任务22近年在四川某山区发现了刻在山石上的许多口号(如图),据考证当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这些标语、口号反映了 a中国革命运动迅速发展 b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c中国革命具有世界意义 d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23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abcd24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国民革命 c民族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25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枚硬币,对其最合理的历史推断应为a由中央苏区铸造 b是印证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史料c发行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d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 26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解读错误的是a抗战胜利后,国人的关注焦点从民族转移到民主b国共谈判确立和平民主方针,民主政治建设有望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d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人们力图用民主抵制内战27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 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c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制定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8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美国这样做( )a充分考虑日本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b是遏制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之一 c是把亚洲作为美苏全球争霸的重点 d导致了朝鲜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29右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物、文献最适合入选该馆的是北纬38线标志牌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拆除的柏林墙残体 上海合作组织宣言a. b c. d30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31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32“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冷战结束不利于国际局势稳定 b冷战在事实上制止暴力,维护和平c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33(17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0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请说明理由。(3分)34(19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l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材料二 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l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请回答: (1)有学者指出,l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6分)(3)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则主要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引起的”,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7分)35(16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8分) 友情提示:同学们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科试卷答案一、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题目12345678910答案cbbbcbcaab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acbabda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addddbbc题目3132答案ac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33. (17分)参考答案(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4分)(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