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doc_第1页
2004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doc_第2页
2004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doc_第3页
2004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doc_第4页
2004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作者简介:姚圣康(1964-),男,工程师,从事海洋环境预报工作。姚圣康,王华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上海 200081)摘要:本文通过对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月频数、移动路径、强度等方面的分析,找出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特征,并对2004年大气环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偏强,路径以近、远海转向为多,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东,是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的主要原因。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路径;西太平洋副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1 引言2004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总数比常年偏多,共30个(常年平均为27个)其中有19个发展成台风,占生成总数的63.3,比例略高于往年(占61.7)。有8个热带风暴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沿海,多于常年平均的6.15个。在日本登陆的台风个数为10个。8月在浙江登陆的台风“云娜”是近48年来影响中国浙江地区最强的一次台风1。本文利用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通过对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点的分析,找出其特征,以期对相似年份的热带气旋预报提供借鉴。2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本特征2.1 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从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源地来看,在南海中部生成的热带气旋数为3个,135E以西、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的热带气旋数为7个;135E以东、关岛附近洋面,热带气旋生成数为19个,台湾岛东部洋面生成热带气旋数为1个。从生成纬度来看:10N以南洋面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为6个,占生成总数的20;10N20N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为18个;20N以北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为8个。2004年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具有偏东、偏南的特点。2.2 热带气旋各月分布图1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各月分布图1是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各月分布,可以看出,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10月),共有25个热带气旋生成,占全年总数的83.3,其中8月份生成的热带气旋气旋个数最多,为8个(最多年可达10个),远多于常年(5.83个)。与历年次多月份出现在9月不同,2004年西北太平洋出现热带气旋的次多月份是6月,为5个。1、2、3月份热带气旋生成个数为0。热带气旋最早生成日期为2004年4月5日,最晚生成日期为2004年12月19日,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具有出现日期早、结束日期晚的特点。2.3 热带气旋路径特点在我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基本为三类2,主要是西移路径、西北移路径和转向路径2。转向路径又分登陆转向、近海转向和远海转向(本文中近海与远海转向以127E为界),其他特殊路径包括东北行、打转路径等。表1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类型路径西行西北行登陆转向近海转向远海转向东北行打转个数42171411表1是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类型,可以看出远海转向、东北行及打转的热带气旋为16个,占2004年热带气旋总数的53.3,近海转向虽然有7个,但对我国沿海影响的只有5个。西行路径中,有两个对我国沿海有影响。2.4热带气旋强度特点表2 2004年热带气旋最大风速极值频率分布最大风速(米/秒)18-2425-3235404550556065出现个数7414461122004年(%)23.413.33.313.313.3203.33.36.7常年平均(%)12.324.911.210.88.27.63.36.04.4表2为2004年热带气旋强度概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成的30个热带气旋中,有19个发展成台风,有4个发展成强热带风暴,其余7个为热带风暴。在19个台风中,中心风力在45米/秒以上强台风有14个,占2004年总数的46.7,占台风总数的73.7;最强的台风为0406号(电母)和0517号 (暹芭),其发展过程中强度最强时,中心气压为91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达65米/秒;生存时间最长的台风是0401号(苏特),从4月3日生成,到4月17日消失,一共15天。由此可见,2004年热带气旋具有强度较强的特点。3 2004年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概况3.1 登陆特点表3给出了2004年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的生成、登陆时间、地点及登陆时的强度。2004年共有8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个数接近常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是0407号“蒲公英”,于7月1日在台湾花莲登陆,比常年晚约一周。0428号热带气旋“南玛都”于11月29日在台湾屏东登陆,为2004年登陆的最后一个热带气旋,比常年晚约40天。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沿海29N以北,没有热带气旋登陆,登陆我国南部(广东、广西、海南省)沿海的热带气旋有2个(0409、0411),都出现在7月粉。登陆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气旋有6个(0407、0414、0418、0421、0425、0428),出现在712月份,其中在浙江、福建登陆的台风出现在7、8、9月3个月间。表3 2004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概况编号(名称)生成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级) 时间地点(N,E)时间地点0407(蒲公英)6月23日14时16.6,142.57月1日22时30分台湾花莲117月3日9时30分浙江乐清100409(圆规)7月13日14时21.1,129.67月16日15时香港90411 7月26日14时24.1,118.27月27日11时05分广东惠来陆丰80414(云娜)8月8日20时18.2,130.48月12日20时浙江温岭120418(艾利)8月20日08时15.2,136.28月25日16时30分福建福清120421(海马)9月12日02时24.4,122.29月13日12时浙江温州80425(洛坦)10月17日02时10.4,155.010月25日台湾台北120428(南玛都)11月29日08时6.4,147.712月4日08时台湾屏东103.2 影响程度2004年台风影响的区域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和台湾,造成176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或致病,直接经济损失约200多亿元人民币。影响程度最大的台风是云娜,云娜台风于8月12日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12级(45m/s)以上,是今8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受其影响,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河南、湖南等省普降大雨和特大暴雨。造成浙江1840万人受灾,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灾情极为严重。 4 2004年热带气旋与大气环流的关系4.1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图2 2000年1月2004年12月赤道东太平洋NINO3区SSTA指数变化2 海表面温度作为大气外强迫因子之一,其异常将改变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潜热通量等导致局地对流活动和高低层流场的改变,并通过大气遥相关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从而导致气候异常3。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重要作用,通常我们用NINO3区的海表温距平(SSTA)来表征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图2是2000年1月2004年12月赤道东太平洋NINO3区SSTA指数变化。可以看出2003年春季,海温出现大于-0.5的负距平,2003年夏季开始海温变为正距平,但基本正常。2004年初,海温开始降低,至2004年春季海温变为负距平,西太平洋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大约有半年左右的滞后响应,由于2004年初海温的下降,使得WALK环流增强,赤道辐合带活动加强,因此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 4.2 500hPa环流特征由于热带气旋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夏、秋两季500hPa环流特征。2004年夏季,北半球500hPa亚洲高纬度和副热带中纬度地区基本为负距平,而中纬度地区为正距平。秋季北半球亚洲高纬度为负距平,中纬度地区基本为负距平。夏、秋两季高空基本为纬向环流,这种环流形势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发生。4.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表4 2004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与常年平均(1951-2003年)比较副高脊线位置西脊点位置2004年常年平均2004年常年平均1月121412012421314901074月151490102527201351127月26251221158月30281301209月25259511310月22219510111月201910510912月1516120110西北太平洋副高是夏季控制我国及西北太平洋的重要天气系统,它的位置和强度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发展及移动有重要的影响。表4是2004年各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与常年平均(1951-2003年)各月比较,可以看出,除2月持平,1月、3月、12月偏南,2004年其它个月副高脊线位置比常年偏北。在热带气旋多发的夏季6、7、8三个月,西脊点位置比常年平均偏东。这种形势有利于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和转向。5 结论1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比常年偏多、偏强,共有30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20个发展成台风。2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位置偏东、偏南,8月份生成的热带气旋气旋个数最多,为8个,且比常年偏多。生成日期最早比常年偏早、最晚比常年偏迟。3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主要以近海和远海转向为主。4 2004年有8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我国沿海的台风以登陆东部沿海为主。0414号台风“云娜”强度最强,登陆时风速达12级(45m/s)以上,对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5 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夏季500hPa低纬度为负距平,夏、秋季副高位置偏东、偏北是2004年热带气旋生成偏多、在近海、远海转向偏多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1 郭艳君,任福民.2004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气象,2005,31(4),3234.2 陈幸荣、文岩. El Nino监测和预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05年第1期.3 陈丽娟,许力,江滢.2004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气象,2005,31(4),2731.2004 TROPICAL CYCLO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 PACFIC OCEANYao sheng-kang , Wang hua ( Marine Forecast Center of East China Sea ,National Oceanic Administration of China,Shanghai 200081)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origin、monthlyfrequency、path and strength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 in 2004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we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 of the year andanalyzed their general circul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was more thannormal years, and thestrengthof the cyclones was relatively stronger. The paths of thetropical cyclones, generally,had a seaward tendency. The lower SSTin the early seasonin the tropicaleastern Pacific O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