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第四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24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因为小国周是从西边开始,进攻灭掉了东方的大国商。因此商的旧势力范围在东南、东、东北三个方向,分封诸侯是为了控制这些地区,所以诸侯都在这些方位,故a项正确;分封制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就是会使地方割据势力坐大,故b项错误;利于文化传播天下不是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本题中的诸侯所在方位为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无法看出扩展王朝四周疆域的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a25有学者认为:“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据此判断,下列属于小农经济范畴的是()千耦其耘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农业合作社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是奴隶社会集体劳作的表述,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是新中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实行的集体经济,是在公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符合小农经济的特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26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起来c南朝政府仍推行重农政策 d重视兴修水利农业产量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北朝江南工商业发展)【解析】我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是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从材料“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没有涉及政府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对江南地方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并非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答案】b27官窑即我国古代朝廷设立的烧造陶瓷器物的窑口,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赉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官窑是由国家政府出资设立和生产,并派专人管理经营的窑口。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b显示朝廷的威严c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解析】根据材料所提供官窑生产的目的,不是以追求财政收入为目的的,而是为了供贵族人享用,所以是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故a项正确;朝廷威严材料显示不明显,故b项错误;官窑生产不计成本,故c项错误;技术传承材料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a2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 【解析】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日益开放,减少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故a项错误;“点线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于21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减少计划的干预,推动了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答案】d29图3是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问卷结果说明()a对外开放导致农民的价值取向全盘西化b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增强c农村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d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变得更安全和快乐【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全盘西化的说法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史实,故a项错误;由图表可知农民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金钱部分,说明了改革过后,农民想要挣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要想挣钱就首先得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故b项正确;图表信息与农村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没有较大联系,故c项错误;图表信息不能说明是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变得更安全和快乐,故d项错误。【答案】b301920年,某党规定:“分享大企业利益”“我们要求没收大百货公司,廉价租赁给小工商者”“取缔地租和禁止土地投机”“取缔一切不劳而获的现象”等内容。该项政策或纲领可能是()a纳粹党宣传纲领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中共一大纲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纳粹党宣传纲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纳粹党宣传纲领,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经济,从“廉价租赁给小工商者”可以判断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中共一大纲领是在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a31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材料中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说明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沙皇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关问题,是国内问题,帝国主义战争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列宁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说明其准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涉及的是革命任务的转变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的是革命方向问题,不是应对战争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32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斥在生活中使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无资本主义成分,且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进入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当中央的政策方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成分,且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1953年之后为改变苏联严峻的农业形势而提出的,本题时间为1925年,故d项错误。 【答案】b33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来证明唐代邯郸人口殷盛。但有学者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诗证史,但须详加考辨【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解析】李白的诗若经过考辨,其中定不乏可信之处,故a项错误;李白是诗人,材料中的诗不是提出意见,而是引用典故,故b项错误;以诗证史不一定正确,研究方法尚且有待商榷,故c项错误;以诗证史,但要仔细考辨才能引用,故d项正确。【答案】d34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考点】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有利于各国矛盾的解决,但不能绝对的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道路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并没有说明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所以并没有消除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错误。【答案】c35欧洲国家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1957年和1965年汽车消费增长数据国别1957年1965年法国34760007842000联邦德国24562888103600意大利10510045469981瑞典7960001793000a成立欧洲共同体 b推行社会福利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快速的技术变革【考点】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1967年,欧共体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推行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是解决民生问题,与“汽车消费增长”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与与“汽车消费增长”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据材料“1957年和1965年汽车消费增长数据变化”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的科技革命发展后,快速的技术变革的推动,故d项正确。【答案】d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汉建都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西汉政府沿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唐高宗时期,洛阳以东为水运,洛阳以西为陆运。中宗景龙三年,京师农业歉收,有人建议朝廷迁到洛阳“就食”。中宗不肯,说“岂有逐粮天子耶!”北宋建都汴京,漕运路线大大缩短。南宋建都临安,位于产量区内。元都大都,粮食 “仰给于江南”。大运河中段改南北取直,东移山东;运河漕运,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不通,致使漕船不能如期到达。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 元朝统治者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清道光六年后,又开始实行河、海并漕。咸丰三年(1853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改漕粮折银(指用银两或其他物品代替)。同治十三年( 1874年),官办轮船招商局成立, 漕粮运输逐渐由海轮代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以上材料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汇编(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历史上的漕运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漕运衰落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历史上漕运发展的特点。(10分) 【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漕运(2)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漕运【解析】(1)据材料“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京师农业歉收”和“粮食仰给于江南”可知保证京师粮食所需,据材料“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北宋建都汴京,漕运路线大大缩短”和“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 元朝统治者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可知维护国家统一,同时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2)据材料“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改漕粮折银(指用银两或其他物品代替)”可知实行漕粮折银措施,据材料“同治十三年( 1874年),官办轮船招商局成立,漕粮运输逐渐由海轮代替”可知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同时还可知商业经济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漕运还要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3)据材料“漕运起源很早”联系材料“秦、汉、隋、唐、北宋、元和清”可知漕运历史悠久,据材料“运河漕运,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不通,致使漕船不能如期到达”可知漕运艰难,据材料“汉建都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岂有逐粮天子耶!”、“元都大都,粮食 仰给于江南”可知漕运路线随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变化,据材料“西汉政府沿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大运河中段改南北取直,东移山东”和“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朝统治者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可知开挖人工运河并充分利用江河、海洋,据材料“京师农业歉收,有人建议朝廷迁到洛阳就食”、“南宋建都临安,位于产量区内”和“元都大都,粮食仰给于江南”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后,以南粮北调为主。【答案】(1)作用:保证京师粮食所需;(3分)维护国家统一;(2分)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2)原因:实行漕粮折银措施;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8分)(3)特点:漕运历史悠久;漕运艰难;漕运路线随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开挖人工运河并充分利用江河、海洋;经济重心南移后,以南粮北调为主。(10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关系密切。序号历史材料1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2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洲等省份。3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今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6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7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l8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论述不得照抄材料;字数200字左右。)(12分)【考点】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解析】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选择相应的角度和材料分析。如选择材料序号5、6、8、9,以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为主题,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的影响,并概括其演变趋势;也可选择材料序号5、6、7、8,以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为主题,以中国为特例,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也可选择相应材料,分析生活习俗变迁对文明进步的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主题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 二等:(1)主题较明确,所选材料能证明主题;(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三等:(1)主题不清晰,所选材料不太符合主题;(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陷;(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05分)(另:没按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的,酌情扣12分。)示例:材料序号:5、6、8、9 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从区分等级到简洁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省河源市辅警考试题《公安基础知识》综合能力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广东省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6年北京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带答案(达标题)
- 湖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5年云南省特种作人员取证培训以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取证培训考试继电保护作业复习题及答案
- 佳木斯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
- GB/T 42698-2023纺织品防透视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课件
- 物流统计与实务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减少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缺陷次数的pdca案例
-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蔡笑岳
-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译文
- GB/T 12970.4-2009电工软铜绞线第4部分:铜电刷线
- 2023年兴海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3.3数据与系统(第二课时) (1) 课件-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