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湘教版 (2).doc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湘教版 (2).doc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湘教版 (2).doc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湘教版 (2).doc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湘教版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题70分)入冬以来,灰霾天气笼罩着我国东部绝大多数城市。灰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秋冬季节的普遍天气现象。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5题。资料一:灰霾天气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能见度少于10公里的就属于灰霾现象,5-8公里属于中度灰霾现象,少于3-5公里属于重度灰霾现象,少于3公里则是严重的灰霾现象。灰霾天气出现时,一般都伴随着风速小、强日照和相对湿度低的现象。资料二:我国东部城市1998年-2005年灰霾天气日数示意图。资料三:杭州市气象台2011年的观测数据。1灰霾天气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因谨慎驾驶可使交通事故减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加剧光化学烟雾污染户外活动人数增加:a b c d2材料二显示我国东部城市灰霾天气日数逐年增多,其最主要原因是:a.工厂废气日益增多 b.植被破坏日益严重c.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增多 d.建筑工地扬尘日益增多3根据材料三,大气能见度和灰霾天气的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说不清楚4材料三显示杭州灰霾天气的季节变化特征是:a.春季最严重 b. 夏季最不严重 c. 秋季最严重 d. 冬季最不严重5以下四种天气,最容易产生灰霾天气的是:a.狂风 b.暴雨 c.强对流 d.无风2011年10月11日新华社电英国最新研究人员证实,太阳黑子周期活动规律性影响地球气候。在太阳黑子非活跃时期,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常遭遇极端天气。据此完成67题。6有关黑子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c一般情况下,人类都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活动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7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全球降水量出现异常动物的异常反应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王磊老师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a b c d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89题:8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9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我校12班甲、乙两同学,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回答1011题。10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11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 b c d太阳辐射量日总量的变化(千焦/平方米日)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量日总量变化图如下,读图判断1213题。12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日总量小于4 186 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朝向是:a分别朝北、朝东 b分别朝南、朝西c分别朝西、朝南 d均朝北13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其原因是:太阳高度最小气温最低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反射作用最强a b c d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回答1415题。14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 b c d读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618题。16、图中各字母所在地正在下雨的最可能有:a.1处 b.2处c.3处 d.4处17、图示季节: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b.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c.南极长城站正处于极夜时期d.南非开普敦(地中海气候)正处于一年中的多雨季节18、图中各字母处风速最大的是:a.c处 b.d处 c.e处 d.f处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920题。19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20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下图示意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箭头表示盛行西风,读图完成2123题。2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2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图示阶段类似的是: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23若图示南美洲南部则,图示箭头所示盛行西风:a.风向为西北风 b.由南向北运动 c.风向为西南风 d.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据图完成2425题。24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25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2627题。26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27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829题。28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小,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小,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29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资料完成3031题。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第五次人口普查22.89%70.15%6.96%第六次人口普查16.56%74.57%8.87%3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3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迁移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表示迁入,负值表示迁出。读图回答3233题。32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是:()。aa、c bb、d cc、d da、d33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俄罗斯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右图为某地某时刻的气压和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3435题。3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此图表示的是夜晚此图表示的是白天此时吹山风此时吹谷风a b c d35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b夜晚气温低于白天,气流作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二、非选择题(共3答题,30分)36、(10分)某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并确定研究步骤如图。请你按要求参与课题的研究。400n200n海洋丁(1)下图是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和实测情况绘制的当地地质封面及地表等温线(单位:)分布图, 图中甲、丙两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乙,丙两地的地貌类型分别是什么? 乙,丙两地地貌形成有何差异?(5分)(2)图中乙地的植被是什么类型?该地夏季气候的特征及成因是什么?(3分)(3)试述丁地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环境的影响。(2分)37、(10分)读资料和图,完成以下活动。资料一:图a-11“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资料二: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1) 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2) 最暖的年份是在 年。(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a-12中的方框内。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ea(4) 国家海洋局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至少说出二点)38、(10分)读塔里木盆地聚落分布图完成: (1)读图概括塔里木盆地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分布特点。(4分)(2)试分析图中交通线路和聚落分布的原因。(6分)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答卷一、 选择题(见答题卡)二、非选择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36、(10分)1)甲、丙地质构造类型:乙、丙地貌类型:乙、丙两地地貌形成的差异:2)乙地的植被类型:该地夏季气候的特征及成因:3)丁地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环境的影响:37、(10分)(1)大致呈 趋势。 (2) 最暖的年份是在 年。ea(3)(4)(至少说出二点对策):38、(1)读图概括塔里木盆地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分布特点。(4分)(2)试分析图中交通线路和聚落分布的原因。(6分)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bbdddd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ccbbc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adabcdad题号3132333435答案dddad二、非选择题:36、(1)甲、丙地质构造类型:甲断层(1分),丙向斜(1分);乙、丙地貌类型:山峰(1分) 乙、丙两地地貌形成的差异:乙(因外力向斜成山)向斜核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峰(1分)丙(内力挤压背斜成山)岩层受力挤压隆起形成山峰(1分)(2)乙地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分)该地夏季气候特征及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1分)。(3)丁地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环境的影响:寒流(1分),降温减湿(1分)。37、(1)上升 (1分) (2)1998(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