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在 歌舞升平 人人吟唱小曲的宋朝 有十多位僧人的一百多首词作流传至今 由于词僧特殊的社会身份与地位 也由于这些僧人词总体上算不上宋词坛的上乘之 作 目前学界少有人关注 但是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词作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 宋代词坛 了解宋代社会 可以体会到僧人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情感以及其对现实 社会的关注 宋代僧在词中从佛理 景物 恋情等不同方面反映着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 僧 人佛理词以宣扬佛教信仰及表达词僧对禅理参悟的体验为主要意旨 表现出的是一 种对于宗教佛理的倡导与体悟 与文人在现实生活中因某种感悟而表现出的禅意大 异其趣 词僧能在切合音律的基础上 比较完好地表达着佛教义理 其写景词 由 于花间范式的表达形式 也由于文字清丽 意象疏朗 词作表现出清丽温婉之美 旁观者的身份使得词僧缺乏俗世生活的真切体验 佛门的浸染也使他们多了一些随 遇而安的透脱 故而作品笼罩着一股清净与恬适的气息 反映了他们清净闲适的生 活情趣与心态 僧人的恋情词是很具韵味的 仲殊词情思微婉缥缈 惠洪词透露出 一种身世之感 他们的恋情词因而有着一种情外有情的韵致 此类词作不涉狎亵 自然坦诚 反映出词僧独特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 其咏物词 虽然艺术成就不算 高 但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也反映出那个时期北宋文坛咏物词的风格与流变 呈现了 在非我化与情感化之间缓慢变迁的咏物风貌 僧人词作中还有一些内容不一 情感 各异的作品 充分体现了僧人对于时代的关注 以及人性深处不可泯灭的情感 比 较词僧与同时代文人词作的异同 欣赏其词作的艺术美感 发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 根源 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期僧人的真实生活 能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生活与 人性人情 关键词 宋代僧人词背景佛理词写景词恋情词咏物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s o n gd y n a s t y w h e ne v e r y o n ew a sc e l e b r a t i n gp e a c e o v e r1 0 0p o e m sw r i r e nb y o v e rt e nm o n k sw e r ek e p tu n t i ln o w n o w a d a y ss e l d o ms c h o l a r s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m f o rt h es p e c i a ls t a t u so ft h em o n k p o e t sa n d t h ev e r s e st h e m s e l v e sw e r en o tt h ee s s e n c eo f s o n gd y n a s t y b u t t h es t u d yo ft h ep o e m sa n dt h es p e c i a lm o n k g r o u p c a l lh e l pu sg o d e e p i n t ot h el i t e r a lc i r c l e sa n dt h es o c i e t yo f s o n gd y n a s t y a n d t h em o n k s c o n c e a l e df e e l i n g s a n dc o n c e r nf o rt h es o c i e t ya sw e l l t h em o n k se x p r e s s e dt h e i rs e n t i m e n t st ol i v e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s u c ha st h e b u d d h i s td o c t r i n e l a n d s c a p e sa n dl o v es t o r i e s t h e i rb u d d h i s td o c t r i n ep o e m s a i m i n ga t a d v o c a t i n g b u d d h i s td o c t r i n e sa sw e l la s e x p r e s s i n g t h e i r e x p e r i e n c e s i n r e a l i z i n g b u d d h i s td o c t r i n e s s h o w e dt h e i rp r o m o t i o n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b u d d h i s td o c 仃i n e s w h i c hw a s g r e a t l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p o e t s k i n go f b u d d h i s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yc o u l d w e l le x p r e s st h eb u d d h i s td o c t r i n e sb e s i d e sf i t t i n gt ot h er h y t h m t h e i rl a n d s c a p ep o e m s b e c a u s eo ft h ep o e m si nt h e f l o w e r ss t y l e t h es o b e rw o r d sa n dt h el u c i d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s h o w e dt h es e n s eo ff r e s h n e s sa n dg e n t l e n e s s a s b y s t a n d e r s t h e y l a c k e dt h er e a l 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h ee a r t h l yl i v e sb u ta u g m e n t t h eb u d d h i s ti n f l u e n c e w h i c hm a d et h e mk i n d o ff r e ea n de a s ya n dt a k et h i n g sa st h e yc o m e s ot h e i rp o e t sv e s t u r e di nak i n do f l u s t r a t i o na n ds e d a t e n e s s a l lt h a tr e f l e c t e dt h e i rt r a n q u i la n dc o m f o r tl i v i n ga t t i t u d e t h e i r l o v ep o e m s w e r e g r e a t l ya p p e a l i n g n ep o e m s w r i t t e nb yz h o n g s h us h o w e dd e l i c a t ea n d d r i f t i n gs e n s i b i l i t y 1 h ep o e m sw r i a e nb yh u i h o n ge x p o s e dak i n do f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f e e l i n g t h e r e f o r ea l lt h el o v ep o e m sp o s s e s s e daf e e l i n go u to f e m o t i o n s t h e s ep o e m s d i dn o tr e l a t et oo b s c e n i t y t h e yw e r en a t u r a la n dc a n d i d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m o n kp o e t s u n i q u ei n t e m a lw o r l da n df e e l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p o e m s t h o u g hw i t h o u t h i g h l i t e r a lv a l u e a l s oo b v i o u s l yr e f l e c t e dt h ep o e m s t y l ea n dt r e n do f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 i r p o e m sp r e s e n t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s t y l ea n df e a t u r e s c h a n g i n gb e t w e e n t h en o n e g oa n d f e e l i n g t h em o n k s o t h e rv e r s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c o n t e n t sa n d f e e l i n g sa l s os h o w e d t h e i rc o n c e l t lf o r i 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s o c i e t ya n dt h ei n t e r n a lu n d i s t i n g u i s h a b l ef e e l i n g s c o m p a r i n gt h e i rv e r s e sw i t ht h e s a m et i m ep o e m s a p p r e c i a t i n gt h el i t e r a ls e n s eo f b e a u t y e x p l o r i n gt h ec o n c e a l e do r i g i n a l lt h a tc a nm a k eu sf u r t h e r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o n k sa n df u r t h e rr e a l i z et h et r u el i f ea sw e l l a st h eh u m a n i t yo f t h es o c i e t y k e v w o r d s o n gd y n a s t ym o n k s p o e m s b a c k g r o u n d b u d d h i s td o c t r i n e p o e m sl a n d s c a p ep o e m s l o v ep o e m s l i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尉 斗4 日期 加悔 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e n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砒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刁尉 扩 日期 乃 侔岁9 7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每壶堪 日期 摊i 月牙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口 僧人 一个本应远离红尘的特殊社会群体 却也染指 要眇宜修 的词体 不 能不说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由于宋代 歌儿舞女 的文化风尚以及佛教自身的世 俗化倾向 僧人具有了填词的基础与可能 据 全宋词 记载 宋代共有十六位僧 人有词作流传至今 这些词僧生活阅历不尽相同 词作内容风貌各异 但是因为同 样的释子身份 其作品便有了一种相似的清净气质 也表现出与一般文人词作不一 样的风貌 据现有资料 词僧 的概念尚未曾见 诗僧 一词却是有的 诗僧 的概念 最早当是出现在皎然 酬别襄阳诗僧少微 一诗中 后有刘禹锡对 江左诗僧 的 情况给以全面介绍 世之言诗僧 多出江左 灵一导其源 护国袭之 清江扬其波 法振沿之 如么弦孤韵 瞥入人耳 非大乐之音 独吴兴昼公 能备众体 昼公后 澈公承之 至如 芙蓉园新寿 诗云 经来自马寺 僧到赤鸟年 谪汀州 云 青绳为吊客 黄耳寄家书 可谓入作者阃域 岂特雄于诗僧间邪 j l 今人孙昌 武指出诗僧 专指唐宋时期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出现的一批僧形诗人 2 1 本文所言 词 僧 乃从 诗僧 衍化而来 指作词的僧人 对于宋代僧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词作研究 学术界很少涉足 中国大陆目前 尚没有对僧人词作进行深入研究的论著 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研究禅与诗 的论著多起来 例如张伯伟的 禅与诗学 孙昌武先生的 禅思与诗情 佛教与 中国文学 史双元的 宋词与佛道思想 等 比较系统深入地讨论了禅或者说中国 佛教与中国文化以及诗歌 士人的相互影响关系 这些论著对深受佛教影响的著名 诗人如王维 苏轼等与佛的关系问题做了很详实的论述 对于几个颇有造诣的诗僧 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然而 总的说来 专谈 词僧 的论文尚很少见 日本学者神 田喜一郎的 日本填词史话 对部分宋代词僧作了一般性的介绍 曾枣庄的 唐宋 文学研究 中有一篇 宋代僧词 的论文 对宋代僧词进行了简单概说 至于宋代 最为出名的词僧仲殊 惠洪 学界也有所研究 如李贵的 北宋诗僧惠洪考 文 学遗产 2 0 0 2 年第三期 对惠洪生平进行了考证 并有 试论北宋诗僧惠洪妙观逸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逸想的诗歌艺术 一文 四川大学学报 1 9 9 9 年增于1 另有两篇研究惠洪的佛 教作品的论文 而关于仲殊之作品仅有湖北大学研究生李蓉的 宋代词僧仲殊写景 词的艺术特色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 0 0 4 年2 月刊 一文 对伸殊词进 行了初步的分析 僧人词在艺术成就上总体而言不高 而且从词的传播以及社会普遍的欣赏角度 来看 这些词僧的确算不上词坛的大家 但是词僧们生活于丛林世界 浸染在佛理 之中 其词作有着独特的内涵与风貌 研究僧人词 可以让我们全面地了解宋代词 坛的风貌 窥见宋代文化生活的一斑 更好地理解人心 世情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宋代僧人词概貌及其时代背景 1 1 宋代僧人词概貌 据唐圭璋先生编纂 全宋词 有作品流传的宋词僧十六位 词作共计一百二十 五首 另存目词二十二首 孑l 凡礼 全宋词补辑 补录仲殊词二十二首 宝月词一 首 需要说明的是宝月词七首以及 全宋词补辑 所录一首 皆同见于仲殊词 因 仲殊有词集 宝月集 失传 在各种词作传本中注有宝月撰者 旧多收入仲殊词 但既题宝月撰 未必非僧宝月作 故而 全宋词 以及 全宋词补辑 两收之 除 去这重复的八首 全宋词 以及 全宋词补辑 共收录僧人词作一百四十首 宝 月词旧时既多认为是仲殊所作 在本文中 就仅以仲殊词论述 不再专门提出宝月 进行研究 另有元明话本依托宋僧词有元净 如梦令 一首 南轩 如梦令 一首 蟠台 寺僧 诉衷情 首 因是话本依托之作 出处不可信 不作论述 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离不开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尤其对僧人 这一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更是如此 了解词僧的生平简历 知晓其宗教流派 分析 历史与社会对其的影响 对我们更好研究作品有一定帮助 依 全宋词 按僧人生年先后顺序 作生平简介如下 寿涯禅师 生平事迹不可考 圆禅师 主湖州甘露寺 生平不可考 则禅师 据 罗湖野录 卷二 记载 其居潼川府天宁寺 早业儒 词章婉缛 既从释 得法于俨首座 而为黄檗胜之孙 书中并收录其词作一首 了元 1 0 3 2 1 0 9 8 字觉老 江西饶州浮梁人 俗姓林氏 苏轼 东坡集 磨 衲赞 惠洪 禅林僧传 清厉鹗 宋诗纪事 五灯会元 有其生平事迹记载 了元是承传云门文偃 双泉仁郁 德山慧远 开先善遏 佛印了元这一法 系的高僧 神宗赐号佛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元两岁即能琅琅诵论语诸家诗 五岁诵三千首 既长 从师习五经 略通大 意 去读首楞经于竹林寺 爱之 尽捐旧学 白父母 求出家度生死 礼宝积寺沙 门日 用试法华受具足戒 游庐山 谒开先善暹 俯视后进与问答 暹大称赞 以 为真灵衲子也 年十九 又谒圆通衲禅师 衲惊其翰墨 日 骨格已似雷窦后来之 俊也 历住江州承天 淮山斗方 庐山开先归宗 丹阳金山焦山 江西大仰 四住 云居 元符初 昕客语合心 一笑轩渠而化 作为一代高僧 了元与很多文人有交往 其居金山寺时 苏轼次瓜步 而访之 了元日 内翰何来 此间无坐处 轼戏日 和尚四大作禅床 了元日 山僧有 一转语 内翰言下即答 当从所讲 如稍涉拟议 请留所系玉带 以镇山门 轼许 之 因日 四大本空 五蕴非有 内翰欲于何处坐 轼拟议未即答 了元急呼侍 者 取轼玉带镇山门 以纳裙相报 此事成为文坛一段佳话 仲殊 北宋禅僧 其生年不详 字师利 俗姓张氏 名挥 安州 今湖北安陆 县 进士 东坡志林 老学庵笔记 宋诗纪事 有其逸事记载 少为士人 游 荡不羁 为妻投毒羹敲之 几死 啖蜜而解 医言 复食肉则毒发不可复疗 遂 弃家为浮屠 隹苏州承天寺 杭州吴山宝月寺 他不仅文学修养不凡 还精通音律 且弹得一手好琴 盛名远播 崇宁 1 1 0 2 1 1 0 6 中 某日忽上堂辞众 是夕闭方 丈门自缢死 及火化 舍利五色 不可胜计 仲殊虽身为释子 与很多文人都有所交游 东坡志林 载 苏州伸殊师利长 老 能文善诗及歌词 皆操笔立就 予 苏轼 日 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 故与之 游 7 老学庵笔记 有载 族伯父彦远言 少时识仲殊长老 东坡为作安州老人 食蜜歌者 一目 与数客过之 所食皆蜜也 豆腐 面肋 牛乳之类 皆渍蜜食之 客多不能下箸 惟东坡先生亦酷嗜蜜 雒与之饱 人号之 蜜殊 又如 能改斋 漫绿 记载 黄左丞安中守平江日 会客 仲殊亦与焉 以疲倦先起 熟寐于黄堂 中 及觉 目已瞳陇矣 黄因罚作此诗 黄左丞席上作 始放去 赵万里辑件殊词三十首 录为一卷 宝月集 全宋词 共收录仲殊词4 6 首 断句7 存目词l l 首 另 增补全宋词 增收2 2 首 仲殊词共6 8 首 黄舁在 唐 宋诸贤绝妙词选 中评仲殊词曰 仲殊之词多矣 佳者固不少 而小令为最 小令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中 诉衷情 一调又其最 盖篇篇奇丽 字字清婉 高处不减唐人风致 王灼 在 碧鸡漫志 中评日 贺方回 周美成 晏叔原 僧仲殊 各尽其才 自成一家 贺 周语意精新 用心甚苦 毛泽民 黄载万次之 叔原如金陵王 谢子弟 得之 天然 将不可学 仲殊次之 殊之胆 晏反不逮之 净端 1 0 3 2 1 1 0 3 字明表 自号 安闲和尚 归安丘氏子 其生平资料 禅 林僧宝传 罗湖野录 吴山端禅师语录 嘉泰普灯录 五灯会元 有载 净端六岁事吴山解空院宝暹为师 暹数欲以赀补端 谢日 志不愿为进 纳僧当 隶业 与三宝数亦未晓耳 年二十有六 始获僧服 继而观美狮子顿契心法 乃从 仁岳法师 受楞严要首 一日岳以经中疑难十数使其徒答之 唯端呈二偈日 七处 徵心心不遂 懵懂阿难不瞥地 直饶徵得见无心 也是泥中洗土块 又日 八还之 教重来久 自古字师各分割 直饶还得不还时 也是嘏越不出斗 岳视而惊异曰 子知高妙 必弘顿宗 于时齐岳禅师住杭之龙华 道价照映东吴 端往参礼 机缘 相契 不觉奋迅翻身作狻猊状 岳因可之 自是丛林雅号 端狮子 端天资慈祥 戒检不违 恤饥问寒 如切诸己 章丞相子厚由枢政归吴 致端 住灵山 继遇有诏除拜 适乃翁体中不佳 进退莫凝 端投以偈日 点铁成金易 忠孝两全难 崇宁二年 一日忽辞众 歌渔父数声 一笑趺坐而化 有词作 渔家傲 四阕 见 罗湖野录 吴山净端禅师语录 录 渔家傲 四阕 苏幕遮 一首 祖可 其字正平 丹阳人 苏坚之子 苏庠 大约1 0 6 5 1 1 4 7 之弟 俗名苏序 后为僧 住庐山 被恶疾 人号 癞可 有 东溪集 瀑泉集 今不传 其诗 入江西派 全宋词 录词作三首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 宋诗纪事 渭南文集 跋 霍丘诗集后 有身世简介 惠洪 1 0 7 1 1 1 2 8 又名德洪 自称洪觉范 又称觉范道人 江西新昌喻氏之 子 其 石门文字禅 序言中有生平自述 宋诗纪事 黄豫章集 等有生平逸事 散记 惠洪是慈明楚圆 黄龙慧南 真净克文 觉范惠洪这一系高僧 惠洪年十四父母相继去世 依三峰青色禅师为童子 其十九岁试经于东京天王 寺 得度 冒惠洪名 依宣秘大师 四年后 辞之归南 归依临济宗黄龙派高僧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j 2 t 真净禅师于庐山 后归宗及真净迁洪州石门 惠洪又随以至 前后七年 年二十九 游东吴 第二年游衡岳 又三年 而真净于庵白湘中归 其拜塔将终藏于黄龙而显 谟朱彦世英请住 临川北禅 二年退面游金陵 久之 运使学士吴开正重请其住清凉 崇宁四年 1 1 0 5 因冒名事发 惠洪下金陵制狱 后出狱 出狱未两月 复收入禁 前后一年 京师大丞相张商英特奏再得度 太尉郭天信并奏徽宗赐其号 宝觉厕明 禅师 大观三年 1 1 0 9 秋 惠洪以弘法婴难入狱 至次年春仍病卧狱中 政和元 年 1 1 1 1 张商英被罢相 出知河南府 惠洪因此坐累 又被削去僧籍 十月二十 六日配海外 次年二年二十五日到琼州 五月七日到崖州 政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蒙恩释放 十一月十七日惠洪北渡海 以明年四月到筠馆于荷塘寺 十月又澄狱并 门 五年夏其于新昌之度门 往来九峰 洞山者四年 将自西安入湘上 依法眷以 老 馆云岩 1 1 1 8 又为狂道士诬以为张怀素党人 官吏皆知其误认张丞相为怀素 然事须根治 惠洪又坐南昌狱百余曰 会两赦得释 遂归湘上南台 今湖南湘潭 结明白庵以居 建炎二年 1 1 2 8 惠洪圆寂 当时的诗坛领袖韩驹为攥塔铭 惠洪博才多艺 吴曾说惠洪 以医刘养娘识天觉 同时人许颧称 善作小词 情思婉约 似少游 成就过于仲殊 参寥 其有集 石门文字禅 三十卷 甘露 集 三十卷 诗格 天厨禁脔 三卷 笔记小说 冷斋夜话 十卷 志林 十卷 林间录 十卷 僧传类 禅林僧宝传 三十卷 高僧卷 十二卷 智证传 十 卷 佛学类 临济宗旨 一卷 法华合论 十卷 圆觉皆证义 卷等 并行于 世 全宋词 收其词二十一首 存目词三首 宝月 据 全宋词 载 乃宋初功臣史硅之后 能为小词 绍兴五年 1 1 3 6 以献 兵书三十九种 特补下州文学 全宋词 收词七首 补一首 仲皎 其字如晦 居剡之明心寺 参竟禅学 尤精篇章 所交皆文士 与汝阴 王钰相酬答 著有梅花赋及诸诗作传于世 宋诗纪事 全来词 有生平简历记载 法常 其生年不详 河南开封人 薛居正之后 新高僧传 五灯会元 嘉 泰普灯录 有生平逸事收录 学通内外 能诗善书 山水画亦佳 宣和 1 1 1 9 1 1 2 5 间依长沙益阳华严轼公得度 深慕大乘 不斥小教 游方与天台山万年寺 参谒雪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巢 一见机语契会 绍兴 1 1 3 2 1 1 6 2 间语众日 吾一月后不复留矣 至期 书 渔父词于空门 淳熙七年 1 1 8 0 跏跌而逝 清异绿 日 河南释法常 性英爽 酷嗜酒 无寒暑风雨 长醉 醉即熟寝 觉即吟云云 全宋词 收其词一首 晦庵 生平事迹不可考 有词一阕见 鹤林玉露 可曼 北山法师 净土宗弟子 生平事迹不可考 全宋词 收其词二十首 净圆 白云禅师 全宋词 收其词作十二首 善珍 字藏叟 历住育王山 径山等地 福建泉卅1 人 续传灯录 卷三十五中 有传记 嘉定 1 2 0 8 1 2 2 4 中人 以八十三高龄圆寂 是传承圜悟克勤 大惠宗 杲 佛照德光 妙峰之善 藏叟善珍这一优良法系的高僧 所编诗文集为 藏 叟摘稿 二卷 其中有 望梅词 一阕和 浪淘沙 二阕 止禅师 宋末人 存词一阕见 草堂诗馀续集上 从僧人的生平际遇中 我们可以看出词僧除了可曼入净土宗法门外 其余僧人 皆是禅宗弟子 这一事实表明唐中期以来 禅宗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佛教宗派 另一方面也说明禅宗 平常心是道 的教义 使得成佛作圣的宗教变成了 明一1 5 见 性 的宗教 重视人的自我本性的禅宗给予了教徒更大的自由空间 禅宗弟子填写 要眇宜修 词体也就不足为奇 从词僧的生平际遇中 我们还可以看出 宋代词僧以北宋居多 而且在词体繁 盛的仁宗至徽宗时期 柳永 苏轼 秦观 黄庭坚等名家辈出的时代 也是宋代最 为出色的词僧仲殊 祖可 惠洪 仲皎生活的年代 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时代社会 风尚与文化文学的发展的特征也同样体现在这些世外僧人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词僧十六人 其中就有五位高僧 是佛教界德高望重之人 仲殊原 本为仕 祖可出身书香门第 宝月出身名门 仲皎 所交皆文士 由此可见 这些能有作品保留下来的僧人 多非等闲之辈 在那个信息交流较为落后的时代 文本的保存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仲殊的 宝月集 祖可的 瀑泉集 善 珍的 藏叟摘稿 皆失传 而大量的不曾结集的僧人词作佚失的又有多少 比如 在惠洪的 渔家傲 词题下有 戏效宝宁勇禅师咏古德遗事 但是现在已经看不 到这位禅师的作品了 在宋代那样一个人人歌唱的时代 词僧应决不止我们今天能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收集到的这么几位 我们仅可以根据流传至今的作品 对宋代僧人词作一点研究 1 2 词僧产生的时代背景 说到僧人 自然会想起手持佛珠 普渡众生的菩萨形象 或者想到吃斋念佛 远离红尘的方外之人 僧人在我们的心里总是一心向佛 不涉尘世 生活在佛门清 净世界的宗教信徒 而说到宋词 总会让人想起花问樽前 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拍板唱 杨柳岸 晓风残月 令人觉着有曲婉妩媚之感 僧人与词似乎应不搭界的 然而 宋代确是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 凡是有 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既说明柳永词得到大众广泛的喜爱 又说明词的歌唱相当普 及 据现今保存的资料 在宋代 文人士大夫 歌妓走卒 和尚尼姑皆有词作留传 那么 在怎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滋生了填词的温床 使得僧人也涉足词坛 词僧的产生与其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仲殊在出家之前就长于填 词 只因特殊原因方才出家为僧 而祖可原本生于书香门第 大约因有恶疾 心性 受影响方才遁入空门 惠洪年幼即父母双亡 无家可归 依托佛门 但总的说来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简单地说 词僧的产 生 一方面与文化倾向 社会风尚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 作为僧人这一群体 佛教 自身世俗化的发展趋势也必然对其产生了熏大影响 1 2 1 社会文化风尚 政治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力不庸置疑 宋代统治者对于佛教的扶持态度必 然给予宋代佛教发展以重大的影响 两宋时期 除了徽宗朝有过一段短暂的崇道排 佛时期外 对佛教都采取扶持的政策 重视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宋王朝建立以后 反后周限制 打击佛教的做法 据说宋太祖见后周毁佛 以为 今毁佛教 大非 社稷之福 即位后 敬僧礼佛 诏沙门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万人西行求法 宋太宗赵 光义太平兴国元年 9 7 6 度童行达十七万人 后又设译经院 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1 1 中断了半个世纪由朝廷主持的佛典翻译 宋真宗赵恒 并隆三教 而敬佛重 法过于先朝 故其以天翰撰述 则有 圣教序 崇释论 法音集 注 四十二 章 遗教经 一岁度僧至二十三万 在朝廷加护下 北宋寺院经济大发展 3 苏辙在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 诗中描叙道 四方清净寺 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 营 百事得丰赡 4 正是在朝廷支持下 律宗 华严宗 法相各宗均有所恢复 天台宗更有新的发 展 分立山家 山外二派 山家之说至南宋并盛极一时 而在官僚士大夫间最为流 行的还是 教外别传 的禅宗 统治者的支持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不过与此同时 统治者对于佛教的支持就是加强了对佛教的控制 加强了政治给予宗教的思想意识 的影响力 以便其更好的为政治服务 这样一种政簸是令佛教进一步世俗化的重要 因素 佛 儒 道融合成为了必然 这样的变化必然对僧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宋代也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 文人士大夫受到了广泛重用 俸禄之厚 政治 地位之高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鲜有可比 然而成熟的文官制度 高度的君主专制和 中央集权 也使得宋代士人的思想束缚与精神压抑较之唐代要严重得多 在强大的 国家机器的运转中 文人的命运与政治紧密联系 在这种政治形势下 士大夫普遍 喜禅 以从禅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士大夫与禅宗发展的联系加强 僧人与文人士大 夫的联系与交往大大增多 从而对僧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 宋代社会的享乐风气盛行 自宋太祖于建隆元年 9 6 0 建国 至元 兵于理宗祥兴二年 1 2 7 9 攻陷崖山 宋朝享国约三百二十年左右 在这三百余年 的历史中 除了靖康之乱 崖山攻陷两大历史时期人民饱受兵燹之祸与流离之苦外 其余多数时间均在晏乐升平的气象中度过的 口 虽然边患不断 但社会政治相对稳定 经济迅速发展 表现着一种 太平盛世 的繁荣景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社 会普遍重视享乐 这种享乐风气 与开国皇帝太祖的大力提倡不无关系 北宋初年 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 劝石守信等臣下说 人生驹过隙尔 不如多积金 市田宅 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6 1 宋代享乐的社会风习 是燕乐的风行 歌舞佐酒的歌妓制度繁荣的温床 而这 样的社会文化消费与享乐风尚也是宋词繁荣的原因之一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词繁盛的另一个原因是文人对于词体的喜爱 宋代是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 为基础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封建王朝 重内轻外的国策 中央集权的 高度强化 仕进道路的狭窄 迫使文人士大夫必须依附于国家政权 将自我角色定 位于忠君报国的理念之上 理学思想的影响 又使他们颇为自觉地将沉重的精神枷 锁套在了自己的身上 一方面是宽松的政治环境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又是 严重的思想束缚和精神压抑 前者可以满足士大夫们世俗人生的各种功利性 享乐 性需求 而后者则钳制甚至扼杀了他们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心理上的压抑使得 宋代文人渴望在软香温玉的词体中释放与宣泄自己的悒郁情绪 在这样的社会风尚里 宋代歌词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 新声巧 笑于柳陌花衢 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口竖于僧人利用歌词来宣扬佛教 或者也用 词体来抒写一时的感悟 也就很能理解了 1 2 2 佛教世俗化 佛教自身的世俗化是僧人可能填词的又一重要原因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 中国人就以自己固有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意识来滋养 它 培育它 从释迦牟尼的最初本意来讲 佛教是期图彻底脱离现实人生的 有着 不养父母 不娶妻生子 不事农桑 不蓄头发 不拜君父等等教条 这些教条一方 面是佛教得以维护自身的独立与尊严的重要法宝 另一方面是企图摆脱现实痛苦的 手段 期望以斩断与现实甚至自身肉体的联系达到其解脱痛苦的目的 然而 僧侣的生活来源最初主要依靠乞食和施主布施 部分受国家的直接供养 因而 僧侣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寄生阶层 北朝社会动荡 僧侣的数量曰益增多 这些僧侣主要来自战乱或灾荒后的流民 他们 出家离俗 只为衣食 这样的状况 使得统治阶层开始限制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所以 一些有识的高僧开始强调 有生 之本 以食为命 以改变僧人的寄生地位 相传从僧璨开始 禅僧到江淮地区寻找 出路 及至道信在黄梅双峰山聚众五百定居 提倡作 务 坐 禅 并重 自给自 足 为流民逃僧创造了真正的世外桃源 后来南能北秀的对立 直接表现为非官禅 与宫禅间的斗争 而隐藏在其背后的则是有农禅和非农禅的分歧 南宗的胜利 标 1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志着农禅的胜利 就佛教而言 劳动进入佛门 使僧侣由寄生转入自给 无疑是一 个伟大的变革 由此引起一系列宗教观念的更新 8 佛教 作为一种宗教组织 一方面需要大批的忠诚的追随者 需要文人士大夫 等上层人士包括统治者的支持与宣扬 但另一方面 这种与现实人生的紧密接触其 实是与自己的原始教义不可避免地有相互抵触之处 唐以后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 一禅宗在其发展中逐渐摆脱繁琐的修炼过程和经论词句的解释 由思辩推理转入神 秘直觉 用 顿悟成佛 的天国廉价门票 增强了佛教法力的吸引力 9 在宋代的 特殊制度下 佛教各宗里日益融合的趋势 思想上已经少有建树 在统治者的政治 制度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之下 禅林寺院经济非常活跃 僧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当紧密 佛门大力提倡忠孝 向帝王俯首称臣 并且开始自觉地进行佛学儒学化 的变革 佛门的世俗化倾向 使得佛门弟子参与现实社会的意识加强 而且佛们教规的 不断简化 世俗化 儒学化也使得僧人获得一定的自由空间 填词成为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佛理词 宋代词僧1 4 0 首词中 有5 0 首词作是以佛理为内容 占词作总数的3 6 十六 位词僧中共有十位流传有表现佛理的作品 显然 佛理词在僧人词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 佛理词不是一般意义上反映出一定的禅趣 禅境的词作 而是以直接表现佛理 为写作意旨的作品 这类词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其一 直接宣扬佛教信仰 其二 在作品中表现词人对于佛理的参悟 以开悟心性为写作意旨 2 1 宣扬佛教信仰 在 高僧传 卷二中 记载了鸠摩罗什与僧教的对话 天竺国俗 甚重文制 其富商体韵 以入弦为善 凡觐国王 必有赞德 见佛之仪 以 歌叹为贵 经中偈颂 皆其式也 l l 由此可知利用诗歌来表达歌颂赞叹本是古印度的传统 佛教在宣扬其教义时采用了 多种形式 以增强其影响力 当歌词成为宋代市民生活的日常娱乐方式之时 佛门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也利用说歌唱形式宣扬自己的佛法 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宋代学僧道诚在 释氏要览 中记载 毗奈耶云 王舍城南方有乐人 名藤婆 取 菩萨八相 辑为歌曲 令敬信者闻生欢喜心 今京师僧念梁州八相 太常引 三归 依 柳含烟等 号唐赞 又南方禅人作渔父拨棹子 唱道之词 皆此遗风也 1 1 1 晓莹在记录则禅师的 满庭芳 后 有批语 或讥其徒以不正之声混伤宗教 然有 乐于讴吟 则因而见道 亦不失为善巧方便随机设化之端耳 12 可以看出南方的禅 僧 利用流行的渔歌作为唱导之词 即作为大众教化之具是很普遍寻常的事情 也 是为佛门所认可的 宣扬佛教信仰首先是对于佛教的一些基本教义的宣传 其次是极力描绘西方世 界的美好与欢乐 作为吸引大众的筹码 再有表达专心修炼 期图进入西方极乐世 界的词作 反映一种宗教上的倡导与感召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1 直接宣扬基本教义 宋代僧人词中 有3 6 首直接以宣扬佛门教义 占全部佛理词的6 0 全部宋代 僧人词的2 4 佛门经典教义是相当高深的 作为向大众宣扬的一般佛法是最基本最浅显的 现在也已经为大众所熟知 比如人生苦短 名利虚空 还有弃恶扬善 回头是岸 教导人们看破红尘 皈依佛门 只有信仰佛教方能摆脱现实的苦难 超脱轮回等等 人生苦短 万法皆空 这是佛门基本教义之一 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变迁不息的 无常的 广宇悠宙 不外苦集之场 在现实人生中种种的不幸与不自由 艰难与忧愁 痛苦与绝望 甚 至曾经拥有的幸福与名利 都可能在转瞬间消逝 死亡最终会抓住每一个人 这样 的一种宿命感与挫败感使得很多人对于现实中追逐名利的驱动力产生了巨大的疑 惑 我们为什么而活 佛于是告诉我们 大干世界 万物纷纭 只是一场虚幻 是 身如聚沫 不可撮摩 是身如泡 不了久立 是身如炎 从渴爱生 是身如芭蕉 中无有坚 是身有幻 从颠倒起 是身如梦 为虚妄见 是身如影 从业缘乱 是 身如响 属诸因缘 是身如浮云 须臾变灭 是身如电 念念不住 1 3 1 从而教导 人们看破红尘 超脱世俗 净圆的 望江南 娑婆苦 六首就是以宣扬尘世之苦为中心意旨的 在此仅选 两首 娑婆苦 身世一浮萍 蚊蚋睫中争小利 蜗牛角上窃虚名 一点气难平 人我盛 臼夜长 无明 地狱争头成队入 西方无个肯修行 空死复空生 叉 娑婆苦 光影急如流 宠辱悲欢何日了 是非人我几时休 生死路悠悠 三界里 水面 一浮沤 纵使英雄功盖世 祗留白骨掩荒丘 何似早回头 净圆的六首词从不同的方面阐明人生中生老病死的痛苦 人生情爱的烦恼 名利荣 辱的虚空等等 告诉人们 早回头 可曼 渔家傲 中也有这样的咏叹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谁知端坐却能游 顷刻心飞到玉楼 竹影月移来户牖 便疑行树在檐 万事到头无益已 寻思只有修行是 若送此心游宝地 还容易 坐观落e l 当西坠 万顷 红光归眼际 眼开眼闭长明媚 此观成时知法味 心欢喜 临终决定生莲里 又 清风为我拂寥演 不许残云遮屋角 禅居深掩静无人 坐看一轮红日 四相相催生病老 死魔不定朝难保 争似寅昏持佛号 西方好 树林水鸟称三宝 磨灭 等闲髭鬓皓 乐邦行计唯宣早 万亿国邦非远道 休烦恼 一弹指顷能行到 非常明确地劝告众生 万事到头无益己 四相相催生病老 死魔不定朝 难保 唯有皈依佛门方才可以获得欢乐 知足常乐 精心寡欲 要求人们去除妄念 随遇而安 清心寡欲也是佛门极力倡导的 下面一首晦庵 的 满江红 就是教导人们不要沉迷于现实樊笼 劝人知足寡欲的 胶扰劳生 待足後 何时是足 据见定 随家丰俭 便堪龟缩 得意浓时休进步 须知世事 多翻覆 漫教人 白了少年头 徒碌碌 谁不爱 黄金屋 谁不羡 千锺禄 奈五行 不是 这般题目 枉费心神空计较 j l l l 自有儿孙福 也不须 采药访神仙 惟寡欲 这首词告诫人们要 知足 应当 得意浓时进步 因为世事难料 多翻覆 而欲望总是没有止境 对于人生的欲念 词人还是给予了理解 谁不爱 黄金屋 谁不羡 千锺禄 不过僧人认为世间一切乃有定数 所以告诉人们不要枉费心机 也不要信奉道家的神仙药草 只有随遇而安 清心 寡欲 遁入空门 方是正道 众生平等 慈悲为怀 主张众生平等 宣扬慈悲为怀 不可杀生也是佛门的重要教义 了元仅存的一 首 满庭芳 就是这样的词作 词如下 鳞甲何多 羽毛无数 悟来佛性皆同 世人何事 刚爱口头浓 痛把群生割剖 刀头转 鲜 血飞红 口口口 零炮碎炙 不忍见渠侬 喉咙 才咽罢 龙肝凤髓 毕竟无踪 谩 赢得 生前天寿多凶 奉劝世人省悟 体恣意 激恼阎翁 轮回转 本来面目 改换片时中 词中描绘了宰杀生灵的血腥与残忍 劝戒人们弃恶扬善 不可轻易杀生 休恣意 激恼阎翁 表现了词人的慈悲心怀 反映出对佛教道义的宣扬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描绘西方极乐世界 吸引凡尘大众 对于现实的苦难的渲染与对西方极乐世界的颂扬是相辅相成的 既然佛从人间 万象中得出现实就是苦空之结论 那么人们如何摆脱这无边的苦 走出这无际的空 在否定现实的意义后 必须给予人生一个理想的归属 使生命不至于陷入绝望 佛 于是告诉人们 熄灭人生一切欲望 方可达到 涅柴 境界 进入西方美妙的极乐 世界 对于西方世界的渲染与歌颂 对于菩萨的项礼膜拜都是为着宣扬其佛门法力 吸引广大民众的 净圆的 望江南 西方好 六首皆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光彩 在此仅录两首 西方好 七宝甓成池 四色好华敷菡萏 八功德水泛清漪 除泻又除饥 池岸上 楼殿 势飞辈 碧玉雕栏填玛瑙 黄金危栋阔玻璃 随处发光辉 又 西方好 琼树耸高空 弥覆七重珠宝网 庄严百亿妙华宫 富里众天童 金地上 栏檐 绕重重 华雨飘香散漫 乐音嘹亮鼓清风 闻者乐无穷 可曼的 渔家傲 中也有这样的主题 看看下面两首 四色莲华间绿荷 一莲华载一弥陀 莫疑净土程途远 日日人生雨点 我佛莲华随步踏 黄金妙相青螺发 因地曾将洪誓发 四十八 众生尽度成菩萨 宫殿 红香华影合 宝阶三道琉璃阔 水鸟树林皆念法 声嘈嘴 空中零乱天华撒 又 行树阴阴布七重 宝华珠网共玲珑 百千种乐俱鸣处 天雨曼陀散碧 彼土因何名极乐 莲华九品无三恶 虽有频伽并白鹤 非彰灼 如来变化宣流作 九品 一生离五浊 自然身挂珠璎珞 宛转白毫生额角 长辉烁 百千业障都消却 在可曼二十首词中有六首在描绘西方净土 表现出其对于佛教的虔诚崇拜 对西方 乐土的无限向往 寿涯禅师的 渔家傲 咏鱼篮观音 是一酋歌咏菩萨风仪的词作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深愿弘慈无缝罅 乘时走入众生界 窈窕丰姿都没赛 提鱼卖 堪笑马郎来纳败 清冷 露湿金巢坏 茜裙不把珠缨盖 特地掀来呈捏怪 牵人爱 还尽许多菩萨债 净端禅师有一首 渔家傲 描绘的也是摆脱凡尘 进入西方净土世界的美妙欢 乐 七宝池中堪下钓 八功德水烟波渺 池底金沙齐布了 羡鱼鸟 周回旋绕为阶道 白鹤孔 雀鹦鹉噪 弥陀接引毫光照 不是修行何得到 一般好 西方净土无烦恼 2 1 3 宣扬专心修炼 教导一心向佛 在宋代十六位词僧中 十五位皆是禅师 仅可曼一人根据其词作来看 以称念 阿弥陀佛进入西方净土为主旨 是净土宗法师 可曼有 渔家傲 十一首词作皆是 宣扬一心修炼 跳出现实樊笼 从而步入西方极乐世界的 在此仅录两首 览遍经文与律仪 频频唯动念阿弥 一声消尽千生业 何况唠唠久诵 休纵心猿驰意马 牢将系念绳头把 说破十疑因智者 争传写 庐山又结莲华社 十八 大贤居会下 功成五色云西驾 诸上善人都在那 相迎迓 聚头只说无生话 又 经赞弥陀愿力强 劣夫为喻从轮王 四天一日行周遍 西去应非道路 净土故乡嗟乍别 天涯流浪经时节 老去染沾眉鬓雪 思归切 闻声愿寄辽天月 念念 时时修净业 临终佛定来迎接 有誓表为诚实说 广长舌 三千遍覆红莲叶 以上词作都是直接宣扬佛教的 其宣扬的意图相当明确 他们就是通过词的传 唱 以期图教化众生 与普通文人的佛理之作的区别十分明显 比如苏轼有一首 吉 祥寺僧求阁名 过眼荣枯电与风 久长那得似花红 上人宴坐观空阁 观色观 空色即空 t 4 1 这首诗直接运用了佛教术语 也表达出万事皆空的思想 过眼荣 枯电与风 色即空 是佛教里比较重要的哲学命题 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 到苏轼写诗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宣扬佛教 扩大佛门影响 诗歌只是词人排遣自己 情绪的一种方式 是情绪与感触的文学描绘 与真正的释子们宣扬佛理的词作相去 甚远的 在僧侣笔下 关于生命的虚空感要来得更理性 不是一时一事的慨叹 而 是有意识的宣扬 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很浓厚的理性色彩 因而 在一定程度上 僧 1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这类词作是宗教宣传品 而文人的诗词只是表达着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 这些感 悟或因佛教的影响 或因内心的感受契合佛理而呈现出较为浓郁的佛理色彩 本质 上 仍是在抒发内心感情 在这个意义上讲 词僧的这些作品具有很明确的功用性 是词作为社交功能 娱乐功能之后的一种教化功能 说理一向让人觉得枯燥 说教似的的作品是很难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感染力的 僧人佛理词中有一些作品就是如此 比如可曼的词 说教的成分相当浓厚 但是 宣扬佛教信仰的词中还有一些作品却能够在切合音律的基础上 比较完好的表达佛 教义理 可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与课程安排工具
- 年产7500台工业交换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 2025年物业管理高级人员资格认证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英语学科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初中体育面试实战模拟题集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过氧化工艺作业-硝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家庭室内装修合同
- 自建房包工质量安全协议书
- 2025年福建省无人驾驶航空器操作控制职业技能大赛(航拍无人机驾驶员)试题(附答案)
- 落户防离职协议书
- 职称评审委托合同协议
- T/SFABA 5-2024食品配料天然度检测
- 铁路团体车票协议书
- 2025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深度分析解读课件
- 早产儿低体温管理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及管控清单(附记录表格)2
- 2025翻译行业发展报告
- 监控质量协议书范本
- 2025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