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usp37.doc_第1页
85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usp37.doc_第2页
85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usp37.doc_第3页
85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usp37.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内毒素试验USP37装置将用于验证过程的所有玻璃器皿和热稳定性材料置于干热灭菌箱中以除去热原。最小灭菌时间和温度一般为30min,250。若需使用塑料器皿,例如微孔板或自动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注:在本章中, “管”的意思包括其他任何反应容器,如微量滴定管】试剂及试液阿米巴溶解产物(鲎试剂)鲎试剂是一种由寄生于鲎(中国鲎或美洲鲎)中的阿米巴虫的溶解产物(白血细胞)获得的冻干产品。该试剂符合有关法规要求。【注:鲎试剂会对一些除内毒素外的-葡葡聚糖起反应。可利用鲎试剂不与葡聚糖反应,通过移除阿米巴溶解产物中会与葡聚糖反应的G因子或抑制阿米巴溶解产物的G因子反应系统和用于存在葡聚糖的内毒素试验。】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用注射用水或其他不与鲎试剂反应的在灵敏限度内的水。溶菌液供试液在缓慢搅拌下,阿米巴溶解产物(鲎试剂)溶于BET检查用水或鲎试剂生产商建议的缓冲液中,根据生产需要贮存重组的鲎试剂,冷藏或冷冻。溶液的制备:标准内毒素储备液标准内毒素储备液是根据包装上的说明书,制剂标签上标准内毒素储备液的储存和制备,用现行的WHO国际标准校准过的USP内毒素标准品制备的。内毒素用EU表示。【注:1EU=1IU】内毒素标准液将内毒素储备液混合均匀,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对其作适当的系列稀释。尽快使用稀释液,以避免因吸附而失去活性。供试液供试溶液是通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稀释药物制备。某些物质或制剂可能在其他水溶液中被更适当地溶解、稀释。如有必要,调节待测溶液的pH值,使鲎试剂和样品的混合物pH在由鲎试剂生产者定的pH范围内。通常使用于pH范围在6.0-8.0的产品。pH的调节可以用鲎试剂生产者推荐的酸、碱或适当的缓冲液。酸和碱可以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用浓缩液或固体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制备。缓冲剂必须进行验证无内毒素和干扰因子。最大有效稀释液(MVD)测定新增最大有效稀释液是指内毒素限度待测样品的允许的最大范围的稀释液。用下列公式测定MVD:MVD = (内毒素限度 供试液浓度)/()内毒素限度注射药品的内毒素限度取决于剂量,等于K/M2,其中K是每千克体重内毒素的阈值热剂量;M是每千克体重产品的最大推荐剂量。当进行间隔频繁注射和连续输液时,M是指每小时给药的最大总剂量。在药典中,注射药品的内毒素限度规定为EU/mL, EU/mg, EU/单位生物活性,等。供试液浓溶液mg/mL内毒素规定为重量(EU/mg)的情况下;Units/mL内毒素规定为重量(EU/单位生物活性)的情况下;mL/mL内毒素规定为重量(EU/mL)的情况下。 凝胶法(EU/mL)或者用于浊度法和显色法标准曲线的最低浓度的标示灵敏度。凝胶法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量化内毒素的方法。在标准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为确保实验的精确和有效性,按下面的准备实验中描述做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和干扰因子确认的实验。准备实验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确认实验 使用前用至少4个鲎试剂确认标示灵敏度,单位为EU/mL。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确认试验。至少用USP细菌内毒素RS和BET水制备4个不同浓度(相当于2,0.5,0.25)标准液。USP37增加取装有等容量(如0.1ml)鲎试剂溶液的试管,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混合。如果使用冻干鲎试剂单个测试量的小瓶或安瓿,可直接加入上述溶液。将反应混合液按照生产商说明培养一个恒定周期(通常为371下602分钟),避免震动。为测试凝胶的完整性,将试管从恒温器中依次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倒置时,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完整凝胶者为阴性。最低浓度标准溶液在所有平行试验中均显示阴性该试验才有效。反应终点是指系列递减的使鲎试剂凝结的标准内毒素浓度最小浓度。通过四个平行试验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平均值,再取平均值真数,计算反应终点的几何平均值,如下式: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antilog(/f)为系列反应终点浓度对数的总和,f为重复试验试管数。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EU/ml)。当这个值在0.52之间,标示灵敏度确认,并可用于内毒素检查。凝胶法干扰因子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 B,C,D,在抑制/增强试验中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上述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步骤操作。B和C溶液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按鲎试剂灵敏度确认试验公式计算。溶液内毒素浓度/加入内毒素的溶液稀释液稀释倍数内毒素的初始浓度平行试验次数AaBbCcDd未加入/供试品溶液2/供试品溶液2/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未附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供试品溶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12481248210.50.25210.50.254444422222a溶液A:未检出内毒素试验的供试品b溶液B:供试品的干扰试验c溶液C:标示鲎试剂灵敏度的对照d溶液D: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的阴性对照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才有效。若B溶液的检测结果可以反应供试品存在条件下的鲎试剂的灵敏度,当其测定值在0.5-2.0时,则认为供试品溶液在该浓度下不干扰试验,否则须进行干扰试验。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使用更大倍数的稀释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可以排除干扰。可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如过滤、中和、透析或加热处理等)排除干扰。排除干扰方法的建立要在不失去内毒素的基础上,通过以下试验确认,用加有标准内毒素的样品经选择的去除方法处理后,重复干扰试验。限度试验操作方法:按表2制备溶液A、B、C、D。按鲎试剂灵敏度确认试验项下进行检查。表2. 凝胶限度试验溶液的制备溶液*内毒素浓度/被加入内毒素浓度平行试验试管数A无加入/稀释的供试品溶液2B2/稀释的供试品溶液2C2/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2D无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2*使用稀释倍数不大于MVD并按凝胶法准备试验-凝胶法干扰因子试验项下的处理溶液A和阳性对照溶液B。阳性对照溶液B和C含标准内毒素制剂为相应标示鲎试剂灵敏度的两倍。阴性对照溶液D为鲎试剂水。说明若阳性对照溶液B和C的平行管均呈阳性,阴性对照溶液D的平行管均呈阴性,试验有效。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溶液A 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阳性,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当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中的一管为阳性,另一管为阴性时,需进行复试。若复试中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若复试中溶液A有一管或两管都为阳性,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的稀释倍数下为阳性,则需将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并进行复试。定量试验操作本方法系通过确定反应终点浓度来量化供试品中内毒素的含量。按表3制备溶液A、B、C和D,按鲎试剂灵敏度确认试验项下操作。表3 凝胶定量试验溶液的制备溶液内毒素浓度/被加入内毒素的溶液稀释用液稀释倍数所含内毒素的浓度平行管数Aa未加入/供试品溶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12482222Bb2/供试品溶液122Cc2/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1248210.50.252222Dd未附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2a溶液A:供试品的以不超过最大有限稀释倍数的稀释液,用于干扰试验。随后的供试液稀释不超过最大有限稀释倍数。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做管稀释,分别为,,相关的稀释度被用于干扰试验,其它适当的稀释度也可能被用到。b溶液B:含2细菌内毒素的溶液(供试品阳性对照)c溶液C:两个系列共支管稀释,含标准内毒素浓度为2,,,d溶液D: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阴性对照)。计算及判定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则试验有效:()阴性对照溶液的支试管为阴性;()阳性对照溶液的的支试管为阳性;()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在到范围内。对溶液进行内毒素检测,得到各系列稀释溶液反应终点的稀释率,将反应终点的稀释率乘以既得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平行管的反应终点浓度即为样品的反应终点浓度。若试验选用供试品的稀释液,则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