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2006.8.28.doc_第1页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2006.8.28.doc_第2页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2006.8.28.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学案课题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减刑强弱。2、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3、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4、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情感。教学重点: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减刑强弱。2、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教学起点: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吃西红柿、和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这些经历史学生初步认识到他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但是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涩味?不同浓度的醋酸酸味为什么不同?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这两类物质?这些问题虽然学生难以自发地提出来,但是却是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被引发出来的,并且这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试验探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通常情况下,含有酸的物质有酸味,含有碱的物质有涩味和滑腻感。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品尝或接触的方法来区分酸碱,但在化学上,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化学上是如何区分酸碱的呢?一、如何识别酸和碱实验探究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等六种物质,再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记录将观察的现象记录到课本第3页的表格中活动天地在另外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上述6中物质,然后想其中分别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记录将观察的现象记录到课本第3页的表格中小结酸碱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色知识应用现有白醋、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分它们?定义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溶液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的物质。交流共享为什么不同的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酸中都含有氢离子,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我们把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知识应用削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盐酸、硝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多学一点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酸溶液或碱溶液。酸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过度指示剂能告诉是酸是碱,但不能告诉我们酸碱的强弱,如何表示酸碱的强弱呢?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一定量的水中,氢离子的数量越多酸性越强,氢氧根的数量越多碱性越强。化学上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范围在0-14之间,小于7时,呈酸性,大于7时呈碱性,等于7时呈中性。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测定溶液pH的方法pH试纸实验探究 12测定溶液pH,选择学生自己带的各种样品,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pH 课堂练习完成书P6在线测试三、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请同学阅读相关内容,了解胃液中胃酸的功能,以及人体某些体液的pH范围;了解土壤中的pH值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长话短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有以下收获1、利用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等酸碱之世纪能够识别酸和碱。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3、知道物质的酸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