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1).doc_第1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1).doc_第2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1).doc_第3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1).doc_第4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1.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b. c. d.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 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 我国一些地方台开播的中国好声音、 一站到底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a b c d4.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怠慢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并闹出笑话。这说明( ) a.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b. 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 d. 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同逾越的障碍5. 2014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启动了校训是什么?的专题报道。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上述材料体现了( ) 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训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优秀文化能够塑造全面的人生 a b c d.6. 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 b. c. d.7. 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在央视播出,张丽莉等54名同志被授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他们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鲜活的道德行动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由此可见( )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 b. c. d. 8 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 )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政治是文化的基础a b c d9 截止2013年底,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累计服务群众已达13亿人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99%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已建成65万家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提前4年完成“十二五”目标。我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基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 b. c. d.102013年6月8日,有着56年历史的“音乐界奥斯卡”格莱美大奖首次来到亚洲,成都观众在华丽的嗓音中体验东西方文化的珠联璧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 b c d11 2013年7月16日,第12届哈瓦那国际夏季杂技节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国深圳福永杂技团表演的节目晃圈以它精巧的节目设计、高超的杂技技巧以及优美的中国配乐征服了在场的观众,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表明 (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有时尚的也有经典的12. 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 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 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b.坚持功利主义,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 c.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13. 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重要的贸易商道,也是一条承载沿途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材料表明( ) 人口迁徙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商品交换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交流 a b c d14一条台湾同胞发来的寻亲求助微博,得到三门峡市警方的重视,该市公安局民警通过官方微博“平安三门峡”积极相助,经过14小时努力,终于促使失散20年的海峡两岸亲人相认。“微博寻亲”的兴起是因为( ) a微博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寻人途径 b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c微博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d微博原创性日益凸显15客家是汉族的独特民系,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如客家的围屋在中国民居中是独树一帜的,客家话形成一种独特的方言。当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时,又将中国文化带到异国他乡。这说明 ( ) 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与其它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 b c d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孝道也得以以新的形式发扬。许多子女、媳婿会为其父母过生日时在电视台点歌。但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这样的美好祝福始终是不变的。这说明( )a.要反对文化多样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必须对传统思想进行改造 d.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认同特征17. 国务院关于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中,提议将教师节由每年的9月10日改为9月28日(即孔子诞辰日)。专家认为,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 b. c. d.18. 在杭州“丝绸路中国梦2013中华丝绸文化论坛”上,著名绸企万事利集团将其利用无涂层微喷技术成功复制、还原流失在海外的12幅敦煌丝绢古画赠送给了敦煌博物院,轰动了海内外。“无涂层微喷”是万事利的专利技术,这种现代他的生产工艺,采用不带任何化学品的原料,还原的古画精度甚至超过了原画。这表明( ) 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作用日渐突出 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 b c d19. 2014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城镇建设要保护好历史文化是因为( ) 历史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 a. b. c. d.20.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这段文字说明( ) a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21. 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email、msn、qq等方式总有一款适合抒发离别之情或道声平安。这表明( )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b c d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a. b. c. d. 23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在新浪微博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并评论道:“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到此一游”远涉重洋,国内不文明言行的“输出”实在让人尴尬。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对此我们应该( ) 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加强文化自觉自省,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文化自强 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 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 b. c. d.2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 ) a对历史的继承,对生活的观察 b社会实践 c文化工作者的灵感 d对文化创造的执著追求25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华侨下南洋 朝鲜与韩国在历史长河中曾经长期使用汉语 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b c d 26在文化发展上,有人认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同以前的文化一刀两断,自主创新,不拘于前人。这种主张 ( ) a具有革命性质,符合马克思主义 b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c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d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27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 28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主要是由于( ) a文化本身的保守主义传统 b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中国文化重视经验和技能而轻视理性与反思 d中国文化本身缺乏宗教信仰的浸润 29. 每年山东曲阜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时,海外华人、华侨和侨界领袖一齐前来参与祭孔大典活动,港澳台地区也派出了祭孔参访团前来祭祀。同时,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庙也举行祭孔活动。举行祭孔大典( ) 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有利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文化复古主义的重要表现 a b c d 30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材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领风骚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31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热。这些现象表明( ) a中华文化能够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 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广泛传播322013年11月,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见右图) 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 、“广府” 、“岭南文化” 等视觉元素。会徽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 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33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 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a b c d.34“原生态唱法”,是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原生态唱法”成为第十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的亮点。“原生态唱法”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各族各地区文化( ) 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渐趋融合、走向统一 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a b c d 35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a b c d.36.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 ) 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37. 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具有以下特点( ) a.包容性和传承性 b.持久性和继承性 c.民族性和稳定性 d.实用性和整体性38.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 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塑造坚韧民族品格 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b c d 39.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坚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不失根基、不失本色 a. b. c. d.4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中国梦”( ) 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蕴含了每一个人的价值观,能够凝聚民族力量 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产生巨大作用 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励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41. 材料一:当经济领域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与文化产品逆差同时而来的,还有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念的侵入。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深刻阐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分)42. 2011年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阿拉扎大学。首先,总理与该校师生进行了互动。学生们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并声情并茂地朗诵和演唱了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温总理与学生们共同演唱了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全场响起阵阵掌声。随后,温家宝与学生们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并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总理说,文化从来就是开放包容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尊重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要相互尊重。不同文明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才能实现共同繁荣。要努力推动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对话,共同倡导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运用文化多样性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3分)(1)为什么要推动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对话?(5分)(2)要倡导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做?(8分)43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和消亡境地。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 (1)重视保护非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