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赞宁是北宋著名的高僧和博物学大师,物类相感志是继张华 博物志之后中国著名的博物学著作。佛教高僧著有博物学著作, 这其中必定有思想联系与时代特色。赞宁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都是 佛教繁盛时期;同时赞宁本人出入儒释道三家,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典 型代表。这种思想背景和时代背景,成为赞宁“物类相感 的博物学 思想的基础。所以研究物类相感志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赞宁生平的回顾及著作的整理,试图把握赞宁的思 想,探讨物类相感志产生的思想背景。同时笔者通过对物类相 感志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论证其科学成就及对宋明时期一些著作 的影响,以期确定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本文还做了一些整理与界定工作,通过对物类相感志三种版 本的梳理,厘清三种版本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十八卷本的作者为赞宁。 关键词:赞宁物类相感志版本科学价值影响 a b s t r a c t z a nn i n gi st h ef a m o u sm o n ka n d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m u s e u mo f m a s t e r s , w ul e ix i a n gg a nz h i ”i st h ef a m o u sm u s e u mo fc h i n e s eb o o k sa f t e rt h e ”b o w uz h i ”o fz h a n gh u a b u d d h i s tm o n kw r o t eam u s e u mo fb o o k s ,w h i c hm u s th a v e c o n t a c tw i t ht h ei d e a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i m e s t h et w oi m p o r t a n ts t a g e si nz a n n i n g sl i f ea r eb u d d h i s tb u s yp e r i o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z a nn i n gf u s e dc o n f u c i a n i s m , 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b e i n gt h e c o m m i s s a r yo ft h eu n i t yo ft h et h r e et y p i c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t h i si d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n da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i s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o fz a nn i n g s ”w ul e ix i a n gg a n ”i nt h et h i n k i n go ft h em u s e u m t h e r e f o r e ”w ul e ix i a n gz h i ”h a v eg r e a tv a l u e b a s e do nt h er e v i e wo ft h el i f ea n dt h ew o r k so fz a nn i n g , it r i e dt og r a s pt h e i d e ao fz a nn i n ga n d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 ”w ul e ix i a n gg a nz h i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ip r o o fi ts c i e n t i f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m p a c to ft h ew o r k si nt h es o n ga n d m i n g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a n dc o n f i r m i n gi t s t a t u si nt h e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 , t h r o u g h c o m b i n g ”w ul e ix i a n gg a nz h ie o m p r e h e n s i v l y t h i sp a p e rh a sa l s od o n es o m ew o r kt od e f i n ea n do r g a n i z e ,t h r o u g hr e c e a r c ht h e t h r e ev e r s i o n so f w ul e ix i a n gg a nz h i 什:t oc l a r i f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h r e e v e r s i o n s ;i d e n t i f i e dt h ea u t h o ro f18v o l u m e sf o rz a nn i n g k e yw o r d :z a nn i n g “w ul e ix i a n gg a nz h i v e r s i o n s c i e n t i f i c i m p a c 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蒸塞盘 日期:迦堕釜塑塑 作者签名:趑叁佥 日期:迦堕至塑塑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走主杰 导师签名: 强龋拴 日期:型:! ! ,罗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忠研究 绪论 一、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赞宁及其著作物类相感志。物类相感志是重要的博物学 著作,赞宁是北宋著名的高僧和博物学大师。从博物学的角度看,物类相感志 是继张华博物志之后中国著名的博物学著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编排体 例上都继承了张华博物志,同时又对其后的类说、绀珠集及物理小 识、本草纲目等著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佛学角度看,物类相感志是 赞宁三教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三教合一思想对其博物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 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无论是研究博物学还是佛学,赞宁物类相 感志的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现在对物类相感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版本及“物类相感”这一 原理上,没有对其做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笔者试图做这方面的工作,厘清物 类相感志的作者,确定无论是十卷本还是十八卷本,其作者都应为赞宁,不存 在苏轼之说;厘清三种版本之间的关系,赞同罗杰教授的观点,确定十八卷本和 一卷本的共同祖本为十卷本;系统研究十八卷本的主要内容,论述其科学价值和 对宋明著作的影响。本文是首次对物类相感志做全面的研究,对研究博物学 和佛教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对物类相感志的研究,现在有苏莹辉先生的论物类相感志之作成年代 和物类相感志分卷沿革考略,在第一篇文章中苏先生认为十八卷物类相感 志的作者为赞宁,“东坡先生”为赞宁别号;后一篇文章由于载于国立故宫 博物院季刊2 卷1 期,所以关于分卷问题苏先生做了怎样的研究不得而知。瑞 典的罗杰格瑞特勒克斯教授的论( 物类相感志) 与( 格物粗谈) 的作者问题, 这篇文章详细论证了物类相感志的祖本问题,明确无论是一卷本还是格物 粗谈,都有一个共同的祖本即赞宁的物类相感志。山田庆儿的 的产生及其思考方法系统的阐述了“物类相感”原理的产生及发展。闻人 军的宋初博物名僧赞宁事迹著作考评对赞宁的生平和著作做了全面的论述。 陈良佐的从 来看宋明间的“格物致知 ,论证了宋代理学家格物致 知蕴含着穷自然之理实际上是受五代宋初博物学家的影响,同时肯定赞宁的价 值。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本文主要是用文献考证的方法。第一、二章采取科学归纳法、文献考证法对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十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赞宁的生平和物类相感志的版本做总体地把握;第三章采取科学分析法和归 纳法窥见十卷本的一部分;第四章利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和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实事求是的态度,论述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 本文结构上分为四章:第一章赞宁传略,介绍赞宁人生的两个不同时期,在 这两个时期中形成的三教合一思想主要是他的佛学思想与博物学思想,根据其思 想上跨儒释道三教,将其著作分类。第二章物类相感志版本考,确定三种版 本之问的关系。第三章物类相感志十卷本( 节录) ,从宋、明代一些著作中 节录的物类相感志条目,来还原物类相感志的一部分。第四章物类相 感志十八卷本的主要内容、成就及影响,通过对十八卷主要内容的考证来论述 其主要成就及对物理小识和本草纲目等著作的影响。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第一章赞宁传略 第一节赞宁生平事迹 一、吴越时期 赞宁,俗姓高氏,其先世渤海人,隋术徙居吴兴郡德清县( 今浙江湖州德清 县) 。祖瑁,父审,皆隐德不仕。母周氏,赞宁生于后梁贞明五年( 9 1 9 ) 金鹅别 墅。后唐天成年中( 约9 2 9 ) ,在杭州祥符寺出家为僧1 ,一云出家灵隐寺2 。清泰 初年( 约9 3 5 ) 入天台山,受具足戒,习四分律,通南山律( 一说“后往灵隐寺, 研习四分律,尤精南山律”) ,著述颇丰,时人谓之“律虎”3 。清泰二年 ( 9 3 5 ) 新罗僧道育在天台山平田寺,赞宁在石梁与道育同宿修行4 。赞宁为吴越 王钱傲所敬,与钱湛、钱亿、钱仪、钱俨、钱昱有密切交往,与崔仁翼、慎知礼、 杨恽等有互相唱和应酬诗文,又兼通儒,、道二家典籍,善文辞,深受王侯名士 敬仰。吴越忠懿王慕其德风,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大师。 二、入宋以后 太平兴国三年( 9 7 8 ) ,忠懿王归降赵宋,赞宁奉舍利真身塔随降之入京。太 宗闻其名,召封滋福殿,赐紫方袍,赐号日“通慧大师 ,并晋住开封左街天寿 寺。宋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太宗下诏命赞宁充翰林史馆编修,纂宋高僧传 三十卷。归杭州旧寺,经过六年努力,在太宗端拱元年( 8 9 8 ) 修成。居无何,征 入汴京,住天寿寺。参知政事苏易简奉诏撰三教圣贤事迹,奏赞宁与太乙宫 道士韩德纯分领其事,赞宁担当佛教部分,著鹫岭圣贤录五十卷,后置署左 街讲经首座。至道元年,西京教门事。咸平元年( 9 9 8 ) ,充右街僧录。年八十二, 视听不衰。咸平五年( 1 0 0 2 ) 圆寂,享年八十四岁。谥日“圆明大师,葬于天 寿寺。仁宗天圣年问,归葬钱塘龙井坞。 第二节赞宁的著述 赞宁既是一位高僧,又通儒道,同时又是一位博物学大师,著述很多,涉及 的领域也很广5 。现将赞宁的著作做一个分类: 一、佛学著作:宋高僧传三十卷( 存) 、僧史略三卷( 存) 、鹫岭圣贤录 龙兴祥符戒坦寺卷九 十固春秋卷八十九 王禹偶著:通慧大师文集序 云:文穆王时,古时称四虎焉 佛教人物史话 参看闻人军:宋初博物名僧赞宁事迹著作考评,收录于宋史研究集刊( 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6 ) 。 3 -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五十卷( 佚) 、传载略八卷( 佚) 、内典集一百五十二卷( 佚) 、事钞音义 指归三卷( 佚) 。 二、博物学著作:物类相感志十卷本( 佚) 。 三、文学著作:居天柱山( 存) 、夜吟( 存) 、秋r 寄人6 ( 存) 、赞宁寄 题水月7 ( 存) 、括浙江潮候8 ( 存) 。 四、其他著作:驳春秋繁露二篇( 佚) 、难王充论衡二篇( 佚) 、( y f 颜师 古匡止俗七篇( 佚) 、抑春秋尤贤臣论一篇( 佚) 、证檗邕独断四篇( 佚) 、 非史通六篇( 佚) 、答杂斥诸史五篇( 佚) 、折海潮论兼明录二篇( 佚) 、 外学集四十九卷( 佚) 、笱谱二卷( 存) 、要言三卷( 佚) 。 第三节赞宁的佛学思想与博物学思想 赞宁是北宋著名的高僧,同时精通儒、道,主张三教合流。赞宁青年和中年 时都生活在吴越国,吴越国在当时有“佛教王国 之称。武肃王钱缪曾遣使至高 丽、日本,求佛教书籍,前后五代历代钱王都虔诚信仰佛教,在保国安民的同时, 大兴佛事。赞宁曾在天台钻研佛教,在石梁与新罗僧道育同宿修行。这一时期赞 宁沐浴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中,同时又兼学儒学,与钱氏一族中的忠懿王、宣德节 度使钱湛、奉国节度使钱亿、越为刺使钱仪、金为观察使钱俨、工部侍郎钱昱、 钱塘慈光院文备、净光大师义寂都有亲密的交往,此外并与卫尉卿崔仁翼、工部 侍郎慎知礼、内侍致仕扬恽钱等互相唱和应酬诗文。还向光文大师汇征学习文格 ( 文体) ,向前进士龚霖学习诗诀。 入宋以后,为了使佛教在宋代的社会中能够存在与发展,精通儒学的赞宁, 提出“以王法为本 和“尊崇儒术为佛事两项主张。从他的高僧传与大 宋僧史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赞宁认为,要护持佛法,顺应王法是必 由之道。如宋高僧传卷十三( 习禅篇) 中云:“若相推重佛法增明,酬君主 度己之恩,答我佛为师之训。”9 、大宋僧史略卷下“菩萨僧 项下云:“佛 法污隆,王臣制作,遇其抑勒,知复奈何。凡百学徒,观此思事。1 0 赞宁也深 知,佛教学者欲使儒者心服,必须精通外学。在僧史略总论中提倡三教调和 的理论,在僧史略结语的最后,赞宁提出沙门要崇儒信道的主张:“信于老 6 南朱群贤小集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上,陈起编,嘉庆六年读画斋重刊本 7 范成大吴郡j 占卷三二,守山阁从书本 。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二,从书集成本 9 大正藏第5 0 册第7 9 0 页上 ”t a :正藏第5 4 册第2 5 3 页上 4 -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二l 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君先圣也,信于孔子先师也。非此二圣,曷能显扬释教? ”1 1 。赞宁提倡三教融 合是历史的必然,三教合一都是立足于本教而融摄其他两者,佛教得儒教而广, 儒教得佛教而深,佛教的精神与儒教传统文化进一步糅和,潜移默化,深入到中 国文化的中枢部分,以至改造了儒家世界观,把佛教长期酝酿发展成熟的心性之 学渗透到作为宋学代表理学的内部。 赞宁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博物学家。与他同时的柳开曾以“空门今日见张华 1 2 的诗句称赞赞宁。赞宁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物类柏感”。“感应”原理是中国 人思考方法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尤其是“天人相感论 构成了他们思想框架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同气相动篇中说:“气同则合,声比 则应类之相应而起也。将天人感应论细化为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气。淮南 子天文训中有与董仲舒几乎相同的天人相感论:“物类相动,本标相应依 据感应原理来把握天文现象,如淮南子天文:“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到博物志、物类相感志时产生了“物类相感 ,不在限于“天人感应 宇 宙中的万物都是相互感应的。这一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界认识的方 式,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古代“博物 的传统思想方式。 赞宁的三教合一思想与“物类相感”思想是相辅相成的,从佛学角度,物 类相感志是赞宁三教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三教合一思想对其博物学思想的形 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 火正藏第5 4 册第2 5 4 页下、2 5 5 页上 1 2 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上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忠研究 第二章物类相感志的版本考 现存的题有物类相感志的有三种:十卷本、十八卷本、一卷本。十卷本 今已轶,今传本物类相感志有两种版本系列:一卷本系列和十八卷本系列。 第一节十卷本 十卷本今已轶,但我们通过各种文献的记载可以确定十卷本为赞宁撰,内容 分天、地、人、物四门。 一、郡斋读书志卷二十 杂家类。物类相感志十卷右皇朝僧赞宁撰。采经籍传记物类相感者志之。 分天地人物四门。赞宁,吴人,以博物称于世。柳如京、徐骑省与之游,或就质 疑事。杨文公、欧阳文忠公亦皆知其名。 郡斋读书志校正 物类相感志十卷宋僧赞宁。物类相感志十卷,袁本后志卷二子类第三 十二,右皇朝僧赞宁撰,采经籍、传记物类相感者志之,分天、地、人、物四门, 赞宁,吴人,以博物称于世。柳如京、徐骑省与之游,或就质疑事。杨文公、欧 阳文忠公亦皆知其名。小字注文:“十卷”是书宋志卷四杂家类、通志艺文 略卷六杂家类作十卷,宋志卷五重出,作五卷,书录解题卷十杂家类作 一卷,但题赞宁撰。四库总目卷一三。杂家类存目七著录二本,一为十八卷、 一为一卷,旧题苏轼撰。今本俱一卷,唯“宛委山堂 本、说郛一。九有物 类相感志一卷,题宋释赞宁撰。郑堂读书记补遗卷二十六以晁公氏读书 志所载殆其全帙,今一卷本为节录本,后人妄题苏轼之名,盖以重其书耳。按 高似孙纬略颇引其书,亦为赞宁撰。 二、直斋书录解题 物类相感志一卷僧赞宁撰,国初名释也。小字注文按卢校本“一卷”为 “十卷 。 三、 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四经籍考四十一 物类相感志十卷本,晁氏曰:皇朝僧赞宁撰。采经籍传记物类相感者志 之。分天地人物四门。赞宁,吴人,以博物称于世。柳如京、徐骑省与之游,或 就质疑事。杨文公、欧阳文忠公亦皆知其名。 四、宋史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四“僧赞宁物类相感志十卷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卜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忠研究 宋史艺文志广编卷四 “僧赞宁物类相感志十卷 通过各种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物类相感志的作者为赞宁无疑。物 类相感志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从门类天、地、人、物四门来看,似乎是囊括 所有。 第二节十八卷本系列 十八卷本物类相感志有明抄本、清抄本、民国抄本三种。 一、文献记载 1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总目录子部记有“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十八卷 ( 宋) 释赞宁撰,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 2 、持静斋藏书纪要卷下记有“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十八卷( 宋) 释 赞宁撰。” 3 、丛书集成续编史部地理类龙兴祥符戒坛寺志卷六“物类相感志 十八卷不见作者。 二、明抄本 题宋释赞宁撰,北京图书馆藏,附四库全书总目物类相感志十八卷提 要。 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旧本题东坡先生撰,然苏轼不闻有此书,又题赞宁 编次。按晁公武读书志及郑樵通志艺文略皆载物类相感志十卷, 僧赞宁撰。是书分十八卷,既不相符。又赞宁为宋初,轼为熙宁元祜问人,岂有 苏轼著此书而赞宁编次之理,其为不通。坊贾伪撰,欺售审矣。且书以物类相感 为名,自应载琥珀拾芥、磁石引针之属,而分天地人鬼鸟兽草木竹虫鱼宝器十二 门,隶事全似类书,名实乖舛尤徵其妄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物类相感志十八卷本的作者是赞宁。而题苏 轼撰、将“东坡先生”四字放在书名前,实际上是坊贾所为。 三、清抄本 1 、题宋僧赞宁撰,陈鲭跋,有校本,为清人丁禹生所收。 2 、题宋苏轼撰,有明崇祯1 0 年海虞毛晋序文,钤“积学斋徐乃昌藏书 , “南陵斋徐乃昌校勘籍记”等印。 3 、题宋苏轼撰,释赞宁编次。 四、民国抄本 题宋苏轼撰,赞宁编次,边栏外镌藏园写本,钤“傅增湘读书印,江安傅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一i :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增湘藏园。 这三种抄本笔者只见到明抄本,题为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 宋) 释赞宁 撰,附四库全书总目物类相感志十八卷提要,卷端题为“东坡先生集物类 相感志门类,两浙僧统法戒都监选练明义宗文太师赞宁编次”。 第三节一卷本系列 一卷本物类相感志的作者大部分都题苏轼撰,各种版本如下: l 、宝颜堂秘籍广秘籍:全本,题为苏轼撰; 2 、唐宋丛书别史类:删节本,题为苏轼撰; 3 、居家必备治生类:删节本,题为苏轼撰; 4 、说郛一百二十卷本:删节本,题为苏轼撰; 5 、五朝小说宋人百家小说琐记家:删节本,题为苏轼撰; 6 、五朝小说大观宋人百家小说琐记家:删节本,题为苏轼撰; 7 、申报馆丛编续集纪丽类之屑玉丛谭初集:删节本,题为苏轼撰。 第四节关于物类相感志作者的两种意见 根据各种文献对十卷本的记述和对两种版本系列的考证,我们可以很清晰地 看到关于物类相感志的作者有两种意见:一是赞宁,一是苏轼。题苏轼撰的 有一卷本和十八卷本( 题苏轼撰,赞宁编次) ;题赞宁撰的有十卷本和十八卷本。 十卷本作者为赞宁已确定无疑,赞宁生于9 1 9 年,卒于1 0 0 2 年;而苏轼1 0 0 9 年生,所以不存在苏轼撰,赞宁编次的道理。那么十八卷本作者究竟为谁? ( 在 第三章中详细论证) 一卷本的作者是否是苏轼? 那么从何时起把苏轼误为物类 相感志的作者? 下文将详细论证。 一、一卷本的作者是否是苏轼? 关于一卷本的作者,苏莹辉指出:一是,书中“文房”类第二十八条下有“收 笔,东坡用黄连煎汤,调轻粉蘸笔候干收之;山谷用蜀椒黄蘖煎汤,唐松煤染笔 候干收之 的一段话。其中提到“东坡 ,可见作者不可能是苏轼;山谷”为黄 庭坚,苏轼、黄庭坚皆北宋书法家,所以辑录二人收藏毛笔的方法。所以,一卷 本成书年代不会早于黄庭坚。二是就门类而言,一卷本与十八卷本不尽相同,与 十卷本相去甚远。 瑞典的罗杰格瑞特勒克斯教授也认为苏轼并不是物类相感志的作者, 引俞琰所著的枕上腐谈和沈括的梦溪笔谈论证: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十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元朝早期学者俞琰所著的枕上腐谈卷下有云: 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问,往往得小金饼,世传淮南王药金。有印子篆文,谓“印 金子”也。襄阳之间,春陵、白水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蹄金,如千柿,谓之“柿子金”。 小说谓麟趾、蹄,乃娄敬所谓药金也。方家谓“娄金”,和药最良, 汉书注亦云“异于 他金”。东坡有物类相感志,草部有煮砚碉、煮雌等草熟客多用之,然不碍其煮炼之法也 而以上这段文字,除了最后“东坡”以f j l 句外,全部见于沈括的梦溪笔 谈卷二十一: 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问,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 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金子”是也。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予尝 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余,而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 分明。传者以谓望之所化,手痕正如握望之迹。襄阳之间,故春陵、白水地也。发土多得金 麟趾、蹄,磷趾中空,四旁皆有文刻,极工巧。蹄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 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赵飞燕外传:“帝窥赵昭仪浴,多袖金饼以赐侍儿私 婢。”殆此类也。一枚重四两余,乃古之一斤也。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以刀切之,柔甚 于铅,最大块亦可刀切。其中皆虚软,以石磨之,则霏霏成屑。小说谓麟趾、蹄,乃娄敬 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予在汉东,一岁凡 数家得之,有一窑数十饼者。予亦买一饼。 沈括大约早俞琰两百年与苏轼同时代,而且沈括的梦溪笔谈又是一部科 学著作,完成于1 0 8 7 年。如果苏轼著有物类相感志,沈括不可能不提及东坡 的。 山田庆儿在他的 的产生及其思考方法一文中认为:一卷本 是北宋赞宁的著作。赞宁从众多文献中撷取现象的记述,有时可能收集民间积累 的知识,剔除理论性咒术的夹杂物,依照类书的分类法而集成。1 3 一卷本和十卷本都为物类相感志,只有十八卷本为东坡先生物类相感 志,而苏莹辉先生认为“东坡先生”为赞宁别号,所以加在前面;李约瑟先生 也认为东坡可能是赞宁的笔名1 4 。本文虽不能考证“东坡先生 是否为赞宁别号, 但从目录前的“东坡先生集物类相感志门类和“苏轼撰,赞宁编次 这两处可 以很容易断定,“东坡先生这四个字是后人或出版商为了销路而冠在物类相 感志书名前的1 5 。 1 3 山 i 庆儿著: 的产生及其思考方法,收录于古代东亚哲学与科技文化( 辽宁教育出 版社,1 9 9 6 ) ,页1 2 4 。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p l j 卷第一分册,7 7 页“一般认为该书( 指格物粗谈) 由苏东坡所著, 但这似乎是由于与僧人所用的一个笔名相混淆的缘故”。 1 5 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赞宁为朱初,轼为熙宁7 亡裱闻人,岂有苏轼著此书而赞宁编次之理,其为不通。 9 -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上学位论文 赞宁物类相感:占研究 从上述论证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卷本还是十八卷本的作者都不可能为苏轼。 二、从何时起把苏轼误为物类相感志的作者? 把苏轼误认为是物类相感志的作者,笔者认为最早应见于南宋张杲 ( 1 1 4 9 - 1 2 2 7 ) 的:医说中。医说中有三条目引自物类相感志: 一是卷五“麝枕”条“置麝枕中,可绝恶梦”,后有小字出处“物类相感志 ; 二是卷七“消食笼 条,后有小字“东坡物类相感志”; 三是卷十“置疡”条目“人身血气周身不知儿千息,凡人血行而拥则疮,疖 于虚穴处则生核,谓之置疡,昼疮生也。疮差核亦消”,后小字“东坡物类相 感志”。 这三条第一条见于十卷本现存条目,后两条见于十八卷本。所以我们认为从 南宋张杲开始将“东坡”题于物类相感志前面,也应于此时将东坡误认为是 物类相感志的作者。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t 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第三章今传本物类相感志( 1 8 卷本) 的作者为赞宁 第一节从明抄本看 物类相感志( 1 8 卷本) 的作者为赞宁 一、从题目、作者上来看 十八卷本物类相感志卷端题“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fj 类,两府僧统法戒 都监选练明义宗文太师赞宁编次”,从这很明显看出赞宁为十八卷本的作者。前 加“东坡先生,苏莹辉认为“东坡”是赞宁别号,李约瑟认为是赞宁笔名。别 号也好,笔名也好,赞宁为十八卷本的作者无疑。 二、从分类上来看 十八卷本分天、地、人、鬼、鸟、兽、草、木、竹( 附石) 、虫、鱼、宝器 ( 附金玉) 十二部。十卷本分天、地、人、物四门。十八卷本除了“鬼部,“鸟 部之后都可以归入十卷本分类中的“物门 。可见十八卷本在分类上与十卷本 很接近,可能只是将“物门”细化为小类。 三、从编排体例上来看 郡斋读书志云:物类相感志十卷本采经籍传记物类相感者志之,分 天、地、人、物四门。 “采经籍传记”方面,十八卷本亦引用大量经籍传记,现初步统计如下: 说文解字、春秋说题、月赋、晋书、少典、淮南子、诗经、 会稽典绿、山海经、古今注、晋阳春秋、异苑、春秋律、河图、 毂梁传、五行传、大戴礼、要揽、释名、尚书、汲郡竹书、抱 朴子、易、论衡、博物志、袁山松宜都、华阳国志、天文要集、 礼含文嘉、春秋考异邮、春秋保乾图、春秋运斗枢、鹃冠子、酉阳 杂俎等,这些书都不晚于赞宁。 “物类相感者志之”方面,十八卷本十二部中,天部前有“天论”条目:“诸 家论说不同,或浑或盖。今祥其圆而四豳运转不息,乾健之用难穷且群星定 位者为经,九曜运历而行为纬,交织人物与其间,则成福焉祸焉总结了诸 家论说:浑天说、盖天说等,最后把很多现象之理归为“天人相感”;地部前有 “地道形类”条目引用淮南子及注家之说,认为地形变化乃阴阳之气相互作 用的结果;人部前有“人之身条目,认为人身体是天地万物的精华,天地人是 相互感应而生的“故天将雨,人体昏沉;将霜则面热”;兽部前有“气万形条 目引用列子的话,说明“一气万形变化而无生死”。这四条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 到全书的思想脉络,即天地人物相感而生、阴阳五行相动而生。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 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忠研究 从编排体例上,十八卷本与十卷本一致,都是“采经籍传记物类相感者志之”, 从这一方面看,赞宁为十八卷本的作者无疑。 第二节从各著作中对 的辑录和征引看十八 卷本的作者为赞宁 根据各种书籍中辑录和征引的条目口j 以确定为赞宁物类年目感志的共有 7 9 条,现按十卷本分类法分类引述如下: 一、天门: l 、搿方诸一条 a 、纬略( 南宋高似孙撰) 卷十一“方诸”条 物类相感志e l :方诸,巨蚌也。向月以器承之,得= - - 合水,亦如朝露。 淮南子天文: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8 、十八卷本天部卷一“方诸向月出水”条 方诸,巨蚌也,向月以器承之,得水三二合,亦如朝露。淮南子云:方诸,见 日精而为水注。方诸,大蛤也。阴遂之摩拭,合热向月则有水。胡周礼称为 明水,取水于月,为之方诸,陈撰明水,以为法酒。又唐麟德中封禅,用取水明, 李敬真曾八九月,取蛤蚌一尺三寸者,依法试之至半夜,得水四五升矣。 二、地门: l 、。沃焦一条 、纬略( 南宋高似孙撰) 卷七“沃焦”条 物类相感志日: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盖 禀至阳之为质也。海水激浪,投其上翕焉,而尽计其昼夜,喻摄无极,若熬鼎受 其洒汗耳。此道家之说,无是山也。四海受百川之涨,必然汹涌而溢也。 b 、十八卷地部卷二“沃焦山”条 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时,高深莫测。盖察至阳之为质也。海水激浪, 投其上嗡焉,而尽计其昼夜,嗡摄无极,若熬鼎受其洒汗耳。此( 道) 家之说,无 是山也。四海受百川之暇,必然汹涌而益也。 2 、。澄水一条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二地类“澄水”条 赞宁云:阿胶澄浊,不独补血也。 b 、十八卷地部卷三“阿胶止浊”条 临河津人取用河水,黄浊下堪用,如将阿胶着器中,水旋清白。其胶出东阿县, 地有井,每以牛皮取井水同煎成胶。凡有渣浊之水,投其中无不清。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七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3 、“阴阳石一条 a 、类说( 南宋曾懂编) 卷二十三中有“物类相感志” 绀珠集( 宋朱胜非撰) 卷十有记“物类相感志,僧赞宁” 夷陵有阴阳石,阴石常润,阳石常燥,旱则鞭阴石必雨,雨久鞭阳石则止。 b 、十八卷本地部卷三“阴阳石”条 夷陵难留城有石穴,把火入行百余步,有二大石,相可去一丈许,名为阴阳石。 阴右常润,阳白则常操( 燥) 。岁若月早,鞭阴右即雨:若水潦,鞭阳白即晴。执 鞭者不得名人,甚惮之。 三、物门: 1 、“火异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二风雷雨阳类“火异”条 物类志引作煨焙池。 b 、十八卷本宝器部卷十八“然石“条 登真隐诀云:学道患薪炭难,致江州建成县或高陵,并有然石,以水浇之, 并可烧香。 2 、。龙脑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五医药类“龙脑”条 赞宁日:其赤色者,日父婆律。凡诸力厚有汁之。老树遇大冻枯者,皆有香,皆 可作片取脑升用松潘。有娑罗树化龙脑之事。以杉木炭养之更良。 3 、“预知子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五医药类“预知子”条 赞宁日:即仙沼子,生池间,苗似牵牛,有逆刺,节有房觳,觳中有二子者取之。 三子者勿取,为偏气不足。其二子阴阳和合,能除虫毒。其状如龟,经霜则带黑 色,如采满升其间,爆鸣似人轻微两爪相击声。取法:将所采者分为二分,听其 有声者何在,则又分为二,雄有鸣则记之。佩于衣襟,入虫毒处,其子鸣爆。 b 、十八卷本草部卷十一“预子”条 一名仙沼子,生池间,其苗似牵牛,有逆刺,每节皆有房教,觳中连臂断而做臂 声。其觳中有二子取,三子者莫取,为偏气不足。故二子者阴阳和合,能除一切 虫毒。其子状如龟形,或经霜后带黑色,如采满升其间,爆鸣似人轻微两爪相击 声。取法将去分为二,分听,随身分即驻。将此又分为二,雄有鸣记下,至二三 子知是此鸣者即带佩于衣领,如入虫毒之乡人家,则其子鸣爆,其警觉虫灵验可 知。 4 、。收药例劳条( 此条疑将矗龙脑一与“薄荷一两条混在一起)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五医药类“收药例”条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赞宁言:以杉木炭养之更良。白术易油入瓮,稻中收收薄荷,隔夜破水浇之,次 日又浇,待干收之则凉。 a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薄荷 物类相感志云:凡收薄荷,须隔夜以粪水浇之,雨后乃可刈收,则性凉,不 尔不凉也。 b 、一卷本“药品”部中“收薄荷隔夜以大冀破水浇之,次日浇一次,待干收之则凉,不尔 不凉。” 5 、。河豚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六饮食类“饮食禁忌”条 物类相感志:凡煮河豚,用荆芥同煮五七沸,换水则无毒。 b 、一卷本“饮食”部中有“煮河豚用荆芥煮三四次,换水怎无毒。” 6 、。饮食禁忌一条( 将“河豚一并入此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六饮食类“饮食禁忌”条 赞宁日:河豚与荆芥同煮,三五次换水则无毒。此不相反。邪鸟自死目不闭,鸭 目白,鸟四距卵有八字并,杀人成式。日:鳖腹下有毛,腹下有五字十字者不可 食 7 、“铜锡铸剑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七金石类“铜锡铸剑”条 赞宁e l - 炼时,童男女以水灌铜,铜自分两段,凸起者牡,凹者牝也。干将莫邪, 以此分乎。 b 、十八卷本金玉部卷十八“牝牡铜”条 凡炼铜时,若以童男章女各一人俱以水灌铜,七日自为两段,中有凸者牡铜,若 凹陷者为牝铜也。 8 、“异色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八器用类“异色”条 僧赞宁日:南倭海中方诸,蚌泪得之,和色则昼隰而夜见。沃焦风烧岚石落得之, 磨色则昼见而夜晦。 9 、。犀角器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八器用类“犀角器”条 赞宁日:此兽夜有光通天,骇鸡。犀置屋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露夜,终不沾濡。 角为钗导辟尘。若行蛊毒乡,食以角搅之,无患。箭中欲死,以刺疮中即沫出 而愈。温峤燃之见水怪,燃水犀也。薄片夹腋下,碾之如粉,所谓人气粉犀也。 犀杯贮茶及涂胡桃油,色易枯。 b 、十八卷本兽部卷九“犀”条、“通天犀”条、水犀”条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l :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占研究 “犀 条:形似牛,猪头,大腹抱朴子云:真通天犀角一尺以上刻为鱼 形,唧入水,水常为开通三尺余路。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也。 “通天犀”条:陶弘景云:通天者谓角有白点,直上为通天也。可破水骇鸡 矣。 “水犀 条:南越志云:平定县巨海中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 开。 l o 、“杨梅”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九草木类“杨梅”条 赞宁日:杨梅核碎,必八块。 “杨梅一条 a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杨梅”条 赞宁物类相感志日:桑上接杨梅则不酸。 1 1 、“枣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九草木类“枣”条 赞宁日:枣木为匙,取其不馊不粘饭也。 b 、一卷本“器用”部中有“枣木作匙者,为其不馊及不粘饭也。” 1 2 、“麒麟异兽王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十鸟兽类“麒麟异兽王”条 赞宁e l :银州出独步兽,如狮,身黄,一角,有意气。麒麟角端仁兽。又有教兽 亦仁兽也。形如狐,亦白色。 b 、十八卷本兽部卷九“独步”条 此兽出艮州,如狮子头尾虎豹,又身黄,一角行有意气,故皆独步,食草木,可 以避群魅也。 1 3 、“兔一条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十鸟兽类“兔”条 物类志日:兔营穴必背邱相通,若以马鞯,有润汗者塞口,须臾自出,可伺 而取之。 1 4 、。马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十鸟兽类“马”条 赞宁说海马骨在地,则马不肯行。 1 5 、。凡异物交者生异物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十一鸟兽类“凡异物交者生异物”条 赞宁言:插翘无不交或入木而枯,然闻雷之后乃出。 1 6 、。见鬼术一条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j 占研究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十二神鬼方术类 赞宁e l :紫麻油以清水食之,目视精魅。 b 、十八卷本草部卷十一“紫麻”条 紫实之油麻,炸之汁如水,清水食之目视精魅。 1 7 、“解迷一条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十二神鬼方术类“解迷”条 类志日:七月七日取蜘蛛网著衣领中,勿令人知,口j 以疗迷。又曰:人善忘 取氅爪著衣带中,则己。宜服丹砂石蒲,获神远志为药迷者,饮水即解。 b 、十八卷本虫部卷十五“鳖爪”条 人之多遗望,取鳖爪着衣带中则已。 1 8 、搿无名异剪灯御刀磨一条 a 、物理小识( 明代方以智撰) 卷十二神鬼方术类“无名异剪灯御刀磨”条 赞宁云:无名异出西海州,烧炭之下,百木之精也。 b 、一卷本“器用”部中有“灯剪用无名异涂之,剪灯则灯自断。” 十八卷本卷十四石部“无名异”条 自南海牵云:西海洲出,或云烧炭龟下,炭精,百木精液归下,盛坚物也。 一云乐木胶所,或燃其功,褊损立验。胡人多将鸡鸭打折腔,将此物磨酒沃之, 后巡能行为验。形如玉梆石而黑,轻为真。或有橄榄糖作当之,粘齿着伪也,验 之真者,取新生鹿子,安此药一粒与腹脐中,其鹿立有角生,是真也。一云东海 有树名多茄,是树之节胶来得。胡人炼作煎乾绿生异地,故有多说。 1 9 、。风生兽 条 、物理小识卷十鸟兽类 物类志作狐如獭,髓水中生火,喷酒即灭。 2 0 、。鹜一条 、埤雅( 北宋陆佃撰) 卷八“骛”条 物类相感志云:鸡鹜孵卵忌磨,若闻砻磨声则不生矣。 搿鸟一部 、嘉泰会稽志( 南宋沈作宾、施宿修撰) 卷十七 物类相感志云:鸡鹜孵卵忌磨,若闻砻磨声则不生矣。 b 、十八卷本鸟部卷七“亮鸡孵卵忌磨”条 林家鸡鸭伏哺之时,若闻碧磨声则不生也。 2 1 、。脊令一条 a 、埤雅( 北宋陆佃撰) 卷九“脊令”条 物类相感志日:俗呼雪姑,其色苍白似雪,鸣则天当大雪,极为征验矣。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1 :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 “雪姑一条 a 、剡录( 南宋高似孙撰) 卷十“雪姑”条 越人日雪姑,赞宁物类志亦日雪姑。 b 、十八卷本乌部卷八“雏渠”条、“负霜鸟”条 雀之属,飞则鸣,行则摇,俗呼雪姑。其白苍似雪,鸣则天当大雪,极为征验矣。 鸟大如鹰,腹下青,背上苍白色,天降大雪亦先知,夜则鸣 2 2 、“毅”条 a 、埤雅( 北宋陆佃撰) 卷十三“毂”条 物类相感志云:其胶可以团丹砂。语日:构胶为金石之漆。是也。 b 、十八卷本木部卷十三“构胶”条 其胶可以团丹砂。语日:构胶为金石之漆。此也。 2 3 、“橘一条 a 、埤雅( 北宋陆佃撰) 卷十三“橘”条 物类相感志日:叶有两刻缺者是也。 a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橘”条 物类相感志云:橘见尸而实繁。 “木一部 a 、嘉泰会稽志( 南宋沈作宾、施宿修撰) 卷十七“木”部 物类相感志日:叶有两刻缺者是也。 b 、十八卷本木部卷十三“橙柚”条 其为树也,叶有两刻缺者是也。生实香美可食,或以阿魏少分入木,则立枯矣。 2 4 、“瓠 条 a 、埤雅( 北宋陆佃撰) 卷十六“瓠”条 物类相感志云:牛踏蔓上则苦,乘者以瓠盛酒,冬即暖,夏即冷。 b 、十八卷本草部卷十一“匏瓠”条 蔓生若牛踏上,则苦不可食,马上以瓤盛酒,冬月即暖,夏月即冷。 2 5 、。灵夔鼓一条 a 、绀珠集( 宋朱胜非撰) 卷十有记“物类相感志,僧赞宁” 类说( 南宋曾健编) 卷二十三中有“物类相感志” 大荒经:黄帝以灵夔为鼓,声闻百里。 b 、十八卷本兽部卷十“灵夔”条 其兽出入必感风雨。出东海岐山,似牛无角,一足。大荒经日:东北入海七 千里,有夔,黄帝得之,以皮为鼓,声击以为雷鼓之音,声闻于五百里。 2 6 、“枫人一条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赞宁物类相感j 占研究 a 、绀珠集( 宋朱胜非撰) 卷十有记“物类相感志,僧赞宁” 类说( 南宋曾懂编) 卷二十三中有“物类相感志” 岭南多枫,遇雷则瘿,长三五尺,如人状谓之枫人。 b 、十八卷本木部卷十三“枫木人”条 南诸山多枫树,树老则瘤癣,忽遇暴雷骤雨,其树赘上则耸出一枝,一夜张三五 尺如形人鬼,口眼毕备。南中谓之枫人。 2 7 、“金银汗条 a 、绀珠集( 宋朱胜非撰) 卷十有记“物类相感志,僧赞宁” 类说( 南宋曾懂编) 卷二十三中有“物类相感志” 凡山石,盛夏必汗,出赤而黄者,金汗。白而紫者,银汗。 a 、纬略( 南宋高似孙撰) 卷五“嗅金”条 赞宁物类相感志日:山石盛夏必汗,出赤而黄者,金汗。自辛者,银汗。物 类相感志又日:嗅金兽生派洲山,状如麒麟,不食恶卉,不饮浊水,嗅石知有 金玉,吹开,则金璞灿然 b 、十八卷本金玉部卷十八“石汗”条 凡山石,五六月盛热时必汗出。赤黄香,金汗:口尝味臭如牛溺气,册如有金: 初融似银者,金也:白汗味辛者,银:汗如雀毛色者,铜:如胡胶色者,铁也:如白 铁色者,锡也。 2 8 、“仙浆打条 a 、类说( 南宋曾懂编) 卷二十三中有“物类相感志” 掏楼国有水仙树,腹中有水,谓之浆,饮者十同醉。 “水仙树”条 、绀珠集( 宋朱胜非撰) 卷十有记“物类相感志,僧赞宁” 构楼国有水仙树,腹中有水,谓之仙浆,饮者七日醉 b 、十八卷本木部卷十三“仙人树”两条 抱楼国地方五千里,生此树,心腹中有水,谓之仙浆,有饮者七日醉。但令人番 转过七日免烂,即得寿五百岁。 2 9 、。九豫章一条 a 、类说( 南宋曾懂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人才引进(第二号)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芜湖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编外工作人员招聘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禄劝县教育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面向县内学校选调人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山东文旅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地质大学选聘工作人员85名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辽宁沈阳盛京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沈阳中城天玺不动产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南昌市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聘工作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系统招聘工作人员51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临沂市农业学校公开招聘教师(8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4-2030全球铝制遮阳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 警校生职业生涯规划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卷(天津专用)
- 《孤独的小螃蟹》课件
- 0-9任意四位数手机密码排列组合全部数据列表
-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草莓种植课件-幼儿园大班
- 历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试题集(1986-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