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2、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遗失)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4、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5、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6、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7、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8、特定穴;是指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会聚于两掌。9、小儿特定穴与成人特定穴有何不同:成人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具有特定称号的腧穴,根据不同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等。10、推拿手法最脏腑疾病治疗的途径:1、同过经络介导、通过功能调节、脏腑的器质性病变,通过手法直达并所。11、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区别;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都是中医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利用穴位和手法在人体体表进行施治的一种外治方法。成人推拿主要治疗范围是以骨科疾病为主,例如颈肩腰腿痛,风湿等引起的骨关节疾病等;内科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紧张疲劳等。小儿推拿主要治疗范围是以小儿内科疾病为主,例如发烧、咳嗽、消化不良、腹泻、便秘、遗尿、惊吓等。成人推拿穴位以十四经络为主,小儿推拿用的则是小儿特有的穴位。 由于成人的皮肤、肌肉、脏腑早已经成熟了,相对也比较厚实、强壮,因此穴位的敏感性、感知度没小儿灵敏。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嫩,小儿皮肤可以说是处于“饥饿”状态,先天喜抚摸接触,对按摩推拿具有成人不可比拟的感知度、灵敏度的优势。小儿推拿正是利用小儿皮肤的感知度、灵敏度,通过手法刺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2、小儿推拿操作顺序;一般情况下来说.小儿按摩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亦有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或小儿体位而定顺序先后,可以灵活掌握。动作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坎宫(线),又称推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天门(线),又称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13、天柱骨(线):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降逆止呕,祛风散寒。14、耳后高骨(点):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疏风解表,安神除烦。15、丹田:或揉或摩。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到3寸之间】。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16、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温阳止泻(推上),泻热通便(推下)17、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18、小天心【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揉小天心用于清心经热;掐、捣用于惊风抽搐、夜啼。19、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揉,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发散风寒。20、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本穴性温热,非虚寒病慎用。21、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清热、凉血、解毒。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22、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本穴清热不伤阴。23、箕门;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作用:利尿24、手法:是特定技巧和规范动作在受术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类临床技能。25、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又简称为“斜颈”,俗称“歪脖”。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所引起的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一种病症。26、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有: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与深透。27、运动关节手法的要求:稳,准,巧,快28、捏脊法;【操作】患者俯卧位,背部肌肉放松。术者站在其侧面,用两手拇指桡侧面顶住其脊柱两侧皮肤,食指和中指前按与拇指相对,交替捏起皮肤并轻轻向上提捻,边提捻边向上慢慢推进【要领及注意事项】1从龟尾穴开始沿脊柱向上到大椎穴为止(龟尾穴在尾椎骨端)。2要用指面着力,不要用指端挤捏提捻,用力要适当。29、运法【操作】以一手托握住患儿手臂,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朝上,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运动,或在穴位的周围做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频率为80120次分钟【要领及注意事项】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转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操作时可配合使用推拿介质,以保护患儿皮肤。30捣法【操作】以一手握持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患儿手掌朝上。用另一手的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后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其他手指屈曲相握,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着力部分做有节奏的叩击穴位520次【要领及注意事项】1叩击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用力要有弹性,不要用暴力。2术者要事先将指甲修剪圆钝,以免损伤小儿肌肤。31滚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度。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能用于虚证。肌肉丰厚或薄弱均可用此手法。【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 / 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32、揉法: 1.大鱼际揉: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沉肘,屈肘成120140度角,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2、掌根揉: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治疗作用】用于胃脘痛、便秘、泄泻、癃闭、头痛、软组织挫伤、颈椎病、小儿斜颈、小儿遗尿、近视等。【要求及注意事项】1.所施压力适中,受者舒适为度。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3.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33、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 放松,肘部自然下垂。腕部放松。 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紧推: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慢移:缓慢的移动。34、推法与擦法区别;相同处:贴紧皮肤,直线运动,产热,均需介质;不同处:推法-直去不回,有方向性,力量渗透于皮肤和肌肉之间或肌肉层,慢速温和产热。擦法-来回操作,没有方向性;力量多于皮肤之上,快速生热。34、拿法:【操作】用拇指指面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的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着力的,称为三指拿法(图11-46)。用拇指与其他四指着力的,称为拿法【要领及注意事项】1动作要连续不断而有节奏。2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3用指面着力,而不用指端着力。35、摩法;指摩法掌指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屈,用并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体表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使指面随同腕关节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作用】主要用于咳喘、胸闷、脘腹胀痛、胁胀、呃逆、消化不良、泄泻、便秘、遗精、阳痿、早泄、痛经、月经不调、外伤肿痛、风湿痹痛、增生性关节炎。36、擦法;用指、掌贴附于施术部位,做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称擦法。擦法中包括全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37、抖法:【操作】1抖上肢法患者坐位,肩臂放松。术者站在其前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将患肢抬起60左右,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频率250次分钟左右。2抖下肢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在其正前方,双手分别握住其两踝部将其抬高30cm左右,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频率100次分钟左右。也可两侧下肢轮流抖动【要领及注意事项】 1被抖的肢体要放松,自然伸直。2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3有习惯性肩、肘、腕关节脱位者禁用。38、复合类手法;复合类手法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而构成一种新的手法。捏脊法39、捏脊法由捏法、捻法、提法、推法等多种手法动作复合而成。【操作】患者俯卧位,背部肌肉放松。术者站在其侧面,用两手拇指桡侧面顶住其脊柱两侧皮肤,食指和中指前按与拇指相对,交替捏起皮肤并轻轻向上提捻,边提捻边向上慢慢推进【要领及注意事项】1从龟尾穴开始沿脊柱向上到大椎穴为止(龟尾穴在尾椎骨端)。2要用指面着力,不要用指端挤捏提捻,用力要适当。【适用部位】脊柱两侧。【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干结、腹泻、感冒、积滞、疳症、佝偻病和成人的胃肠道疾病、神经衰弱、体弱多病、痛经、月经不调。40、牵抖法注意事项;1、牵抖法要将牵引力同抖动里有机结合起来。先牵引是第一步,然后减缓牵引力,再行瞬间的突然较大幅度的抖动,要把握好抖动的时机。2、在持续牵引力未减之前不可进行抖动,亦不可完全撤去牵引力的情况下抖动。3、四肢长骨骨质疏松者禁止牵抖肩、髋关节。41、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主要包括摇法、扳法和拔伸法。42、扳法:(扳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法)1.颈椎扳法: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和环枢关节旋转扳法。2.胸背部扳法 :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扳肩式胸椎扳法。 3.腰部扳法:包括 腰部斜扳法、旋转扳法、后伸扳法。4.肩关节扳法:包括 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5.肘关节扳法:6.腕关节扳法:主要分为 屈腕扳法 和 伸腕扳法。7.髋关节扳法:分为屈髋屈膝扳法、后伸扳法、“4”字扳法、外展扳法、直腿抬高扳法。8.膝关节扳法:主要分为 伸膝扳法 和 屈膝扳法。9踝关节扳法:分为 背伸扳法 和 跖屈扳法。【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43拔伸法: 拔伸 颈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正骨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分解粘连的作用。用于关节脱位、骨折及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要求及注意事项】1.动作宜稳、用力宜均,要掌握好拔伸的方向和角度。2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加力。拔伸到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3.不可以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1、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临床证候群治则:缓解颈肌紧张状态,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颈型以松解颈部肌群和调整颈椎小关节错缝为主;神经根型以神经根减压为主;脊髓型以脊髓减压为主;椎动脉型以解除椎动脉扭曲为主;交感神经型以解除交感神经刺激为主。部位及取穴:枕后部、颈项部、肩背部;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拨法、扳法。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椎肩臂手指麻木(5颈椎以下)推拿治疗;gun,揉,膊运,点,按,捏,拿,拔伸,捻,搓掌,搓,抖穴位有阿是穴,颈项部诸穴,头部穴,肩井,天宗,肩髃,曲池,手三里,小海,外关,合谷等。椎3、动脉型颈椎病:以头晕,偏头痛,耳鸣视物模糊不清甚至恶心呕吐就当颈椎活动某一角度症状加重,偶见猝倒。推拿治疗;:头面部治疗摩,推,揉,按,拿五经, 扫;穴位有百会,印堂,眉腰,丝竹空,太阳,眼,四白,睛明,听宫。颈项部;gun,揉,拿,捏,点,安,掌推,合擦法,拿肩井;穴位有颈椎旁穴,阿是穴,肩项部穴位4、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腰痛,坐骨神经痛,腰脊柱侧旁,每当咳嗽喷嚏坐走站大便时腰腿痛加重;腰部压痛点,多在腰45偏旁或椎间等深压痛及远端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腱发射改变,膝腱发射或跟腱发射减弱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消失;腰椎x片排除腰椎骨折肿瘤TB等发现椎间隙变窄,腰CT ,MRI证实突出,膨出程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推拿治疗;手法,gun,揉,拿,捏,点,按,推,拔伸,腰椎斜扳,擦等。穴位有阿是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操作;gun,揉;点按,拿捏肌束,推法;拔伸斜扳;擦法透热5、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 诊断;腰痛,部分患者牵及腿痛但痛不过膝;腰3横突处压痛,阳性,可触及痛性肥厚硬结节;伴腰椎活动障碍;多见于瘦长体型。推拿治疗:手法,gun,揉,点,按,弹拨,拿,捏,推,擦。穴位有阿是穴,三焦俞,气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操作gun揉放松手法点按穴得气为度,弹拨患处35次掌推法于患处及患下肢施术擦法于患处透热为度6、 强直性脊柱炎 是一种累及脊柱各关节、骶髂关节、椎旁韧带,最后导致整个脊柱强直、畸形的疾病。至后期,各关节发生骨性融合、韧带钙化,脊柱呈强直状态。因发病多自骶髂关节起始,逐渐向上蔓延,故又称“上行性脊柱炎”。【治疗】治则: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部位及取穴: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腰背部、骶部、骶髂部、髋关节部;夹脊穴、环跳、秩边、巨髎、髀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手法:法、按揉法、点法、按法、拨法、拿法、扳法、推法、擦法、髋关节被动运动。7、退行性脊柱炎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滑脱部位不能“按”,退行性脊柱炎,多指增生性腰椎炎,退行性腰椎炎,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晨起腰部僵硬,酸痛,不能久坐,稍活动减轻,劳累加重为特点。8、急性腰扭伤:症状:伤重者,伤后即出现腰痛,患处肌肉肿胀,腰椎活动障碍;伤轻者,当时腰痛不甚,当持续工作12天后腰痛加重,患出肌肉肿胀,腰椎活动障碍。体征,腰脊柱侧弯,多弯向患侧,凸向健侧。8、腰肌劳损 诊断标准:有慢性腰痛病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难愈酸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若病久,腰痛与 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痛重,若急性发作。可腰背脊柱侧腕,腰肌痉挛,有压痛。9、梨状肌综合症 诊断:一侧或两侧臀部疼痛,呈跳痛样,刀割样剧痛,沿坐骨神经放射痛沿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60度以下痛甚,大于60度痛减或不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部分患者会阴部不适,睾丸抽痛,性机能减退梨状肌压痛阳性,病久臀肌萎缩下肢肌肉萎缩,可触及梨状肌束。推拿治疗:手法;gun,揉,膊运,弹拨,拿,捏,段,按,掌推,拍击,按。穴位,阿是穴,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腰,绝骨等。操作:俯卧,侧卧,术者gun 揉,膊运患处及其周围点按弹拨穴位,以得气为度,拿捏肌束通络止痛掌推患者臀部及下肢后侧,拍击下肢擦法,以透热为度10、肩关节周围炎 操作患者,坐或仰卧位,术者用放松手法点按通络止痛手法,由轻到重摇扳拔伸肩关节,幅度由小到大搓抖上肢结束 功法训练方法:爬墙锻炼、环转运动、双手向后背伸、外旋锻炼。11、肱骨外上髁炎 诊断:肘后外侧疼,沿前臂伸肌群放射痛外上髁轻微肿胀,有压痛提拉推动作时肘部痛甚,旋转时痛加重网球肘试验密耳氏征阳性-握拳屈腕,前臂尽量旋前,再伸直肘关节,若引起肘后外侧痛,则为阳性前臂伸肌紧张试验阳性若病久,外上髁患处可触及痛性肥厚硬结节。推拿治疗:手法有手背gun,拇指揉,拿,捏,弹拨,点,按大鱼际擦法等。穴位有阿是穴,外关,曲池,手三里,尺泽,合谷。操作:坐位,术者gun,揉,外上髁及伸肌群以舒筋活血拿,捏伸肌群,点,按,弹拨外上髁穴位及伸肌群以解痉通络止痛大鱼际擦法,透热为度12、腕管综合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管腔狭窄时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质、月骨脱位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临床表现(1)拇、食、中指疼痛和麻木,夜间加剧。少数病人疼痛可放射至前臂、上臂甚至肩部。(2)久病可出现拇指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功能障碍。少数患者晚期可有手指发凉、发绀、皮肤发亮、指甲增厚脱落、少汗多汗等自主神经营养改变症状。13、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表现特点: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初起时,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和夜间疼痛较重,上下楼梯时明显,跑跳跪蹲均受不同程度的限制,活动关节时可有摩擦或弹响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14、头痛的推拿治疗;基本治疗;头面部 手法有抹,分推,掐按,掐揉,大鱼际揉,拿五经,扫散法。穴位有印堂,太阳,鱼腰。攒足,丝竹空,上星,百会等。操作坐位,术者抹,分推法于前额及面部往返施术。指端按揉穴位,大鱼际,揉前额面部拿五经,56次扫散法颈项部手法有gun,揉,拿,捏,点,按,揉,搓,合擦等。穴位有风池,风府,颈夹脊,肩井,上肢,颈部诸穴。操作gun,揉拿捏颈项部,疏通气血点按穴位,以得气为度擦法透热为度。辩证治疗;风寒头痛-拿风池,风府,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风热头痛疏风清热穴位,揉合谷,外关,曲池,擦膀胱经。肝阳上亢头痛-推桥弓,揉太冲。肾虚头痛,揉肾俞,擦肾俞至命门一线。血虚头痛,擦脾胃区,按揉膈俞,血海,局部擦法,活血化瘀。15、胃脘通推拿治疗;基本治法胃脘部,手法有抹,揉,一指禅推,按,掌振法等穴位有阿是穴,中脘,阑门,足三里。操作仰卧位,摩,揉上腹35min一指禅或按揉成三角按穴位得气为度掌振胃脘部,施术透热为度背部手法有gun,揉,点,按,推等。穴位有大抒至三焦俞。肩臂胁肋部手法有拿捏点按搓穴位有肩井,手三里。合谷,内关。操作坐位,术者拿捏肩井,循臂肘而下点按穴位以得气为度搓摩胁肋 16、中风后遗症 (治疗原则: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2星期,适宜推拿治疗。平肝熄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是本病的治疗原则。17、痛经治疗:【治疗】治则:通调气血。气滞血瘀证者,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寒湿凝滞证者,治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湿热瘀阻证者,治以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气血虚弱证者,治以益气补血,调经止痛;肝肾亏损证者,治以补养肝肾,调经止痛。部位及取穴:腹部、腰骶部、胁肋部、督脉、左侧背部、背部腔胱经第一侧线;气海、关元、肾俞、八髎、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太冲、命门、中极、膀胱俞、委中、阴陵泉、蠡沟、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涌泉、太溪。手法:摩法、揉法、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擦法、分推法、推法。18、小儿发热 治则:清热。风寒证者,治以疏风散寒解表;风热证者,治以疏风清热解表;阴虚内热证者,治以滋阴;肺胃实热证者,治以清泻肺胃;暑热证者,治以清暑。部位及取穴:天门、坎官、太阳、迎香、肺经、肺俞、风池、三关、肩井、二扇门、天河水、六腑、天柱骨、脊柱、上马、肾经、涌泉、板门、心经、肝经、胃经、大肠。手法:推法、揉法、拿法。19、小儿咳嗽 治则:止咳。风寒证,治以发汗解表宣肺;风热证者,治以疏风解表清热;痰热证者,治以清热化痰宣肺;痰湿证者,治以化痰燥湿宣肺;气虚证者,治以健脾益气补肺;阴虚证者,治以滋阴润燥清热。部位及取穴:天门、坎官、膻中、肺俞、胁肋、肺经、太阳、高骨、一窝风、掌小横纹、三关、太阳、四横纹、肝经、天河水、六腑、内八卦、胃经、脾经、中脘、脾俞、足三里、脊柱、肾经、外劳宫、涌泉、肾经、上马。手法:推法、擦法、搓法、揉法、运法、捏脊法。20、小儿腹泻: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如水样。多见于1岁一下婴儿。多发于夏秋季。相当于单纯性消化不良。夏多为细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客服话术模板及应对技巧
-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 如何在社交中拥有更多的朋友
- 个人理财规划实践练习卷
- 植物纤维纸张生产规程
- 哈希表中拉链法解决冲突的实践经验
- 发动机温度控制规定
- 考研复试英语口语考试常见问题解答
- 船舶务必检查方案
- 客户服务指南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标准
- 2022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检查知识课件
- 华为TaiShan200-X6000服务器技术白皮书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检查表-(修订本)
- 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专题PPT
- GB∕T 40853.1-2021 高频感性元件 电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第1部分:纳亨级片
- 建筑识图题库及答案
- 氨基酸溶解性(共1页)
- GDX2包装机组工艺流程简介
- 张家口至涿州公路张家口段(含连接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 异质结TCO设备:RPD与PVD比较分析(2021年).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