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一节 酝酿中的变革(背景)【课程标准】【基础知识整理】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4、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1)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师夷长技”不能救中国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启迪;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实行西方的 制度) (2)维新思想的发展: 思想家主要著作思想主张影响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轰动,奠定了维新派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 变法图存;兴 ,设议院。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严复翻译 和原富等把西方 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西学第一人(3)维新思想的传播(原因):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解放了思想,为变法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创立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成立政治团体,交流变法思想康、梁成立 ,康有为成立保国会。【课程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特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期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帮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二: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五: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3)材料三、四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持怎样的态度?(4)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维新派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5)材料五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主备 赵灿文 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 姓名 编号 专题九 戊戌变法第二节 百日维新(内容、影响)【课程标准】1、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重点难点】1、对戊戌变法的评价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二、戊戌变法的内容1、 “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1898年 的颁布;(2)施政纲领: 2、目的:根本目是发展 ;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3、内容 : 类别内容作用局限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冗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没有涉及设议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方面提倡投资设厂开矿,开荒,修铁路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文化教育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学西学;设立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派人赴日留学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传播军事方面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三、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1、失败的原因(1)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 性和 性 没有彻底反封建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2) 客观:对改革不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2、失败的教训:当时的中国走改良(君主立宪)道路是行不通的要实现中国近代化,必须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族独立,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四、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 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五、戊戌变法的影响(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 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民众的爱国和 意识;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4)社会生活:维新派办学堂、创报刊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课程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一课1、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国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2、君主立宪;三权分立。3、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4、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5、不正确。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第二课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